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88

第八十八课


二(所生二十五种特殊功德)分二:一、广说;二、摄义。

一、广说:

有十九颂。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若人养父母,恭奉自家尊,
恭善人用财,忍辱有大度。
软语不两舌,实言同止乐,
此九天帝因,尽寿应修行。
由昔行九法,天主感帝位,
时时处法堂,至今恒说此。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竭力孝父母,承侍种姓主,
善用忍行施,柔语无离间,
实语始终行,获得天王已,
依旧成天王,故当依此法。

    一、主要以大悲为前行而用衣食等孝养父母双亲;自性种族恭敬的诸位主尊也要承侍;善加享用无罪的衣食等自己的受用;修行安忍;发放布施;语言无有粗暴温文尔雅;无有挑拨离间之语;唯一说真实语。只是在这一生期间奉行此八法,以此可感得天王的果报,尔后仍旧屡屡成为天王。因此,要依止连续获得如是增上生人天安乐的正法。据说作百次供施便可感天王果报。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云:

[昔有人在道上行,见道有一死人,鬼神以杖鞭之。行人问言:“此人已死何故鞭之?”鬼神言:“是我故身。在生之日不孝父母,事君不忠,不敬三尊,不随师父之教,令我堕罪苦痛难言,悉我故身故来鞭耳。”稍稍前行复见一死人,天神来下散华于死人尸上,以手摩挱[1]之。行人问言:“观君似是天,何故摩挱是死尸?”答曰:“是我故身。生时之日孝顺父母,忠信事君,奉敬三尊,承受师父之教,令我神得生天,皆是故身之恩,是以来报之耳。”行人一日见此二变,便还家奉持五戒,修行十善,孝顺父母,忠信事君。示语后世人:罪福追人久而不置,不可不慎。]

龙树菩萨在《劝发诸王要偈》中说:

若人孝父母,至心尽供养,

是名礼教门,清净天胜族,

名闻远流布,舍身生天上。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一日三时施,美食三百器,
福不及刹那,行慈百分一。
天人等爱护,日夜受喜乐,
免怨火毒杖,是行慈现果。
无功用获财,后生于色界,
得慈十功德,若人未解脱。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每日三时施,三百罐饮食,
不及须臾间,修慈一分福。
人天等慈爱,彼等亦守护,
意喜身乐多,无有毒刃害,
无勤事得成,感生梵天界,
纵然未解脱,亦得慈八德。

    倘若有人心想:如果无有所布施的财物,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积累资粮了吗?

二、下面以比喻来说明还有更为殊胜的资粮,三百罐饮食是《鸡豆医疗术》中所说,能煮十斗粥的陶瓷罐,煮三百罐,具有六种味道[2],舌的境、根、识三者接触即感到舒适的佐料品种,或者具有六十种蔬菜这般丰盛的饮食,每日三时中认真布施,也比不上在一须臾间修愿众生得乐之慈心的广大福德少许的部分。

《因缘品》云:

每月千供施,如是行百年,

不及慈众生,十六分之一。

《法集要颂经·广说品》云:

从月至于月,愚者用饮食,

不生慈愍心,十六不及一。

月月常千祀,恒施于平等,

彼无慈愍心,十六不及一。

《涅槃经》云:

若于一众生,不生瞋恚心,

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

一切众生中,若起于悲心,

是名圣种性,得福报无量。

设使五通仙,悉满此大地,

有大自在天,奉施其所安,

象马种种物,所得福报果,

不及修一慈,十六分中一。

修慈心的功德在现世中也成为人天之主尊而受到一切众生慈爱,那些非天也以仁慈护佑,正如慈力王的传记那样。无有嗔恨而常常心旷神怡,身体安乐。无有毒物、人非人之兵刃的危害。无勤当中万事遂意,如愿以偿。后世将转生到梵天世界,《涅槃经》中对相关公案有明确记载。即便他人嗔恨,但由于自己能够修行慈心而心平气和,从而可行持自他二利。

经中云:

谁知他烦乱,彼前自寂静,

彼行自与他,二者之利益。

《贤愚经·慈力王血施品》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中止。尔时尊者阿难,于中食后,林间坐禅,而自思惟:“如来兴世,甚为奇特,众生之类,皆蒙安乐。”又思惟:“憍陈如等五尊比丘,种何善本,依何因缘,法门初开,而先得入,法鼓始振,独先得闻,甘露法降,特先蒙润?”念是事已,从坐处起,往至佛所,具以所念,而用白佛。佛告之曰:“憍陈如等,先世于我,实有因缘。过去世时,我以身血,充其饥渴,令得安隐;是故今身,先得我法,用致解脱。”

贤者阿难,重白佛言:“过去以血济其饥乏,其事云何?愿具开示,并令众会咸得解了。”

佛告之曰:“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弥佉罗拔罗,晋言慈力,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小国王,有二万夫人、一万大臣。王有慈悲,具四等心,恒愍一切,未曾懈厌,常以十善,教诲民庶,四方钦慕[3]。王所化治,国土安乐,莫不庆赖[4]。诸疫鬼辈,恒噉[5]人血气,用自济活。尔时人民,摄身口意,敦从十善;众邪恶疫,不敢侵近,饥羸困乏,瘦悴无力。时五夜叉,来至王所,‘我等徒类,仰人血气,得全身命。由王教导,咸持十善,我等自是无复饮食,饥渴顿乏,求活无路。大王慈悲!岂不矜愍[6]?’王闻是语,甚怀哀伤,即自放脉,刺身五处。时五夜叉,各自持器,来承血饮,饮血饱满,咸赖王恩,欣喜无量。王复告曰:‘汝若充足,念修十善,我今以身血,济汝饥渴,令得安隐;后成佛时,当以法身戒定慧血,除汝三毒诸欲饥渴,安置涅槃安隐之处。’阿难!欲知尔时慈力王者,今我身是。五夜叉者,今憍陈如等五比丘[7]是。我世世誓愿,许当先度,是故我初说法,闻便解脱。”

时尊者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咸增敬仰,欢喜奉行。]

《涅槃经》中讲说修慈悯心不至涅槃也能感得梵天果位。

《涅槃经》云:[“复次,文殊,譬如贫女,无有居家救护之者,加复病苦饥渴所逼,游行乞丐,止他客舍,寄生一子,是客舍主驱逐令去。其产未久,携抱是儿欲至他国,于其中路遇恶风雨寒苦并至,多为蚊虻蜂螫[8]毒虫之所唼食[9]。经由恒河,抱儿而渡,其水漂疾而不放舍,于是母子遂共俱没。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终之后生于梵天。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欲护正法,勿说如来同于诸行、不同诸行,唯当自责:‘我今愚痴,未有慧眼,如来正法不可思议。’是故不应宣说如来定是有为、定是无为。若正见者,应说如来定是无为。何以故?能为众生生善法故,生怜愍故。如彼贫女,在于恒河,为爱念子而舍身命。善男子,护法菩萨亦应如是,宁舍身命,不说如来同于有为,当言如来同于无为。以说如来同无为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女人得生梵天。何以故?以护法故。云何护法?所谓说言如来同于无为。善男子,如是之人虽不求解脱,解脱自至;如彼贫女不求梵天,梵天自至。]

《涅槃经》又云:

[“又善男子,犯重罪者,汝今谛听,我当为汝分别广说。应生是心,谓正法者,即是如来微密之藏,是故我当护持建立。施是人者,得胜果报。善男子,譬如女人,怀妊垂产,值国荒乱,逃至他土,在一天庙,即便生产,闻其旧邦安隐丰熟,携将其子欲还本土。中路值河,水涨暴急,荷负是儿,不能得渡,即自念言:‘我今宁与一处并命终,不舍弃而独渡也。’念已母子俱共没命,命终之后寻生天中,以慈念子欲令得渡,而是女人本性弊恶,以爱子故得生天中。犯四重禁[10]、五无间罪[11],生护法心亦复如是,虽复先为不善之业,以护法故得为世间无上福田,是护法者有如是等无量果报。”]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云:

慈悲喜正舍,修习可常研,

上流虽未入,能生梵世天。

即便依此暂时没有能从三有中解脱,但眼前也能获得修慈心之法八种功德。

《大智度论》云:

[复次,佛说慈心有五利,不说余。何等五?一者、刀不伤;二者、毒不害;三者、火不烧;四者、水不没;五者、于一切瞋怒恶害众生中,见皆欢喜。悲心等事不尔,以是故说修定福为慈,余者随从,及诸能生果报有漏定。]

《增一阿含经·广演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众生修行慈心解脱,广布其义,与人演说,当获此十一果报。云何为十一?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盗贼终不侵枉,若身坏命终,生梵天上。是谓,比丘,能行慈心,获此十一之福。”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若有行慈心,亦无放逸行,

诸结渐渐薄,转见于道迹。

以能行此慈,当生梵天上,
速疾得灭度,永至无为处。
不杀无害心,亦无胜负意,
  行慈普一切,终无怨恨心。”

“是故,比丘,当求方便,行于慈心,广布其义。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 摩挱:读音mó suō,释义为同“ 摩挲 ”。指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

[2] 六种味道:《俱舍论》中谈论了味道有六种:即酸、甜、苦、辣、咸、涩。

[3] 钦慕:拼音qīn mù,敬慕。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下位者对上位者、平凡人对不凡人,且多含敬意。

[4] 庆赖:拼音是qìnɡ lài,意思是庆幸得到依靠。

[5] 噉:拼音dàn,同“啖”指吃或给人吃:啖饭。啖以肉食。

[6] 矜愍:拼音jīn mǐn,哀憐、同情。

[7] 五比丘:阿若-憍陈如(火器)、跋提(小贤)、摩诃男(大名)、跋波(播种)、阿说示(马胜)。这五位比丘是佛陀最初的五个弟子,也是僧众中比丘众的开端。

[8] 螫:shì,毒虫或毒蛇咬刺。

[9] 唼食:拼音 shà shí,吞食。

[10] 四重禁:全称四重禁戒。略作四重。又作四重罪、四波罗夷罪。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 四、妄语,即伪言体证上人法。上述为戒律所禁之四种根本重罪。密教别有三昧耶戒之四重禁:一、舍正法,二、舍菩提心,三、悭吝胜法,四、恼害众生。是为四波罗夷罪。

[11] 五无间罪:一、杀父、二、杀母、三、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法轮僧。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