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密钥 第二十三品 观颠倒品

第九十七课


三(颠倒不生故无颠倒者)分二:一、颠倒无自性产生;二、颠倒无有三边生。

一、颠倒无自性产生:

若颠倒不生, 何有颠倒者?[1]

如果颠倒不生,又怎么会有颠倒者呢?

如果颠倒依靠任何颠倒者都不生,那么颠倒的本体就不可能成立,就像石女的儿子一样。如果颠倒从来不生,那会不会有颠倒者呢?不可能有。

世间人整天谈的是吃喝玩乐的琐事,老年人爱谈子女、钱财……年轻人爱谈穿衣、打扮、事业,好一点的谈谈读书。但在佛教徒看来,这些人都是颠倒者,他们拥有的知识对来世派不上任何用场,最多只能用在今生。但为了今生而活着和旁生没有多大差别,因为旁生也是为了今生而奋斗。所以,不得不称这些世间人是颠倒者。

当然,从胜义的角度来讲,不仅颠倒者不成立,就是具正见者也不成立;不仅颠倒者的颠倒不成立,就是正见者的非颠倒也不成立。这一点大家应该清楚。

二、颠倒无有三边生: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 何有颠倒者?

诸法不从自生,也不从他生,更不从自他和合中生,又怎么会有一个实有的颠倒者呢?

诸法要产生只能有三种方式:自生、他生、自他共生,除了这三种方式再没有其他的产生方式,但三种方式都无法生。自生不合理,这有无义、无穷等过失;他生也不合理,这有火焰生黑暗等无量过失;自、他共生更不合理,它具足自生、他生两者的过失。世间的生物学家们时时观察事物的产生,研究如何培育新的生物,但如果我们问他们:“这些生是自生、他生还是共生?”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既然以胜义量来观察的时候三种生都不成立,那怎么会有颠倒者呢?

自生、他生、共生不成立的道理在《中论》里讲了好几次[2],但这并不是重复,因为虽然在破的具体方式上没什么差别,在所抉择事物的反体上却有一些不同:<观因缘品>总的讲一切法没有自生、他生、共生,本品则从颠倒的角度宣说了没有自生、他生、共生……[3]《现观庄严论》第一、第二品中也有一些内容看似重复,但实际上并不重复。这些道理大家要明白。

四(颠倒非颠倒相同)分二:一、颠倒不成立;二、非颠倒不成立。

一、颠倒不成立:

若我常乐净, 而是实有者,

是常乐我净, 则非是颠倒。[4]

如果常、乐、我、净是自性实有的法,那么常、乐、我、净则应成为非颠倒。

中观宗在名言中并不否认常、乐、我、净四种颠倒,但如果认为在胜义中颠倒实有存在,那颠倒就不能称为“颠倒”了,因为在胜义中存在的法就是万法的真相。这样一来,如果常、乐、我、净不是颠倒,那无常、痛苦、无我、不净就反而应该成了颠倒了,但谁也不敢这样承认。所以,在胜义中颠倒不成立。

二、非颠倒不成立:

若我常乐净, 而实无有者,

无常苦不净, 是则亦应无。[5]

如果常、乐、我、净不存在,那么无常、苦、无我、不净也不应该存在。

如果常、乐、我、净四种颠倒不存在,那么能对治的法——无常、苦、无我、不净四种非颠倒也不可能成立。常、乐、我、净和无常、苦、无我、不净之间是互相观待的,一者不存在另一者也不会存在,就像没有长就不会有短一样。我们说轮回的本性是无常、苦、无我、不净,但这只是为了遮遣常、乐、我、净而假立的,在抉择万法实相时这些都不成立。月称论师的《显句论》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都说:作为希求解脱者,应将八种颠倒彻底摒弃[6]

外道及未学宗派的世间人执有常、乐、我、净,小乘宗以上都认为这些是颠倒,无常、痛苦、无我、不净才是非颠倒。但我们要知道,虽然在名言中无常等是合理的,但在抉择胜义空性的时候,颠倒、非颠倒完全相同,乃至美丑、上下、里外等都完全相同。

比如一个人,有些人觉得他好看,有些人觉得不好看,有些人觉得中等。那么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实体呢?没有。如果有的话,那么一百个人看他,一百个人的眼识应当一模一样,不会有任何不同;而且,如果这个人真实好看,那么所有的人会觉得好看。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同一个对境,往往是我看好,他看不好或者一般,总会有一些分歧。这个道理《中观庄严论释》里讲得很清楚。

《中观庄严论释》是全知麦彭仁波切撰著的一部殊胜论典,论中有很多殊胜的道理。我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此论,如果学好了这部论典,就一定能通达因明和中观。我在深圳时,有几个居士对我说:“您翻译的书里有没有总摄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精华的一本,如果有的话请推荐给我们。我们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看很多书,您也知道我们是很聪明的人,如果有一部既有理论又有修行窍诀的论典,请推荐给我们。”那时我刚翻译完《中观庄严论释》,觉得里面的道理特别殊胜,所以就对他们说:“对,你们确实很聪明!像你们这么聪明的人一定要学习《中观庄严论释》……”

般若空性的功德相当大,受持《般若经》、闻思中观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说:

“佛灭供养于舍利, 不及供养于般若,

   若乐受持供养者, 是人速得证解脱。”

即使为别人念一个宣说空性的四句偈颂功德也很殊胜。

《金刚经》云:“‘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众生特别愚痴,给他一百块钱,他永远不会忘记;而给他传讲《中论》或《中观四百论》,他却认为这没什么。有些人认为:“在我最痛苦的时候,他对我讲了很多安慰的话,给予了我特别大的帮助,所以他是我的恩人。”还有些人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在经济上资助了我,所以他是我的恩人。”但根据《金刚经》的这个教证,不要说传讲很多论典和经典,只是传讲一个诠释空性的偈颂,那么以遍满整个大地的七宝来布施的功德也无法与之相比,所以佛法对我们的恩德才是最大的。[7]


[1] 一、《中论青目释·观颠倒品》云:

[复次,

诸颠倒不生, 云何有此义?

无有颠倒故, 何有颠倒者?

颠倒种种因缘破故,堕在不生。彼贪著不生,谓不生是颠倒实相。是故偈说:云何名不生为颠倒?乃至无漏法尚不名为不生相,何况颠倒是不生相?颠倒无故,何有颠倒者?因颠倒有颠倒者。]

二、《中论释·明句论·观颠倒品》云:

[复次,

诸颠倒不生, 云何有此义?

无有颠倒故, 何有颠倒者?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 何有颠倒者?

义谓何有颠倒者?是故谓有诸颠倒,因是有颠倒者故者则不然。]

三、《中论释·佛护论·观颠倒品》云:

诸颠倒不生, 云何有此义?

无有颠倒故, 何有颠倒者?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 何有颠倒者?

[2] 一、《中论·观因缘品》云: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二、《中论·观成坏品》云:

法不从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 云何而有生?

 三、《中论·观颠倒品》云: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从自他生, 何有颠倒者?

[3] 《中论青目释·观因缘品》云:

[问曰:汝虽释不生不灭义,我欲闻造论者所说。

答曰: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不自生者,万物无有从自体生,必待众因缘。复次,若从自体生,则一法有二体:一谓生,二谓生者。若离余因从自体生者,则无因无缘,又生更有生生则无穷。自无故,他亦无。何以故?有自故有他。若不从自生,亦不从他生,共生则有二过,自生、他生故。若无因而有万物者,是则为常。是事不然,无因则无果。若无因有果者,布施、持戒等应堕地狱,十恶、五逆应当生天,以无因故。]

[4] 《中论青目释·观颠倒品》云:

[复次,

若常我乐净, 而是实有者,

是常我乐净, 则非是颠倒。

若常、我、乐、净是四实有性者,是常、我、乐、净则非颠倒。何以故?定有实事故,云何言颠倒?]

[5]  一、《大乘中观释论·观颠倒品》云:

若常乐我净,此四是无者,

彼无常苦等,是即应不有。

 二、本偈根据藏文版《佛护论》及《明句论》<观颠倒品>应译作:

若常我乐净, 而实无有者,

无常无我苦, 不净则应无。

 三、《般若灯论释·观颠倒品》云:

我及常乐等,若当是无者,

无我苦不净,而应是可得。

[6] 《中论释·明句论·观颠倒品》云:

[因无所对四颠倒故,无我等不颠倒者亦无。为明此义,故次颂曰:

若常我乐净, 而实无有者,

无常无我苦, 不净则应无。

若实无者,谓我、净、常、乐是四实无。若尔者,以其无有我等四颠倒故,亦应舍离执无我等(四事)是非颠倒。若无所破,破亦应无。若事如是实无无我等四事,以法自性不可得成故,如我等四事,云何不名无我等四事名颠倒相耶?以是因缘故,诸求解脱者,理应齐舍如说八种颠倒。]

[7] 一、《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福量品》云:

如化恒沙等佛刹, 诸众生证罗汉果,

若能书写此般若, 令他受持功德胜。

 二、《佛说佛母宝德藏般若波罗蜜经·持无量功德建塔品》云:

若人于佛灭度后, 建七宝塔以供养,

如是圆满千俱胝, 佛刹恒沙等佛塔。

众生无边千俱胝, 以妙香华涂香等,

供养三世无边劫, 所有功德之数量。

不及书写于佛母, 诸佛由此而得生,

若受持读诵供养, 功德倍胜于佛塔。

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述成品》云: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是诸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持经卷,受学、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加复供养华香、璎珞、捣香、泽香、幢盖、伎乐,当得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福德。何以故?诸佛一切智、一切种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诸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五眼,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成就众生净佛国土,道种智、一切种智、诸佛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持经卷,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加复供养华香乃至伎乐,过出前供养七宝塔,百分、千分、万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憍尸迦,若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佛宝、法宝、比丘僧宝终不灭;若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一切种智皆现于世;若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世间便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摩诃萨、无上佛道转法轮,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