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92

第九十二课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供养支提时,即设鼓声乐,
蠡角[1]等妙音,故获净天耳。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供养佛塔时,敬献妙乐器,
铃铛螺及鼓,依此得天耳。

十八、在对佛塔作供养时,有条件则献上乐器、铃铛、声音动听的海螺以及妙鼓,依此将获得天耳通。

《大智度论》云:[云何名天耳通?于耳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能闻一切声:天声、人声、三恶道声。云何得天耳通修得?常忆念种种声,是名天耳通。]

《大宝积经》云: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故,天耳通智清净明达。十方世界圣及非圣,所有音声皆悉听闻,复能分别无有错谬。虽闻听已,于圣音声不起欣爱,于非圣声不生嫌嫉。又于圣声听闻知故,获得大慈;于非圣声听闻知故,获得大悲。又十方诸声一时无量,菩萨摩诃萨,以前后际分齐智力,天耳无乱皆如实知。]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于他失默然,不谈人德阙,
随顺护彼意,故得他心智。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不举他过失,不说诸残疾,
随护他心故,获得他心通。

十九、在无有必要的情况下,不揭露他者三门的过失,当面背后从不谈论说瞎子等残疾缺陷,随从护持他心,想方设法不伤别人心,由此可获得了知他众种种心的他心通。律藏等中说,甚至说一般人或旁生的过失,过患也相当严重,经中说尤其是如果评说菩萨的过失,则过患无量无边。

《宝积经》云:

“何者分别菩萨行,当知彼等乃疯人。”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乃至尊者大目揵连言:“我于路中见一大身众生比丘之像,皆著铁叶以为衣服,举体火燃,亦以铁钵盛热铁丸而食之。”乃至佛告诸比丘:“此众生者,过去世时,于此舍卫国迦葉佛法中出家作比丘,作摩摩帝[2],恶口形名诸比丘,或言此是恶秃,此恶风法,此恶衣服,以彼恶口故,先住者去,未来不来,缘斯罪故,已地狱中受无量苦;地狱余罪,今得此身,续受斯苦。诸比丘,如大目揵连所见,真实不异,当受持之!”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大智度论》云:[云何名知他心通?知他心若有垢、若无垢。自观心生、住、灭时,常忆念故得。复次,观他人喜相、瞋相、怖相、畏相,见此相已,然后知心,是为他心智初门。]

《大智度论》复云:

[【经】“欲知一切众生意所趣向,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六通中已说知他心通,今何以重说?

答曰:知他心通境界少,但知欲界、色界现在众生心心数法,不知过去、未来及无色界众生心心数法。凡夫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已下,遍知四天下众生心心数法。声闻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已下,遍知千世界众生心心数法。辟支佛通于上四禅地,随所得通处已下,遍知百千世界众生心心数法。上地钝根者,不能知下地利根者心心数法;凡夫不知声闻心心数法,声闻不知辟支佛心心数法,辟支佛不知佛心心数法。以是故说:欲知一切众生心所趣向,当学般若波罗蜜。

问曰:以何智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

答曰:诸佛有无碍解脱,入是解脱中,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诸大菩萨得相似无碍解脱,亦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新学菩萨欲得是大菩萨无碍解脱及佛无碍解脱;以此无碍解脱,知一切众生心心数法。大菩萨欲得佛无碍解脱。以是故,虽已说知他心通,更说欲知一切众生心所趣向,当学般若波罗蜜。]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由施徙舟乘,运致羸乏人,
恭谨瞻尊长,故获如意通。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施履及车乘,服侍羸弱者,
乘骑奉上师,智者得神变。

二十、对一切贫穷者施予鞋、车乘,搀扶无法行走的羸弱者,以乘骑侍奉上师或者供养车辆,侍奉上师得以休息,了知修行如此之因的智者可获得一变多、多变一等神境通。

《大智度论》云:[云何如意?如意通有三种:能到、转变、圣如意。能到有四种:一者、身能飞行,如鸟无碍;二者、移远令近,不往而到;三者、此没彼出;四者、一念能至。转变者,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种种诸物皆能转变。外道辈转变,极久不过七日;诸佛及弟子转变自在,无有久近。圣如意者,外六尘中不可爱不净物,能观令净;可爱净物,能观令不净;是圣如意法,唯佛独有。是如意通,从四如意足生;是如意足通等,色缘故次第生,不可一时得。]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令他忆法事,及正法句义,
或净心施法,故感宿命智。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为法而行事,忆念法句义,
法施无有垢,故得宿命通。

二十一、为了正法而苦行兴建经堂,如是念念不忘而铭记正法的一切句义,对以前听闻的所有法要再三回忆,不图回报的法施无有颠倒宣说等罪垢,依此将获得回忆自他先前诸世的宿命通。

经云:

数百劫中极罕见,于此妙法生欢喜,

欲解脱求功德者,切莫寻求世间事。

《大智度论》云:

[云何识宿命通?本事常忆念:日月年岁至胎中,乃至过去世中,一世、十世、百世、千万亿世,乃至大阿罗汉、辟支佛知八万大劫;诸大菩萨及佛知无量劫,是名识宿命通。]

能忆念前几世的凡夫识宿命通如《众经撰杂譬喻》所云:

[昔有屠儿,诣阿阇世王[3]所乞求一愿。王曰:“汝求何愿?”答曰:“节会之际宜须屠杀,王见赐我当尽为之。”王曰:“屠杀之事,人所不乐,汝何故乐求之?”答曰:“我昔为贫人,因屠羊之肆以自生活,由是之故得生四天王上,尽彼天寿来生人中,续复屠羊,命终之后生第二天上;如是六反屠羊,因是事故遍生六天中,受福无量,以是故今从王乞一愿。”王曰:“设如汝语,何以知之?”答曰:“我宿命。”王闻不信谓是妄语:“如此下贱之人,何能识宿命耶?”后便问佛,佛答曰:“实如其言非妄语也!此人先世曾值辟支佛,见佛欢喜至心谛观,仰视其首俯察其足,善心即生,缘是功德故得生六天,人间六返自识宿命,以福熟故得人天六返,罪未熟故未得受苦;毕此身方当入地狱受屠羊之罪,地狱罪毕当生羊中一一偿之。此人识宿命浅,唯见六天中事,不及过去第七身故,便谓屠羊即是生天因也。如是但识宿命,非通非明也!”是以修功德者必发愿,勿便孟浪[4]使果报不明,此可为验矣!]

能忆念前后八万大劫的圣者阿罗汉识宿命通如《大智度论》云:

[复次,舍利弗非一切智,于佛智慧中譬如小儿。如说《阿婆檀那经》中:佛在祇洹住,晡时经行,舍利弗从佛经行。是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住,佛经行过之,影覆鸽上,鸽身安隐,怖畏即除,不复作声。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颤怖如初。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无三毒。以何因缘,佛影覆鸽,鸽便无声,不复恐怖?我影覆上,鸽便作声,颤栗如初?”佛言:“汝三毒习气未尽,以是故,汝影覆时恐怖不除。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舍利弗即时入宿命智三昧,观见此鸽从鸽中来,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万大劫,常作鸽身;过是已往,不能复见。舍利弗从三昧起,白佛言:“是鸽八万大劫中,常作鸽身;过是已前,不能复知。”佛言:“汝若不能尽知过去世,试观未来世,此鸽何时当脱?”舍利弗即入愿智三昧,观见此鸽,一、二、三世,乃至八万大劫,未脱鸽身;过是已往,亦不能知。从三昧起白佛言:“我见此鸽从一世、二世乃至八万大劫,未免鸽身;过此已往,不复能知!我不知过去、未来齐限,不审此鸽何时当脱?”佛告舍利弗:“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时有佛,度无量阿僧祇众生,然后入无余涅槃。遗法在世,是人作五戒优婆塞,从比丘闻赞佛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欲作佛。然后于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罗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无量众生已而入涅槃。”是时,舍利弗向佛忏悔,白佛言:“我于一鸟,尚不能知其本末,何况诸法?我若知佛智慧如是者,为佛智慧故,宁入阿鼻地狱受无量劫苦,不以为难。”]

忆念法句义及听闻佛法的功德如《贤愚经·五百鴈闻佛法生天品》所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柰国。尔时世尊,于林泽中,为天人四辈之类,演说妙法。时虚空中,有五百群鴈,闻佛音声,深心爱乐,盘桓回翔,寻欲来下至世尊所。时有猎师,张施罗网,五百群鴈,堕彼网中,为猎师所杀;生忉利天,父母膝上,忽然生长,如八岁儿,身体端严,颜貌无比,光相明净,喻若金山。便自念言:“我以何因,生此天中?”天人心聪神解,即识宿命,缘爱法声,果报生天,当报其恩。即共同时,持天花香,下阎浮提波罗捺国,至世尊所,天光明曜,犹宝树林,一时曲身,礼世尊足,合掌白言:“我蒙世尊说法音声,生在妙处,愿重矜愍[5],开示道要。”尔时世尊,便为演说四谛妙法,天人开悟,得须陀洹果,即还天上,不堕三涂,随缘七生[6],得尽诸漏。

尔时阿难,白世尊言:“昨夜有天光明照曜,礼敬世尊。不知其缘?愿见告示。”佛告阿难:“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世尊昨日在林泽中,为天世人四辈之众,敷演妙法。有五百群鴈,爱敬法声,心悦欣庆,即共飞来,欲至我所,堕猎师网中。于时猎师,即取杀之。因此善心,生忉利天,自识宿命,故来报恩。”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踊跃,叹未曾有,而作是言:“如来出世,实为奇妙!陶演法雨,莫不蒙润,乃至禽鸟,犹闻法声,获福乃尔,岂况于人信心受持,计其果报,过踰于彼,百千万倍,不可为比。”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说。如来出世,多所润益,普雨甘露,浸润群生,以是之故,当共一心信敬佛法。”

尔时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 蠡角:拼音 luójiǎo,注:唐宋时期的螺号,也称“蠡”、“大蠡”、“蠡角”等名。

[2] 摩摩帝:梵Mamati。译曰寺主,知事。寺中之知事也。《四分律·行事钞》曰:“寺主摩摩帝。”

[3] 阿阇世王:即未生怨王。

[4] 孟浪:拼音mèng làng,粗率;疏误。

[5] 矜愍:拼音jīn mǐn,哀憐、同情。

[6] 七生:注释,见道之后开始修道,修道的所断共分三界九地,各地又分九品。欲界的九品修所断随眠烦恼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中、下各自又分为上、中、下三品。例如: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上上品的修所断随眠烦恼可以滋润两世生死,上中品可以滋润一世生死,上下品可以滋润一世生死;中上品可以滋润一世生死,中中品与中下品两品修所断随眠烦恼可以滋润一世生死;下上品、下中品及下下品三品修所断随眠烦恼能滋润一世生死,共计七世。

公式为:2+1+1+1+1+1=7七生。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