jwbml64

第六十四课


    时,王如是语时,三十万比丘悉来集。彼大众中十万是阿罗汉,二十万是学人及凡夫比丘,上座之座无人坐。时,王问诸比丘:‘上座之座,云何而无人坐?’时,彼大众中有一比丘,名曰耶舍[1],是大阿罗汉,具足六通,白王言:‘此座,上座之座,余者岂敢于中而坐?’王复问曰:‘于尊者所,更有上座耶?’尊者答曰:‘更有上座,大王,佛之所记,名曰宾头卢[2],是上座,应坐此处。’王大欢喜,而作是言:‘于中有比丘见佛者不?’尊者答曰:‘有也,大王,宾头卢者,犹故在世。’王复白曰:‘可得见彼比丘不?’尊者曰:‘大王,不久当见,寻当来至。’时,王生大欢喜,而说偈言:

“我今快得利,摄受于我故,

    令我自目见,尊者宾头卢。”

时,尊者宾头卢将无量阿罗汉,次第相随,譬如雁王乘虚而来,在于上座处坐。诸比丘僧各修礼敬,次第而坐。时,王见尊者宾头卢头发皓白,辟支佛[3]体,头面礼足,长跪合掌,睹尊者颜貌,而说偈言:

                   “我今之王位,统领阎浮提,

不以为欢喜,今得见尊者。

我今见尊者,便是见生佛,

  心怀大踊跃,胜见于王位。”

复白尊者曰:‘尊者见世尊耶?三界所尊仰。’时,尊者宾头卢以手举眉毛,视王而言:

                   “我见于如来,于世无譬类,

身作黄金色,三十二相好,

面如净满月,梵音声柔软,

  伏诸烦恼诤,常处于寂灭。”

王复问曰:‘尊者何处见佛?’尊者曰:‘如来将五百阿罗汉,俱初在王舍城安居[4],我尔时亦复在中。’而说偈言:

                   “大牟尼世尊,离欲相围绕,

在于王舍城,结于夏三月。

我时在彼众,恒住如来边。

  大王今当知,我目见真佛。”

又复,佛住舍卫国时,如来大作神力,种种变化,作诸佛形,满在诸方,乃至阿迦尼吒天[5],我尔时亦在于中,见如来种种变化神通之相。’

    而说偈言:

“如来神通力,降伏诸外道,

    佛游于十方,我亲见彼相。”

又复,如来在天上与母说法时,我亦在于中;与母说法竟,将诸天众从天上来,下僧迦奢国[6]。时,我见此二事。天人受福乐,优波罗比丘尼[7]化作转轮圣王,将无量眷属,乘空而来,诣世尊所,我亦见此。’而说偈言:

“如来在天上,于彼结夏坐,

我亦在于中,牟尼之眷属。”

又复,世尊住舍卫国,五百阿罗汉俱。时,给孤独长者女[8]适在于富楼那跋陀那国[9]。时,彼女请佛及比丘僧[10]。时,诸比丘各乘空而往彼,我尔时以神力合大山,往彼受请。时,世尊责我:“汝那得现神足如是?我今罚汝,常在于世,不得取涅槃,护持我正法,勿令灭也。”而说偈曰:

                   “世尊受彼请,五百比丘俱,

时我以神力,挑大山而去,

世尊责罚我:住世未灭度,

  护持我正法,勿令法没尽!”

又复,如来将诸比丘僧入城乞食。时,王共二童子沙土中戏;逢见佛来,捧于尘沙,奉上于佛。时,世尊记彼童子:“于我灭度百岁之后,此童子于巴连弗邑当受王位,领阎浮提,名曰阿育。当广布我舍利,一日之中,当造八万四千塔。”今王身是也。我尔时亦在于中。’而说偈曰:

“王于童子时,以沙奉上佛,

佛记于王时,我亦亲在中。”

时,王白尊者曰:‘尊者今住在何处?’尊者答王曰:‘在于北山,山名揵陀摩罗[11],共诸同梵行僧。’王复问曰:‘有几眷属?’尊者答:‘六万阿罗汉比丘。’尊者曰:‘王何须多问?今当施设供养于僧。’食竟,使王欢喜。

王言:‘如是,尊者,然我今先当供养佛念所觉菩提之树,然后香美饮食施设于僧。’敕诸群臣,唱令国界:‘王今舍十万两金,布施众僧,千瓮香汤,溉灌菩提树。’集诸五众,时,王子名曰拘那罗[12],在王右边,举二指而不言说,意欲二倍供养。大众见之,皆尽发笑,王亦发笑,而语言:‘呜呼!王子,乃有增益功德供养。’王复言:‘我复以三十万两金供养众僧,复加千瓮香汤,洗浴菩提树。’时,王子复举四指,意在四倍。时,王瞋恚,语臣曰:‘谁教王子作是事,与我兴竞?’臣启王言:‘谁敢与王兴竞?然王子聪慧利根,增益功德,故作是事耳!’时,王右顾视王子,白上座曰:‘除我库藏之物,余一切物,阎浮提夫人、婇女、诸臣、眷属,及我拘那罗子,皆悉布施贤圣众僧。’

唱令国界,集诸五众,而说偈曰:

                   “除王库藏物,夫人及婇女,

臣民一切众,布施贤圣僧,

  我身及王子,亦复悉舍与。”

时,王、上座及比丘僧,以瓮香汤洗浴菩提树。时,菩提树倍复严好,增长茂盛,以偈颂曰:

“王浴菩提树,无上之所觉,

    树增于茂盛,柯条叶柔软。”

时,王及诸群臣生大欢喜。时,王洗浴菩提树已,次复供养众僧。时,彼上座耶舍语王言:‘大王,今大有比丘僧集,当发淳信心供养!’时,王从上至下,自手供养。

时,彼有二沙弥[13],得食已,各以麨团[14]欢喜丸[15],更互相掷。王见即笑而言:‘此沙弥作小儿戏。’供养讫已,王还上座前立。上座语王言:‘王莫生不信敬心。’王答上座:‘无有不信敬心!然见二沙弥作小儿戏,如世间小儿,以土团更互相掷,如是二沙弥以麨团以欢喜丸,更互相掷。’上座白王言:‘彼二沙弥是俱解脱阿罗汉[16],更相奉食。’王闻是已,增其信心,而作是念:‘此二沙弥能展转相施,我今亦当于一切僧人施绢、劫贝[17]。’时,二沙弥知王心所念,二沙弥共相谓言:‘令王倍增敬信。’一沙弥持镬授与王,一沙弥授以染草。王问彼沙弥:‘用作何等?’二沙弥白王言:‘王因我故,施与众僧绢及劫贝,我欲令大王染成其色,施与众僧。’时,王作是念:‘我虽心念,口未发言,此二达士[18]得他心智[19],而知我心。’王即稽首敬礼众僧,而说偈言:

                   “孔雀之族姓,内外亲眷属,

因此惠施故,悉皆获大利!

  遭值良福田,欢喜应时施。”

    时,王语沙弥言:‘我因汝等施僧衣,施僧衣已,复以三衣[20]并四亿万两珍宝,嚫[21]五部众;嚫愿[22]已,复以四十亿万两珍宝,赎取阎浮提宫人、婇女,及太子、群臣。’阿育王所作功德,无量如是。”]

三、宣说比喻: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诸佛与轮王,相中一分等, 譬如萤与日,于光微有似。《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犹如日光芒,微似荧火光, 诸佛之妙相,微似转轮王。

犹如太阳照耀世界的光芒,与萤火虫的光相互之间只有微少部分相同。而诸佛的一切妙相与转轮王也只是部分相似而已。了知这样的原因后理当对诸佛不可思议功德生起坚定不退的信心。

《大智度论》云:“大辟支佛,于一百劫中作功德,增长智慧,得三十二相分;或有三十一相,或三十相,或二十九相,乃至一相。于九种阿罗汉[23]中,智慧利胜。于诸深法中总相、别相能入;久修习定,常乐独处。如是相,名为大辟支迦佛,以是为异。”

本品正文宣说完毕。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轮番说增上生与决定胜之因果的第二品释终。


[1] 耶舍:意思是上伞、宝盖。此子初生,上有宝盖,自然出现,以是因缘,名闻流布,遍于一切,是故此子,应名上伞。于是后人相共称唤,为耶输陀(耶输陀者隋言上伞)。波罗奈国迦尸尸城的俱梨迦长者之子,自幼早慧,生活豪华奢侈,住三时宫殿,却希望拥有清净的生活。在缚啰迦河边,佛陀曾为耶舍说法,讲解布施、持戒之理。之后耶舍出家,引领他四位朋友加入僧团。之后,又引领他五十位朋友出家。

    《大智度论》云:“好出家,如耶舍等。耶舍长者子,中夜见众婇女,皆如死状,舍值十万两金宝屐于水岸边,直渡趣佛。” 耶舍之父为耶输伽父,是佛教史上归依三宝的第一位居士(优婆塞),其母亦是第一位女居士(优婆夷)。

[2] 宾头卢:比丘名,出身婆罗门贵族,是俱睒弥国优填王的宰相之子,少年出家,证阿罗汉且有神通。佛陀成道后第六年,王舍城的树提长者将栴檀木制成的钵高悬在长竿上,表示谁能以神通取得就送谁,最后由宾头卢尊者以神通取得,折服外道六师。但由于向未受大戒的人示现神通,被佛陀处罚离开阎浮提而到别的世界度众,佛陀后来让他回到阎浮提,付嘱他在法灭尽前不入涅槃,以让后世众生供养植福。

[3] 辟支佛:是没有老师教导,自己观因缘而觉悟解脱,且不为大众说法的圣者。据传辟支佛的身体已不同于凡人,穿着宽松覆盖全身的衣服,参见《增壹阿含经·力品》。

[4] 安居:在印度夏季三个月的雨季中,出家众禁止外出而聚居一处以致力修行。又译为“夏安居”、“结夏安居”、“结夏坐”、“夏坐”。

[5] 阿迦尼吒天:为音译,义译作“色究竟天”,是色界十八天的最高天、四禅天的最高天,也是五净居天的最高天。

[6] 僧迦奢国:古代印度恒河流域的国名及城名,是佛陀于三十三天为母说法后返回人间的地方。另译为“僧迦舍”、“僧迦尸”。

[7] 优波罗比丘尼:为音译,义译作“莲华色比丘尼”,以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闻名。又译为“优钵罗色”、“优钵华色”。

《大智度论》云:[复次,是须菩提好行空三昧,如佛在忉利天,夏安居受岁已,还下阎浮提。尔时,须菩提于石窟中住,自思惟:“佛从忉利天来下,我当至佛所耶?不至佛所耶?”又念言:“佛常说:若人以智慧眼观佛法身,则为见佛中最。”是时,以佛从忉利天下故,阎浮提中四部众集,诸天见人,人亦见天。坐中有佛,及转轮圣王、诸天大众,众会庄严,先未曾有!须菩提心念:“今此大众,虽复殊特,势不久停,磨灭之法,皆归无常。”因此无常观之初门,悉知诸法空无有实;作是观时,即得道证。尔时,一切众人,皆欲求先见佛,礼敬供养。有华色比丘尼,欲除女名之恶,便化为转轮圣王及七宝千子,众人见之,皆避坐起去。化王到佛所已,还复本身,为比丘尼最初礼佛。是时,佛告比丘尼:“非汝初礼,须菩提最初礼我。所以者何?须菩提观诸法空,是为见佛法身,得真供养,供养中最,非以致敬生身为供养也。”以是故,言须菩提常行空三昧,与般若波罗蜜空相相应,是故佛命令说般若波罗蜜。]

[8] 给孤独长者女:给孤独长者的女儿,即“修摩提”,优婆夷名,佛陀称赞他是优婆夷中“能造颂偈”、“无所怯弱”第一。又译为“脩摩迦提须达女”。

[9] 富楼那跋陀那国:巴利本作 Pundavardhana。

[10] 彼女请佛及比丘僧:修摩提被许配给和给孤独长者有生意往来的满财长者的儿子,然而满财长者全家信奉裸形外道,强迫修摩提拜裸形外道,修摩提抵死不从,反而请佛及僧团受供,度化了满财长者全家信佛,也一并度化了该城的民众,详见《增壹阿含经·须陀品》。

[11] 揵陀摩罗:即“香山”,阿耨大池以北的一座山,山中有各种树,散出种种香气。

[12] 拘那罗:巴利本作kunala。

[13] 沙弥:受十戒而未受具足戒的男子。

[14] 麨团:一种将米、麦炒熟后磨粉制成的干粮。

[15] 欢喜丸:以酥、面、蜜、姜等调和制成的一种饼,是古代印度人的食物之一。

[16] 俱解脱:佛教术语,阿罗汉有两种:俱解脱及慧解脱,同样都是透过佛法中解脱道的修行得证生死解脱的阿罗汉果证,皆可证有余涅槃界、舍报后入无余涅槃界,不受后有。所不同的是,慧解脱的阿罗汉,并没有四禅八定的修证,但同样灭尽世间一切种种有漏法而无有余,只是未具足证得八解脱的身证;而俱解脱的阿罗汉则有加修四禅八定,同样也是已经得灭尽世间一切种种有漏法而无有余。但更进一步于具足证得八解脱的身证。

[17] 劫贝:棉花的音译,在这里指棉布所织的衣服。

[18] 达士:见识高超,不同凡俗的人。

[19] 他心智:知道他人心里在想什么的神通。

[20] 三衣:即三法衣,出家人的三种袈裟,包括安陀会(日常劳务或就寝时用;贴身的衣)、郁多罗僧(礼拜、听法、听戒时加披于安陀会外;上衣)、僧伽梨(外出托钵或入聚落王宫,说法教化时用;外套)。

[21] 嚫:施予僧人财物。读音同“趁”。

[22] 嚫愿:祈福,在这里特指出家人在接受布施后,对布施者的祝福。又译为“咒愿”。

[23] 《中阿含经·福田经品》云:“云何九无学人?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