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283

第二百八十三课


三(别破未来)分二:一、破毗婆沙师等所许;二、破经部师等所许。

一(破毗婆沙师等所许)分五:一、观察未来有生无生而破;二、若过现二世实有即应无无常;三、示未来法实有则有大过;四、未来法实有则有生已复生过;五、破瑜伽师有愿智[1]故现见未来法实有。

一(观察未来有生无生而破)分二:一、正破; 二、破彼所答。

一、正破:

称许(过、现、未)三世皆成实有故名曰说一切有部[2]。今当审问[3]毗婆沙师等(说一切有部):所计未来事成实者为已有生耶?为未有生耶?若时许已有生者,其理不成。故次颂曰:

未来若有生,如何非现在?
未来若无生,如何非常住?
If the future is produced Why is it not present? If it is unproduced Is the future permanent or what?

【词汇释难】

如何非常住:云何非是常住不变的恒有实体性耶?

【释文】“未来若有生,如何非现在?”若计未来事已生、实有者,由因未来事已生实有自体故应成是现在实非未来。若计未来事未生且实有,若尔颂曰:“未来若无生,如何非常住?”若法未生且实有者即如涅槃(择灭无为[4])唯应常住。是故全同于涅槃(择灭无为)者,便失未来相。

【释义】毗婆沙师[5]认为瓶子等与过去、现在、未来时同体,因此未来时如同瓶子一样,必然会实有存在。既有如是立论,中观师问:未来时在现今生已未生?如果许未来法在现今有存在,这种法已生未灭,又如何不是现在法呢?具足已生未灭相的法,依理应当承认为现在法,而不可说为未来法。有部论师许未来时实有的观点,在如是观察下,显然无法成立。如果转而承认未来法在现在尚无有生起,既然没有生起,当然也就不会有住与灭,无生、无住、无灭的法,已完全具足了常住无为法[6]的法相。这种法就像石女儿、虚空中的鲜花一样,没有任何因缘可以生起,将恒常保持着其无生自相,永远也无法产生。以此,汝等所许的未来时,绝无实有存在的可能。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时品》云:

[复次,未来世法,为藉[7]众缘已有生耶[8]?未有生耶?若尔何过?若藉众缘已有生者,其理不成。故次颂曰:

未来若有生,如何非现在?

未来若无生,如何非常住?

“未来若有生,如何非现在?”

    论曰:若未来法已从缘生及有体性,应名现在,有性及生是现在相,非离现在而可了知。言虽方便令成现在,而意正为破有未来。又显未来非现在故,应如过去决定无生。若言未来未[9]有生者,理亦不成。故次颂曰:

“未来若无生,如何非常住?”

论曰:若未来法未从缘生而有体性,以无生故,如虚空等体应常住。此亦方便令成常住,而意正为破有未来。如是征难过去、未来,体若实有无灭无生,应如空等失无常性,便违经说去来无常。如说过去、未来色等尚是无常,何况现在[10]!是故过去、未来诸法并非实有,现在无为所不摄故,如龟毛[11]等不可说言世所摄故。应如现在体是实有,现在非唯是实有故,同喻不成,因或不定或相违故。]


[1] 愿智:即天眼通。(天眼智证通)能知能见所有远近现有诸色及死后往生何处等一切时地隔离不能现见之色。

[2] 称许(过、现、未来)三世皆成实有故名曰说一切有部:

《大毗婆沙论》云:“彼谓诸法于世转时,由位有异,非体有异。如运一筹,置一位名一,置十位名十,置百位名百,虽历位有异,而筹体无异。如是诸法经三世位,虽得三名,而体无别。”又说:“以依作用立三世别,谓有为法未有作用名未来世,正有作用名现在世,作用已灭名过去世。”

[3] 审问:拼音shěn wèn,详细地问;仔细询问。

[4] 择灭无为:等无间道对四谛分别抉择所证得之离系果,如见道所断苦谛等四种择灭。

《异部宗轮论》云:[无为法有九种: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空无边处,五、识无边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缘起支性,九、圣道支性。]

《异部宗轮论》复云:[无为法有九种: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不动,五、善法真如,六、不善法真如,七、无记法真如,八、道支真如,九、缘起真如。]

[5] 毗婆沙师:此指说一切有部诸论议师。

[6] 无为法:又作“常”、“无为”。不从因缘生起的种种事物,即非实事法。

[7] 藉:拼音jiè,〈动〉同“借”。 依靠:凭借。借势。

[8] 耶:拼音yé,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是耶非耶?

[9] 未【大】,卒【宫】

[10] 如说过去、未来色等尚是无常,何况现在:

 《杂阿含经》卷第一第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是,过去、未来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识!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识,不欣未来识,于现在识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三第七十九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尚无常,况复现在色!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已,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灭尽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若无过去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顾过去色;以有过去色故,多闻圣弟子不顾过去色。若无未来色者,多闻圣弟子无不欣未来色;以有未来色故,多闻圣弟子不欣未来色。若无现在色者,多闻圣弟子不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以有现在色故,多闻圣弟子于现在色生厌、离欲、灭尽向。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1] 龟毛:拼音guī máo,全称龟毛兔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龟生毛,兔长角。本指战争的征兆。后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