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66

第六十六课


三(破贪爱有德相之女)分二:一、不应贪爱有德女;二、生贪与否不一定在于有德。

一、不应贪爱有德女:

问曰:现见世间的贪爱是建立在女人具足功德的前行条件之上的,是故对于具足功德的女人生贪爱是义不容辞的事。

答曰:

具德则觉爱,相违则生嗔,
不决定住故,前后何者实?
If those with good qualities seem attractive And their opposite the reverse, Which is true, former or latter? For neither alone persists.

【词汇释难】

相违:此指与具足功德的相违面也就是说不具备功德者。

【释文】设若对具足功德者则觉得可爱而心生爱染,与其相违者(不具足功德者)则生嗔恚。则功过交错之故淑女则不能成为生贪的因。因为功德与过失不定安住的原故,于同一个对境,(功德与过失)二者皆可次第性交替生起。如是这般,要观待彼等不决定性安住的功德与过失,既然无决定性可言者,那么对于先具有的功德与后来因犯过而具有的过失,前后(二者)何者才是真实的呢?假设说具有的功德是真实的,其中又可见到过失,过失者难道就不是真实的吗?假设说具有的过失才是真实的,那么又于彼中可见到功德,其过失者就不足为真了。由于任何一者都没有其真实性可言的原故,都不应该转趣生起贪爱与嗔恚二者。如彼,上圊厕喻;观瞻厕溷喻。

<上圊厕喻>

    譬如,正在享用善加烹调的美食时却喜不自胜,然而其进餐的过患即是要去排便即上圊厕。这时却又闷闷不乐的样子。

<观瞻厕溷喻>

复次,譬如,不听从知己的反复劝阻却执意要去观瞻人家的厕溷。但是见到了厕溷后本想着要瞻仰其德,见到的却是一饱眼福的非德(过失)而令其极度的心生厌离是一回事。见到女身的本性后即能远离贪爱。

即说偈曰:

若因具功德,某法令生贪,

劣慧不应弃,具德女贪余。

【释义】一个女人具足善良等德相时,如果因此而觉得她可以贪爱,那么当她有嫉妒、放荡等种种过失时,也就会觉得她可恶。然而世间凡夫众生,各自相续中的功德过失不会决定安住,比如说,一个人具足财富、美貌、正直等功德,但是反过来观察,她作为凡夫又会具有种种过失,如贪心大、傲慢等,此时你是应嗔恨厌恶她还是贪爱喜欢她呢?如果只取功德不取过失而对她生贪爱欢喜,或只取过失不取功德而对她生嗔恨厌恶,都是不应理的。而贪爱喜欢与嗔恨厌恶是相违的法,二者也不可能同时存在,月称菩萨说:如果因对方具足德相而应生贪心,那么对方也具足过失的缘故,也应对她生嗔心。所以,认为女人具有德相而应贪爱者,其理由无法成立。在一个凡夫女人相续中,功德与过失都会存在,那么你应执前者功德为实而生贪爱,还是应执后者过失为实而生嗔恨呢?

譬如说,有些人特别喜欢受用美食佳肴,但是不喜欢上厕所,这种态度肯定不合理。按客观规律,一个人吃得多,上厕所也会多,这是一件事物必具的正反两个方面,人们不可能有仅选择一方面的力量。同样,一个凡夫女人既会有功德的一方面,也会有过失的一方面,你不可能只选择她有功德的部分生贪爱,而不嗔恨她的过失。

另有譬喻说,有人喜欢到朋友家里看他家那座很精致的厕所,但是到了厕所里,闻到里面的味道时,就不喜欢了。同样,一个女人有其贤善光彩的一面,也有其丑恶阴暗的一面,如果喜欢她那贤善的一面,也必然会为阴暗的那部分而生厌恶。所以,当认清凡夫相续中,德与过皆有存在,自己切不可因见德相而对异性生贪爱。

《佛说摩登女解形中六事经》云:

[佛在舍卫祇阿难邠坻阿蓝[1]。时阿难持钵行乞食,以随水行,见一女人在水边持水去,阿难从乞水,女则与之。女便随阿难,至居所处。

女归告其母,母名摩登。女于家委卧而啼,母问女何为啼?女言:“母欲嫁我者,莫与他人。我于水边,见一沙门,从我乞水,我随问,名为阿难;我得阿难者乃嫁,不得阿难不嫁。”

母即行问阿难,阿难者承事佛。母即知之,还告女言:“阿难事佛道,不肯为汝作夫。”

女即啼不饭食:“母知蛊道[2],何不导之?”

母出请阿难归饭,女大喜。母语阿难:“我女欲为卿作妻。”

阿难言:“我持佛戒,不得畜妻[3]。”

母复言:“我女不得卿作夫者,便自杀。”

阿难言:“我师事佛,不得与女人交通[4]。”

母即入,语女言:“阿难不肯为汝作夫,其有经道者,不得畜妇。”

女对母啼言:“母道所在?”

母言:“天下道,无能过佛道及阿罗汉。”

女复言:“但为我闭门户,无令出,暮自为我作夫。”

母即闭门,以蛊道缚阿难。

至日晡[5]时,母为布席卧处,女大喜,便庄饰,阿难不肯就卧处,母便然火,前牵阿难衣,语阿难言:“汝不为我女作夫者,我便掷汝火中。”

阿难自鄙作沙门,今日反在中,不能得出,即叉手呼佛。佛即知之,使神脱阿难。阿难至佛所言:“昨日行乞食,于水边见一女人,我从乞水。明日有人名摩登,请我归饭,我出便牵我,欲持女与我为妇;我持佛戒,不得畜妻。”

女见阿难得脱去,于家啼哭,母言:“其有事佛者,我道不能胜,我本不语汝耶!”女啼不止,续念阿难。

女明日自行来索阿难,复见阿难行乞食,随阿难背后,视阿难足,视阿难面。阿难羞惭,低头不视而避之,女复随不止。阿难还归佛所,女复守门,阿难不出,女啼去归。

阿难前白佛言:“摩登女今日复随,明日复来。”

佛即呼女见之。佛言:“汝追阿难,何等索?”

女言:“我闻阿难无妇,我亦无夫,我欲为阿难作妻。”

佛言:“阿难沙门无发,汝宁剃头发?我使阿难为汝作夫。”

女言:“敢剃头发。”

佛言:“汝归报母剃头来。”

女归到母所,言:“母不能致阿难,我自行消息问佛。佛言:‘剃头发来,我使阿难为汝作夫。’”

母言:“我生护汝头发,汝何为与沙门作妇?国中有大富豪,我自能嫁汝与之。”

女言:“我死生当与阿难作妇。”

母言:“汝何为辱汝种?”

女言:“母爱我者,当随我心所喜。”母即垂泪下刀,剃女头发。

女还到佛所言:“我已剃头发。”

佛言:“汝爱阿难何等?”

女言:“我爱阿难眼、爱阿难鼻、爱阿难口、爱阿难声、爱阿难行步。”

佛言:“眼中有泪,鼻中有涕,口中有唾[6],耳中有垢,身中有屎尿皆臭处。其作夫妻者,便有恶处中便生子,有子便有死亡,死亡有哭泪,此于身有何等益?”

女即自思惟,恶露形中,所有正心,则得阿罗汉道,以得阿罗汉。

佛语女:“起至阿难所。”

女惭愧低头,长跪于佛前言:“实愚痴故逐阿难,今我心已开,如冥中有灯火;如乘船船坏得岸;如盲人得扶;老人得持杖行,今佛与我道,我心中开如是。”

诸沙门俱问佛言:“是女母为蛊道,何缘得阿罗汉道?”

佛言:“诸沙门欲闻知是女不?”

诸沙门言:“我曹当受教。”

佛言:“是摩登女,先时已五百世,为阿难作妇。五百世中,相敬重,相贪爱,于今同于经戒道中得道,于今夫妻相见如兄弟状,是经令诸沙门知女意如是。”

诸沙门则起前,为佛作礼。]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观马王藏品》云:

[佛告阿难:“我昔夏安居时,波罗㮈国有一婬楼,楼上有女名曰妙意,昔日于佛有重因缘,我与难陀及将汝往此婬女舍日日乞食,此女于我不曾恭敬,于难陀所偏生爱着,已经七日女心念言:‘沙门瞿昙若能遣弟难陀、阿难从我愿言,我当种种供养沙门。’佛告阿难、难陀:‘汝从今日莫往彼村。’世尊自独执钵而行至女楼所,一日至三日,放金色光化诸天人,此女不悟。后日世尊复将阿难、难陀在楼下行,婬女爱敬二比丘故,遥以众华散佛及二比丘,阿难告言:‘汝可礼佛?’女爱阿难,应时作礼。

尔时世尊化三童子,年皆十五面貌端正,胜诸世间一切人类。此女见已身心欢喜,为化年少五体投地,敬礼年少,白言:‘丈夫!我今此舍如功德天,福力自在众宝庄严,我今以身及与奴婢奉上丈夫,可备洒扫,若能顾纳随我所愿,一切供给无所爱惜。’作是语已化人坐床,未及食顷,女前亲近白言:‘丈夫!愿遂我意。’化人不违,随己所欲即附近[7]已。一日一夜心不疲厌;至二日时爱心渐息;至三日时白言:‘丈夫!可起饮食?’化人即起缠绵[8]不已,女生厌悔,白言:‘丈夫!异人乃尔?’化人告言:‘我先世法凡与女通,经十二日尔乃休息。’女闻此语如人食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身体苦痛如被杵擣[9];至四日时如被车轹[10];至五日时如铁丸入体;至六日时支节悉痛如箭入心,女作念言:‘我闻人说迦毘罗城净饭王子,身紫金色三十二相,愍诸盲冥救济苦人,恒在此城常行福庆,放金色光济一切人,今日何故不来救我?’作是念已懊恼自责:‘我从今日乃至寿终,终不贪色,宁与虎狼、师子、恶兽同处一穴,不贪色欲受此苦恼。’作是语已复起饭食,行坐共俱无奈之何,化人亦瞋:‘咄!弊恶女废我事业,我今共汝合体一处不如早死,父母宗亲若来觅我于何自藏?我宁经死不堪受耻。’女言:‘弊物我不用,尔欲死随意。’

是时化人取刀刺颈血流滂沱[11],涂污女身萎沱在地,女不能胜亦不得免。死经二日青瘀臭黑;三日膖胀;四日烂溃,大小便利及诸恶虫,迸血诸脓涂漫女身,女极恶厌而不得离;至五日时皮肉渐烂;至六日时肉落都尽;至七日时唯有臭骨,如胶如漆粘著女身。女发誓愿:‘若诸天神及与仙人、净饭王子能免我苦,我持此舍一切珍宝以用给施。’作是念时,佛将阿难、难陀,帝释在前擎宝香炉烧无价香,梵王在后擎大宝盖,无量诸天鼓天妓乐,佛放常光明耀天地,一切大众皆见,如来诣此女楼。时女见佛心怀惭愧藏骨无处,取诸白㲲[12]无量众香缠裹臭骨,臭势如故不可覆藏。女见世尊,为佛作礼,以惭愧故身映骨上,臭骨忽然在女背上,女极惭愧流泪而言:‘如来功德慈悲无量,若能令我离此苦者,愿为弟子心终不退。’佛神力故臭骨不现,女大欢喜为佛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所珍一切施佛。’佛为呪愿梵音流畅,女闻呪愿心大欢喜,应时即得须陀洹[13]道。五百侍女闻佛音声,皆发无上菩提道心,无量梵众见佛神变得无生忍,帝释所将诸天子等,有发菩提心者,有得阿那含[14]者。”]

《杂阿含经》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铁丸投著火中,与火同色,盛著劫贝[15]绵中。云何,比丘!当速燃不?”

  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愚痴之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若见年少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相,起贪欲心;欲烧其心,欲烧其身;身、心烧已,舍戒退减。是愚痴人长夜当得非义饶益。是故,比丘!当如是学:善护其身,守护根门,系念,入村乞食。当如是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猫狸[16],饥渴羸瘦[17],于孔穴中伺求[18]鼠子。若鼠子出,当取食之。有时鼠子出穴游戏,时,彼猫狸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19]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内藏,食内藏时,猫狸迷闷,东西狂走,空宅、冢[20]间,不知何止,遂至于死。

  如是,比丘!有愚痴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不善护身,不守根门,心不系念,见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发贪欲心;贪欲发已,欲火炽燃,烧其身心;烧身心已,驰心狂逸[21],不乐精舍、不乐空闲、不乐树下,为恶不善心侵食内法,舍戒退减,此愚痴人长夜常得不饶益苦。是故,比丘!当如是学:善护其身,守诸根门,系心正念,入村乞食。当如是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 祇阿难邠坻阿蓝:即祗园精舍。

[2] 蛊道:拼音gǔ dào,指祈祷鬼神、诅咒等厌魅邪术。

[3] 畜妻:拼音chù qī,娶妻。

[4] 交通:拼音jiāo tōng,往来、交往。

[5] 日晡:拼音rì bū,天将暮时。

[6] 唾:拼音tuò,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7] 附近:拼音fù jìn,相近。

[8] 缠绵:拼音chán mián,纠结缠绕,无法摆脱。

[9] 擣:拼音dǎo,舂、撞擊,通“搗”。

[10] 轹:拼音lì,车轮碾过:“火燔野草,车轹所致。”

[11] 滂沱:拼音pang tuó,盛流的样子。

[12] 㲲:拼音dié,细毛布,细棉布:“丝履氎巾聊取用。”

[13] 须陀洹:拼音xū tuó huán,预流果,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预流果是见道位,一般来说见道分十六个刹那,前十五刹那是预流向,第十六刹那才得果。

[14] 阿那含:拼音ā nà hán,又作:“不来果”。为沙门四果中的三果。“不来”指不再来欲界,当欲界的九品修所断烦恼全部断尽时获得不来果。

[15] 劫贝:拼音jié bèi,即吉贝。木棉科植物。

[16] 猫狸:拼音māo lí,狸的一种。俗称野猫。

[17] 羸瘦:拼音léi shòu,衰弱消瘦。

[18] 伺求:拼音sì qiú,寻求之义。

[19] 生:拼音shēng,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机。出生入死。舍生取义。

[20] 冢:拼音zhǒng,坟墓:古冢。荒冢。衣冠冢。青冢。丛冢。

[21] 狂逸:拼音kuáng yì,狂放不羁。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