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35

第一百三十五课


三、若未通达大乘之义则应弃置不论但不应瞋毁。

《宝行王正论·正教王品》云:
佛不了义说,非下人易解,
一三乘说中,护自体莫伤。
《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云:
如来密意说,非易了知故,
说一乘三乘,中立护自身。

如来以密意所说的一切圣言,有一般与特殊、文从义顺[1]、文义悖谬[2]等许多情况,因此,并非智慧浅薄者轻而易举便能理解的。为此,大乘的多数论典中说归根到底为一乘,而另有说究竟三乘,后面的说法是带有密意而说的,因此是不了义。前面的说法不含有密意,所以万万不可妄加诽谤。按照法界而言,由于众生的自性住佛性无有差别,故而究竟只有一乘,这一点依理成立,而各自分开的三乘不合理。观待所化众生的意乐而宣说三乘这并非是真实了义的。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说法品》中云:

平等及别义,别时之意趣,

数取趣意乐,当知四意趣。

    佛陀的任何教法,因为有了义不了义等不同的解悟,所以对初学者者而言并非那么容易理解。世尊所开演的三藏教法,一般都带有以下四种不同的意趣。

一、平等意趣:诸如,念及诸佛法身平等,本师释迦王说“我于当时成为毗婆尸佛”。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引述《佛说首楞严三昧经》来说明所谓的“平等意趣”。

《大智度论》云:[如《首楞严三昧经》说:神通遍照佛,寿七百千阿僧祇劫。佛告文殊尸利:“彼佛则是我身。”彼佛亦言:“释迦文佛则是我身。”以是故知诸佛寿命,实皆无量,为度人故,现有长短。]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云:

[尔时会中诸天、龙、夜叉、乾闼婆等,诸菩萨大弟子,咸作是念:“释迦牟尼佛但能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有是神力?于余世界亦有是力?”

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知众会意,欲断所疑,白佛言:“世尊!我所游行诸佛国土,于是世界上过六十恒河沙土,有佛世界名一灯明,佛于其中为人说法。我至其所,头面礼足,问言:‘世尊!号字何等?我等云何奉持佛名?’彼佛答我:‘汝诣释迦牟尼佛!自当答汝。’世尊!彼佛国土功德庄严,说之一劫犹不可尽。复过于是,彼国无有声闻、辟支佛名,但有诸菩萨僧,常说不退转法轮。唯愿世尊!说此佛名一灯明土讲说法者!”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等善听,勿怀恐怖,而生疑悔。所以者何?诸佛神力不可思议,首楞严三昧势力亦不可思议。文殊师利!彼一灯明土讲说法者,佛号示一切功德自在光明王。文殊师利!一灯明土,示一切功德自在光明王佛,则是我身于彼国土现佛神力,我于彼土说不退转法轮,是我宿世所修净土。文殊师利!汝今当知,我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土,尽有神力,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文殊师利!此则皆是首楞严三昧势力。菩萨常于无量世界示现神变,于此三昧而不动转。文殊师利!譬如日月,自于宫殿初不移动,而现一切城邑、聚落。菩萨如是,住首楞严三昧,初不移动,而能遍于无量世界示现其身,随众所乐而为说法。”]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又云:

[尔时坚意菩萨白佛言:“世尊实寿几何?几时当入毕竟涅槃?”

佛言:“坚意!东方去此世界三万二千佛土,国名庄严,是中有佛,号照明庄严自在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今现在说法。坚意!如照明庄严自在王佛寿命,我所寿命亦复如是!”

“世尊!是照明庄严自在王佛寿命几所?”

佛告坚意:“汝自往问,自当答汝。”

即时坚意承佛神力,又以首楞严三昧力故,及自善根神通力故,如一念顷,到彼庄严世界。头面礼彼佛足,右遶三匝,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寿命几时?当入涅槃?”

彼佛答言:“如彼释迦牟尼佛寿命,我所寿命,亦复如是!坚意!汝欲知者,我寿七百阿僧祇劫,释迦牟尼佛寿命亦尔!”

尔时坚意菩萨心大欢喜,即还娑婆世界,白佛言:“世尊!彼照明庄严自在王佛,寿七百阿僧祇劫。而告我言:‘如我寿命,释迦牟尼佛寿命,亦复如是!’”

尔时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我谓世尊于彼庄严世界,以异名字利益众生。”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以佛力,能知是事。彼佛身者即是我身,以异名字于彼说法,度脱众生。阿难!如是神通自在力者,皆是首楞严三昧势力。”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坚意!以是事故,当知我寿七百阿僧祇劫,乃当毕竟入于涅槃。”

时会大众,闻佛所说,寿命如是不可思议,皆大欢喜得未曾有,白佛言:“世尊!诸佛神力至未曾有,一切所行不可思议,于此现寿如是短命,而实于彼七百阿僧祇劫。世尊!愿使一切众生具足如是不可思议寿命。”]

二、别义意趣:念及胜义的别义而说一切法无本性、不生不灭本来寂灭自性涅槃。

《出曜经》云:

除其父母缘,王家及二种,

遍灭其境土,无垢为梵志。

[除其父母缘者,如来所以说是者,现其爱心永尽无余更不复生,是故说曰,除其父母缘也。王家及二种者,所以论王现其憍慢,二种者:一者戒律,二者邪见,除此憍慢更不复兴,是故说曰,王家及二种也。遍灭其境土,无垢为梵志者,如来所以说此者,欲现己慢永尽无余修其净行,是故说曰,遍灭其境土,无垢为梵志也。]

三、别时意趣:对不行少许善根的懈怠者说无量光佛土只要发愿便能往生,密意是指他时有朝一日能往生。

《妙法莲华经》云: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四、补特伽罗意乐意趣:对于能行广大布施者赞叹布施,对于仅以少许布施执为满足的有些人贬低布施或说无有稀奇,对于仅以一种布施为满足并唯一执著它为殊胜者,赞说观待戒律布施低劣而赞叹戒律超胜。应当了知以上四种意趣。经论中有密意的语句极多出现,部分在《摄乘论》中也有宣说。

在《众经撰杂譬喻》中就有一则佛陀以补特伽罗意乐意趣巧度一位悭贪长者的公案。

《众经撰杂譬喻》云:

[昔有悭贪长者,佛欲度之,先遣舍利弗为说布施之福种种功德。长者悭贪都无施意,见日欲[3]中,语舍利弗:“汝何不去?我无食与汝。”舍利弗知不可化,即还佛所。佛复遣目连,神足返化而为说法。长者复言:“汝欲得我物故作此幻术。”目连知其不可化,即还佛所。于是佛必破其悭贪自造[4]其家,长者见佛自来,为作礼将佛入座。佛方便种种说法,语长者言:“汝能行五大施不?”长者白佛:“我小施犹尚不能,况复大施!”长者白佛:“云何五大施?”佛言:“五大施者,不得杀生,汝能作不?”长者思惟:“不杀生者,乃不用我财物又无所损。”即白佛言:“我能!”以是次第为说乃至不饮酒,皆言:“能作!”于是佛即为长者种种说法五戒义:“若能持此五戒,便为作五大施竟。”即大欢喜,欲以一张不好㲲施佛,即入库求,无不好者,便以一张而奉施佛。库中余㲲尽相随来,至于佛前。佛知长者施心不定,语长者言:“天帝释与阿修罗共斗,心不定故三返不如,后以定心故大破阿修罗军。”长者闻已,知佛大圣深知人意,信心清净,佛为说法,即得须陀洹道。明日魔知其心,即化作佛欲来坏之,而至其家,长者以未得他心智故,不知是魔欢喜迎之,善来将入座。魔佛语长者言:“我昨日所说者,尽非是佛语,汝速舍之!”长者闻此语已,甚大怪之:“形虽是佛而所说者非,如师子皮被驴,虽形似狮子而心是驴。”长者不信,魔知其心正,还复其身言:“我故来试汝,而汝心不可转。”是故经言:“见谛之人尚不信佛语,何况余道?以深察理故。”是故佛弟子要解深理,魔说佛说悉皆能知。是故义不可不学,施不可不修。]

《楞伽经》云:

为引诸凡愚,我说乘分类,

然乘无安立,我言唯一乘。

    根据众生积累资粮、智慧高低的不同而安立三乘。比如,为了解除长途跋涉旅客的疲劳,而次第住宿、行进。同样,轮回的路途遥遥,为了让疲惫不堪、无力勤行甚深之道的智慧低下者暂时休息而使内心不再流转,而说三乘,因为《楞伽经》中说:“此外,大慧,烦恼障与业习气未断之故,于一切声闻、缘觉未说一乘。未证悟法无我、未断除有实之死堕故说三乘。”又云:“通达一乘非我莫属,而外道、声闻、缘觉、梵天等未得,尽断所取能取分别永不复生之故说一乘……”

另外,所有声闻、缘觉的无我本身也与法界相同,因为上行梵语中称那雅那,所以仅从是乘这一点是相同的,所有声闻缘觉暂时尽管已经得到解脱,但与大乘的究竟解脱比较起来,只是相似的解脱。

关于究竟一乘,《妙法白莲经》中云:“授记舍利子未来时成佛,名号莲光佛。”此经中又云:“如此说涅槃,汝脱轮回苦,汝仍未涅槃,当觅佛此乘。”可见,经佛陀劝请而令诸位声闻起灭尽定。

在此我们要抉择一下世界眼——佛陀究竟敷演了一乘佛法还是三乘佛法,这个问题对很多初学佛法的人而言,是一个既重要又费解的问题。我们以下就根据《妙法莲华经》中世尊佛陀的金刚密意,来解析探究一下‘一乘’的说辞究竟甚或‘三乘’的说辞更究竟。

《妙法莲花经·方便品》云: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

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

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

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

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

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

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

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

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

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著,引之令得出。”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唯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

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5],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1] 文从义顺:文字和含义一致。

[2] 文义悖谬:文义不一致。

[3] 欲:拼音yù,将要: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4] 造:拼音zào,到,去:造访。

[5] 犹豫:拼音yóu yù,意思是迟疑不决。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