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28

第一百二十八课


元魏[1]北天竺三藏佛陀扇多[2]所翻译的《大宝积经[3]·无畏德菩萨会品》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4]王舍大城[5]耆阇崛山[6]中,与五百比丘众俱,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复有八千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皆得三昧及陀罗尼,善入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善巧诸通,得无生法忍,所谓:弥楼菩萨、大弥楼菩萨、常入定菩萨、常精进菩萨、宝手菩萨、常喜根菩萨、跋陀波罗菩萨、宝相菩萨、罗睺菩萨、释天菩萨、水天菩萨、上意菩萨、胜意菩萨、增上意菩萨摩诃萨,八千人等而为上首。尔时,婆伽婆依王舍城住,若王、王子,诸婆罗门、长者、居士,尊重赞叹而供养佛。尔时,世尊具有无量百千万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揵连、尊者大迦叶、尊者须菩提、尊者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尊者离波多[7]、尊者阿湿卑[8]、尊者优波离、尊者罗睺罗、尊者阿难,如是等无量声闻,于其晨朝整衣持钵,入王舍城从家至家,如法乞食更无余缘。时诸声闻如是乞食,渐渐遂到阿阇世王[9]所住宫殿,至王所已,却立一面默然而住,不言乞食及不乞食。

尔时,阿阇世王有女,名无畏德,端正无比,无匹无双,无并无类,成就最胜殊妙功德,年始十二,在其父王堂阁[10]之上,著金宝屐[11]彼处而坐。时,无畏德见诸声闻,不起不迎,默然而住,不共问答,不迎不礼,不让床座。阿阇世王见无畏德默然而住,即告之言:“汝岂不知,此等皆是释迦如来上足弟子成就大法也,世间福田耶?以为愍念诸众生故而作乞食。汝今既见,何故不起不迎不礼,不共相问,复不让坐?汝今者睹见何事故,而不起迎?”

尔时,无畏德白父王言:“不审大王,颇[12]见颇闻,转轮圣王见诸小王,而起迎不?”

王言:“不也。”

复言:“大王,颇见颇闻,师子兽王见野干[13]时,为起迎不?”

王言:“不也。”

复言:“大王,颇见颇闻,帝释天王,迎余天不?大梵天王,有曾礼敬余天众不?”

王言:“不也。”

复言:“大王,颇见颇闻,大海之神,礼敬江河池等神不?”

王言:“不也。”

复言:“大王,颇见颇闻,须弥山王,礼敬诸余小山王不?”

王言:“不也。”

复言:“大王,颇见颇闻,日月光神,有曾礼敬萤火虫不?”

王言:“不也。”

女言:“大王,如是菩萨,发心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轮圣王,以大慈悲初发心已,云何礼敬离大慈悲小乘声闻?大王,颇见已求无上正真正觉之道师子兽王,而礼小乘野干人耶?大王,颇有已求大梵道处而发进者,而当亲近微少善根声闻人耶?大王,颇有欲到大智之海,欲求善知大法之聚,而求牛迹声闻人耶?以彼从他闻音声故。大王,颇有欲至佛须弥山,为求如来无边色身,而欲更求小芥子中空三昧力诸声闻人而礼敬耶?大王,颇有得闻诸佛如来,功德智慧如日月光,如是闻已方乃礼敬诸声闻人萤火虫耶?以诸声闻唯能自润自照,从他闻声而得解故。

“大王,佛入涅槃,尚不礼敬诸声闻人,何况今者世尊在世?何以故?大王,若有亲近声闻人者,是人即发声闻之心;若人亲近缘觉人者,是人即发缘觉之心;若有亲近正真正觉,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畏德女如是说已,以偈报父阿阇世言:

“譬如人至海,而取一文钱,我见诸声闻,所行亦如是。

至大法海已,舍大乘宝聚,而起狭劣心,修行小乘道。

 如人亲近王,出入无障碍,从王乞一钱,彼人徒[14]亲王。

敬心近轮王,从乞百千财,润无量贫穷,是名善亲王。

如人求一钱,声闻亦如是,不求真解脱,而取小涅槃。

若起狭劣心,自度不度他,犹如小医师,唯自治己身。

譬如大医王,疗治众多人,善起慈悲心,得恭敬名称。

彼医得世利,以达医方故,自度不度他,智者不恭敬。

如善巧医王,通达众方已,救无量千亿,病苦诸众生。

彼医得世间,恭敬及名称,发菩提心者,普治烦恼病。

大王蓖麻[15]林,华香影不妙,声闻如蓖麻,不救世发心。

如至树王所,多众得利益,诸菩萨亦尔,能益一切众。

不以秋阳焰,能竭诸小水,至于大海已,能润无量众。

声闻道狭劣,犹如牛蹄迹,不能灭众生,所有诸烦恼。

非上诸小山,而现金色身,唯升须弥山,悉见金色身。

大王诸菩萨,亦如须弥山,以彼住世故,世间得解脱,

皆是一色身,一切智具足。声闻智不尔,其犹如朝露,

不能润于世,以不证法故。如地多增长,润益无量众,

声闻如华露,菩萨如大雨,亲近得大法,如海之润势。

  犹如踯躅华[16],无彼微妙香,男女所不乐,唯喜薝葡[17]

如求青莲华,华香甚奇妙,踯躅如声闻,彼智不润众。

犹如薝葡华,诸菩萨亦尔,愍念众生故,能化众生众。

大王颇曾知,何者大奇特?一人在旷野,如利多人是。

若欲善安隐,度无量众生,应发菩提心,勿取二乘道。

世间旷野中,能济失道众,如彼善导师,诸菩萨亦尔。

  大王颇曾见,小筏[18]度大海?唯乘彼大舶[19],能度无量众。

 大王声闻筏,菩萨如大舶,修道法薰[20]已,令渡饥渴海。

大王颇曾见,乘驴堪入阵?唯见乘象马,斗战便得胜。

声闻如驴乘,菩萨如龙象,降魔坐道树,度无量众生。

犹如夜虚空,见诸星不现,满月显现故,能照阎浮提。

声闻如星宿,菩萨如满月,愍念众生故,示现涅槃道。

不以萤火光,能令有所作,日光照阎浮,令作种种事。

声闻如萤火,不能多利益,佛具解脱光,愍念一切众。

不以野干声,能令兽王恐,唯有狮子王,一吼飞鸟落。

大王诸声闻,不发菩提心,不为益众生,除一切烦恼。

大王见此故,不发声闻心,既发大心已,云何得发小?

大王善得身,能发无上心,救拔一切众,弃舍小乘道。

善得世间身,复得世间利,善来在世间,而发无上心。

希求无上道,救拔诸众生,若能自他利,彼人善可叹。

  亦得世名称,及得究竟道,以是故我今,不礼敬声闻。”

尔时,阿阇世王语无畏德女言:“汝大我慢,云何而见诸大声闻而不奉迎?”

女言:“大王,勿作此语!大王亦慢,云何不迎王舍城内诸贫穷者?”

  王语女言:“彼非我类,我云何迎?”

  女言:“大王,初心菩萨亦复如是,一切声闻、缘觉非类。”

  王语女言:“汝岂不见诸菩萨等,皆悉礼敬一切众生?”

  女言:“大王,菩萨为度憍慢瞋恼诸众生等,令彼得起回向之心,是故礼敬一切众生;为长众生诸善根本,是故菩萨礼敬众生。而诸声闻无瞋恨心,又复不能增长善根。大王,假使百千诸佛如来为说妙法,而彼所得戒定三昧,无有增益。大王,声闻如琉璃,菩萨如宝器。大王,譬如瓶满,天降雨时而不受一滴。如是,大王,诸声闻等,假使百千诸佛如来,为说妙法而无受润,不能增益戒、定、慧等,亦不能令众生发心至一切智。大王,譬如大海,能受诸河及云雨等。何以故?以大海是无量器故。大王,诸大菩萨摩诃萨等演说法时,随所闻者得大福利,增长一切诸善根本。何以故?以诸菩萨皆是无边言说器故。”

  尔时,阿阇世王闻女语已,默然而住。

  尔时,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此无畏德女,得大辩才而能如是无尽言说。我于今者前至其所,少少问之。我且问之,汝得忍不?”作是念已,前问女言:“汝今为住声闻乘耶?”

  答言:“不也。”

  “汝今为住缘觉乘耶?”

  答言:“不也”

  “汝今为住大乘心耶?”

  答言:“不也。”

  舍利弗言:“若如是者,为住何乘,而能如是师子吼耶?”

  女答尊者舍利弗言:“若使我今有所住者,则不能作师子吼也;我无所住,是故我能作师子吼!而舍利弗作如是言,为住何乘?如舍利弗所证得法,彼法岂有乘分别耶?此是声闻、缘觉之乘,至大乘耶?”

  舍利弗言:“汝听我说,我所证法,无乘非乘差别之相,以一相故,所谓无相。”

  无畏女言:“尊者舍利弗,若法无相,云何可求?”

  舍利弗言:“无畏德女,诸佛之法与凡夫法,有何胜负差别之相?”

  女语尊者舍利弗言:“空与寂静,有何差别?”

  舍利弗言:“无差别也。”

无畏德言:“舍利弗,如空、寂静无有差别胜负之相,诸佛之法与凡夫法,无有胜负差别之相。又舍利弗,亦如虚空能受诸色而无差别,诸佛之法与凡夫法,无有差别,亦无异相。”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语无畏德女言:“汝见佛法与声闻法有何差别,而见如是诸大声闻,不起奉迎,不与酬对[21],不让床坐?”

无畏德女答目连言:“假使星宿[22]遍满三千,不能照了;声闻亦尔,以入定智而能照知,若不入定则不觉知。”

大目连言:“若不入定,则不能知众生之心。”

女言:“目连,佛不入定,而于恒河沙等世界,如应说法度诸众生,善知心故,何况微少星宿光明诸声闻耶!此是诸佛如来胜事。又大目连,一切声闻颇有能知几世界成、几世界坏?”

大目连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连,声闻颇知几数诸佛已入涅槃,几数诸佛未来当入,几数诸佛现在今入?”

目连答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连,声闻颇知几数众生多贪欲者,几数众生多瞋恚者,几数众生多愚痴者,几数众生等分行者?”

目连答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连,声闻颇知几数众生受声闻乘,几数众生受缘觉乘,几数众生受于佛乘?”

目连答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连,声闻颇知几数众生声闻度之,几数众生缘觉度之,几数众生佛能度之?”

目连答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连,声闻颇知几数众生,在于定聚是正见者,几数众生住邪定聚?”[23]

目连答言:“不能知也。”

女言:“目连,唯有如来正真正觉,如实善知诸众生界而为说法。如是之事,非诸声闻、缘觉境界,况余众生?目连,当知此是如来殊胜之事,如来具[24]得一切智故,一切声闻、缘觉所无。”

时,无畏女复语尊者大目连言:“世尊常记大目揵连,于神通中最为第一。目连神通,能知能至香象世界,知彼世界一切诸树,皆出上妙栴檀香不?”

目连答言:“今始得闻彼世界名,云何能往至彼世界?”

目连问女:“彼佛何名,而在彼处世界说法?”

女即答言:“彼佛号曰放香光明如来、应、正遍知,在彼说法。”

目连语女:“今者云何得见彼佛?”

时,无畏女不起于座,不动威仪而作誓愿:“若使菩萨初发心时,能过一切声闻、缘觉,以此誓愿,愿彼放香光明如来现身于此,令诸声闻、缘觉见彼香象世界,及嗅上妙栴檀香树。”时无畏女发此誓已,于是放香光明如来从身放光,以放光故,时诸声闻皆得见彼香象世界,及佛菩萨诸众围绕,罗网隐身为众说法,彼所说法此处悉闻;佛神力故,复得嗅彼诸树微妙栴檀之香。彼世界佛作如是言:“如是,如是,如无畏女之所说也。菩萨如是初发心时,已过声闻、缘觉境界。”

说此法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彼妙树香何因缘来?”

佛言:“弥勒,是无畏女共诸声闻,如法论议及发誓愿。彼佛知已,故以神力,现如是香及彼世界,而彼上妙栴檀之香遍此三千大千世界。”

时,无畏女语目连曰:“若见如是不可思议诸胜功德,而能发起狭劣小乘声闻之心,唯自度者,当知善根甚为微少!谁见成就无量功德菩萨之事,而不发于菩提之心?目连,颇知彼佛世界去此几何?”

答言:“不知。”

女言:“目连,乘诸神通,经百千劫能知能见彼佛世界,无有是处。譬如一切竹苇丛林[25]不可算数,过如是等诸佛世界,方乃有彼香象世界。”

尔时,彼佛卷摄光明,既摄光已,香象世界及彼如来忽然不现。


[1] 元魏:即北魏(公元386~公元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期间从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为止,北魏历经十七帝,共150年。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57年宇文觉废掉西魏,北魏历经二十一帝,共172年。此外因为北魏是游牧民族,历史上北魏皇帝大多短命。

[2] 佛陀扇多:意译“觉定”。古代印度僧人。据《续高僧传》卷1与《历代三宝记》卷9记载,为北印度人。生卒年代无考。学通内外,特善方言,尤工艺术。初于北魏正始五年(508)在洛阳内殿参与翻译《十地经论》。后从孝明帝正光六年至东魏孝静帝元象二年(525—539),在洛阳白马寺和邺(今河南安阳北)金华寺译出《十法经》、《如来师子吼经》、《摄大乘论》、《大宝积经·无畏德菩萨会品》等佛经共10部11卷。

[3]《大宝积经》:梵文Mahā ratnakūṭa sūtra,又称《宝积经》,为一百二十卷,由大唐三藏菩提流志、西晋三藏竺法护、梁三藏曼陀罗仙、元魏三藏法师佛陀扇多、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大唐三藏义净、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北齐三藏那连提耶舍、后秦三藏鸠摩罗什、隋三藏法师阇那崛多、曹魏三藏法师康僧铠、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西晋居士聂道真、隋三藏达摩笈多、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北梁沙门释道龚等诸多大译师所译,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一册。此经主要讲述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为大乘佛教宝积部经。“宝积”为“积集法宝”意。

[4] 婆伽婆:《大智度论》云:“云何名婆伽婆?婆伽婆者,婆伽言德,婆言有,是名有德。”

[5] 王舍大城:即王舍城,梵音Rājagaha,是印度次大陆的佛陀时代(公元前6-前4世纪)十六大国之一的摩揭陀国早期的都城。公元前684年,摩揭陀国定都在旧王舍城,此城因毁于火灾,向北迁移到4千米外的新城。之后,摩揭陀国为了适应国家扩张的需要,再次迁都至华氏城。定都华氏城后,王舍城逐渐荒废。新王舍城的遗址,今在印度国比哈尔邦那兰达县拉杰吉尔镇(现有遗址园区,地理坐标:东经85.42度,北纬25.03度)。王舍城是佛祖释迦牟尼长期居住修行的地方,佛陀灭度后,在王舍城举行了第一次佛教结集,因此是佛教圣地之一。

[6] 耆阇崛山:拼音qí shé kū shān,意译鹫头、鹫峰、灵鹫等。即灵鹫山。位于古代中印度、摩诃陀国首都王舍城东北方的一座山。因山顶似鹫头,故有此名。据称是释尊开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等诸多大乘经典的说法之处。

[7] 离波多:五百罗汉之二百七十一尊,被誉为‘坐禅第一’。

[8] 阿湿卑:即马胜比丘。《增一阿含经》云:“我声闻中第一比丘,威容端正,行步庠序,所谓马师比丘是。”

[9] 阿阇世王:佛陀时代中印度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及皇后韦提希的太子。皇后怀胎时,占师预言此子长大后将会弑父,频婆娑罗王与皇后十分惊恐,就在他出生不久,把他从楼上抛掷至地面,但只摔折了他的手指,婴儿却活了下来。由于他处胎时就与自己结下恶缘,所以频婆娑罗王便把他取名为未生怨。

[10] 堂阁:拼音táng gé,意思是殿堂楼阁。

[11] 屐:拼音jī,木头鞋,泛指鞋。

[12] 颇:拼音pō,释义:可。表疑问的语气。《洛阳伽蓝记·菩提寺品》云:“上古以来,颇有此事否?”

[13] 野干:拼音yě gàn,野犴是东亚一种传说生物,略比狐小,会爬树,夜啼声像狼嚎。古时也用作狐的异名。

[14] 徒:拼音tú,空:徒手(空手);徒话(空话);徒法(空有法制)

[15] 蓖麻:拼音bìmá,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很光滑,上被蜡粉,通常呈绿色、青灰色或紫红色;茎圆形中空,有分枝;叶互生较大,掌状分裂;圆锥花序,单性花无花瓣,雌花着生在花序的上部,淡红色花柱,雄花在花序的下部,淡黄色;蒴果有刺或无刺;椭圆形种子,种皮硬,有光泽并有黑、白、棕色斑纹。

[16] 踯躅华:拼音zhí zhú huá,杜鹃花的别名。

[17] 薝葡:拼音zhān pú huá,又作‘瞻葡华’很香,《妙法莲华经》云:“薝葡华虽萎,犹胜余华香。”

[18] 筏:拼音fá,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竹筏。皮筏。

[19] 舶:拼音bó,航海的大船。

[20] 薰:拼音xūn,同“熏”。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引申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熏染。熏陶。熏制。利欲熏心。

[21] 酬对:拼音chóu duì,应对;对答。

[22] 星宿:拼音xīng xiù,古代指宿。今指星座。

[23] 《大智度论·三惠品》云:“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

[24] 具:拼音jù,古同“俱”,都,完全。

[25] 竹苇丛林:(譬喻)譬数之多也。

《维摩诘所说经·法供养品》曰:“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譬如竹苇稻麻丛林。”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