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97

第九十七课


第四品

《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

三(教诫修学国王无过之行为)分四:一、以意义之关联承上启下;二、广说;三、摄义;四、不能学修国王之行为则教诫出家。

一(以意义之关联承上启下)分三:一、需要了知对国王当面赞毁之利害;二、宣说听从有利之语依本师所说而修学;三、真实劝告听从有利自他之语。

一、需要了知对国王当面赞毁之利害:

《宝行王正论·正教王品》云:
王若行非法,或作非道理,
事王人亦赞,故好恶难知。
亦有世间人,非爱善难教,
何况大国王?能受善人语。
《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难知忍不忍,故王行非法,
或作非理行,属下多赞叹。
于他有利语,逆耳尚难说,
况于君王你,僧我何须言?

如果直截了当说出过失,那么无法知道或难以知晓对方能接受还是不能接受。因此,诸位国王即便造罪业,行非法,背离正理,倒行逆施,但臣民等依于国王生存的人们大多数都会对国王当面奉承,而不会诋毁谴责,原因是:虽然本不该赞扬非法行为,但人们认为如果当面说出过失加以反对,势必使国王大发雷霆而招致灾难,心里怀有这种恐惧。由于在国王面前阿谀奉承而造成迷惑,因而很难洞悉、了知对自他有益与无益的差别。暂且不论国王,就算是对其他一般的任何人来说,谈论过失的刺耳语言纵然有利,但在当面这种非理之事也难以启齿,更何况对于大地上具足圆满财势你那样的国王,像我这样以乞食过活的贫僧就不必说了。

《宝行王正论·正教王品》云:
我今愍念汝,及悲诸世间,
故我善教汝,实益若非爱。
《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为令汝欢喜,亦为悯有情,
利你纵逆耳,唯吾定呈白。

    话虽如此,但一方面为了让你对我心生欢喜,并且你本人也满怀喜悦,另一方面也为了慈悯其他众生,对你来说暂时是讲过失的语言,听起来似乎刺耳难听,可实际上是大有裨益,为此龙猛我毫不犹豫地直言呈白。菩萨以善巧方便而有必要呵责,而作为凡夫,不要说是诋毁甚至赞叹也无法与菩萨的诋毁相提并论。

《毗奈耶经》云:

智者所呵责,凡愚作赞叹,

智责即殊胜,愚赞非如是。

外道的愚赞实际上与庸俗的诋毁无异。马鸣菩萨在《大庄严论经》中就讲了一则愚蠢的赞叹形同于呵叱[1]的公案。

《大庄严论经》说曰:[我昔曾闻,乾陀罗国[2]有商贾客,到摩突罗国[3]。至彼国已,时彼国中有一佛塔,众贾客中有一优婆塞[4],日至彼塔恭敬礼拜。向塔中路有诸婆罗门,见优婆塞礼拜佛塔皆共嗤笑[5]。更于余日天甚烝热[6],此诸婆罗门等食讫游行而自放散,或在路中、或立门侧,有洗浴者、有涂香者,或行或坐。时优婆塞礼塔回还,诸婆罗门见已唤言:“来优婆塞,就此坐。”语优婆塞言:“尔今云何不识知彼摩醯首罗[7]、毗纽天[8]等而为致敬,乃礼佛塔,得无烦耶?”时优婆塞即答之曰:“我知世尊功德少分,是故钦仰恭敬为礼。未知汝天有何道德,而欲令我向彼礼乎?”诸婆罗门闻是语已,瞋目呵叱:“愚痴之人!汝云何不知我天所有神德,而作是言?”诸婆罗门即说偈言:

“阿修罗城郭,高显周三重,

悬处于虚空,男女悉充满,

我天矢,远中彼城郭,

   一念尽烧灭,如火焚干草[9]。”

时优婆塞闻是偈已,大笑而言:“如斯之事吾之鄙薄[10],所不敬尚。”以偈答言:

“命如叶上露,有生会当灭,

    云何有智者,弓矢加残害?”

时诸婆罗门等闻是偈已,咸共同声呵优婆塞言:“是痴人,彼阿修罗有大势力好为恶事,我天神德力能杀害,云何乃言非有智耶?”时优婆塞被呵责已,喟然长叹[11],而说偈言:

“美恶谛观察,智者修善业,

能获大果报,后则转受乐,

云何于过恶,反生功德想?

邪见既增长,叹恶以为善,

  以是恶业故,后获大苦报。”

诸婆罗门闻是语已,竖目举手懔疠[12]攘袂[13]瞋忿战动,而作是言:“汝甚愚痴,不吉之人,此等诸天不加恭敬而恭敬谁?”时优婆塞意志闲裕[14]而语之言:“吾虽单独,贵申道理,不应以力朋党竞说。”

时优婆塞复说偈言:

“汝等所供养,凶恶好残害,

汝若奉事彼,以为功德者,

亦应生恭敬,师子及虎狼,

触恼生残害,恶鬼罗刹等,

愚人以畏故,于彼生恭敬。

诸有智慧者,宜应深观察,

若不为残害,乃可生恭敬,

诸有功德者,终无残害心。

修行诸恶者,无不坏残害,

不能善分别,功德及过恶。

功德起恶心,过生功德想,

残害逼迫者,凡愚增敬顺,

于善功德者,反生轻贱心,

世间皆颠倒,不别可敬者。

乾陀罗生者,解知别善恶,

  是故信如来,不敬自在天。”

彼时婆罗门闻是语已,即作是言:“咄[15]!乾陀罗,出何种姓、有何道德而名佛乎?”时优婆塞说偈答言:

“出于释氏宫,具足一切智,

 众过悉耘除[16],诸善皆普备,

于诸众生中,未始[17]不饶益,

觉了诸法相,一切悉明解,

  如是之大仙,故称号为佛。”

时诸婆罗门,复说偈言:

“汝言佛大仙,应作逼恼事,

此阎浮提中,瞻默监持陀,

婆塞婆私吒[18],提释阿坻耶,

如是诸大仙,名称世所闻,

能结大神咒,残灭诸国土。

汝名佛大仙,亦应作斯咒,

汝佛有大德,应作逼恼事,

  若不作咒害,云何名大仙?”

时优婆塞不忍闻彼诽谤之言,以手掩耳,而说偈言:

“咄莫出恶语,谤言佛有咒,

    毁谤最胜尊,后获大苦报。”

时婆罗门,复说偈言:

“佛若无咒术,不名有大力,

若无恼害者,云何名大仙?

  我但说实语,何故称诽谤?”

 时诸婆罗门,抚掌大笑[19]言:

“是故汝痴人,定堕于负处。”

时优婆塞语婆罗门言:“汝莫怪笑!汝言如来无大功德亦无大力,斯是妄语。如来实有大功德力永断咒根,终不复作恼害之事。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即说偈言:

“以贪瞋痴故,则作大恶咒,

当结恶咒时,恶鬼取其语,

于诸罪众生,而行恼害事。

佛断贪瞋痴,慈悲广饶益,

永除恶咒根,但有众善事,

是故佛世尊,都无有恼害,

以大功德力,拔济无量苦,

  汝今何故言,佛无大势力?”

时诸婆罗门闻是偈已,瞋恚心息,语优婆塞言:“我于今者欲问少事,勿见瞋也。咄!优婆塞,佛若无恶咒,云何而得受他供养?既不为损又不能益,云何而得称为大仙?”优婆塞言:“如来大慈悲,终无恶咒损减众生,亦复不为利养之事,但为饶益故受供养。”而说偈言:

“大悲愍群生,常欲为拔苦,

见诸受恼者,过于己自处,

云何结恶咒,而作恼害事?

众生体性苦,生老病死逼,

如痈著燥灰,云何更加恶?

  常以清凉法,休息诸热恼。”

诸婆罗门闻是语已,即便低头思惟斯语:“此是好事。”心欲生信。“汝健陀罗善别胜处,汝能信此甚为希有!是故叹汝。健陀罗者名不虚设,言健陀者,名为持也,持善去恶故得斯号。”而说偈言:

“能持此地者,是名善丈夫,

    善丈夫中胜,实是健陀罗。”

时优婆塞作是思惟:“此婆罗门心欲信解皆可成器,我今当更为分别说佛之功德。”时优婆塞颜貌熙怡[20]而作是言:“见汝信佛,我甚欢喜。汝今幸可少听我语,功德过恶汝宜观察。”而说偈言:

“观察佛功德,一见皆满足,

戒闻及定慧,无与佛等者。

诸山须弥最,众流海第一,

世间天人中,无有及佛者。

能为诸众生,具受一切苦,

必令得解脱,终不放舍离。

谁有归依佛,不得利益者?

谁有归依佛,而不解脱者?

谁随佛教旨,而不断烦恼?

佛以神足力,降伏诸外道,

名称普远闻,遍满十方刹。

唯佛师子吼,说诸行无我,

所说恒处中,不著于二边。

天上及人中,皆作如是说,

不能善分别,结使诸业报。

如来涅槃后,诸国造塔庙,

庄严于世间,犹虚空星宿。

  以是故当知,佛为最胜尊。”

诸婆罗门闻是语已,有生信心者,有出家者、得道者。]


[1] 呵叱:拼音hē chì,意思是大声斥责。

[2] 乾陀罗国:梵语Gandhāra,又译“犍陀罗”、即健驮逻、“乾陀罗”、“香风国”等。健驮逻是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的一个古国,位于喀布尔河的南方,东抵印度河并包括喀什米尔的部分地区。故王城布路沙布逻(Puruṣapura)在今巴基斯坦喀布尔河南白沙瓦的西北。布路沙布逻东南几公里处,曾有大菩提树,相传过去四佛曾坐在此菩提树下。菩提树西南有如来舍利窣堵坡。窣堵坡西有迦腻色迦王佛寺。

[3] 摩突罗国:梵语Madhurā,又作摩度罗、摩偷罗、摩头罗、秣菟罗,今世也译作马土腊、马图拉,意译孔雀城、三雀城、美蜜城、密盖,印度古国,位于今朱木那河(Jumna)西南一带。首都摩突罗城,又名秣菟罗城,位于今印度马图拉南方。城旁有跋提河。

[4] 优婆塞:男居士。

[5] 嗤笑:拼音chī xiào,意思为讥笑;轻蔑地笑。

[6] 烝热:拼音zhēng rè,意思是闷热。

[7] 摩醯首罗天 :摩醯(xī)首罗天,为大自在天之异名,原系印度教所崇奉创造宇宙之最高主神,佛教视之为色界顶,色究竟天之主。

[8] 毘纽天:梵名 Visnu。又作毘瑟笯天、毘湿笯天、毘搜纽天。意译遍入天、遍净天等。

[9] 妥增珠杰尊者在《殊胜赞》中说偈曰:

大天恚弯弓,焚毁三重城,

汝以大慧箭,尽焚瞋忿心。

这一则将大自在天与世尊比较后称赞佛陀的偈颂,与本论此处的密意有异曲同工之妙。依此我等就能了知马鸣菩萨此处是在讲述大自在天用天弓焚毁非天城郭的公案。

[10] 鄙薄:拼音bǐ bó,意思为鄙视菲薄。

[11] 喟然长叹:汉语成语,拼音kuìrán cháng tàn,喟然:叹气的样子。意思是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

[12] 懔厉:拼音:lǐn lì,惶恐。

[13] 攘袂:拼音rǎng mèi,意思是捋上衣袖。常形容奋起貌。

[14] 闲裕:拼音xián yù,安静从容。

[15] 咄:拼音duō,表示呵叱:“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16] 耘除:拼音yún chú ,意思是铲除。

[17] 未始:拼音wèi shǐ,指未必;不一定。

[18] 婆塞婆私吒:《大智度论》中记载,往古之摩揭陀国王婆薮因厌世法而出家作仙人。时有居家婆罗门与出家仙人共论议祀天时应不应杀生啖肉,以此就教于婆薮仙人,婆薮答曰可,出家仙人乃责其非而告之应实语,婆薮言四吠陀中谓祀天应杀生啖肉,遂不改其说。彼因而得大罪,于是全身陷没地中。注:此处仅供于参考。

[19] 抚掌大笑:拼音 fǔ zhǎng dà xiào,成语,指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非常欢欣或得意。

[20] 熙怡:拼音xī yí,意思是和乐;喜悦。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