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35

第一百三十五课


二、观察利他不作策励的过患:

由于菩萨具足如是巍巍神力。

偈曰:

若菩萨境中,有由未策励,
堕落于恶趣,是智者所呵。
If some within a Bodhisattva’s sphere, Lacking encouragement, go To bad rebirths, that one will be Criticized by others with intelligence.

【词汇释难】

菩萨境中:获得普度有情善巧方便力之菩萨的殊胜行境中。或者说在菩萨正能量影响力所及的范围之内。

策励:是指鼓励的意思。

【释文】设若某些有情(菩萨)对其加以护念策励,再三勉励者,就会免遭堕落于恶趣。然而对此有情,早已骑上誓愿普度一切有情之觉心驹的菩萨,却视若无睹不去履践诺言策励谏谕他们,而忘失了自己的菩提心者,则会毁犯菩萨自己的菩提誓言[1]。对这种败坏誓言的菩萨,其余是诸有智者的菩萨们就会加以呵责。是故诸菩萨众理当作是念想:“吾等势必会遭值呵毁!”而精勤致力于开演契理契机的正法去策励(菩萨)自己所处境域当中的有缘众生。如彼,贾客众与大萨薄[2]喻。

<贾客众与大萨薄喻>

譬如,贾客们由于没有其余的依怙处在遭受(海上的)不测风云,蒙受苦难时,是诸早已承诺要导航的大萨薄们就得履践诺言如说奉行。如喻所比,发心慈航的菩萨们亦复如是。

即说偈曰:

悲主神变境,不以正法化,

有堕恶趣者,是智者所呵。

【释义】已获得了一定大悲心与智慧的菩萨,具备了度化众生的能力,此时他应践履菩提心誓言,精勤于教化饶益所化有情,而不能有间断疏忽之时。一般根器者在初进入解脱道时,烦恼恶习力会不时障碍他的修行,若没有菩萨的护念策励,极易失坏退转于善法而随顺烦恼向下堕落,因而菩萨应恒时不断地策励,适机引导他们修习不同层次的解脱善法,这样可使他们不失坏善法,避免堕落恶趣。如果菩萨对所化众生,不如是作护念策励,任一些有情随烦恼而堕落,这是一切智者所呵责的过失。对菩萨来说,也是非理非法违背誓言的行为。

如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不放逸品》中云:

若誓利众生,而不勤践履,

则为欺有情,来生何所似!

譬如说,众商人所依怙的大商主,在度越旷野的路途中,如果不帮助众中有困难者,而任随他掉队失散,此诚为众人所呵毁之处。同样,菩萨于所化境中,当精勤策励护念诸众生,若自己有能力,尚不施设方便救度,而任由一些苦恼有情为烦恼瀑流卷入恶趣,此诚为非理之举。

月称菩萨言:

具德神变者,未以佛法调,

有者堕恶趣,是智者所呵!

具有功德能力的大乘菩萨道行人,若未以佛法调化利益所化有情,导致有些人无有依靠而堕落恶趣,此即智者所呵之处!诸修行人应切实注意,于漫长的解脱道中,每个修行人都会遇到一些困难,都需要善知识与诸道友帮助鼓励。自己具备一定能力时,对他人之障难若袖手旁观,置之不理,此是诸佛菩萨所严厉呵责的对象!

倘若苦难的唯母众生,身处在菩萨自己所处的时代方隅,曾经信誓旦旦发愿要慈航普度一切有情众的菩萨,若不去履践自己的誓言是件非常令人不齿的劣迹。诸位多闻圣弟子们理当如下公案中所述去履践自己的菩提大愿。

《菩萨本缘经·鹿品》云:

[菩萨摩诃萨,行大[3]波罗蜜,

乃至上怨中,终不生恶心。

我昔曾闻:菩萨往世堕在畜生[4],而为鹿身;两胁金色脊似琉璃,余身杂厕种别难名。蹄如车𤦲,角如金精,其身庄严如七宝藏。常行利益一切众生,所有善法具足成就;身色光炎如日初出,诸天敬重为立名字号——金色鹿。为无量鹿而作将导,而是鹿王多行慈悲,精进智慧具足无减,有大勇猛,善知人语,为调众生示受鹿身。

尔时,鹿王游于雪山,其山[5]多有丛林、华果、流泉、浴池,若诸禽兽共相憎恶,生贼害心,以是菩萨威德力故,悉灭无余。在空寂处常教诸鹿,远离诸恶修行善法,告诸鹿言:“汝等当听!诸行之中,当观小恶犹如毒食,如是小恶,不当受之。当观小善,为亲友想,常应亲近,精勤受持。汝等诸鹿以身、口、意行诸恶故,堕畜生中不能修行所有善法,愚痴覆故受是畜身,经无量世难得解脱生死之中。欲受乐者,要因正法而为根本,夫正法者,能护众生不堕恶趣。为度烦恼苦海之人而作桥梁,如人处崄要因机杖[6],亦如执炬睹见诸器。行正法者亦复如是,夫正法者最可亲近不可破坏,能示众生无上大道。是能为受乐者,闻是法已[7]能令喜心,心心[8]不断行是法者心无所畏,是法能除一切诸恶。譬如良药疗治众病,以是因缘常应忆念不令忘失,若忘失者此生空过,一切世间皆悉虚诳。唯有布施、忍辱、惭愧、智慧之法乃是真实,若能修行如是等法,是则名为具足正法。”为诸鸟兽常说是法,令诸听者心离婬欲。当是时也,犹如贤圣远离诸恶不加侵害。

复于后时,与诸群鹿游止一河,其水广大深无涯底,暴涨急疾多所漂没,坏诸山岸吹拔大树,一切鸟兽无敢近者。时有一人为水所漂,恐怖惶懅[9]莫知所至,身力转微余命无几,举声大唤:“天神、地祇,谁有慈悲能见救济?苦哉!我今[10]与室家[11]别,今日困悴,谁可归依?我昔曾闻,世有一鹿,修学仙法有大慈悲,唯是当能深见济拔[12]。”

是时,鹿王在群[13]鹿前闻如是声,即便惊视谁受苦厄,发如是言:“我闻是已,其心苦恼,如彼受苦等无差别。”寻告诸鹿:“汝当随意各自散去,吾欲观觅平整之处,自恣[14]饮水以充渴乏。”诸鹿闻已,寻即四散。鹿王即便寻声求之,见有一人为水所漂,复为木石之所橖[15]触多受苦恼。鹿王见已,即作是念:“水急驶[16]疾,假使大鱼亦不能度,我今身小力亦微末[17],竟知当能度是人不?宁令我身与彼俱死,实不忍见彼独受苦。”复作是念:“若使是人在于陆地为象所困,可得为作方便救护,今在此水漂疾急速,我当云何而得救拔[18]?我设入水不能济者,一切闻知当见嗤笑[19],自知不能何故入水?我今虽有慈悲之心,身力微末恐不能办。我今要当倍加精进以不休息而往救之。”即作是言:“汝今不应生怖畏心,我今入水犹如草木,假使身灭要当相救。”

是时,鹿王踊[20]身投河至彼人所,即命溺人[21]令坐其背。溺人即坐安隐无虑,犹如有人安坐榻席,其河多有木石之属,互相橖[22]触身痛无赖。是时,鹿王担负溺人至死不放,劣乃得出至于彼岸。溺人尔时即[23]得救拔,安隐出已,即语鹿王:“我之父母所长养身,为已灭没,今之身命实是汝有。汝虽鹿王,身命相属,所可敕使唯垂告语。”尔时,鹿王告其人言:“汝今且听,我于汝所不求功果,亦无有心生贡高想,我今不惜如是身命,但欲为他而作利益。汝今当知,我受兽身常处[24]林野,自在随意求觅水草,虽不侵犯居民邑落[25]。然是我罪多诸怨憎,兼复怖畏师子、虎狼、诸恶走兽射猎之徒,无所归依无守护者。我虽鹿身杂色微妙,一切世间悉无见者,以相救济唯汝见之,昔我立誓,若见苦厄要令度脱,人虽有力见苦不救,当知是人为无果报,如不种[26][27]不收果实。若念我者,当善摄口,知恩念恩贤圣所赞;不知恩者现世恶名流布于外,复为智者之所呵责,将来之世多受恶报。知恩之人二世[28]安隐,非[29]施因缘而得自在,不修多闻具大智慧,虽无水浴清净无垢,离诸香熏得无上香,离诸璎珞[30]得真庄严,远离所依而得自护,虽无刀杖[31]人无侵者。汝当知之,知恩之人所得功德说不可尽,不知恩者所得过患亦复无量,是故汝今应善护口。”

尔时,溺人闻是语已,悲喜交集涕泪横流,即礼鹿足,而作是言:“汝常说法示诸众生涅槃正道,汝如良医除断众生心热病苦,汝是世间第一慈父,是尊是导实贪随侍,朝夕禀受[32]不欲[33]远离经一念顷,必当为恶无所堪任。我今设去虽有形体当相远离,而心未敢生舍离想也。”说是语已,寻便即路。鹿王望之,远不见已,即还本处众鹿之中。

是时,溺人既还家已,忘恩背义,破灭法炬自然[34]其心,破[35]伐法树乃殖[36]毒林,心为恶器盛众怨毒[37],为现世利即至王所而白王言:“大王当知,臣近入山见有一鹿,身色微妙如七宝贯,在众鹿中而为上首。犹如满月处众星中,其皮杂色任覆御[38]乘,臣知此鹿游住之处。”

时王闻已,心惊喜曰:“卿示吾处吾自往取。”溺人白[39]王:“敬奉所敕。”王即严驾[40]令在前导,千乘万骑随后而往。

是时,鹿王在众鹿中疲极而眠。尔时虚空多有众鸟,见王军马[41]各相谓言:“是王必为金色鹿来。”时有一乌即至鹿所啄鹿王耳,鹿王惊悟,心即念言:“此乌何缘来见觉之,从昔已来众乌等类,顾复围绕无敢近者,今日何故触犯我身。”鹿即起立,遥望王军,四方云集已来近至,复作是念:“如是众乌,实无过咎[42],譬如有人所尊陷坠[43],以手牵拽[44]岂是过耶[45]!”复作是念:“是诸众生无慈悲心,世间所有师子、虎狼常是我怨,闻我说法怨心即息。是人无理,得生人中忘恩背义,反于我所而生毒害,如妙香华置之死尸,即时可恶[46]人不喜见。是人亦尔,为得现世少许乐分,舍离将来无量乐报。”

尔时,鹿王即向诸鹿,而作是言:“汝等莫愁,王今所以来至此者,正为我身不为汝也。我今虽能逃避远去,亦能坏碎彼之军众,要当毕命自往王所,若我如是,汝等便当东西波迸[47]乃至丧命。是故我今为汝等故,当往王所,但随我后莫生恐怖,当令汝等安隐无患。汝等当知,我若发心欲入涅槃[48]即能得之,所以不取,正为汝等。我至王所设使丧命,但令汝等安隐全济,吾无所恨[49]。”作是语已,即至王所,溺人见已寻示王言:“所言鹿王此即是也。”作是言已,两手落地。

时王见已,即便下马,心惊毛竖,而作是言:“汝手云何断落如是?”即舍刀杖[50]独往鹿所。鹿见王时心中愁恼,王作是念:“彼虽兽身非实鹿也,即是正法勇出之王。”

尔时,鹿王即白王言:“大王何缘放舍刀杖[51],身体流汗状似恐怖;若使于我生恐怖者,我是修慈终不相害,如月生火无有是处。”

时王闻已,心得安隐,即向鹿王,而作是言:“是人何缘两手落地?然如向言能施我等无所怖畏。云何是人直示汝身得如是报?汝向自言能施众生无所畏怖。云何乃令是人如是?若言不施,一切世间即当火然。”

是时,鹿王复白王言:“譬如有人犯官重罪[52],触恼[53]无诤清净比丘,如是之人得大重罪,不知恩者,亦复如是得大重罪。王今当知,是人自作,自受其报,非我因缘。”

王即问言:“唯愿广说,我乐闻之。”鹿王[54]答曰[55]:“愿王问彼,不须我说。”

王即问人:“卿今何故二手落地?”是时溺人,即为其王广说本缘,王既闻已:“卿[56]作是[57]事已,云何当得不受报也?若有困厄依怙[58]他人,乃至一念尚[59]应报恩,况复多时受斯重恩,而不能报反生贼害,岂当不受如是报也。如人热时止息凉树,是人乃至不应侵损是树一叶,受恩不忘亦复如是。”

尔时,国王复向鹿王,长跪叉手[60]而作是言:“我从今日常相归依。”

鹿王答曰:“审[61]能尔者,敬受来意。”

王复言曰:“汝今受[62]我,愿求何等?”

鹿王答曰:“若能于我生尊相[63]者,今当谛听!我是兽身,唯赖水草以自存活,余无所求。大王当知,是人昔为水所漂困,无救护者余命无几,我于尔时犹能救之;王今若有慈悲之心,当视是人如赤子想。若视是人即[-][64]视于[65]我,是人愚痴无知可愍,命终之后必堕地狱,经无量岁备受众苦,是故应当于是人所生慈愍心。大王!譬如有人,多诸子息爱无偏党[66],然于病者心则偏重;菩萨亦尔,于恶众生偏生悲爱,以是众生怀恶法故。是故菩萨为诸众生发菩提心。”

尔时,大王复更敛容[67],而作是言:“汝今真是调御大师,护持正法、救济危厄、归依之处,能除众生一切畏者[68]。是诸众生多行恶法身应陷地,所以不没,谅由大士护持故也。从今以[69]往,施诸鹿群无所畏乐,我今终身愿为弟子,若汝来世成无上道,愿先济度。”于是国王说是语已,即告群臣:“举国人民自今为始,不得游猎杀害为业。”

菩萨摩诃萨行尸波罗蜜时,虽受兽身于诸怨憎,乃至不生一念恶心。]


[1] 菩萨自己的菩提誓言:《入行论·受持菩提心品》云: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2] 萨薄:拼音sà báo,意为商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船长。

[3] 大【大】,六【宋】【元】【明】

[4] 在畜生【大】,畜生中【宋】【元】【明】

[5] 山【大】,中【宋】【元】【明】

[6] 机杖:拼音jī zhàng,几案与手杖。老年人平时以几靠身,以杖扶持,故喻年迈。机,通”几”。

[7] 已【大】,〔-〕【宋】【元】【明】

[8] 心心【大】,〔-〕【宋】【元】【明】

[9] 惶懅:拼音huáng jù,1.又作“惶遽”。惊惶急遽。

[10] 今【大】,今日【宋】【元】【明】

[11] 室家:拼音shì jiā,泛指家庭或家庭中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等。

[12] 济拔:拼音jì bá,帮助拯救。

[13] 群【大】,众【宋】【元】【明】

[14] 自恣:拼音zì zì,放纵自己,不受约束。

[15] 橖【大】*,掁【元】【明】* 掁:拼音chéng,触碰。

[16] 驶【大】,𫘝【宋】

[17] 微末:拼音wēi mò,极小;微不足道。

[18] 救拔:拼音jiù bá,拯救他人免于危难。

[19] 嗤笑 :拼音chī xiào,讥笑。轻蔑地笑。

[20] 踊【大】,勇【宋】

[21] 溺人:拼音nì rén,1.落水遭淹的人。 2.喻指沉沦不能自拔的人。 3.谓使人沉迷。

[22] 橖【大】*,掁【元】【明】*

[23] 即【大】,既【元】【明】

[24] 处【大】,处于【宋】【元】【明】

[25] 邑落:拼音yì luò,释义:村落,聚落。

[26] 种:拼音zhòng,〈动〉本义:播种;散布。

[27] 子:拼音zǐ,〈名〉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28] 二世:拼音èr shì,今生与后世。

[29] 非【大】,悲【宋】【元】【明】

[30] 璎珞:拼音yīng luò,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31] 杖【大】*,仗【宋】*【元】*【明】*

[32] 禀受:拼音bǐng shòu,承受。

[33] 不欲【大】,我若【宋】【元】【明】

[34] 然【大】,燋【宋】【元】【明】

[35] 破【大】,斫【宋】【元】【明】

[36] 殖【大】,植【明】

[37] 毒【大】,结【宋】【元】【明】

[38] 御:拼音yù,对帝王所作所为及所用物的敬称:御用。御览。御旨。御赐。御驾亲征。

[39] 白【大】,答【宋】【元】【明】

[40] 严驾:拼音yán jià,整备车马。

[41] 马【大】,众【宋】【元】【明】

[42] 过咎:拼音guò jiù,释义是过失;错误。

[43] 陷坠:拼音xiàn zhuì,坠落。

[44] 牵拽:拼音qiān zhuài,释义牵拉;拖带。

[45] 耶【大】,耶尔时鹿王即知是彼溺人白王说我身色及以住处【宋】【元】【明】

[46] 恶【大】,得【宋】【元】【明】

[47] 波迸:拼音bō bèng,奔走;奔逃。

[48] 涅槃:拼音niè pán ,佛教修行者的终极理想。为梵语nirvāṇa的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指灭一切贪、瞋、痴的境界。因为所有的烦恼都已灭绝,所以永不再轮回生死。涅槃并非死时才能证得,肉身尚在者称有余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称无余依涅槃。一般也用来尊称出家人去世。唐·李华〈荆州南泉大云寺故兰若和尚碑〉云:“报年之限,涅槃之时,同于如来。”也作“寂灭”、“圆寂”。

[49] 恨;拼音hèn,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恨事。悔恨。遗恨。抱恨终天。

[50] 杖【大】*,仗【宋】*【元】*【明】*

[51] 杖【大】*,仗【宋】*【元】*【明】*

[52] 罪【大】,事【宋】【元】【明】

[53] 触恼【大】,恼触【宋】【元】【明】

[54] 王【大】,〔-〕【宋】

[55] 曰【大】,言【宋】【元】【明】

[56] 卿【大】,即【宋】【元】【明】

[57] 是【大】,是念作事【宋】【元】【明】

[58] 怙【CB】【丽-CB】,恃【大】

[59] 尚【大】,常【宋】【元】【明】

[60] 叉手:拼音chā shǒu,合十。

[61] 审:拼音shěn,〈副〉真实;确实。

[62] 受【大】,爱【宋】【元】【明】

[63] 相【大】,想【宋】【元】【明】

[64] [-]【CB】【丽-CB】,亦【大】

[65] 于【大】,〔-〕【宋】【元】【明】

[66] 偏党:拼音piān dǎng,1.犹偏向。 2.指偏私。

[67] 敛容:拼音liǎnróng,收敛面部笑容等;现出严肃的神色。

[68] 畏者【大】,怖畏【宋】【元】【明】

[69] 以【大】,已【宋】【元】【明】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