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36

第一百三十六课


三、悲心微弱的过患:

复次,

颂曰:

若于他苦迫,不欲赞悲悯,
如何于无怙,能哀悯行施?
How can one unwilling to say That compassion for the oppressed is good, Later out of compassion Give to the protectorless?

【词汇释难】

苦迫:为痛苦所逼迫的意思。

行施:行持布施。

【释文】是诸菩萨应当力求发大悲心,因为大悲心是一切能引生无上大菩提之诸法当中的前行向导。某些初发心的菩萨,由于自己厌恶痛苦,倘若于众苦所逼迫的其他有情,不欲赞叹(行持)悲悯心者。如何会在面对那些饥肠辘辘[1],形羸气衰,口干舌燥,面黄肌瘦,非常苦恼可悯,乞丐生活,无依无靠,弱小无怙,病笃苦缠的有情众生时,能以哀悯之心而行持布施呢?以是故说诸菩萨众毋庸置疑[2]其首要之务即是要对一切众生发起大悲心。如彼,行窃盲人喻;为敝屣[3]杀人喻。

<行窃盲人喻>

    那些忍心下手从烦恼至极的盲人所,行盗抢劫财物丧尽天良的人,还会有何等他们不忍心下手去做的坏事呢?如喻所比,对于那些身受众苦所逼迫的其余众生甚至连一丝悲悯心都无从生起的人,他怎么会舍得把自己煞费苦心[4],辛辛苦苦所挣得的钱财拿来,对那些无诸依怙的人,以哀悯心而作诸施舍呢?

<为敝屣杀人喻>

如是,一个能为了一双敝屣,都能忍心下手杀人不眨眼的大恶人。怎么不会因为其他财物而动手杀人,甚或是说他还会给其他人稍作施舍耶!

即说偈曰:

如人于赤子,大悲覆一切,

彼能为菩提,施舍诸无怙。

【释义】如果不修习大悲,悲心微弱的修行人不可能行持大乘法门,也会断绝入正道的机会。在修学菩萨行时,初学者必须从发心开始,而发菩提心须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悲无量心也即大悲心尤为重要。所谓大悲心,即愿平等拔除一切众生的痛苦,如果不能具足悲心,在见到其他有情遭受痛苦逼恼时,也不愿赞叹随念大悲心,对苦恼者一点悲愍也生不起来,这种人要进入大乘法门,绝无可能。对苦恼有情如果无有悲愍,那么他怎么可能对那些无怙有情,以哀愍之心行持布施呢?而布施度是总集大乘所有修法的六度之首,是最为简易的入门法,也是遍及六度万行中的修法,此若不能圆满,则其他更深之法也不可能趋入,故大乘行人的一切身财受用及所修的一切善根福德,皆要回向施予所有众生。佛陀于《华严经》中说过:大悲心是菩提之根本。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

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

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在马来西亚弘法时,也曾将所有佛法归纳为三方面,即智慧、大悲心、信心;其他高僧大德在讲法时,也无不强调大悲心。由此可见,大悲心于修行人何等重要!

譬如说,没有悲心的强盗,看见盲人身上有些微赖以养命的资财时,也会无情地抢夺,而根本不会顾及盲人的悲惨处境与维生艰难等,这就是悲心微弱带来的过失。

又譬如说,有些人为了得到一双破靴子,就会杀害他人,而破靴子价值相当低廉,实不应贪执,可是那些罪犯毫无悲愍,为了如此微小的利益,也会造杀人恶业。悲心微弱有如是过患,因而欲入自利利他之大乘菩提道者,当精勤修习增上大悲心,若能生起大悲,即可迅速积累资粮,趋入正道而得到证悟成就。

月称菩萨言:

何人于诸众,如母具大悲,

此人为成就,无怙能行施。

修行人若能对众生生起如母之大悲心,则定能为了成就而精勤修习布施,饶益无依无怙的有情,如是则能迅速获得圆满二利的能力。

给大家分享一则出自马鸣菩萨所造之《大庄严论经》当中的公案,来点明悲心微弱的过患与悲心强大的功德。行人在因地时所发悲心的强弱,会决定其所得果报的优劣性。所以作为一个具慧的修行人,就得发起强烈的大悲心。

《大庄严论经》云:

[复次,菩萨大人,为诸众生不惜身命。

我昔曾闻,雪山之中,有二鹿王,各领群鹿,其数五百,于山食草。尔时波罗㮈城中有王名梵摩达,时彼国王到雪山中,遣人张围[5]围彼雪山。时诸鹿等尽堕围中,无可归依得有脱处,乃至无有一鹿可得脱者。

尔时鹿王其色班駮[6]如杂宝填[7]。“作何方便使诸鹿等得免此难?”

复作是念:“更无余计,唯直趣王。”

作是念已迳[8]诣王所。时王见已敕[9]其左右:“慎莫伤害,听恣使来。”

时彼鹿王既到王所,而作是言:“大王!莫以游戏杀诸群鹿用为欢乐,勿为此事。愿王哀愍放[10]舍群鹿莫令伤害。”

王语鹿王:“我须鹿肉食。”

鹿王答言:“王若须肉,我当日日奉送一鹿。王若顿[11]杀肉必臭败不得停久,日取一鹿,鹿日滋多,王不乏肉。”王即然可。

尔时菩萨鹿王语彼鹿王提婆达多言:“我今共尔,日出一鹿供彼王食,我于今日出送一鹿,汝于明日复送一鹿。”

共为言要,迭互[12]送鹿至于多时。后[13]于一时,提婆达多鹿王出一牸[14]鹿,怀妊垂[15]产,向提婆达多求哀请命,而作是言:“我身今死不敢辞托[16],须待我产供厨不恨[17]。”

时彼鹿王不听其语:“汝今但去[18],谁当代汝?”

便生瞋忿。时彼牸鹿既被瞋责[19],作是思惟:“彼之鹿王极为慈愍,我当归请脱免儿命。”

作是念已往菩萨所,前膝跪地向菩萨鹿王,具以上事向彼鹿王而说偈言:

                 “我今无救护,唯愿济拔[20]我,

 多有诸众生,我今独怖迮[21]

愿垂哀怜愍,拔济我苦难,

我更无所恃,唯来归依汝。

汝常乐利益,安乐诸众生,

 我今若就死,两命[22]俱不全,

  今愿救我胎,使得一全命。”

菩萨鹿王闻此偈已,问彼鹿言:“为向汝王自陈说未[23]?”

牸鹿答言:“我以归向,不听我语,但见瞋责谁代汝者?”

即说偈言:

                 “彼见瞋呵责,无有救愍心,

 见敕速往彼,谁[24]有代汝者?

我今归依汝,悲愍为体者,

  是故应令我,使得免一命。”

菩萨鹿王语彼鹿言:“汝莫忧恼随汝意去,我自思惟。”

时鹿闻已踊跃欢喜还诣本群。菩萨鹿王作是思惟:“若遣余鹿当作是语:‘我未应去,云何遣我?’”

作是念已心即开悟,而说偈言:

                 “我今躬自[25]当,往诣彼王厨,

我于诸众生,誓愿必当救。

 我若以己身,用贸[26]蚊蚁命,

能作如是者,尚有大利益。

所以畜身者,正为救济故,

  设[27]得代一命,舍身犹草芥。”

说是偈已,即集所领诸群鹿等,“我于汝等诸有不足,听我忏悔。我欲舍汝,以代他命欲向王厨。”

尔时诸鹿闻是语已尽各悲恋,而作是言:“愿王莫往,我等代去。”

鹿王答言:“我以立誓自当身去,若遣汝等必生苦恼,今我欢喜无有不悦。”

[28]说偈言:

                 “不离欲舍身,必当有生处,

我今为救彼,舍身必转胜。

我今知此身,必当有败坏,

今为救愍故,便是法舍身。

  得为法因者,云何不欢喜?”

尔时诸鹿种种谏[29]喻,遂至疲极不能令彼使有止心。时彼鹿王往[30]诣王厨,诸鹿举群并提婆达多鹿群,尽逐鹿王向波罗㮈,既出林已报谢群鹿使还所止,唯己一身诣王厨所。时彼厨典先[31]见鹿王者,即便识之,往白于王,称彼鹿王自来诣厨。王闻是语,身自出来向鹿王所。

王告之言:“汝鹿尽耶?云何自来?”

鹿王答言:“由王拥护鹿倍众多。所以来者,为一妊身牸鹿,欲代其命身诣王厨。”

即说偈言:

                 “意欲有所求,不足满其心,

我力所能办,若当不为者,

与木有何异?设于生死中,

 舍此臭秽[32]形,当自空败坏,

  不为毫厘[33]善。此身必[34]归坏,

  舍己他得全,我为得大利。”

尔时梵摩达王闻是语已,身毛皆竖,即说偈言:

                 “我是人形鹿,汝是鹿形人,

具功德名人,残恶是畜生。

呜呼有智者,呜呼有勇猛,

呜呼能悲愍,救济众生者。

汝作是志形,即是教示我。

汝今还归去,及诸群鹿等,

莫生怖畏想。我今发誓愿,

  永更不复食,一切诸鹿肉。”

尔时鹿王白王言:“王若垂矜[35],应自往诣彼群鹿所,躬自安慰施与无畏。”

王闻是语,身自诣林,到鹿群所施鹿无畏,即说偈言:

                 “是我国界内,一切诸群鹿,

我以坚拥护,慎莫生恐怖。

我今此林木,及以诸泉池,

悉以施诸鹿,更不听杀害。

   是故名此林[36],即名施鹿林。”]


[1] 饥肠辘辘:拼音jī cháng lù lù,饥饿时腹中辘辘作声,形容饥饿之甚。

[2] 毋庸置疑:拼音wú yōng zhì yí,指事实非常明显或理由非常充足,没有必要持怀疑态度。

[3] 敝屣:拼音bìxǐ,破旧的鞋,比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4] 煞费苦心:拼音shà fèi kǔ xīn,极费心思。

[5] 围:拼音wéi,〈名〉打猎的围场;围猎。

[6] 駮【CB】【丽-CB】,驳【大】駮:拼音bó,古同“驳”。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斑驳。驳杂。

[7] 填【大】,填而作是念【宋】【元】【明】

[8] 迳:拼音jìng,同“径”。直,直捷了当:径直。径流。

[9] 敕:拼音chì,告诫:申敕。戒敕。

[10] 放【大】,施【宋】【元】【明】

[11] 顿:拼音dùn,〈副〉立刻。

[12] 迭互:拼音dié hù,意思是交互;轮流。

[13] 后【大】,复【宋】【元】【明】

[14] 牸:拼音zì,雌性牲畜:牸牛。牸马。

[15] 垂:拼音chuí,接近,快要:垂危。垂老。垂成。功败垂成。

[16] 辞托:拼音cí tuō,辞谢推托。

[17] 不恨:拼音bù hèn,不遗憾、不抱恨。

[18] 去【大】,至【宋】【元】【明】

[19] 瞋责:拼音tián zé,愤怒地谴责、责备。

[20] 济拔:拼音jì bá,帮助拯救。

[21] 迮:拼音zé,逼迫。

[22] 两命:拼音liǎng  mìng,指牸鹿自己的一条命加上所怀鹿子的一条命,共计为两条性命。

[23] 未:拼音wèi,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24] 谁【CB】,唯【大】

[25] 躬自:拼音gōng zì,自己;亲自。

[26] 贸:拼音mào,〈动〉交换财物等商业活动:贸易。贸迁(贩运买卖)。财贸。外贸。

[27] 设【大】,护【宋】【元】【明】

[28] 即【大】,而【明】

[29] 谏【大】,陈【元】【明】

[30] 往【大】,行【宋】【元】【明】

[31] 先【大】,〔-〕【宋】【元】【明】

[32] 臭秽:拼音chòu huì,不净;肮脏。佛经中说到人身的臭秽,往往既指肉身的不净,又指过失、恶行、私欲、瞋恚等,以及因此而致的烦恼等。

[33] 厘【大】,𭕲【宋】【元】【明】

[34] 必【大】,心【元】【明】

[35] 垂矜,读音chuí jīn,解释为赐予怜悯。

[36] 林【大】,山【宋】【元】【明】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