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颂广释·明人远离贪着欲财方便品

第一百八十四课


三、思惟业的本体之后应当励力断除:

譬如,(一切)成果定当灭尽无遗那样,为显明所作诸业亦复如是灭尽,故次颂曰:

业由功所造,作已无功灭,
虽如是而汝,于业不离染。
Once it is done, work done with effort Effortlessly disintegrates. Though this is so, still you are not At all free from attachment to actions.

【词汇释难】

业:异生用身、语、意三门所造的一切诸有漏业。

功:施功作业。

【释文】在此浮世(一切)诸业皆依方便,大费周章施功作力方可施作。是诸正在孜孜汲汲,大力施作成办的诸业,宛若已经作成的果法那样,无需功用即能自动磨灭。以是故说诸具慧者,对此费事劳神,却总是功败垂成[1]的士用功[2]业,云何不舍离贪执爱染呢?汝复正在施作彼业故,便显露出了自己未曾离染灭贪的愚夫蠢相。因此要立志重启一条离贪断执的阳关大道。因为对兴利除害之法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的作法(对大乘行人而言)并非是件雍容尔雅[3]的美事。如彼,坡上垒石喻。

<坡上垒石喻>

譬如,在斜坡上大费周章地垒石砌墙,然而刚砌好的石墙,无需任何勤作施功,就会自然倾斜倒塌。如喻所比,尘寰浮世的一切所作亦复如是——作已无功灭。

即说偈曰:

众因缘和合,方能施作业,

虽由功所造,无功自然灭。

【释义】再从业的本体观察,也应励力断除。世间一切有漏业,皆由功用造作而成,比如修建城堡长城等事业,都是人们通过功用努力而成,这些业造成之后,无需施加任何功用,便会自然而然地毁灭,一切城堡等果法必然会绝灭无迹。若稍加观察,对此自然规律谁都能明白,谁也无法否认。道理虽然明显地摆在每个人面前,但是你如果还要贪著世间事业不放,那不是正好说明了你的愚痴无知吗?

《莲苑歌舞》[4]中言:

熟地良田种植复种植,种植无已抛舍成荒地;

造成宫室居住复居住,居住无已徒步入空山。

    世间事业无论如何反复勤作,最终都会毁灭,这些事实遍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若对此尚贪执不休,不知寻求出离者,当扪心自问:到底是什么魔在控制着自心呢?

譬如说,在山尖上堆砌石头墙,做时千辛万苦,需花费很大力量,而砌好之后,无需任何功用,它自然就会倒塌。同样,在世间作事业,如同月称菩萨所言:

因缘积聚后,业由功所造,

一旦无功用,彼等自然灭。

成办时需耗费很多功用,而成办以后,无需功用即会毁灭。对此理若明知,尚贪执不舍者,岂不闻华智仁波切[5]的教言:

呜呼可喜百花快乐园,本是不可喜爱苦难村,

可爱妙欲五境诸享受,本是可憎无常迁流苦;

倾心爱侣终身永世伴,已成不可爱怜腐烂尸。

知晓知晓三宝全知晓,思念思念自念出世法,

急迫急迫急趋正法路。筑成皆倒宫室有何用?

积来皆散财物有何用?会聚皆离亲戚有何用?

高位皆颠权力有何用?有生皆死现世有何用?

业作之合亲爱好配偶,此刻容或已入中阴境。

死后指望唯有出世法,有用佛法自己若不修,

资财虽富有钱无处买,朋党虽众有力无处夺,

意气虽投有朋无处赎,善业馈赠礼物无可献,

阎罗判决缓期无可延。搁置不修多闻终无益,

荒弃不耕田土终无益,放置不骑马良终无益,

从今始念一切皆不需,有生余年一心修佛法。

不思怨仇不谋克敌术,不思亲友不劳结纳心,

不思货财不暇累积蓄,不思禄位不含笑奉承,

不思朋党不求互爱怜,不思衣裳不待温柔软,

不思食物不择甘美味,不思居住不据城郭堡,

不思今生观世是魔鬼,不思一切幻景是怨敌。

无分别中舒畅安然住,无思虑中平等自缓弛,

无修习中亲自见法身,高卧山谷证士真安乐!

幻景息灭寻思不复多,去取息灭不矫揉造作,

疑望息灭远离希求欲,错乱永灭通人真安乐!

心不造作平常本来心,发不修饰披发自下垂,

行不造作任性不检点,断绝造作瑜珈师安乐!

脐轮火燃无衣坦荡荡,定力驯熟无食乐融融,

内证通达赤身无拘束,道相淳厚得道真安乐!

毅力坚强自心乐苦行,能守誓言独自安然住,

饮水吞石便足养生命,戒禁成就仙人真安乐!

如法修行一切皆安乐,贪恋今生是谁也痛苦,

幽静山野永时皆安乐,轮回城邑随处皆痛苦!

依靠三宝经常称心愿,贪图名誉恒常遭祸殃!

上对宫家交纳复交纳,交纳无已就此可罢休;

下对仆役尝赐复尝赐,尝赐无已就此可罢休;

中对亲友抚育复抚育,抚育无已就此可罢休;

怨家仇敌争斗复争斗,争斗无已就此可罢休;

熟地良田种植复种植,种植无已抛舍成荒地;

造就宫室居住复居住,居住无已徒步入空山;

充饥食物吞咽复吞咽,吞咽无已就此修苦行;

御寒衣裳穿着复穿着,穿着无已赤身自远离。

立刻就行立即行佛法,立刻就修立即修死道,

此即誓言诸佛请垂念,此即诺言我心自主张。

    出自《三国志·杨阜传》中的“功败垂成”这句成语,也充分说明了人世间的一切施功作业,大多都是在即将要成功时便失败磨灭的事实典故。

<功败垂成>

[谢玄,字幼度,是东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谢安的侄儿。谢玄从小就聪明好学,很得谢安的喜爱和器重。

谢玄长大以后,学识渊博,才能出众,但他无意功名,一直隐居家中。官府曾经几次请他出来做官都被他谢绝了。

当时,北方的前秦[6]在符坚[7]的统治下,一天天强盛起来。前秦的骑兵不断侵入东晋的领土,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严重地威胁着晋朝北部边疆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东晋的孝武帝就下令征召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让他去镇守北部边疆。谢安觉得这是谢玄为国效劳的好机会,就向孝武帝举荐了谢玄。

谢玄到任之后,对边疆严加防守,很快就使北部边境安定下来,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孝武帝对此非常高兴,封谢玄为“建武将军[8]”。

公元382年,前秦的符坚亲自统率八十万大军进攻东晋,谢玄和谢石等人率领八万晋军迎敌,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9]”。谢玄等人机智沉着,以少胜多,连战皆捷,很快就收复了徐[10]、兖[11]、青[12]、司[13]、豫[14]、梁[15]六州的广大领土。

北伐的军队节节胜利,多少年来人民群众朝夕盼望的收复失地的北伐战争,眼看就要成功了。但是,就在这关键的时刻,孝武帝却下了一道“班师回朝”的圣旨。原来,这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嫉妒谢安、谢玄北伐胜利的功绩,就借口连年征战,将士疲乏,要谢玄班师回朝。

谢玄接到这道诏书时,悲愤万分,不久就患了重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他死时才四十六岁。

后人对谢玄北伐的功绩非常赞赏,对于北伐的失败感到非常惋惜。唐朝的房玄龄在编撰《晋书》时为谢玄立了传,称赞谢玄胸怀大志,文武兼备,把强敌打得望风而逃,收复了大片失地。可惜“降龄何促,功败垂成”。后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给他的寿命为什么这样短,使他在北伐的事业将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后来,人们把房玄龄在《晋书》中写的“功败垂成”这句话,作为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成语寓意

努力追求着的过程是美好的,只因为有目标和希望在前面。当人们为着理想前进时,如果却在就要接近成功的时候遇到了挫折遭遇失败,那么会使人留下多少无法弥补的遗憾。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该做到的就是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做好每一份工作,就连小事也不例外,因为可能就是一件小事,都会对以后的成功造成至关重要的影响。无法想象经历了马拉松长跑的参赛者在看到终点的人们对他招手时,却因为自身脚底的疼痛难忍而不得不停了下来的残忍现实,而造成脚上伤痛这一后果的原因却是由于一颗小小的沙子。懂得避免“功败垂成”情况的出现的人,才能减少人生的遗憾。可是对于出世法的修行人而言,人生其实就是一次学习如何认知与接受 “功败垂成”或“作已无功灭”的过程罢了。]

愚夫异生在善加思惟业的本体之后,应当励力断除有漏诸业,否则就会随业沉浮于三界之间,若时能斩断业因即能不受后有凡夫之身而获得解脱。

《增壹阿含经·增上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

尔时,舍卫城中有一优婆塞,而命终还生舍卫城中大长者家,最大夫人妊身。尔时,世尊以天眼观,清净无瑕秽,见此优婆塞生舍卫城中最富长者家。即于其日,复有梵志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尔时世尊亦以天眼观。复即以其日,阿那邠邸长者命终,生善处天上,是时世尊亦以天眼观。即以其日,有一比丘而取灭度,世尊亦以天眼观见。

尔时,世尊见此四事已,便说斯偈:

                 “若人受胞胎,恶行入地狱,

善者生天上,无漏入涅槃。

贤者今受胎,梵志入地狱,

  须达生天上,比丘取灭度。”

是时,世尊从静室起,诣普集讲堂而就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今有四事,若人能修行者,身坏命终,得生人中。云何为四?所谓身、口、意、命清净无瑕秽者,若命终时得生人中。

若复,比丘!更有四法,有人习行者,入地狱中。云何为四?所谓身、口、意、命不清净。是谓,比丘,有此四法,若有人亲近者,身坏命终,生地狱中。

复次,比丘!复有四法,习修行者,生善处天上。云何为四?惠施、仁爱、利人、等利。是谓,比丘,有人行此法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

复次,比丘!更有四法,若有人行此法者,身坏命终,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云何为四?有觉有观禅、无觉无观禅、护念禅、苦乐灭禅,是谓比丘有四事法。若有人习行者,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

是故,诸比丘!若有姓姓子、四部之众,欲生人中者,当求方便,行身、口、意、命清净;若得生天上者,亦当求方便,行四恩[16];若得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亦当求方便,行四禅。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1] 功败垂成:拼音gōng bài chuí chéng,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2] 士用功:亦作“士夫功用”、“士夫作用”。人或众生的功力,如务农经商所用功力或作用。

[3] 雍容尔雅:拼音yōng róng ěr yǎ,形容态度大方,举止不俗。

[4]《莲苑歌舞》:是近代藏传宁玛派高僧——巴珠仁波切所著的一部著名藏族寓言体短篇小说。讲述一对蜜蜂夫妻金蜂和玉蜂,不听隐士的劝告,不修习佛法,双双戏于莲丛,当玉蜂吸吮花心甘浆时,天气突变,莲花合瓣,把它闭在花中,金蜂遍求解救无效,玉蜂终于死去,金蜂悔恨莫及,遁入空门。汉文翻译忠实原作,较好体现了原文的风格。

内容介绍

 十九世纪在丹科地区,有一户名为孙本仓的人家,有一个儿子叫做札西格勒。另有一户名为局仓的人家,户长叫做恭博达吉,他的女儿在二十五岁那年嫁给了札西格勒。夫妻两人不论在眷属、受用各方面均极其快乐圆满。当时,在当地突然流行一种脖子粗大的传染病,疫情迅速蔓延整个丹科地区,死亡无数。札西格勒之妻亦染上传染病,不治身亡。札西格勒悲恸不已,于是前往丹玛地区莲花水晶洞拜见当时正在闭关的巴楚仁波切。他将自己对世间轮回生起厌离的情形和盘托出,巴楚仁波切答应了他的请求,收摄其为弟子。

 往昔札西格勒也曾获得一些快乐、富有、受用,之后骤遇病痛、死亡等等的违缘痛苦。他思惟自己经历的这一切,内心深深体会到世间轮回中的苦、乐、不苦不乐等的一切现象均如幻如梦,都是假的没有任何意义。他觉得如果其他人也能像他一样深深体认到轮回的过失,那有多好啊!于是再三敦请巴楚仁波切将其遭遇写成小说,以箴世人。巴楚仁波切因其再三地恳切敦请,应允写作此书。

 文中所说的乃前行的修持次第、法及非法的分辨、以及希求解脱者非常需要的百种诀窍的菁华。而文体则采诗歌、散文相间的形式,修辞华美,通俗易懂,由近人祝维翰译成汉文。

[5] 华智仁波切:又称“扎巴珠”,1808年出生于扎曲卡,被第一世多则钦尊者认证为巴给·桑登彭措大师的转世活佛。

[6] 前秦(350年—394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据关中,称三秦王,共历六主,享国四十四年。

[7] 符坚:即秦宣昭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一名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氐族,苻雄之子,苻洪之孙,苻健之侄,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称大秦天王。

[8] 建武将军:是曹魏时期一个官名,管辖内地小县军权。

[9]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10] 徐:拼音xú,〈名〉地名。古徐州的简称,古九州之一。古徐州约在今江苏、山东、安徽的部分地区。

[11] 兖:拼音yǎn,〔兖州〕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12] 青:拼音qīng,汉置,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

[13] 司:拼音sī,〈名〉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14] 豫:拼音yù,〈名〉地名。豫州,古九州之一。其地包括今河南省和湖北省北部。

[15] 梁:拼音liáng,〈名〉古九州之一。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

[16] 四恩:拼音sìēn,佛教语。《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云:“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