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00

第一百课


二(护持道场)分三:一、学修广大心行;二、新兴法事;三、成办特殊法事。

一、学修广大心行:

《宝行王正论·正教王品》云:
愿汝发大心,恒兴建大事,
若行大心事,是人得大果。
《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恒发广大心,喜行广大业,
由依广大业,生诸广大果。

时时刻刻不舍善心、不杂违品、主要利他的发心要广大,从加行方面而言,作供养、布施的财物等要广大,对上供三宝下济苦难对境等善事心怀喜悦。由因位时的广大业中必定会产生刚刚所说的一切广大等流果。

《撰集百缘经·名称女请佛缘》云:[佛在毘舍离,弥猴河岸重阁讲堂。尔时世尊着衣持钵,将诸比丘入城乞食,到师子家。时彼长者有一儿妇,字曰名称,见佛威颜种种相好,庄严其身,前白大家:“如此之身,叵[1]可得不?”

姑即答曰:“汝今若能修诸功德,发于无上广大心者,亦可获得所有相好。”

时彼儿妇闻此语已,便从姑妐[2],求索财物,设会请佛。饭食已讫,持种种花,散佛顶上,在虚空中变成花盖随佛行住。见是变已,喜不自胜,五体投地,发大誓愿:“以此供养所作功德,于未来世,盲冥众生,为作眼目;无归依者,为作归依;无救护者,为作救护;无解脱者为作解脱;无安隐者,为作安隐;未涅槃者,为作涅槃。”

尔时世尊观彼女人发广大心,即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种种色,绕佛三匝,还从顶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如来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缘,今者微笑?唯愿世尊!敷演解说。”

佛告阿难:“汝今见此名称女人供养我不?”

阿难白言:“唯然已见。”

“今此名称发广大心,善根功德,过三阿僧祇劫,具菩萨行,修大悲心,满足六波罗蜜,当得作佛,名曰宝意,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

佛说是名称缘时,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新兴法事:

《宝行王正论·正教王品》云: 小意狭劣王,心愿未曾触, 好名吉祥事,三宝依应作。《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国王当广行,下者难思事, 法事三宝依,而具大名声。

如上所说,广大善业是应为之事,国王应当广泛奉行较自己势力薄弱、思想狭隘下层人们心里不能容纳、想象不到的大事。总的来说,王室等应该做的事,诸如建立佛教正法的根本成为人们耳闻目睹的道场,修建殊胜三宝的所依,举行广大佛事,由此可以使自己的名声远扬、遍及十方,以行法的声誉也能摄集众生并可成办其他大事。

《大智度论》云:

“复次,诸天当欢喜时,便称心供养,不容多还取;即作化华,散佛、须菩提、诸菩萨、比丘僧及般若波罗蜜。华散佛上,是供养佛宝;散诸菩萨、须菩提,及般若波罗蜜,是供养法宝;散诸比丘僧,是供养僧宝。作是念已,随意变化供养三宝。大福德成就故,心生所愿,皆得如意,不从他求。”

三、成办特殊法事:

共有七颂。

《宝行王正论·正教王品》云:
望王后等毛,若事非汝法,
死亦起恶名,王不作最胜。
《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若做何法事,他者毛不立,
死后无美名,大王宁不为。

如果任何法事,就是与受用圆满的国王平起平坐或者稍逊一筹者来做,众人对他也是心怀不满,无动于衷,甚至出口不逊,即便是人已死去也不会名垂青史。诸如此类的事,大王宁可不做。这也是身为君主的特法所在。

《宝行王正论·正教王品》云:
广大事能起,大人希有用,
能障下人愿,以命成此事。
《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作诸广大事,全离骄生喜,  
能息劣者慢,乃至诸财尽[3]

国王兴建规模巨大的经堂等,其余大人物见到,能使他们远离认为“与我不相上下的其他国王相比我更胜一筹”的慢心,令与自己平等的他人对此善举心生欢喜,并想到国王的这一善行实在了不起。同时也能摧毁比自己下等者的傲慢心想“岂能成办这等之事”的而令其谦逊。或者说,所谓的“离骄”或“离慢”,是指为了毁灭较自己势力强大的国王的慢心,由于国王的一切财物对今生来说也不一定成为安乐的来源,所以希望用在法事上一直到穷尽为止,而护持妙法。

《念住经》云:

犹如孔雀翎,为风吹各方,

彼尽故毁坏,安乐源同彼。

《教王经》中言:

当舍我财保身体,财身亦舍护性命,

一切财身及性命,悉皆舍弃护正法。

我们应当按照此中所说行持。

《宝行王正论·正教王品》云:
无自在弃物,只身入未来,
若于法安财,前至逆相待。
《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汝弃一切物,无权寻去处,  
唯为正法行,导首汝前方[4]

再有,务必要迫不及待快速而实行,原因是:大王,你什么时候抛弃一切财物后不由自主孤身一人没有固定性,到了寻找去处之时,眷属受用一切的一切都不能跟随,到那时,一丝一毫也帮助不了,只有为了正法布施受用的善根必定会以依处或怙主的形象来到你的面前。

《教王经》云:

君主恒常莫放逸,寿命常逝不住留,

犹如山水飞速行,以病忧老所携迫,

唯有善业能救汝。

《入行论·静虑品》云:

孑然此一身,生时骨肉连,

死后各分散,何况是他亲?

生既孤独生,殁复独自亡,

苦痛无人摊,亲眷有何益?

如诸行路客,不执暂留舍,

如是行有道,岂应恋生家?

《宝行王正论·正教王品》云:
先帝诸产业,弃本属新王,
能为前王生,法乐好名不?
用财受现喜,若施感来乐,
非此二唐失,唯生苦无欢。
《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先王诸财富,已属新王有,
岂成先正法,安乐名声否?
享财此生乐,布施他世乐,
未享未施耗,唯苦岂安乐?

财产终将留在身后而无有实义。国王以前的一切财物已被新任国王或者被中间人所掌管拥有,但留在身后的受用会成为先王的正法或者安乐或者美名吗?丝毫也不会成为。可是为了财产所造的罪业是绝对要如影随形而感受的。享用自己发放布施所感的财产,在现世中无需积累、守护等,因而安乐,由于布施给他众而感得在他世中受用也是蒸蒸日上,无有他者的损恼,所以安乐。

《因缘品》云:

放逐远处人,安然归自处,亲友临门后,悉皆大欢喜。

如是造福人,今世往他世,尔时如亲福,来临真欢喜。

是故为他世,当积大福德,福德于他世,成为众生处。

一切财产,自己未曾享受又不布施给别人,将被大火焚烧等外缘而浪费掉,结果完全成了痛苦之因,无论对谁也不会成为快乐之因。

《般若摄颂》云:

人之诸财如流星,未尽施舍彼成无,

勤利有情施何者,无义诸财亦成有。

《大智度论》云:[【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应作是分别:如是布施,得大果报;如是布施,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如是布施,生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因是布施,得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因是布施,能生八圣道分[5];因是布施,能得须陀洹道乃至佛道,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施。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明利,能分别施福;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为第一,不如佛施狗恶田得福极多[6]。以是故,知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

问曰:如汝说福田妙故得福多,而舍利弗施佛不得大福?

答曰:良田虽复得福多,而不如心。所以者何?心为内主,田是外事故。或时布施之福在于福田;如亿耳阿罗汉,昔以一华施于佛塔,九十一劫人天中受乐,余福德力得阿罗汉[7]。又如阿输迦王小儿时,以土施佛,王阎浮提,起八万塔,最后得道[8]。施物至贱,小儿心净,但以福田妙故,得大果报,当知大福从良田生。若大中之上,三事都具,心、物、福田,三事皆妙;如般若波罗蜜初品中说,佛以好华散十方佛。

复次,又如以般若波罗蜜心布施,无所著故,得大果报。

复次,为涅槃故施,亦得大报;以大悲心为度一切众生故布施,亦得大报。

复次,大果报者,如是中说,生刹利家,乃至得佛者是。

问曰:云何布施得生刹利家乃至得佛?

答曰:若有人布施及持戒故,得人天中富贵。如有人至心布施、持戒故,生刹利家;刹利者,王及大臣。若著于智慧经书而不恼众生,布施、持戒故,生婆罗门家。若布施、持戒减少,而乐著世乐,生居士大家;居士者,小人而巨富。若布施、持戒,清净小胜,厌患家业,好乐听法,供养善人,生四天王处。所以者何?在彼有所须欲,心生皆得;常见此间贤圣善人,心生供养,以近修福处故。若布施、持戒清净,供养父母及其所尊,心欲求胜,生三十三天。若布施、持戒清净,而好学问,心意柔和,生夜摩天。若布施、持戒清净,令二事转胜,好乐多闻,分别好丑,爱乐涅槃,心著功德,生兜率天。若布施、深心持戒、多闻、好乐学问,自力生活,生化乐天。若布施时,清净持戒转深,好乐多闻,自贵情多,不能自苦,从他求乐,生他化自在天;他所思惟,勤心方便,化作女色五欲,夺而自在,譬如庶民,苦身自业,强力夺之。

复次,布施时,以愿因缘故生天上。如《经》说:“有人少行布施、持戒,不知禅定,是人闻有四天王天,心常志愿。”佛言:“是人命终生四天上,必有是处;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如是。”

复次,有人布施、持戒,修布施时,其心得乐,若施多乐亦多;如是思惟,舍五欲,除五盖,入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亦如是。四禅、四无色定义,如上说。

复次,有人布施佛及佛弟子,从其闻说道法;是人因此布施故,心得柔软,智慧明利,即生八圣道分,断三结,得须陀洹果,乃至佛道亦如是。因是布施闻其说法,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未离欲布施,生人中富贵,及六欲天中;若离欲心布施,生梵世天上乃至广果天;若离色心布施,生无色天中;离三界布施为涅槃故,得声闻道;布施时恶厌愦闹,好乐闲静,喜深智慧,得辟支佛;布施时起大悲心,欲度一切,第一甚深毕竟清净智慧,得成佛道。]


[1] 叵:拼音pǒ,指多,甚。通“颇”。即指很,相当地。

[2] 姑妐:拼音 gū zhōng,丈夫的父母。

[3] 全知索达吉上师的原译《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为诸广大事,离慢生欢喜,

能摧低者怯,乃至诸财尽。

[4]全知索达吉上师的原译《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汝弃一切物,无权寻去处,

唯为正法行,方至你面前。

[5] 八圣道分:《大智度论》云:“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八圣道分。何等八?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6] 《优婆塞戒经》云:“物是一种,以心力故得轻重果。善男子!有人以食欲施于我,未与我间转施饿狗,我亦称赞如是人者是大施主。若是福田、若非福田、心不选择而施与者,是人获得无量福德。”

[7]《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须蔓品》云:

“昔者出游观,时与亲友俱,头上戴傅饰,耳著须蔓花。

惟卫神通佛,于彼立大寺,遥见众庶人,共住而奉事。

亲友俱发家,各共赍好华,悉以清净心,供散彼佛寺。

我时见广施,亦复初发意,便取林中华,以用上佛寺。

所生不堕余,升天下为人,因是德本故,所作善照见。

后值等正觉,无上之导师,果证阿罗汉,清凉得灭度。

  唯施一华耳,更得百千岁,天上自娱乐,余福得泥洹。”

[8]《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云:“汝童子时,以一把土,奉上如来。佛受,咒愿,诣迦叶寺,以水和泥,补寺南壁;记汝后当南阎浮提作转轮王,名曰阿育,一日之中,便当兴立八万四千如来神庙。”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