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75

第七十五课


五、宣说大悲之威力: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身苦永不有,假说有心苦,
悲世间二苦,故恒住生死。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既无身之苦,岂有意之苦?
彼悯世间苦,长久而安住。

    如果有人问:那么,菩萨丝毫也无有内心的苦恼吗?

自利的痛苦丝毫也无有,既然不存在身体的痛苦,又怎么会有内心的痛苦呢?少许也无有,理由前文中已经说明。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福慧二种行,如此无边际,

菩萨身心苦,故疾得消除。

恶道饥渴等,身苦恶业生,

菩萨永离恶,行善苦不生。

欲嗔怖畏等,心苦从痴生,

由依无二智,菩萨离心苦。

然而,菩萨以大悲力悯念世间不离痛苦而伤怀,这是殊胜善举而不是不情愿之义。菩萨是以此大悲而长久住于轮回中。

《入行论·精进品》云:

恶断则无苦,智巧故无忧。

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

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

菩萨为利益他众而安住轮回的原因仅是怜爱可悲的有情而已。

龙树大士在《大智度论》中说佛菩萨为了普度一切有情众生,修学般若波罗蜜,可以在无量无边的岁月中流转生死轮回而利济无边有情。

《大智度论》云:

[【经】“欲得寿命无量,光明具足,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诸佛寿命,有长、有短。如鞞婆尸佛[1],寿八万四千岁;如拘楼餐陀佛[2],寿六万岁;迦那伽牟尼佛[3],寿三万岁;迦葉佛[4],寿二万岁;释迦文佛[5]寿百岁,少有过者;弥勒佛[6],寿八万四千岁。如释迦文佛常光一丈,弥勒佛常光十里。诸佛寿命、光明,各有二种:一者、隐藏,二者、显现。一者、真实,二者、为众生故隐藏。真实者,无量显现;为众生者,有限有量。实佛寿不应短。所以者何?诸佛长寿业因缘具足故。如婆伽梵宿世救一聚落人命,故得无量阿僧祇寿命。梵世中寿法不过半劫,而此梵天寿独无量,以是故,生邪见言:“唯我常住。”佛到其所,破其邪见,说其本缘救一聚落,其寿乃尔。何况佛世世救无量阿僧祇众生,或以财物救济,或以身命代死,云何寿限不过百岁?又不杀生戒,是长寿业因缘,佛以大慈众生,爱彻骨髓,常能为众生故死,何况杀生!又以诸法实相智慧,真实不诳故,亦是长寿因缘;菩萨以般若波罗蜜,和合持戒诸功德故,得寿命无量,何况佛世世具足此诸无量功德,而寿命有限?

复次,如一切色中,佛身第一;一切心中,佛心第一。以是故,一切寿命中,佛寿亦应第一。如世俗人言:“人生于世,以寿为贵。”佛为人中之上,寿亦应长!

问曰:佛虽有长寿业因缘,生于恶世,故寿命便短;以此短寿,能具佛事,何用长为?又佛以神通力故,一日之中能具佛事,何况百岁!

答曰:此间阎浮提恶,故佛寿应短;余处好,故佛寿应长。

问曰:若然者,菩萨于此阎浮提净饭王宫生,出家成道,是实佛;余处皆是神通力变化作佛,以度众生?

答曰:此言非也!所以者何?余处阎浮提,亦各各言我国是实佛,余处为变化。何以知之?若余处国土,自知是化佛,则不肯信受教戒。又如余国土人,寿命一劫,若佛寿百岁,于彼裁无一日,众生则起轻慢,不肯受教;彼则以一劫为实佛,以此为变化。如《首楞严三昧经》说:神通遍照佛,寿七百千阿僧祇劫。佛告文殊尸利:“彼佛则是我身。”彼佛亦言:“释迦文佛则是我身。”以是故知诸佛寿命,实皆无量,为度人故,现有长短。

汝言释迦文佛,以神通力故,所度众生与久寿不异者,则不须百岁,一日之中可具足佛事!如阿难一时心生是念:“如燃灯世尊、一切胜佛、鞞婆尸佛,出于好世,寿命极多,能具佛事;我释迦文佛出生恶世,寿命极短,将无世尊不能具足佛事耶?”尔时,世尊入日出三昧,从身变化,出无量诸佛及无量光明,普至十方;一一化佛在诸世界,各作佛事,或有说法,或现神通,或现三昧,或现饭食。如是之比种种因缘,施作佛事而度众生。从三昧起,告阿难曰:“汝悉见闻是事不?”阿难言:“唯然!已见!”佛告阿难:“佛以如是神力,能具佛事不?”阿难言:“假令佛寿一日,大地草木悉为可度众生,则能度尽,何况百岁!”以是故,知诸佛寿命,皆悉无量,为度人故,现有长短。譬如日出,影现于水,随水大小,水大则影久,水小则速灭;若照琉璃、玻璃珠山,影则久住。又如火烧草木,燃少则速灭,燃多则久住;不可以灭处无火故,谓多燃处亦无。

光明长短义,亦如是。]

三、摄义: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故菩提长时,智人心不沈,
为灭恶生善,是时无间修。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故成佛经久,智者不懈怠,
为尽罪功德,恒常当勤此。

由于远离身心二苦的缘故,希望遣除众生痛苦的异生位者虽说得成作佛时间经久,但所有具有智慧的人应该坚持不懈,为灭尽罪恶、获得功德,要恒常精勤积累二资,得地之后便具有一刹那也能积累多劫资粮的方便,因此获得“若想则七天即可成佛;若想则可获得累劫安住”的自在。如果证悟轮涅等性的见解,那么轮回就成了寂灭的安乐,以大悲心安住在如梦有情为迷乱显现的痛苦所逼迫的轮回中毫不费力地积累资粮。

<释论>中谈到的“若想则七天即可成佛;若想则可获得累劫安住”生死轮回的自在,是指菩萨生死自在,有“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所致。

诚如《维摩诘所说经·不思议品》云:

[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

长者维摩诘知其意,语舍利弗言:‘云何仁者为法来耶?求床座耶?’舍利弗言:‘我为法来,非为床座。’维摩诘言:‘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贪躯命,何况床座?’

‘夫求法者,非有色、受、想、行、识之求,非有界、入之求,非有欲、色、无色之求。唯,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夫求法者,无见苦求,无断集求,无造尽证、修道之求。所以者何?法无戏论,若言我当见苦、断集、证灭、修道,是则戏论,非求法也。唯,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著,非求法也;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则取舍,非求法也;法无处所,若著处所,是则著处,非求法也;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

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今现在。彼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7],其师子座高八万四千由旬,严饰第一。’于是长者维摩诘现神通力,即时彼佛遣三万二千师子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8]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之座,无所妨碍。于毗耶离[9]城,及阎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10],悉见如故。尔时,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就师子座,与诸菩萨上人俱坐,当自立身如彼座像。’其得神通菩萨,即自变形为四万二千由旬,坐师子座。诸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皆不能升。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子,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便得坐师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于毗耶离城,无所妨碍,又于阎浮提聚落城邑,及四天下诸天龙王鬼神宫殿,亦不迫迮。’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11]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12]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相如故,诸龙鬼神阿修罗等,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于此众生亦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断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轮,著右掌中,掷过恒沙世界之外,其中众生,不觉不知己之所往。又复还置本处,都不使人有往来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又舍利弗!或有众生,乐久住世,而可度者,菩萨即演七日以为一劫,令彼众生谓之一劫;或有众生不乐久住,而可度者,菩萨即促一劫以为七日,令彼众生谓之七日。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一切佛土严饰之事,集在一国,示于众生。又菩萨以一切佛土众生置之右掌,飞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动本处。又舍利弗!十方众生供养诸佛之具,菩萨于一毛孔,皆令得见。又十方国土所有日月星宿,于一毛孔,普使见之。又舍利弗!十方世界所有诸风,菩萨悉能吸著口中,而身无损,外诸树木,亦不摧折[13]。又十方世界劫尽烧时,以一切火内于腹中,火事如故,而不为害。又于下方过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取一佛土,举著上方,过恒河沙无数世界,如持针锋举一枣叶,而无所娆。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圣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叹未曾有。谓舍利弗:‘譬如有人,于盲者前现众色像,非彼所见;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不能解了,为若此也!智者闻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何为永绝其根?于此大乘,已如败种!一切声闻,闻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皆应号泣,声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菩萨,应大欣庆,顶受此法。若有菩萨信解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者,一切魔众无如之何。’大迦叶说此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祗世界中作魔王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故,教化众生,现作魔王,又迦叶!十方无量菩萨,或有人从乞手足耳鼻、头目髓脑、血肉皮骨、聚落城邑、妻子奴婢、象马车乘、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珂贝、衣服饮食,如此乞者,多是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以方便力,而往试之,令其坚固。所以者何?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有威德力,故行逼迫,示诸众生,如是难事,凡夫下劣,无有力势,不能如是逼迫菩萨;譬如龙象蹴踏[14],非驴所堪,是名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智慧方便之门。’]


[1] 鞞婆尸佛:梵语:Vipaśyin,又作毗婆尸佛、毘钵尸佛、毘婆沙佛等,意为胜观、净观、胜见、种种见,为过去七佛的第一位。

[2] 拘楼餐陀佛:梵文:Krakucchanda,为佛教过去七佛的第四位、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位,又作拘留孙佛。意为“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

[3] 迦那伽牟尼佛:又作羯诺迦牟尼。佛名。旧称拘那含牟尼。译曰金寂,金仙人。

[4] 迦叶佛:为过去七佛中之第六佛,又为现在贤劫千佛中之第三佛。意译为饮光佛。传说为释迦牟尼前世之师,曾授记释迦牟尼将来必定成佛。

[5] 释迦文佛:即释迦牟尼佛,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人的太子,属刹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为太子时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意为“一切义成就者”(旧译“义成”)。

[6] 弥勒佛:梵文:Maitreya,意译为慈氏,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之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或弥勒佛。

[7] 佛身长八万四千由旬:如果以一由旬11.2公里的距离计算,须弥灯王如来的身高大约是940800公里。

[8] 四天王:即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9]毗舍离:梵文:Vaiśālī,又译为毘舍离、吠舍离、吠舍厘国、又以义译称广严城,为释迦文佛住世时代著名的大城市,位于今天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北边。曾经是跋耆国首都。

《大唐西域记》:“至吠舍厘国。吠舍厘国,周五千余里。土地沃壤,花果茂盛,庵没罗果、茂遮果既多且贵。气序和畅,风俗淳质,好福重学,邪正杂信。伽蓝数百,多已圮坏,存者三五,僧徒稀少。天祠数十,异道杂居,露形之徒,寔繁其党。吠舍厘城已甚倾颓,其故基趾周六七十里,宫城周四五里,少有居人。”

[10] 迫迮:拼音pò zé,

1、指物密聚,紧靠貌。

2、指狭窄,局促。

3、指困厄。

[11] 内:nà古同“纳”,收入;接受。

[12] 鼋鼍:拼音:yuán tuó],中国神话传说中是指巨鳖和猪婆龙(扬子鳄)。

[13] 摧折:拼音cuī zhé,意思是折断;打击,挫折。

[14] 蹴踏: 拼音:cù tà,(1).踩;踏。 (2).踢。(3).行走;奔跑。(4).比喻蹂躏;摧残。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