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后行3


三、忏悔支: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我过去所造的诸恶业都是由贪嗔痴引发、以身语意造作的,如是一切罪业今天都在诸佛面前发露忏悔。

     不管什么人,只要是流转轮回的凡夫,无始以来肯定造过恶业,即生中也造过各种恶业,既造过十不善业等自性罪,也造过违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佛制罪。因此,我们除了要通过顶礼、供养来积累资粮,还要通过忏悔来净除恶业。

     众生造业的因是烦恼。如果一个人有了贪心,不管是贪人、贪财还是贪其他事物,都会在贪心推动下造各种恶业;如果有了嗔心,不仅会焚毁自己的善根,还会造下许多恶业;如果有了痴心,也会造作许多恶业。

     众生造业的工具是身体、语言和意识,以十不善业而言,杀生、偷盗、不净行是身体所造的三不善业,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是语言所造的四不善业,贪、嗔、邪见是意识所造的三不善业。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中界定了善业与不善业,以及善恶的业异熟果报。如论云:

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

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

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

     众生造业后如果不发露忏悔,就永远不会有解脱的机会,罪业反而还会日复增益变多。如果造业后能以惭愧心在三宝面前发露忏悔,罪业就会减少乃至灭尽。

《大方等大集经》中说:“若能于佛世尊前,忏悔发露一切罪,是人远离于邪见,能到生死之彼岸。”

 因此,我们念《普贤行愿品》时,应该观想在诸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为了忏悔罪业,现在很多人都专门拿出时间念百字明或者金刚萨埵心咒,其实如果没时间念这些咒语,每天念《普贤行愿品》及《三十五佛忏悔文》时也可顺便作忏悔。

     有些人以前天天杀盗淫妄,什么坏事都干过,学习佛法后才认识到:自己造的罪业太重了,如果不赶紧忏悔就不可救药了,一旦离开世间,何时才能再得到人身啊?所以,对造了恶业的人来说,遇到佛法是非常幸运的。

     当然,光遇到佛法还不够,还要明白佛教的道理。如果明白了佛教的道理,就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愿意发露忏悔罪业。

     大家应该明白,罪业并不像金刚一样坚不可摧,不管什么样的弥天大罪,只要忏悔就可以清净。

     《大圆满前行》说:

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

     《亲友书》云:

先时离谨慎,后若改勤修,

犹如云翳除,良宵睹明月,

孙陀罗难陀,央具理摩罗,

达含绮莫迦,翻恶皆成善。

     相反,如果造罪后没有忏悔,即便一句恶语的罪业也会导致百千万年感受痛苦。以前有一个比丘对另一个比丘说:“你的声音真难听,就像青蛙叫一样。”以此恶业,他在五百世中转生为青蛙。迦叶佛时代有一个老比丘念经声音不好听,有一个年轻比丘骂老比丘:“你的声音太难听了,就像狗叫一样。”后来他五百世转生为狗。

     不管今生还是前世,我们都造过很多恶业,修行比较好的人听到佛法的道理后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会以正知正念来摄持,从今以后不再造恶业,而修行比较差的人即便听了多少佛法都当成耳边风,都不会记到心里,希望大家不要变成后一种人。

     《普贤行愿品》中的这个金刚偈特别好,把造业的来源三毒、造业的途径三门、所应忏悔的罪业讲得清清楚楚,今后大家在念这个偈子时,要观想在诸佛菩萨面前不覆不藏地发露忏悔所有的罪业。

《入行论——忏悔罪业品》则是皈依三宝,然后通过修习四对治力即厌患对治力1、所依对治力2、现行对治力3、返回对治力4四种对治力去忏悔无始以来由三门所造的罪业。

诚如《入行论——忏悔罪业品》云:

            乃至菩提藏,皈依诸佛陀,皈依支

亦依正法宝,菩萨诸圣众。

                    我于十方佛,及具菩提心,厌患对治力

大悲诸圣众,合掌如是白:

无始轮回起,此世或他生,

无知犯诸罪,或劝他作恶,

或因痴所牵,随喜彼所为,

见此罪过已,对佛诚忏悔。

惑催身语意,于三宝父母,

师长或余人,造作诸伤害。

因昔犯众过,今成有罪人,

一切难恕罪,佛前悉忏悔。

                   罪业未净前,吾身或先亡,所依对治力

云何脱此罪,故祈速救护!

死神不足信,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寿暂不可恃。

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

故为亲与仇,造种种罪业。

仇敌化虚无,诸亲亦烟灭,

吾身必死亡,一切终归无。

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

复次于此生,亲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报,点滴候在前。

因吾不甚解:命终如是骤,

故起贪嗔痴,造作诸恶业。

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

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

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

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

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放逸我未知:死亡如是怖,

故为无常身,亲造诸多罪。

若今赴刑场,罪犯犹惊怖,

口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

何况形恐怖,魔使所执持,

大怖忧苦缠,苦极不待言。

谁能救护我,离此大怖畏,

睁大凸怖眼,四方寻救护,

四方遍寻觅,无依心懊丧,

彼处若无依,惶惶何所从?

佛为众怙主,慈悲勤护生,

力能除众惧,故我今皈依。

如是亦皈依,能除轮回怖,

我佛所悟法,及菩萨圣众。

因怖惊颤栗,将身奉普贤,

亦复以此身,敬献文殊尊。

哀号力呼求,不昧大悲行,

慈尊观世音,救赎罪人我!

复于虚空藏,及地藏王等,

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护。

皈依金刚手,怀嗔阎魔使,

见彼心畏惧,四方速逃逸。

昔违尊圣教,今生大忧惧。

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若惧寻常疾,尚需遵医嘱,现行对治力

何况贪等患,百罪恒缠身。

一惑若能毁,赡部一切人,

疗惑诸药方,遍寻若不得。

医王一切智,拔苦诸圣教,

知已若不行,痴极应呵责。

若遇寻常险,犹须慎防护,

况堕千由旬,长劫险难处。

若思今不死,安逸此非理,

吾生终归尽,死期必降临。

谁赐我无惧?云何定脱苦?

倘若必死亡,为何今安逸?

除忆昔经历,今吾复何余?

然因执著彼,屡违上师教。

此生若须舍,亲友亦如是,

独行无定所,何须结亲仇?

不善生诸苦,云何得脱除?

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

吾因无明痴,犯诸自性罪,

或佛所制罪,如是众过罪,

合掌怙主前,以畏罪苦心,

再三礼诸佛,忏除一切罪。

                    诸佛祈宽恕,往昔所造罪,返回对治力

此既非善行,尔后誓不为!

四、随喜支: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对于十方一切众生、二乘的有学和无学圣者、如来、菩萨的所有功德,我发自内心地生起欢喜心。

     随喜是对他人所作的善根生起欢喜心。在随喜的过程中,如果随喜比自己境界高者,能得到他们功德的一部分,如果随喜与自己境界相同者,能得到与他们相同的功德,如果随喜比自己境界低者,能得到超胜对方的功德。

     所谓二乘,是指声闻乘和缘觉乘。所谓有学和无学,是小乘圣者的分类,预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来向、不来果、阿罗汉向属于有学,阿罗汉果属于无学。不仅小乘圣者,大乘圣者也分有学和无学,圣者菩萨属于有学,佛属于无学。看到有学和无学时,大家不要望文生义。以前有个人说:“所谓的有学,是有学问的知识分子;所谓的无学,是没有学问的文盲。”这样乱讲是会闹笑话的。以前我读师范时有一个老师,那个老师心很好,他因为刚毕业留校,所以工作比较积极,不管白天讲课还是晚上查寝室都特别认真。因为他过于认真了,惹得学生们不太高兴,有些学生就在背后骂他是土包子。结果他查寝室时听到了这些话,但是他把“土包子”听成了“偷包子”。第二天,他在做早操时对学生们说:“昨天晚上你们有些人说我偷了你们的包子,我什么时候偷过你们的包子,你们的包子是肉包子还是菜包子?”他的话惹得全班学生哈哈大笑。所以,你们也要搞清楚有学和无学,不要弄出笑话。

     关于随喜支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是根据下、中、上三士道善根渐进的层次来作随喜的,先随喜下士道的世间善根然后随喜中士道与上士道的出世间善根。

 诚如《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云:

  欣乐而随喜,一切众有情,

                         息苦诸善行,得乐诸福报。随喜下士道善

 随喜积善行:彼为菩提因。

                         随喜众有情:实脱轮回苦。随喜中士道善

                         随喜佛菩提,佛子地诸果。随喜上士道善

亦复乐随喜:能与有情乐,

发心福善海,及诸饶益行。

     随喜的功德深广无量如《大智度论》云:“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四天下世界可称知斤两,是随喜心福德不可称量。复次,憍尸迦!是三千大千世界皆可称知斤两,是随喜心福德不可称量。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满中海水,取一发破为百分,以一分发渧取海水,可知渧数,是随喜心福德不可数知。’”

五、请转法轮支: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十方刹土的一切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时,我都殷勤劝请他们广转无上妙法轮。

世间灯是佛的称号,因为佛能照亮众生的心灵,遣除众生内心的无明黑暗,所以可以说是世间的最胜明灯。与佛相比,萤光、烛光、灯光、珠光、月光和日光等只能遣除外在的黑暗,没办法遣除众生内心的黑暗。每当遇到被无明痛苦束缚的人时,我总是有这种感慨:为什么这些人不学佛呢?如果他们能够学佛,所有的无明痛苦一定会被遣除!

     就像我等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一样,十方如来最初发了无上菩提心,中间以六度万行积累福慧二种资粮,最后示现成就大菩提。我们应该发愿,当所有的如来示现成佛时,我们都要劝请他们转无上妙法轮。如果我们劝请诸佛菩萨或者善知识转法轮,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

    《金光明最胜王经》中说:“于诸经中一句一颂为人解说,功德尚无限量,何况劝请如来转大法轮。”

《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苦惑迷众,燃亮正法灯。

     请转法轮非常有必要,如果我们没有请转法轮,诸佛不一定会主动说法。当年释迦牟尼佛在金刚座大彻大悟时,世尊觉得自己证悟的境界过于高深,即便对众生宣说,他们也无法了解,于是四十九天没有说法。

     经云: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妙法吾已证,

为谁开示悉皆难测奥,首当不语安住于幽林。

     经过梵天和帝释再三请求,世尊才应允转法轮,后来在鹿野苑等各地三转法轮,开显了八万四千微妙法门。

     经云:

梵天以及诸信众,具善耳根与智慧,

以无害想常闻法,故为彼示甘露法。

     善知识也是如此,当他们以某种因缘而不传法时,比如罹患疾病或者弟子的行为不如法,此时人们也要请转法轮,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缘起。我们学院的有些法师有时候生起厌离心:“我身体不好,从今天开始不传法了。”然后几个弟子拿着哈达跪在法师面前哀求:“如果您不转法轮,那我们就伤心死了……”最后法师心软了:“好好好,我明天就上课,要讲什么课,你们说吧。”

     我们要经常请转法轮,如果自己面前没有请转法轮的对象,就可以观想:在法界中,有些如来已经成佛了,但还没有人去请转法轮,还有些善知识虽然有传法的能力,但是因为种种因缘而没有传法,这些如来和善知识在何处安住,我就观想到那里祈请他们转法轮。

     堪布根巴仁波切在《入行论疏——文殊上师言教甘露滴》的讲义里说:“如果祈请高僧大德转法轮,自己生生世世都会得遇正法光明,不会堕入邪见的黑暗之中。”

     今天,我也祈请十方的善知识:请你们为众生常转妙法轮,既然宣说一句佛法功德都那么大,那常转法轮的功德就更大了,当你们有传法的机会时,一定要常转妙法轮!我也希望在座很多法师广转法轮,你们应该经常想:佛法这么殊胜,如果只有我独享,实在太不合理了,我一定要把佛法传给别人,否则,如果我圆寂了,我相续中的智慧就失传了。

     在转法轮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运用现代科技的方便。在当今时代,我们要重视通过网络来传法,这样很多在家人不需要越过千山万水,不用像从前的高僧大德那样到印度、藏地去苦行,只要坐在家里打开电脑就可以接受佛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方式。否则,要按从前的方式学习佛法——所有的人都到寺院出家或者听法,这不是那么容易的。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后行2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后行4
  •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