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74

第七十四课


二(教诫于积二资粮不应懈怠)分五:一、总说以二资能消除身心痛苦;二、以福德消除身苦;三、以智慧消除意苦;四、无有于积资生厌之因;五、宣说大悲之威力。

一、总说以二资能消除身心痛苦: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福慧二种行,如此无边际,
菩萨身心苦,故疾得消除。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依于无边福,以及无边智,
迅速能消除,身心之痛苦。

对于修行大菩提懈怠实不合理,原因是,从无始以来至迄今为止,只是为自利而乐于成办轮回的琐事,才给自己带来无边的痛苦,而成办二利的方便丝毫也不具备。虽然没有迅速获得佛果而在资粮道、加行道,尽管也会因以前的业力以及眼前所犯的堕罪而导致痛苦,但菩提心的威力非同寻常,正如以劫末火的比喻以及英勇护送者的比喻等宣说利益的那样。

《入行论·菩提心利益品》云:

如人虽犯罪,依士得除畏;

若有令脱者,畏者何不依?

觉心如劫火,刹那毁诸罪。

作为证悟诸法无生的圣者来说,不存在由业力牵引等情况,因为具有无边福德资粮与智慧无边资粮的对治力,能无余快速消除菩萨的身心痛苦,所以要万分喜悦而精勤。

二、以福德消除身苦: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恶道饥渴等,身苦恶业生,
菩萨永离恶,行善苦不生。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罪感恶趣身,遭饥渴等苦,
彼止恶修福,他世无苦楚。

积累资粮不会感受身苦的道理是这样的,造罪而投生恶趣,身体遭受饥渴、寒热等无量痛苦,菩萨不造罪业而以积资的福德如果投生其他世间,则唯一享受安乐,而丝毫不会遭受恶趣等苦。

如经云:

福德能得解脱胜,福德世间得美名,

杜绝恶趣获善趣,是故无上寻福德。

《入行论·精进品》云:

痛苦不悦意,种种诸畏惧,

所求不顺遂,皆从昔罪生。

由行所思善,无论至何处,

福报皆现前,供以善果德。

三、以智慧消除意苦: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欲嗔怖畏等,心苦从痴生,
由依无二智,菩萨离心苦。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由痴生意苦,贪嗔怖欲等,
彼依无依慧,迅速得消除。

积累二资也无有意苦的忧恼,对一切万法远离有无边见离戏实相之义愚昧不知而导致意苦,追求对境的贪心及对魔障等的恐怖、希望获得他财的欲望等无有止境地萌生而心烦意乱,菩萨积累资粮而无有迷现的痛苦,他凭着通达诸法之根本、基、所依无有自性之实相义的智慧而遣除愚痴,再以获得稳固之力也就能快速断除意苦。如同了知幻化的军队一样。

只要你有智慧,你就可以将一切恶缘都转变成顺缘,在《旧杂譬喻经》中有一则比丘以超凡入圣的智慧,令恶鬼都五体投地甘拜下风的公案。

《旧杂譬喻经》云:

[昔外国有沙门,于山中行道,有鬼变化作无头人,来到沙门前,报言:“无头痛之患,目所以视色,耳以听声,鼻以知香,口以受味,了无头,何一快乎?”鬼复没去复化无身,但有手足,沙门言:“无身者不知痛痒,无五藏,了不知病,何一快乎?”鬼复没去,更作无手足人,从一面车转轮来至沙门,道人言:“大快!无有手足,不能行取他财物,何其快哉?”鬼言:“沙门守一心不动。”鬼便化作端正男子来头面著道人足言:“道人持意坚乃如是,今道人所学但成不久。”头面著足恭敬而去也。]

《般若摄颂》云:

众生身陷名色泥,漂似风轮生死中,

知迷众如兽入网,智者如禽游虚空。

菩萨尚且对灭谛的安乐也不贪著,更何况说轮回的快乐呢?由于了达苦乐的事物无实,也不会对痛苦心惊胆战。

《月灯经》云:

不应贪安乐,不应拒痛苦。

四、无有于积资生厌之因: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所有身心苦,不能损恼故,
直至世间尽,度生如何厌?[1]
有苦时若促,难忍何况多?
无苦时长远,有乐云何难?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若以身心苦,全然损无害,
乃至世间际,引世何厌离?
苦短尚难忍,何况时久长?
无苦安乐时,无边有何妨?

无有痛苦所恼者,正像刚刚所说的那样,根本无有身心痛苦的损害,也就不存在丝毫心生厌离的原因。假设菩萨乃至世间流转期间一直安住,而引导所有世人脱离轮回苦海,怎么会生起厌离心呢?绝不会厌离。

《大乘经庄严论·发心品》云:

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

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

    例如,对于被身心痛苦所折磨的人们来说,即便时间很短暂,尚且也觉得漫长而难以忍受,那么长期受逼迫就更不言而喻了,就像重病缠身者的昼夜一般。菩萨无有身心痛苦,始终享受安乐,纵然在遥遥无期的时间里安住又有何妨呢?完全心甘情愿而无有一丝一毫的不情愿,因而不容置疑,理所应当兢兢业业积资而不应懈怠。如同健康之人的昼夜一样。为什么呢?一旦由修成一劫显为一刹那,因数数串习安受苦忍的等流果使得获得苦转为乐的等持。

《父子相会经》云:“世尊,具有于诸法转乐之等持,何者获得此等持,彼菩萨于所缘之诸法皆感乐受而无苦受,亦不曾感受非苦非乐之等舍,纵遭有情地狱折磨,也安住在乐想之中……”其中有广说。

《父子合集经·遍净天授记品》云:

[尔时会中,有十二那由他[2]遍净天[3]子,见诸阿脩罗王乃至光音天等,于世尊所设诸供养,复闻如来与授佛记,心生欢喜,得未曾有。此诸天子,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植众德本,入解正法,充足法财,有大神力,自在无碍,从座而起,头面礼足,白言:“世尊!有三摩地,名超诸法乐,若菩萨摩诃萨,获证如是妙三摩地,所作事业离诸攀缘,得最上乐,不生苦受,无一因缘,而非乐想。假使入于诸地狱中,种种苦具,治罚逼迫;由是菩萨三摩地力,一切苦恼悉为快乐。如彼世间诸有情类,造作诸恶、不律仪事,劫夺他财,王法所戮,或截耳鼻,或断手足,或杖捶打,或绳系缚,为诸狱卒禁闭囹圄,虽受楚毒,心无追悔,为贪所蔽,翻如乐想。又诸有情,佣力[4]自济,艰辛求索,以苦为乐,谓裁衣者、造蜡炬者、压蔗浆者、作伎乐者,造饮食者,供象酒者,或然酥灯及油灯者。如是等辈种种所作,或不如法,或复迟惰,为彼主者呵骂驱遣,受诸陵辱,皆如乐想。又如世间诸俳优者[5],令他喜悦,易己形状,作鸺鹠[6]面,或师子面,或打或缚,翻为乐想。何以故?以彼众生作业决定,为贪所使,心无悔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为利有情,能于生死长夜之中,修习种种难行苦行,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救济饥渴众生,噉己血肉,常生乐想。或于菩萨恶骂捶缚,及断命根,虽受苦恼皆生乐想。如是具足广大愿力,能与众生种种快乐,长时修作无有间断,则能获得彼三摩地,不为恶魔之所动乱,复能破坏一切魔业,当得如是五种自在。何等为五?一者、寿命自在,二者、所生自在,三者、业报自在,四者、寻伺自在,五者、受用自在。彼菩萨若求一生成等正觉,由得如是妙三摩地,即能如意满菩提愿。若不速求无上菩提,则能久住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利乐有情,严净佛土。何以故?由彼菩萨从初发心,普为摄受一切有情,不怖恶道,于彼受生,皆令习学诸菩萨行,善巧方便通达诸法,成熟般若波罗蜜多;是为善住菩萨乘者。世尊!若菩萨乐修如是三摩地者,当知是人,皆是如来威神功德之所加持,则能决定入解诸法自性本空,无有疑惑。 ”]


[1] 陈·真谛天竺三藏法师所翻译的《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中无有此颂文的翻译,今根据藏文版的《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的内容而作补译。

所有身心苦,不能损恼故,

直至世间尽,度生如何厌?

[2] 那由他:梵音nayuta,亦作那庾多,指“千亿”。

[3] 遍净天:色界天二十二层天第十二层。《长阿含经·忉利天品》云:“佛告比丘:“欲界众生有十二种。何等为十二?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人,五者、阿须伦,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辅天,三者、梵众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无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净天,十者、少净天,十一者、无量净天,十二者、遍净天,十三者、严饰天,十四者、小严饰天,十五者、无量严饰天,十六者、严饰果实天,十七者、无想天,十八者、无造天,十九者、无热天,二十者、善见天,二十一者、大善见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无色界众生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空智天,二者、识智天,三者、无所有智天,四者、有想无想智天。”

[4] 佣力:拼音yōng lì,谓受雇出卖劳力。

[5] 俳优者:拼音pái yōu,指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

[6] 鸺鹠:拼音xiū liú,小猫头鹰,留鸟。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