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942部 |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三卷 | 三卷 |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
· 经名 · 卷数 · 跋序 | · 品名 · 品数 · 译作者 |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上 |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中 |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下 |
全藏目录 | 返回总站 |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如大龙王所作已办。弃诸重担随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诸心寂静皆到彼岸。唯一补特伽罗。所谓阿难。 复有五百大菩萨众。悉得一切陀罗尼门及三摩地门。皆是一生补处。时舍卫城有一长者。名无畏授。大富自在有大财宝。积诸受用库藏充满。金银琉璃真珠珊瑚螺贝宝等。皆悉具足。广有车乘象马牛羊。复多眷属奴婢仆从执事人等及诸朋友。一时无畏授。与五百长者。而共集会潜相谓言。诸仁者。遇佛出世斯为难事。人身难得时难契会。于佛教中净信极难。舍家出家成苾刍相。此亦为难。修行复难。彼诸有情知恩念报。而复甚难。但能少分施作尚不坏失。何况广多。又诸有情。若于如来教中能生净信。信已复能依教修行。极为难事。又诸有情。若能庄严如来教法。复能解脱轮回极为难事。是故我等。不应于声闻乘及缘觉乘中趣求涅槃。应于无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于是众会以如是事。互言议已。咸悉发起广大胜心。皆言我今悉于无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不乐声闻缘觉之乘。时无畏授与五百长者俱共围绕。出舍卫城诣世尊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右绕七匝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知是事已故。谓无畏授等五百长者言。汝诸长者以何缘故。来诣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 时无畏授等五百长者。悉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顶礼白言世尊。我等向者共会一处。潜相谓言。遇佛出世斯为难事。人身难得时难契会。于佛教中净信极难。舍家出家成苾刍相此亦为难。修行复难。彼诸有情知恩念报而复甚难。但能少分施作尚不坏失。何况广多。又诸有情。若于如来教中能生净信。信已复能依教修行。极为难事。又诸有情。若能庄严如来教法。复能解脱轮回。极为难事。我等今时不应于声闻乘及缘觉乘中趣求涅槃。应于无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世尊我等以如是事互言议已。咸悉发起广大胜心。皆于无上大乘法中趣求涅槃。不乐声闻缘觉之乘。我等乘此缘故。来诣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云何住。复云何学。云何修行。 尔时世尊。赞无畏授等五百长者言。善哉善哉。汝诸长者甚善甚善。汝今能为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来诣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汝等谛听极善作意。今为汝说。时无畏授等五百长者受教而听。 佛言诸长者。若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如其所住当如是学如是修行。 又若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普遍亲近。广为摄受观察施作。而菩萨摩诃萨。于自身命不应爱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属饮食衣服乘驭床座珍宝财谷香华灯涂。乃至一切受用乐具悉不应著。何以故。多诸有情爱著身命故。广造罪业。彼彼所作业成熟已。堕在恶趣地狱中生。若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于自身命不爱著故。即于一切善趣中生。诸长者。是故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于自身命不生爱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属饮食衣服乘驭床座珍宝财谷香华灯涂。乃至一切受用乐具。悉不爱著已。然后自舍一切广行惠施。不求果报安住戒行。三相清净修诸忍辱。堪能具足一切有情。于己所作不饶益事。悉能忍伏。被大精进坚固甲胄。若身若命悉能弃舍。安住寂静心一境性。远离散乱胜慧决择诸善法分。不起我人众生寿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等见。广为一切作诸胜行。为一切有情作意行施。为一切有情作意护戒。为一切有情作意行忍。为一切有情作意发起坚固精进。为一切有情作意安住诸胜定门。为一切有情作意修慧。为一切有情习学一切善巧方便。 尔时无畏授等五百长者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昔来于自身命皆生爱著。所有舍宅妻子眷属饮食衣服乘驭床座珍宝财谷香华灯涂。乃至一切受用乐具悉生爱著。世尊菩萨摩诃萨。作何观察能于身命乃至一切受用乐具。不生爱著。愿佛为说。 尔时世尊。告无畏授等五百长者言。菩萨摩诃萨。以无数种相观察于身。何等无数。所谓此身不实缘法。合集如极微聚。从顶至足次第破坏。彼九窍门及诸毛孔。不净流溢犹如蚁聚。蛇毒止中蛇毒违害。如怨敌如猿猴。多所损恼。如极恶友常起诤竞。身如聚沫不可撮摩。又如水泡旋有即坏。又如阳焰渴爱所生。又如芭蕉中无坚实。又如幻化从虚妄起。又如王者多种教令。又如怨对常来伺便。又如盗贼无有信义。又如杀者极难调制。如恶知识常不欢喜。如破法者隐没慧命。又如邪朋减失善法。又如空聚离于主宰。又如瓦器终归破坏。如小便坑不净充满。如大便处常多滓秽。又如食啖诸不净鬼及蛆虫狗等乐臭秽中。又如广积秽物远闻其臭。如恶疮疱难合其窍痛不可忍。又如毒箭入身酸楚。如恶家主难为侍养。又如朽舍及如漏船。虽假修治旋归散坏。又如坯器难为固惜。又如恶友常假将护。如河岸树风所动摇。如大河流终归死海。又如客舍多种违恼。如无主舍无所摄属。如巡警人常专捡察。及如边方多所侵娆。如积沙处渐当减下。如火蔓延。如海难渡。如地难平。如蛇置箧随生损害。又如婴儿常须存爱。又如破器无所堪用。如恶方处常虞坏乱。如杂毒食常当远离。如求乞人得种种物得已旋弃。又如大车负极重等。唯诸智者。于法觉了应如是知。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中
复次长者菩萨摩诃萨。观察此身。最初何因之所成立。谓依父母精血合集生起彼因。复由受其饮食。食已变坏旋聚即散。归淡荫藏淡荫流润。终归不净。然后火大增强煮变成熟。后归风力。由其风力各分滓重及与流润。滓重所谓大小便等。流润谓血。血变成肉。肉成于脂。脂成于骨。骨成其髓。髓成其精。精等乃成此不净身。菩萨观此不净身故。乃起思惟。此身多种合集。各别名相。谓三百骨。六十肪及膏相。合四百膜。五百肉团。六百脑。七百脉。九百筋。十六肋骨。复有三事。内缠其肠分生熟藏肠。有十六交络而住。二千五百脉道透映。一百七节。八十万俱胝毛孔。具有五根。九窍。七藏。不净充满。髓有一掬脑。有一掬脂。有三掬淡荫。六掬滓重。六掬风力。随遍血有一斗。如是一切各各充满。有七水脉。而复围绕。吸诸滋味。内火大增炽然烧煮。逼切疲极。身脉汗流。是等诸相极难可见。此之臭秽不净体相。是中云何起增上爱。如求丐人得所用物。得已旋弃。又如大车负极重等。唯诸智者于法觉了。应如是知即说颂曰。 此身多种不净聚 愚无智者不了知 尔时世尊复告无畏授等五百长者言。长者当知。菩萨摩诃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观察此身有四十四相。何等四十四。谓菩萨摩诃萨观察此身诚所厌弃。菩萨观身不可爱乐。以不饶益故。菩萨观身极为臭秽。脓血满故菩萨观身甚不坚牢。终破坏故。菩萨观身体性羸劣。筋骨相联故。菩萨观身不净。秽恶常流故。菩萨观身如幻。愚夫异生强起虚妄动乱相故。菩萨观身多所漏失。以九窍门常流注故。菩萨观身炽然烧爇。谓贪火所焚嗔火猛聚痴火暗冥故。菩萨观身贪嗔痴网。常所盖覆爱网相续故。菩萨观身窍穴所依。以九窍门及诸毛孔周遍流注杂秽充故。菩萨观身多种逼恼。四百四病常增损故。菩萨观身是为窟宅。八万四千户虫之所聚故。菩萨观身无常。终归死法故。菩萨观身无知。于法不知故。菩萨观身如器用。众缘合成终破坏故。菩萨观身逼切。众多忧恼故。菩萨观身无归趣。毕竟老死故。菩萨观身深隐。谄诳所行故。菩萨观身如地。难平满故。菩萨观身如火。以所爱色随系著故。菩萨观身无厌足。随五欲故。菩萨观身破坏。烦恼对碍故。菩萨观身无定分位。以其利衰现所受故。菩萨观身无自他缘。不得源流故。菩萨观身驰流心意。以种种缘作意伺察故。菩萨观身弃背毕竟。归于弃尸林故。菩萨观身为他所食。鹫鸟豺狼等食啖故。菩萨观身如轮盘影现。筋骨连接故。菩萨观身无所顾惜残弃漏失。脓血满故。菩萨观身耽著滋味。饮食所成故。菩萨观身勤苦无利。以是无常生灭法故。菩萨观身如恶友。起诸邪妄故。菩萨观身如杀者。重重现增苦故。菩萨观身为苦器。三苦逼恼故。所谓行苦坏苦苦苦。菩萨观身为苦聚。五蕴随转无主宰故。菩萨观身极不自在。种种缘成故。菩萨观身无寿者。离男女相故。菩萨观身空寂。诸蕴处界所合成故。菩萨观身虚假。以如梦故。菩萨观身不实。以如幻故。菩萨观身动乱。如阳焰故。菩萨观身驰流。如响应故。菩萨观身虚妄所起。如影现故。长者。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四十四相观察于身。而菩萨摩诃萨作此观察时。所有于身乐欲。于身顾惜。于身执我。于身爱染。于身积集。于身系著。一切悉断。由是于命乐欲。于命顾惜。于命执我。于命爱染。于命积集。于命系著。乃至舍宅。妻子眷属。饮食衣服。乘驭床座。珍宝财谷。香华灯涂。一切受用乐具。若乐欲。若顾惜。若执我所。若爱染。若积集。若系著。一切亦断。由于身命能弃舍故。乃至一切爱用乐具亦悉弃舍。如是乃能圆满六波罗蜜多。长者。菩萨摩诃萨以能圆满波罗蜜多故。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即说颂曰。 应知人身极难得 莫因此身造众罪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下
譬如幻所成物像 如乾闼婆城庄严 尔时无畏授等五百长者闻是正法已。悉得无生法忍。得法忍已。皆生最上踊跃欢喜。即说颂曰。 快哉于今日 我等得大利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现广大神通光明无数种色。所谓青黄赤白及紫碧绿。是光普照无边世界。上彻梵世。映蔽日月光明不现。其光旋环右绕世尊百千匝已。却从世尊顶门而入。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顶礼白言。世尊。何因何缘现是光明。若无因缘。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放光相。时尊者阿难即说颂曰。 佛上胜者若无因 法尔不现光明相 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言。阿难。汝今见此五百长者不。悉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来诣我所。阿难白佛言。唯然已见。佛言阿难。是五百长者。今此会中闻正法已皆得无生法忍。阿难。此诸长者皆于过去佛所。奉近供养深种善根。从此没已不复堕诸恶趣。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次第至彼慈氏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时。生彼佛刹亲近供养尊重承事。其后乃至贤劫诸佛彼彼出世时。于一一佛所亲近供养。听受正法读诵记念广为人说。最后过二十五劫。于种种佛刹。皆当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同名莲华吉祥藏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尔时尊者阿难前白佛言。今此广大甚深正法。希有世尊希有善逝。此经何名。我等云何奉持。佛言阿难。是经名为菩萨瑜伽师地法门。亦名无畏授所问。如是名字汝当受持。 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等诸大声闻。及诸菩萨摩诃萨众并五百长者。世间天人阿修罗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乾隆大藏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Scroll 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