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dyp74

第七十四课


五、痴男数数追求怨女彼乐并非可贪:

问曰:倘若如是以众理呵责淫欲,那么贪欲者为何还要数数依止淫欲呢?由见依止淫欲不止故,必定能推知由淫欲所生的安乐使他们逍遥快活呀!

定答:

贪蔽如搔癞,不见欲过失,
离欲者则见,贪苦如癞者。
Blinded by desire they do not see Sensuality’s faults, like a leper scratching. Those free from desire see the infatuated As suffering like the leper.

【词汇释难】

癞:即指麻风病。

《大智度论·释初品中三十七品》云:

“若汝以受淫欲为乐,淫病重故,求外女色,得之愈多,患至逾重;如患疥病,向火指炙,当时小乐,大痛转深。如是小乐,亦是病因缘故有,非是实乐;无病观之,为生慈愍。离欲之人观淫欲者,亦复如是,愍此狂惑为欲火所烧,多受多苦。”

《劝发诸王要偈》云:

如人病疥虫,向火欲除患,

少乐后苦增,贪欲亦如是。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如搔痒谓乐,不痒最安乐,

如此有欲乐,无欲人最乐。

【释文】譬如,患有极其严重癞疾(麻风病)的患者在抓挠搔痒时,会引发与之相关的其他病痛的原故,此即称名抓挠疥癞的过咎。不见被火力焚炙,脱皮抓伤,淌血化脓等诸多过患而反反复复地抓挠疥癣而不能自制。也不将其视作是一大过患是一模一样的。欲心至盛的贪欲者也是因为被贪欲的搔痒之乐所蒙蔽而失察其贪欲的过患。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纵情享受欲乐,而无法从中自拔。于是诸淫欲也不去观察其不清净的过失。由于是如此这般的原故,对离欲者而言,是诸具贪者就像是癞病患者一样是具足痛苦的。由于超越了爱欲搔痒的过患诸贤圣人辈便现前离欲。正因为对是诸离欲人而言,贪欲者就像是癞病患者一样深受其苦。所以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妄自造言说:“贪欲者获持安乐”。如彼,依止赌博等喻。

<依止赌博等喻>

譬如,好赌、耽酒、风流不拘等会注定成为耗财伤身的起因。如喻所比,与妇人双双交会依止欲乐亦复如是。

即说偈曰:

猪狗贪不净,如是见贪者,

沉迷于欲溷,净欲孰爱彼?

【释义】世人对女人追逐不舍,并不能由此证明贪爱女人是真正的安乐因。世间那些贪爱女人者,其自心智慧已被贪欲烦恼的无明黑云所遮障,因而见不到事物真相。本来贪爱女人追逐欲乐是堕轮回的恶因,有着种种过患,其本身是一种痛苦,然而愚者根本见不到过患苦恼,反而执著为安乐,这种人就像患癞病者执搔痒为安乐一样。患癞病(即麻风病)者全身皮肤都会溃烂化脓,本来非常痛苦,但是病者因觉得溃烂的伤口非常痒,所以忍不住要搔抓,在抓痒时病者会觉得有安乐生起,可是伤口越抓挠,以后会溃烂得越厉害,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而患者为搔痒安乐所蔽,为了暂时的快乐,根本不顾其后果。贪欲者执著与女人相会的欲乐,其实与癞者执著搔痒为安乐一样,虽然欲乐本身是一种痛苦,而且会为将来带来更大的痛苦,但为贪欲痴暗所蔽,他们根本不知欲乐之苦,也不顾将来的果报。而那些已断除贪欲烦恼的智者,如阿罗汉圣者们,他们以无垢智慧,能现见贪欲过患,在圣者眼里,贪欲炽盛的世人与癞者一样,是病情十分严重的病人,将贪欲煎熬的大苦恼执为安乐,实属愚痴可怜。

譬如说,有些人喜欢赌博,有些人喜欢酗酒,赌博、酗酒本身就是一种苦恼的行为,既损钱财又伤身体,而且也是更大痛苦的因,但是当事者却认为很安乐,觉得很有意义。同样,贪欲者爱著女人,其爱欲本身即是痛苦及痛苦因,而沉迷于其中者却认为是乐,值得追逐执爱。在有智慧者看来,这些愚人是多么的可怜可悲!

龙树菩萨说过:

癞虫穿已痛,求安就火边,

   止息无由免,耽欲亦同然。……

由欲作无利,譬如兼博果,

佛说彼应除,生死牢枷锁。

耽执欲乐者如同癞病者以烤火求息痛苦一样,结果越来越痛;欲乐本身也如同兼博果,初尝似有甜味,结果却是会毒发身亡。

月称菩萨在大疏中总结云:

有如猪狗等,乐于不净粪,

愚者贪欲乐,智者谁喜彼?

贪著欲乐者,实如猪狗喜欢不净粪一样,有智者谁会对彼生欢喜心呢?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增壹阿含经·火灭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乌喻,亦当说猪喻。善思念之,吾当演说。”

  对曰:“如是,世尊。”是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为人喻如乌?犹如有人在寂静处,恒习淫欲,作诸恶行,后便羞耻,便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讥弹[1]:‘此人习欲,作诸恶行。’彼作诸恶行已,向人悔过,自知羞耻。犹如彼乌恒患苦饥,便食不净,寻即拭嘴,恐有余乌见言:‘此乌食不净。’此亦如是,若有一人在闲静处,习于淫欲,作不善行,后便羞耻而自悔过,向人演说,陈所作事。所以然者?或为诸梵行人所见记识:‘此人习欲,作诸恶行。’是谓名为人犹如乌。

  “彼云何名为人如猪?若有一人在闲静处,长习淫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不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等不能得五欲。”彼作恶已,不知羞耻。此人喻如猪恒食不净,卧于不净,便自跳踉向于余猪。此亦如是,若有一人习于淫欲,作诸恶行,亦不羞耻,复不悔过,向人自誉,贡高自用:‘我能得五欲自娱,此诸人不能得五欲自娱。’是名为人如猪。是故,诸比丘,当舍远离。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出曜经·欲品》云:

                [“菓[2]先甜后苦,婬怒亦如斯,

后受苦痛报,经历无数劫。

愚者受烧煮,恒在盛火焰,

    为狱伺所执,如钩制伏象。”

昔佛与诸弟子说苦阴。契经云:“著欲之人自共叹说:‘沙门瞿昙、婆罗门,恒自谈[3]说豫防未然,虑将来欲秽污不净。不如我等意染妙色,五欲自娱细滑更乐,有何可失?’若有众生固猗[4]此法造不善行,身坏命终入地狱中,已生地狱方自觉悟共相悔责[5]:‘我等为人不信沙门、婆罗门语,云欲秽污不净之行。由此婬秽,受无量苦求出无期,己身自造向谁怨诉?’”是故说曰:‘菓[6]先甜后苦’,犹如有菓入口甘美,当时悦意后必患生。即说譬喻悦解智者,或有智人由劝励成就,或有智人呵制禁止,或有智人观其志趣而得受化,或有智人渐诱劝进而得度者,或有智人远游观俗意自悟者。世尊观察随意所染,以何疗治,即投其药,众生渐渐意得开悟。承如来教羞[7]意愆负,渐尽诸结,有漏心得解脱,然后乃知婬欲之为病,先甘而后苦也。]

《大庄严论经》云:

[复次,若闻正说,能解于缚。

我昔曾闻,德叉尸罗国有罪之人闭僧坊[8]中,于其夜中众僧说法,其被闭者来至僧中次坐听法。有一比丘说于生死逆顺之经,说言:“佛告诸比丘:‘凡愚之人不闻法者,不知色、不知色习、不知色味、不知色过患、不知色出要、不知色厌,一切众生如实不知如是过患。若为色缚,是名真缚。何谓色缚?视见端正,是名色缚。为色缚者内尽被缚。而此色者于生死中不知其根,生死大河无济渡处,不知生死出要,于生死中被诸系缚,从此身缚乃至后身。’”时被闭者,闻说是法思惟[9]其义,忆持不忘读诵通利。时王遣人解其系缚,所亲知识眷属将从,欣其得脱皆来问讯。

时被缚者,即说偈言:

                 “汝见我缚解,慰问生欢喜,

凡夫愚痴者,常缚未曾解。

 色缚于凡夫,五阴悉羁系[10]

生能缚于物,死缚亦复然。

 今身至后世,未始[11]不系缚,

轮回羁缚中,数数受生死。

我从彼师所,闻说如是言,

此语我耳闻,一切种智说。

 一切诸结使[12],系缚于我心,

 如牛轭[13]所缚。我有如斯缚,

于中未解脱,云何汝等辈,

言我从缚解。汝等于我所,

若实爱念者,当为见启王,

令我得出家。正见迹在前,

寂灭之彼岸,若获如是事,

乃可名解脱。若得出家者,

  便为是离缚,真实得解脱。”

尔时眷属闻是语已,启白于王,便得出家。既出家已。精勤修道得阿罗汉。而彼罪人闭系僧坊,以听法故尚得解脱,况故听法!是故行人于塔寺所宜往听法。]

《法句譬喻经·喻爱欲品》云:

[昔佛在舍卫国[14],祇洹说法。时有年少比丘入城分卫,见一年少女人端正无比,心存[15]色欲迷结不解,遂便成病食饮不下,颜色憔悴[16]委卧不起。同学道人往问讯之:“何所患苦?”年少比丘具说其意,欲坏道心,从彼爱欲愿不如意,愁结为病。同学谏喻[17]不入其耳,便强扶持将[18]至佛所,具以事状启白世尊。

佛告年少比丘:“汝愿易得耳不足愁结也[19],吾当为汝方便解之。且起食饮。”比丘闻之坦然意喜,气结便通。于是世尊将此比丘并与大众,入舍卫城到好女舍,好女已死停[20]尸三日,室家悲号[21]不忍埋藏,身体臭胀不净流出。

佛告比丘:“汝所贪惑好女人者今已如此,万物无常变在呼吸,愚者观外不见其恶,缠绵[22]罪网以为快乐。”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见色心迷惑,不惟观无常,

愚以为美善,安知其非真。

 以婬乐自裹,譬如蚕作茧[23]

  智者能断弃,不眄[24]除众苦[25]

心念放逸者,见婬以为净,

   恩爱意盛增,从是造牢狱[26]

   觉意[27]灭婬者,常念欲不净,

      从是出邪狱,能断老死患。”

于是年少比丘见此女人,死[28]已三日面色[29][30]烂其臭难近,又闻世尊清诲之偈,怅然意悟自知迷谬[31],为佛作礼叩头悔过。佛授[32]自归将还祇洹,没命精进得罗汉道。所将大众无央[33]数人,见色欲之秽信无常之证,贪爱[34]望止亦得道迹。]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不净行学处第一之二》云: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此城中有一苾刍,在阿兰若中得四静虑。时彼数来礼世尊足,及诸耆老尊宿苾刍。时兰若苾刍身患疮疥,有少年苾刍先与相识,白言:“上座!身患疮疥,何不问医而为治疗?”上座报曰:“未来有法,必定将至。世间之人共不爱乐,共所嫌贱人皆不免,所谓是死。此之疮疥及我己身相随而去,何须疗治?”少年曰:“如世尊说:‘持戒之人若久存者,有多福业而得增长,福业增故久受天乐。’应问医人。”时彼上座便就医处。医人问曰:“圣者!身有疮疥?”答曰:“尔。”告曰:“何不疗治?”答曰:“为此故来,可示方药[35]。”告曰:“圣者!食好食已,取芥子油遍涂其身,于日中坐必当得损。”苾刍曰:“施我辛油。”医曰:“圣者!我说其方不以药施,若来问者咸皆与药,我之衣食交见贫穷。然有某甲长者患此疮疥,我为煎油,从彼乞求必应可得。”苾刍曰:“彼不肯与。”报言:“圣者!彼人信敬,必当相授。”苾刍曰:“贤首!愿尔无病,即是汝施。”便舍而去,即往诣彼长者之宅。彼人见已问言:“圣者!身多疮疥。”答言:“如是。”“可用辛油涂身于日中坐。”苾刍报曰:“为此故来,闻仁有油,幸能见遗当招福果。”长者曰:“共立要契,若其今日受我供养,我当施与。”答言:“住食。”即以好食而供奉之,食了便以小钵盛满辛油持与苾刍,苾刍报言:“愿得无病。”舍之而去,至阿兰若著粗弊衣,油遍涂身于日中坐,身有乐触倚卧而睡,于其根内有嗢指征伽虫啮彼生支,因斯遂起,衣裳撩乱。时有肥壮妇女,为觅牛粪来至其傍,见彼形露便起欲心,即于其上行非法事,苾刍睡觉身体羸劣不能遮止。女畅欲情,报言:“圣者!我住某处,仁有所须当行诣彼。”苾刍报曰:“汝愚痴人污阿兰若,我现无心受此恶法,况能重更过尔宅耶?”女人默而舍去。苾刍情生恶作:“岂非我犯他胜罪耶?”具以其事白诸苾刍,诸苾刍白佛。佛告苾刍:“汝有受乐心不?”白佛言:“我已离欲无受乐心。”佛告诸苾刍:“此人无犯,无欲心故。然我为诸苾刍住阿兰若处者制其行法。汝等应听!若在阿兰若处,于舍四边应以栅篱[36]蕀刺编障,若欲睡时应令苾刍守护,或以裙裾[37]急相绞系。若不依者得恶作罪[38]。”]


[1] 讥弹:拼音jī tán,指责缺点和错误。

[2] 菓【大】*,果【宋】*【元】*【明】*

[3] 谈【大】,夸【宋】【元】【明】

[4] 猗【大】*,倚【宋】*【元】*【明】*

[5] 悔责:拼音huǐ zé,为自己的过失而悔恨自责。

[6] 菓【大】*,果【宋】*【元】*【明】*

[7] 羞【大】,著【明】

[8] 僧坊:拼音sēng fāng,僧舍。

[9] 思惟:拼音sī wéi,1.亦作“思维”。 2.思量。

[10] 羁系:拼音jī xì,指缚系。

[11] 未始:拼音wèi shǐ,未尝。

[12] 结使:烦恼之异称。诸烦恼缠缚众生,不使出离生死,故称结;驱役而恼乱众生,故称使。结有九种,使有十种,称为九结十使。《大智度论》云:“一切众生为结使病所烦恼,无始生死已来,无人能治此病者。”

[13] 轭:拼音è,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

[14] 国【大】,〔-〕【宋】【元】【明】

[15] 存【大】,在【宋】【元】【明】

[16] 憔悴【大】,顦顇【圣】

[17] 喻【大】,谕【宋】【元】【明】谏喻:拼音jiàn yù,亦作“谏喻”。 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18] 将【大】,令【圣】

[19] 也【大】*,〔-〕【圣】*

[20] 停【大】,亭【圣】

[21] 号【大】,㘁【圣】

[22] 缠绵:拼音chánmián,牢牢缠住,不能解脱,指久病。

[23] 茧:拼音jiǎn,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蚕茧。

[24] 眄:拼音miǎn,斜着眼看:眄视。眄睨。眄伺(窥伺)。

[25] 苦【大】,患【圣】

[26] 牢狱【大】,狱牢【圣】

[27] 意【大】,欲【圣】

[28] 女人死【大】,死女【宋】【元】【明】

[29] 色【大】,目【元】【明】【圣】

[30] 膖【大】,肨【宋】【元】,胖【明】

[31] 迷谬:拼音mí miù,迷惑谬误。

[32] 佛授【大】,受佛【宋】【元】【明】

[33] 无央:拼音wú yāng,犹无数。

[34] 爱【大】,意【宋】【元】【明】【圣】

[35] 方药:拼音fāng yào,医方与药物。

[36] 栅篱:拼音zhàlí,作栅栏用的灌木树篱。

[37] 裙裾:拼音qún jū,裙子;裙幅。

[38] 恶作罪:虽然没有犯根本戒,但也造下了轻微的罪业,在心的相续中已经种下了恶业的种子、染上了恶业的习气,这就叫做恶作罪。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