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颂广释·破根境品

第三百七十四课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入真言门住心品》云:

[秘密主!若真言[1]门修菩萨行诸菩萨,深修观察十缘生句,当于真言行通达作证。云何为十?谓如幻、阳焰、梦、影、乾闼婆城、响、水月、浮泡、虚空华、旋火轮。秘密主!彼真言门修菩萨行诸菩萨,当如是观察。

云何为幻?谓如咒术药力能造所造种种色像,惑[2]自眼故,见希有事展转相生、往来十方,然彼[3]非去非不去。何以故?本性净故。如是真言幻持诵成就,能生一切。

复次,秘密主!阳焰性空,彼依世人妄想成立有所谈议,如是真言想唯是假名。

复次,秘密主!如梦中所见昼日牟呼栗多[4],刹那岁时等住,种种异类受诸苦乐,觉已都无所见。如是梦真言行,应知亦尔。

复次,秘密主!以影喻解了真言能发悉地[5],如面缘于镜而现面像,彼真言悉地当如是知。

复次,秘密主!以乾闼婆城譬解了成就悉地宫。

复次,秘密主!以响喻解了真言声,如缘声有响,彼真言者当如是解。

复次,秘密主!如因月出故照于净水而现月影像,如是真言水月喻,彼持明[6]者当如是说。

复次,秘密主!如天降雨生泡,彼真言悉地种种变化,当知亦尔。

复次,秘密主!如空中无众生、无寿、命,彼作者不可得;以心迷乱故,而生如是种种妄见。

复次,秘密主!譬如火烬[7],若人执持在手,而以旋转空中,有轮像生。秘密主!应如是了知大乘句、心句、无等等句、必定句、正等觉句、渐次大乘生句,当得具足法财,出生种种工巧大智,如实遍知一切心想[8]。”]

《大宝积经·大乘十法会》云: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观正法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观:一切法如幻,诳凡夫故;愚痴覆心,无正慧故;一切法虚妄如梦,以唯念故;一切法如水中月,非有事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众生故;一切法如响,空声生故;一切法生灭,因缘成故;一切法不生,真如性故;一切法不灭,以无生故;一切法无作,以无作者故;一切法如虚空,以无染故;一切法寂静,体性无染故;一切法离垢,离一切垢故;一切法永灭,以本灭烦恼故;一切法无色,不可见故;一切法离心意意识,以无身故;一切法无住灭,一切阿梨耶[9]故;一切法无求,离此彼亲爱故;一切法无著,离一切烦恼境界故;一切法如蛇,以无方便咒术力故;一切法如芭蕉,以不实故;一切法如水沫,性无力故。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是观正法行,名为菩萨观正法行。”

  尔时,世尊为显此义,偈重说言:

“一切法如幻,覆众生心故,

虚妄犹如梦,应如是受持。

诸法如水月,以影像起故,

 诸法如镜像,智何不觉知?]

月称菩萨于《中观四百论大疏》中以偈颂曰:

所化不实二比丘,宝积经云于佛时,

依佛正法日光破,五百比丘无明闇。

    本偈的内容与《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中所述的一则公案相关,现在就让我等来了解一下这则公案的具体内容。

《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云:

[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五百比丘闻是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从座起去。

尔时,大迦葉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比丘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从座起去。”

佛语迦葉:“是诸比丘皆增上慢,闻是清净无漏戒相,不能信解,不能通达。佛所说偈其义甚深。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不厚种善根,恶知识所守,信解力少,难得信受。又大迦葉!是五百比丘,过去迦葉佛时,为外道弟子,到迦葉佛所欲求长短,闻佛说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是佛希有!快善妙语。’以是善心,命终之后生忉利天,忉利天终生阎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诸比丘深著诸见,闻说深法不能信解随顺通达。是诸比丘虽不通达,以闻深法因缘力故,得大利益不生恶道,当于现身得入涅槃。”

尔时,佛语须菩提言:“汝往将[10]是诸比丘来。”

须菩提言:“世尊!是人尚不能信佛语,况须菩提耶?”

佛即化作二比丘,随五百比丘所向道中。诸比丘见已。问化比丘:“汝欲那去?”

答言:“我等欲去独处修禅定乐。所以者何?佛所说法不能信解。”

诸比丘言:“长老!我等闻佛说法亦不信解,欲至独处修禅定行。”

时,化比丘语诸比丘言:“我等当离自高[11]逆诤心,应求信解佛所说义。所以者何?无高无诤是沙门法。所说涅槃名为灭者,为何所灭?是身之中有我灭耶?有人、有作、有受、有命而可灭耶?”

诸比丘言:“是身之中,无我、无人、无作、无受、无命而可灭者,但以贪欲、瞋、痴灭故,名为涅槃。”

化比丘言:“汝等贪欲、瞋、痴,为是定相可灭尽耶?”

诸比丘言:“贪欲、瞋、痴,不在于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离诸忆想是则不生。”

化比丘言:“是故汝等莫作忆想。若使汝等不起忆想分别法者,即于诸法无染无离;无染无离者,是名寂灭。所有戒品,亦不往来亦不灭尽;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亦不往来亦不灭尽。以是法故,说为涅槃。是法皆空远离亦不可取。汝等舍离是涅槃想,莫随于想,莫随非想,莫以想舍想,莫以想观想;若以想舍想者,则为想所缚。汝等不应分别一切受想灭定,一切诸法无分别故。若有比丘灭诸受想得灭定者,则为满足,更无有上。”

化比丘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在一面立。

尔时,须菩提问诸比丘言:“汝等去至何所?今何从来?”

诸比丘言:“佛所说法,无所从来,去无所至。”

又问:“谁为汝师?”

答言:“我师先来不生,亦无有灭。”

又问:“汝等从何闻法?”

答言:“无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从是闻法。”

又问:“云何闻法?”

答言:“不为缚故,不为解脱故。”

又问:“汝等习行何法?”

答言:“不为得故,不为断故。”

又问:“谁调伏汝?”

答言:“身无定相,心无所行,是调伏我。”

又问:“何行心得解脱?”

答言:“不断无明,不生明故。”

又问:“汝等为谁弟子?”

答言:“无得无知者是彼弟子。”

又问:“汝等已得几何当入涅槃?”

答言:“犹如如来所化入涅槃者,我等当入。”

又问:“汝等已得己利耶?”

答言:“自利不可得故。”

又问:“汝等所作已办耶?”

答言:“所作不可得故。”

又问:“汝等修梵行耶?”

答言:“于三界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又问:“汝等烦恼尽耶?”

答言:“一切诸法毕竟无尽相故。”

又问:“汝等破魔耶?”

答言:“阴魔不可得故。”

又问:“汝等奉如来耶?”

答言:“不以身心故。”

又问:“汝等住福田耶?”

答言:“无有住故。”

又问:“汝等断于生死往来耶?”

答言:“无常无断故。”

又问:“汝等随法行耶?”

答言:“无碍解脱故。”

又问:“汝等究竟当生何所?”

答言:“随于如来化人所至。”

须菩提问诸比丘时,有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尔时,会中有普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欲学是《宝积经》者,当云何住?当云何学?”

佛言:“菩萨学是经所说皆无定相,而不可取,亦不可著,随是行者有大利益。普明!譬如有乘坏船欲渡恒河,以何精进乘此船渡?”

答言:“世尊!以大精进乃可得渡。所以者何?恐中坏故。”

佛告普明:“菩萨亦尔,欲修佛法,当勤精进倍复过是。所以者何?是身无常、无有决定、坏败之相,不得久住,终归磨灭,未得法利恐中坏故。我在大流为度众生断于四流[12]故,当习法船,乘此法船往来生死,度脱众生。云何菩萨所习法船?谓平等心一切众生为船因缘;习无量福以为牢厚清净戒板;行施及果以为庄严,净心佛道为诸材木;一切福德以为具足;坚固系缚忍辱柔软忆念为钉;诸菩提分坚强精进,最上妙善法林中出;不可思议无量禅定福德业成,善寂调心以为师匠;毕竟不坏大悲所摄,以四摄法[13]广度致远;以智慧力防诸怨贼;善方便力种种合集,四大梵行以为端严;四正念处为金楼观;四正勤行、四如意足以为疾风;五根善察离诸曲恶;五力强浮,七觉觉悟能破魔贼;入八真正道随意到岸,离外道济;止为调御,观为利益,不著二边,有因缘法以为安隐;大乘广博无尽辩才,广布名闻能济十方一切众生,而自唱言:‘来上法船!’从安隐道至于涅槃,度身见岸至佛道岸离一切见。如是,普明!菩萨摩诃萨应当修习如是法船。以是法船,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脱漂没长流众生。”

又告普明:“复有法行能令菩萨疾得成佛,谓诸所行真实不虚,厚习善法深心清净,不舍精进乐欲近明,修习一切诸善根故,常正忆念乐善法故,多闻无厌具足慧故,破坏憍慢增益智故,除灭戏论具福德故,乐住独处身心离故,不处愦闹离恶人故,深求于法依第一义故,求于智慧通达实相故,求于真谛得不坏法故,求于空法所行正故,求于远离得寂灭故。如是,普明!是为菩萨疾成佛道。”

说是经时,普明菩萨,大迦葉等诸天、阿修罗及世间人,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三有虚妄如幻城,由业幻师而转动,

如寻香女幻歌舞,追逐阳焰甚稀有。

二、标称品名:

《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破根境品》第十三品释终。


[1] 真言:拼音zhēn yán,梵语“陀罗尼”的义译,即“咒语”。

[2] 惑【大】,或【宋】【元】【明】【宫】

[3] 彼【大】,后【宋】【元】【明】【宫】

[4] 牟呼栗多:时名。又心之异名。《俱舍论》十二曰:“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同光记》十二曰:“牟呼栗多,此云须臾。”

[5] 悉地:梵文siddhi,意译作成就、妙成就,梵汉并举而称成就悉地、悉地成就,即修法时所求之愿,如意现前,故曰成就。于密教,意指依诵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应而成就世间、出世间种种妙果。

[6] 持明:(术语)梵语陀罗尼Dhāraṇi,译曰持。明者,真言之异名,持明者,陀罗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谓之持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梵语尾尼也。此译云明,破暗为义。(中略)亦持亦明,持即是明。”《大日经疏》九曰:“持明者,梵云陀罗尼,持明谓总持一切明门明行。”同三曰:“声闻经中以毗尼为秘藏,要择人简众方便授之,若未发律仪不令听闻修习。摩诃衍中亦以持明为秘藏,未入曼荼罗者不令读诵受持,还同盗听布萨反招重罪。”

[7] 火烬:拼音huǒ jìn,指的是火的余烬。

[8] 想【大】,相【甲】

[9] 阿梨耶:意译圣者、出苦者、贤者、大德、远恶。为通晓道理的贤人之尊称。

[10] 将:拼音jiāng,〈动〉带领将胡骏马而旧。——《淮南子·人间训》

[11] 自高:拼音zìgāo,自傲;抬高自己。

[12] 四流:一、见流,三界之见惑也。二、欲流,欲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三、有流,上二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有者生死果报不亡之义,三界虽通,而今别以名上二界。四、无明流,三界之无明也。有情为此四法漂流而不息,故名为流。

[13] 四摄法:即布施摄、爱语摄、利益摄、同事摄。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