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课 二、以此破成立之果: ![]() 如是颠倒灭, 无明则亦灭, 以无明灭故, 诸行等亦灭。 颠倒灭,无明也就灭尽了;以无明灭尽的缘故,行等诸支也就灭尽了。 既然颠倒和非颠倒都不存在,那不能如实了知万法本面的愚痴无明也就自然而然灭尽了;一旦无明灭尽,十二缘起中的行、识乃至老死之间的其他支也会灭尽。 无明是十二缘起的根本,有了无明才有行,有了行才有识……《显句论》说:有树根才有树干等,如果树根断了,那树干、树叶等也全都会灭尽;同样,无明灭尽了,其余支都会灭尽。 《中观四百论·明断烦恼方便品》云: “如身中身根, 痴遍一切住, 故一切烦恼, 由痴断随断。”[1] 之所以说修习中观很重要,是因为无始以来众生都依靠无明在轮回中流转,而通过闻思中观就会知道,虽然依靠无明愚痴显现了万事万物,但万事万物及其根源——无明都不成立,在相续中播下了这样的空性种子后,将来就有解脱轮回的机会。果仁巴大师也说:以理证观察颠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能灭除无明、断尽轮回。 而且,我们在闻思修行空性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对众生生起悲心。众生沉溺在颠倒中,却从来不知道这一切是颠倒,实在可怜!而有些没有学过中观的佛教徒虽然整天念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2]”但仍然不明白空性,真的很遗憾! 当然,学修空性的人也要观察自己有没有佛经论典里所说的那些功德,如果是小资粮道还没有开始的凡夫,无伪的菩提心根本没有生起却装作大菩萨,这非常危险,也很可笑,就像一个还不会站的小孩子想跑一样。自己明明是一个刚发菩提心的凡夫,那无论别人怎样吹捧,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但现在很多修行人就是难以做到这一点,这可能是对教理不精通所导致的后果。大家一定要注意! 所以,我们不能自视太高。如果连出离心都没有,那还算不上小乘的修行人。实际上,要成为小乘修行人也很不容易,他们有厌离轮回的心,真能具备这样的素质也很善妙!但有些人,说他是小乘修行人就不高兴,说他是显宗的大乘修行人也不高兴,一定要说他是大圆满的修行人。 但《开启修心门扉》讲:“虽然所修的法是大圆满,但也无济于事,因为大圆满的修行者必须是大圆满的根器。” 如果人没有跟上法,你就不能说“我是大圆满的修行人”。大圆满的法的确非常了不起,可是人跟上了没有?大家需要观察自相续! 二(破烦恼之能立)分二:一、烦恼有自性不成立;二、烦恼无自性不成立。 一、烦恼有自性不成立: ![]() 若烦恼性实, 而有所属者, 云何当可断? 谁能断其性? 如果烦恼自性实有且有所归属,那怎么能断除它呢?谁能断除它的实有本性呢? 对方认为:如果烦恼就如虚空中的鲜花一样不存在,那我们何必去对治它呢?既然能够将它断除,就说明烦恼必定存在。 对此可从两方面遮破:烦恼有实则无法对治,烦恼无实则不需要对治。如果烦恼实有且属于某个补特伽罗,那怎么能断除它呢?因为它的本性真实存在。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以名言的本性不可改变的道理说明了胜义中的本性也无法改变。比如,地大的本性是坚硬,这在名言中真实存在,谁也不可能改变。同样,如果烦恼有实有的本性,那么谁也不可能断除它[3]。 二、烦恼无自性不成立: ![]() 若烦恼虚妄, 无性无属者, 云何当可断, 谁能断无性? 如果烦恼虚妄不实,无有自性也无有所属,那怎么能断除它,谁能断除无实之性呢? 如果烦恼的本体虚妄不实,没有本性也不属于哪一个主人,那我们怎么能够断除它呢?不存在的法无法断除。这就像砍断石女儿的脖子、割下兔角一样可笑[4]。 因此,不论实有还是无实,烦恼都不成立。 “文革”时造反派逼迫一位上师说因果不存在,这位上师很聪明,他在批斗会上说:“……在胜义中因果不存在,这没什么不敢说的。”这确实没什么不敢说的,在抉择胜义空性时,因果、轮回、佛陀等确实不存在,这并非诽谤佛法。中观的教义非常深,没有智慧的人很容易误入歧途,如果不分二谛,刚开始就什么都不存在,那就很危险。 二、以教证总结: 《金光明女经》云: “言语非是色, 一切处无有, 毕竟无有故, 烦恼亦如是。 如语无实体, 不住于内外, 烦恼体无实, 亦不住内外。” 佛告舍利弗:“若解染污即如实义,无一染污颠倒可得。众生起染若无实者,即是颠倒。若彼颠倒是无实者,于中无真实相故。舍利弗!如是解者说为清净,以烦恼无实体故。如来成正觉时,所说烦恼非是色非是无色、非受、想、行、识非无受、想、行、识、非非识非非无识,不可见故、不可取故。解者无所断除,证时亦无所得,不以证、不以得,无证无得、无相无为,但假名字,犹如幻化。于诸法不动相非取非不取,如影如响,离相离念,无生无灭。” 经云:“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有人对不生不灭之法,认为不净,认为无常,认为无我,认为痛苦,我说是人等极为愚痴,误入歧途。何以故?凡夫之人不知嗔心,于嗔心生恐惧,欲从嗔心中出离;凡夫之人不知贪心,于贪心生恐惧,欲从贪心中出离;凡夫之人不知痴心,于痴心生恐惧,欲从痴心中出离。” 《维摩诘所说经》云: “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乃可取食。” 《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云: “十方诸佛,说忏悔法菩萨所行,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如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灭。 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法如是,无住无坏。如是忏悔,观心无心,法不住法中,诸法解脱灭谛寂静,如是想者名大忏悔,名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名破坏心识。” 《中观根本慧论·观颠倒品》传讲圆满 [1] 《中论释·明句论·观颠倒品》云: [如上所说此诸观察颠倒理即是舍离无明等的正因故尤具大义。为明此义,故次颂曰: 如是颠倒灭, 无明则亦灭, 以无明灭故, 诸行等亦灭。 若瑜伽师用如说正理不得有颠倒时,如是颠倒不可得故,其果无明则亦灭。以无明灭故,其果诸行等乃至老死等亦灭。因为无明是一切诸烦恼道,及其生等诸苦道的根本。如以身为根本的诸有色根,由身灭故随灭,如是以无明为根本的诸行等三有因缘,亦定以无明灭而随灭。以是故言: “以无明灭故, 诸行等亦灭。” 问曰:若使颠倒灭故,无明则亦灭。是则应有颠倒灭则随灭的无明。如人不求方便以舍实无自体的空中天果树 枝。是故应言有无明,以有求灭无明的方便故。是故其果——贪等诸烦恼亦应是有。烦恼有故,亦应谓有有相续。 答曰:奇哉!若人行事全不依从余圣的助力,则以方便与智慧力无余根除能滋蔓一切诸苦的烦恼大毒树。有人正好与其根除者逆道相向,却装模作样由衷于植种烦恼大毒树者,可谓是极善于外道邪宗的非义不饶益行。] [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中论释·明句论·观颠倒品》云: [若复真有无明等诸烦恼可断者,则可推寻其能断的正方便,然无烦恼可断。所以者何?此谓若有诸烦恼可断者,为是实有性者可断?为是实无性者可断?此中何者可断?若许实有自性的烦恼可断者则不然。何以故?如论偈曰: 若烦恼性实, 而有所属者, 云何当可断? 谁能断其性? 若法自体性实有者,则不可断其性。如地等之坚、湿、煖、动性则不可逆转。如是若所属者——某甲的无明等诸烦恼实有性者,则云何可断?谁都不能断其性。又云何不可断?如论偈曰: “谁能断其性?” 性实不可断故。谓如空无色处则不可断义。] [4] 《中论释·明句论·观颠倒品》云:[若计烦恼无自性,是亦不可断。如论偈曰: 若烦恼虚妄, 无性无属者, 云何当可断? 谁能断无性? 若诸烦恼虚妄无自性,则无所属者,亦应不可断。如火中无寒性故不可断。如是此诸烦恼虚妄,于谁都无自性,谁能断无性?谁都不能断无性。如是二俱不可断故,实无烦恼可断。若无烦恼可断者,谁能推寻其能断的正方便耶?是故所言“以有烦恼可断故,则有求其便”者,则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