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163

第一百六十三课


二、不悦意语是自己假立为损恼性然其本性非是损恼故不应起嗔:

以此理故,亦不应于他人的恶詈言辞心生怼恨[1]

如偈曰:

所闻不悦意,自住无损恼,
故从分别生,妄执由他起。
Though unpleasant to hear They are not intrinsically harmful. Thus it is fantasy to think that What comes from preconception comes from elsewhere.

【词汇释难】

分别:就是指愚夫异生平时非常擅长的寻思分别念,即想入非非妄下结论的胡思乱想。

这个偈颂第二句中的“自住”严格来说应该译作“自性”。

即成颂曰:

所闻不悦意,自性无损恼,

故从分别生,妄执由他起。

【释文】(人们平时)所听闻到的恶詈等不悦意的言辞,其自性无有任何损恼性即自性不能成为能生损恼的因。倘若其自性即是能生损恼的因,则首先也要损恼恶詈者自身。若时自作是念:我被斯人如是如是地呵毁谤讪的妄想分别时方能感受到其损恼性。是故从自己的妄想分别而生起诸损恼,云何要妄执由他人遭值损伤而向他人兴嗔耶?如彼,牧牛妇之女儿喻;小沙弥喻。

<牧牛妇之女儿喻>

譬如,一个牧人的大妇在一处黑暗中,听闻到自己的女儿咀嚼素炸饼的音声时,她妄想认定是小妇的女儿在偷吃食物。立即气急败坏地大声呵骂道:“你这个牛婆子,到底在偷吃什么?”

当她如此呵毁的当下自己的女儿回应说:“妈,您在说啥!是我在吃东西。”

大妇听到是自己的女儿在吃东西时,便马上高兴地说“哎哟喂,原来是只可爱的母老鼠在吃东西啊!”

以是故说,除了妄想分别念外,任何音声在本质上是不可能有所谓可爱与不可爱之简别性的。

<小沙弥喻>

复次,曾有一位小沙弥,字曰‘佛仆’,当其余的诸沙弥们以‘佛护’的名字呼唤他时他便心生嗔恼。便挥泪不止地到亲教师[2]所哭诉。

亲教师慰劳他说:“尔去,不要理他们,尔名曰‘法仆’又不叫‘佛仆’。”

他回去后那些个沙弥们还想以‘佛仆’这个他不喜欢的不悦意语来称呼他。此时斯沙弥便作是念想:“‘佛仆’又不是我的名字。”所以当他再次听闻其他诸沙弥称呼自己为‘佛仆’时就没有涕泣抆泪[3]

便作是念言:“‘佛仆’者,是不悦意语,而吾我之名者,却另有其字也。”

即说偈曰:

耳闻无别语,愚婴则生嗔,

坚稳睿智人,闻言无忧喜。

【释义】认为他人的不悦意语对自己有损恼,唯是妄执。对不悦意语稍加观察,若这些语言其自性本体即为损恼,而这些语言是从他人口中说出来的,那么他人应首先受到损恼,就像火的本性为灼热一样,无论是谁人接触火,必受灼烧。但是,对此可以现量了知,一个人对别人说不悦意语,当时他不会有任何受损恼的情况,只有被说者才会有受损毁的感觉。不悦意语本身并不具损恼作用,它唯是外境六尘中的声尘,处于无利无害的无记状态,而闻者对此觉得有损恼,觉得它在毁辱、伤害自己,唯是分别念在作怪,由迷乱计执而生起了受害的幻觉,虽然是分别心在害自己,而自己为妄觉所迷,却对他人生起非理的嗔恼怨恨。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安忍品》中曾说:

轻蔑语粗鄙,口出恶言辞,

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

    一切不悦意语,实际上于自己的身心皆无损害,那自己为什么要对它生嗔恨呢?

譬如说,以前有一个牧羊人,他娶有两个妻子,两个妻子各生有一个女儿。有次一个妻子听到暗室中有吃食品的声音,她认为是另一个妻子的女儿在偷吃东西,于是生起恼怒而骂:“那个牛婆子在吃什么?”后来她发现是自己的女儿,嗔恼全消,立即改口说:“这是老鼠在啃东西。”同样,凡夫在听到不悦意语时,若不知其自性无有损恼,而随顺分别妄计,执著对自己有损即会生嗔恼,若能了知其实相,嗔恼自然消失。

月称论师说:

闻词虽无害,愚者心生苦,

智者闻声语,无苦亦无喜。

    诸修行人当依循智者之道,了知外界言语唯是空谷之音,于己无利亦无害,若能不生分别,自然无需为之而生喜忧。

异生在凡夫位时,最为擅长就是妄想分别想入非非,这就是他们受苦的主要原因。下面就用一则譬如来阐明此义。

失译人名《杂譬喻经》云:

[昔有长者子,新迎妇,甚相爱敬。夫语妇言:“卿入厨中取蒲桃酒来共饮之。”妇往开瓮,自见身影在此瓮中,谓更有女人,大恚。还语夫言:“汝自有妇藏着瓮中,复迎我为?”夫自得[4]入厨视之,开瓮见己身影,逆恚其妇,谓藏男子。二人更相忿恚,各自呼实[5]。有一梵志与此长者子素情亲厚,遇[6]与相见夫妇斗[7],问其所由。复往视之,亦见身影,恚恨长者:“自有亲厚藏瓮中,而阳[8]共斗乎?”即便[9]舍去。复有一比丘尼,长者所奉,闻其所诤如是,便往视,瓮中有比丘尼,亦恚舍去。须臾有道人亦往视之,知为是影耳,喟然叹曰:“世人愚惑,以空为实也!”呼妇共入视之。道人曰:“吾当为汝出瓮中人。”取一大石打坏瓮,酒尽,了无所有。二人意解,知定身影,各怀惭愧。比丘为说诸要法言,夫妇共得阿惟越致[10]。佛以为喻:“见影斗者,譬三界人,不识五阴、四大、苦、空、身三毒,生死不绝”。佛说是时,无数千人皆[11]得无身之决也。]

再给众贤圣弟子分享一则说不悦意语,差点就酿成大祸的现法报公案。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毁訾语学处品》云:

[尔时薄伽梵[12]在室罗伐城[13]逝多林给孤独园。是时六众苾刍[14]每于诸苾刍处作毁訾[15]语,云:“眇[16]目、癵躄[17]、背伛[18]、侏儒[19]、太长、太短、太粗、太细、聋盲、瘖痖[20]、枴行、肿脚、秃臂、大头、哆[21]唇、齵[22]齿。”是时六众苾刍作如是等毁訾语时,诸苾刍闻已惭赧[23]忧愁不乐,读诵思惟悉皆废阙[24],怀忧而住。时有少欲苾刍见其事已咸[25]生嫌贱,作轻毁言:“云何苾刍于苾刍处而作毁訾,云眇目等?”如上所说。时诸苾刍以缘白佛。尔时世尊以此因缘集二部众,乃至问六众曰:“汝等实作毁訾语恼诸苾刍,云眇目等耶?”六众答曰:“实尔。大德!”世尊即便种种呵责,广说如上,乃至“此非沙门汝所应作事。所以者何?汝等当听!往古世时,于聚落中有一长者,娶妻未久欢爱同居,便生一女年渐长大。长者单身躬[26]为耕垦[27]。时有居士子,父母俱丧,常于林野贩樵[28]为业,持其樵担来至耕处,田头树下弃檐[29]息肩。见彼长者躬自耕作,就而问曰:‘阿舅!何故衰年自营辛苦,应居村落翻在田畴[30]?’报言:‘善来外甥!我无兄弟复无子息[31],不自躬耕衣食宁济?’彼便报曰:‘阿舅!我且代耕,仁当暂息。’即便执犁代其耕作,遂至日午。家中食来,唤言:‘外甥!可来共食。’既共食已,报言:‘阿舅!宜可还家。然我未知舅之宅处,至日晡后当出村外,路首相迎。’长者闻已即便归舍。时居士子耕至日晚,牛放青稊[32]躬持草檐,并取柴束驱畜而归。至彼村隅[33],长者迎见,遂即将归到其宅所。时居士子扫除厂庘[34],布以干土并设火烟,多与牛草。长者见已作如是念:‘我由此儿今受安乐,我之小女当与为妻。’令其食已,报云:‘外甥!当住于此勤修家业,此之小女授汝为妻。’报言:‘甚善!’即依处分营作生业。

 时彼长者家有二牛,每令驱使,大者为性调善,小者禀识贪餮[35],虽复拘制[36]犯暴是常。童子发愤放石遥打折其一角,因名秃角。后于他日尚犯田苗同前不止,便放镰斫[37]遂截其尾,因名秃尾秃角。后于异时居士子告长者言:‘阿舅!先所许亲,幸可为作。’尔时长者言:‘好。’便告妻曰:‘贤首!衣服璎珞当可营办[38],小女不久欲为婚匹。’妻便问曰:‘曾未与人,如何办具?’长者报曰:‘吾已与人。’妻曰:‘是谁?’报:‘此居士子。’妻曰:‘此人宗族本不委知[39],如白胡椒莫了生处,如何以女辄[40]作婚姻?凡婚姻者,亲属还往饮啖追呼,氏族相应我方与女。’报其妻曰:‘贤首!此居士子自至我家,由斯代劳得受安乐。此若无者,还婴[41]辛苦不免躬耕。’妻报夫曰:‘我实不能将所爱女与客作[42]人。’世间之人多用妻语,是时长者便作是念:‘我若报云不与女者,作人今日便舍我去,我还不免自执耕犁。今且诡设[43]方便勿令即去。’时彼作人复于异时告长者曰:‘家长!宜应作婚姻事。’报曰:‘外甥!我家亲族其数宽广,聚集之时多须饮食,宜待秋熟稻谷收成。’既收谷已复告成婚,报言:‘外甥!事须沙糖,宜待甘蔗。’此既收已复告成婚,报言:‘外甥!饼面是资,当待麦熟。’既收麦已复告成婚,报言:‘外甥!陈稻将尽,可待新粳[44]。’时居士子见作推延[45],遂生此念:‘无容田实[46]总一时成,看此事由便成诳我。我今宜可往告众人,若不与者经官取定。’便对众人告云:‘阿舅!可作婚姻。’诸人闻已告长者曰:‘许言已久,何不为婚?’是时长者怒而告曰:‘诸君当知,此是我舍客作之人,我以何缘共为婚娶[47]?’时居士子便作是念:‘我不得钱复不得妇,虚淹[48]岁序[49]莫见成功;我今宜可损害其人,方随意去。’便将二牛,半日驱使多与杖捶,系之枯树曝[50]以烈日,方欲言归。近劫初时畜解人语,大牛便告居士子曰:‘汝先于我共相爱念,恩同父母知我劬劳[51],何故今时多行杖楚[52],系之枯树曝以烈日,弃我还家?我于汝处有何愆过[53]?’居士子曰:‘汝无有咎,然汝曹主于我有过。’牛曰:‘彼有何过?’报曰:‘先许与女,今者违信。’牛曰:‘何不经官?’男子报曰:‘为无证人。’牛曰:‘我等为汝而作证人。’男子曰:‘为作人语?为作牛音?’答曰:‘不作人语,我当现相,汝当为盟引我为证,令人表知。牵我二牛系于厂内莫与水草,满七日已,可于地中多水草处放我令出,乃至傍人来睹信验。我等噤口不啖[54]水草,我现相貌令王大臣信汝言实,我当饮啖。’

是时男子闻是计已,即便俱解放茂草[55]中,自诣王所致敬白王:‘大王!某村长者许女为婚,使役[56]多年今乃翻悔[57]。’王唤长者问其虚实,长者白云:‘我实不许。’王问男子:‘汝有证不?’白王言:‘有。’王曰:‘为人?为非人?’白言:‘非人。’王曰:‘是何?’白言:‘是牛。’王曰:‘为作人语?为余语耶?’白言:‘不作人语。’王曰:‘如何成证?’白言:‘彼有实信令人表知。其牛于七日中系在厂内莫与水草,满七日已可于地中多水草处放牛令出,我引为证必有奇相,乃至大王未信已来牛终不食。此若虚者我当死罪。’王命臣曰:‘当依此言看其证验。’大臣奉教,便取二牛系之厂内不与水草。时秃角秃尾报大牛曰:‘岂斯颠倒,唯独我等日出西方幽闭厂中不闻水草。’大牛报曰:‘岂非我许居士子为作保证,于七日中自饿而住,乃至王未信来不食水草。’秃尾秃角报大牛曰:‘若放我者逢石尚啖,况水草耶?’大牛报曰:‘此居士子爱念我等事同父母,岂得违信误彼人耶?’秃尾秃角曰:‘虽实爱念恩同二亲[58],然常唤我为秃尾秃角。我闻唤时即欲以角决破其腹。’大牛闻已默尔而住。彼居士子时复来看,问其牛曰:‘得安隐不?’大牛报曰:‘我且安隐,汝不安隐。’居士子曰:‘何意如此?’大牛具说。居士子曰:‘若如是者,我于今夜当急逃走,对王为诳命在须臾[59]。’大牛报曰:‘汝不须走,当与秃尾秃角穿鼻安绳,其纼[60]促系我角。放出之日,若彼违信食水草时,我以双角举鼻令上。汝即报言:“今此二牛告第五护世。”世人共许有五种拥护者,谓地、水、火、风、日。’时居士子遂与阱鼻,秃尾秃角报大牛曰:‘仁当观此苦虐于我。’大牛曰:‘与着璎珞何苦之有?’便以拘纼系大者头。

至七日已,王及诸臣亲共观视,多水草田放牛令出,秃尾秃角既见水草即便欲食,是时大牛遂以双角举小牛鼻,向日而望。王问臣曰:‘何意二牛向日而望?’时有智臣,白言:‘大王!今此二牛意欲启王说如是事,非直我二为证,亦兼告彼第五护世,明明白日助我证知。’王见是事极生希有,报诸臣曰:‘畜生无知尚能为人而作保证,事既非虚,宜以彼女共为婚事。’便放二牛俱食水草。时居士子既得胜已,娶女为妻。”]


[1] 怼恨:拼音duì hèn,是指怨恨。

[2] 亲教师:音译为和尚、和上,即亲从受教之师。通常指:授戒时之师,亦称戒和上。

[3] 抆泪:拼音wèn lèi,擦眼泪。

[4] 得【大】,〔-〕【宋】【元】【明】

[5] 实【大】,为实【宋】【元】【明】

[6] 遇【大】,过【宋】【元】【明】

[7] 斗【大】,阇【宋】【元】【明】

[8] 阳【大】,佯【宋】【元】【明】

[9] 即便【大】,便即【宋】【元】【明】

[10] 阿惟越致:又名阿鞞跋致,意译为不退转,即修行佛法之过程中得悟,不退堕于二乘、凡夫、恶趣等,也不退失所证得之果位、观念、行法。

[11] 皆【大】,皆飞【宋】【元】【明】

[12] 薄伽梵:拼音bó qié fàn,世尊,为佛陀的十种名号之一。由梵语bhagavan翻译得名。含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六义。

[13] 室罗伐城:(地名)Śrāvastī,本城名,后以为国号。其国本名为㤭萨罗国,为别于南方之㤭萨罗国,故以城名为国号。新作室罗伐,室罗伐悉底。译曰闻者,闻物,丰德,好道等。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多生胜物故也。又有别名曰舍婆提城,尸罗跋提,舍罗婆悉帝夜城。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居于此。城内有祇园精舍。其地即今印度西北部拉普的Rahti,河南岸之Rapetmapet,在乌德之东,尼泊尔之南。《天台金刚般若疏》曰:“舍卫,名闻物国,胜物多出此境。嘉名远振诸国,故名闻物。又舍婆提者,昔有二仙。弟名舍婆,此云幼小。兄名阿跋提,此云不可害。合此二人以名城也。”

[14] 六众苾刍:(名数)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三、三文达多,四、摩酰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毗奈耶律》十一称六众苾刍曰:“一、难陀,Nanda,二、邬波难陀,Upananda,三、阿说迦,Aśvaka,四、补捺婆素迦,Pūrṇavasuka,五、阐陀,Chanda,六、邬陀夷,Udāyin。”《萨婆多论》四曰:“一、难途,二、跋难陀,三、迦留因夷,Kālodayin,四、阐那,五、马宿,六、满宿。”《戒因缘经》三曰:“一、跋难陀,二、难陀,此二人生天上。三、迦留陀夷,四、阐怒,此二人得道涅槃。五、马师,六、弗那跋,此二人生龙中”。以上因梵音之具略而译语不同耳。一、阐陀,或曰阐那,阐怒。同一名也,又云车匿,或恶性比丘,暴恶也。佛灭后于阿难所得道(《五分律》三十)。二、迦留陀夷,又云邬陀夷,多淫,后于佛所得道,宿债所追,为贼所杀,埋于粪中(《十诵律》十四)。三、三文达多,或云难陀,难途,一人也,四、摩酰沙难陀,或云跋难陀,一人也。此二人生于天(《萨婆多论》四、《戒因缘经》三)。五、马师,或云马宿,阿说迦。惟梵汉不同。六、满宿,或云补那婆素迦,弗那跋,惟梵汉相违。此二人愤我师目连为执杖外道所害,杀之,生于龙中(《戒因缘经》二)。

[15] 毁訾:拼音huǐ zǐ,诋毁中伤。

[16] 眇:拼音miǎo,瞎了一只眼,后亦指两眼俱瞎。

[17] 挛躄:拼音luán bì,基本意思是手脚屈曲不能行动。

[18] 伛:拼音yǔ,驼背:伛人。伛傻(a.驼背;b.曲身,表示恭敬)。

[19] 侏儒:拼音zhū rú,身材异常矮小的人;矮子。

[20] 瘖瘂:拼音yīn yǎ,沙哑,声音低沉干涩。

[21] 哆:拼音duō,发抖,战栗,如“冷得打哆哆”。

[22] 齵:拼音yú,牙齿不整齐。

[23] 惭赧:拼音cán nǎn,意思是因羞愧、羞惭而脸红。

[24] 废阙:拼音fèi què,意思是指缺漏,也可以指丧失。

[25] 咸:拼音xián,全,都:咸受其益。

[26] 躬:拼音gōng,〈副〉亲身;亲自。

[27] 耕垦:拼音gēng kěn,1.犁地翻土。 2.开垦荒地。

[28] 樵:拼音qiáo,柴,散木:樵苏(柴草,亦指打柴割草)。采樵。

[29] 檐:拼音yán,〈名〉覆盖物的边沿或伸出的部分:帽檐儿。

[30] 田畴:拼音tián chóu,田地。

[31] 子息:拼音zǐ xī,子嗣。

[32] 稊:拼音tí,稗子一类的草,子实像糜子:“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33] 隅:拼音yú,角落:城隅。墙隅。屋隅。隅隙(屋角的洞穴)。向隅而泣。

[34] 庘:拼音yā,猪屋。

[35] 贪餮:拼音tān tiè,解释为贪得无厌。

[36] 拘制:拼音jū zhì是拘禁;系缚的意思。

[37] 斫:拼音zhuó,〈动〉用刀、斧等砍劈。

[38] 营办:拼音yíng bàn,承办;筹办。

[39] 委知:拼音wěi zhī,是指确实知道。

[40] 辄:拼音zhé,仗恃胡作非为:“甘受专辄之罪”。

[41] 婴:拼音yīng,〈动〉遭受;遇 [suffer],今我元元,婴此饥馑。——晋· 袁宏《后汉纪》

[42] 客作:拼音kè zuò,意思是雇工;佣保。

[43] 诡设:拼音guǐ shè,犹虚构。

[44] 粳:拼音jīng,稻的一种,米粒宽而厚,近圆形,米质黏性强,胀性小:粳稻。粳米。

[45] 推延:拼音tuī yán,推拖延迟。

[46] 实:拼音shí,植物结的果:果实。开花结实。

[47] 婚娶:拼音hūn qǔ,释义:嫁娶;结婚。

[48] 淹:拼音yān,〈动〉拖延 [put off]。如:淹缠(拖延;滞留)

[49] 岁序:拼音suìxù,年份更替的顺序,泛指时令。

[50] 曝:拼音pù,〈动〉晒:曝晒(用强烈阳光照晒)。一曝十寒(喻无恒心)。

[51] 劬劳:拼音qú láo,劳苦、辛勤。

[52] 杖楚:拼音zhàng chǔ,谓以棍棒拷打。楚,荆条做成的棒。 宋·范正敏 《遯斋闲览·谐噱》云:“ 柳冕 秀才性多忌讳,应举而同辈与之语有犯‘落’字者,则忿然见于词色。仆夫误犯,辄加杖楚。常语‘安乐’为‘安康’。”

[53] 愆过:拼音qiān guò,是指罪恶,罪过。

[54] 啖:拼音dàn,〈动〉本义:吃,咬着吃硬的或囫囵吞整的食物。

[55] 茂草:拼音mào cǎo,茂盛的草。

[56] 使役:拼音shǐ yì,1.服役;服事,伺候。 2.指仆役。 3.役使,驱使。

[57] 翻悔:拼音fān huǐ,反悔,对以前的事后悔而不承认。

[58] 二亲:拼èr qīn,父母。

[59] 须臾:拼音xūyú,片刻。《大智度论疏》云:“‘一食’者,从旦至食时也。‘须臾’者,无问四时,但令一日一夜则有三十须臾也。”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云:“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昼夜。”

遁伦集撰《瑜伽论记》云:“牟呼栗多,此云须臾故也。”

[60] 纼:拼音zhèn,穿在牛鼻子上的备牵引的绳子。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