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36

第一百三十六课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唯说愿勿虑,

    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1]将坠于大坑[2]。”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

    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

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3]。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4]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5]。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6]。”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

     或说修多罗[7],伽陀[8]及本事[9],本生[10]未曾有[11],亦说于因缘[12]

    譬喻[13]并祇夜[14],优波提舍[15]经。钝根乐小法,贪著于生死,

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

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

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

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

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

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

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

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

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

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

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

 坚著于五欲,痴爱故生恼[16],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

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

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

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著虚妄法,坚受不可舍,

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

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

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

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

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

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

 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17]。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

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

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

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

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

  木櫁[18]并余材,塼[19]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

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七宝成,鋀石[20]赤白铜,白镴[21]及铅锡,铁木及与泥,

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

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

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琵琶铙[22]铜钹[23],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24]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度,

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

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

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1]《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云:[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则于佛法为增上慢。’]

[2]《净心诫观法》云:

若见重愚痴,莫说甚深法,

闻者生诽谤,受苦百千劫。

宿世无习气,闻法疑恐怯,

我见计断常,未信三世业。

量根授法药,是名大智人,

心邪无正见,闻法反生瞋。

如蚕吐丝茧,罪业复自缠,

以不闻法故,常为爱网牵。

[3] 一、《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

善逝恒为妙法船,能截爱流超彼岸,

大智方便不可量,恒与众生无尽乐。

二、《究竟一乘宝性论》云:

非初非中后,不破坏不二,

远离于三界,无垢无分别;

此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

具胜三昧慧,如是人能见。

[4] 知见:《大智度论》云:

[问曰:解脱知见者,但言知,何以复言见?答曰:言知、言见,事得牢固;譬如绳二,合为一则牢固。复次,如从人诵读,分别筹量是名知;自身得证是名见。譬如耳闻其事,犹尚有疑,是名知;亲自目睹,了了无疑,是名见。解脱中知、见亦如是差别。]

[5]《大乘入楞伽经》云:

天乘及梵乘,声闻缘觉乘,

诸佛如来乘,诸乘我所说。

乃至有心起,诸乘未究竟,

彼心转灭已,无乘及乘者。

无有乘建立,我说为一乘;

为摄愚夫故,说诸乘差别。

[6]《大乘入楞伽经》云:[佛言:“大慧!觉二无我,除二种障,离二种死,断二烦恼,是佛体性。大慧!声闻、缘觉得此法已,亦名为佛,我以是义但说一乘。”]

[7] 修多罗:梵音,此云“契经”。怎么叫契经呢?契,契者合也,就是上契合诸佛的妙理,下契合众生的机缘。为九分教一。

[8] 伽陀:意译‘讽诵’。原为古印度的一种韵文文体,是一种歌谣。在佛教中,伽陀为九分教之一,句型长短不一,佛教中用这种文体,来串连文句,方便诵唸、教授及学习佛教教义。

[9] 本事:意为“佛陀如此宣说”的经文,或讲述的弟子过去世发生的事;佛弟子过去世经历的有意义的故事称为本事,佛陀过去因地发生的故事则称为本生;为九分教之一。

[10] 本生:是记录佛陀还未成佛,即因地为菩萨时的前世故事。是九分教之一。

[11] 未曾有:指经中所说不可思议神异之事,如佛在说法前放大光明。如《佛说四未曾有法经》、《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等,为九分教之一。

[12] 因缘:记录佛陀说法的三种因缘,即:有人请问,则回应说法;僧团中有人犯事,则制定相应戒律;遇到特别的事情,则相应说法。为九分教之一。

[13] 譬喻:意为佛陀“以世间之业缘事迹,比况解说教理,用以显明所说本义”。为九分教之一。

[14] 祇夜:义译为应颂或重颂,是与“修多罗”长行相对的韵文,将前文经文要旨简颂一遍,或将前数经的名目连成偈语,成为录偈,方便记忆讽诵。为九分教之一。

[15] 优波提舍:意译‘论义经’。即对佛陀所说之教法,加以注解或衍义,使其意义更加显明,亦即经中问答论议之一类。为九分教之一。

[16] 《方广大庄严经》云:

若着五欲者,即失解脱乐。

谁有智慧士,而求大苦因?

若人未得欲,贪火极炽然,

若已得之者,转复无厌足。

[17]《大般涅槃经》云:“善男子!如来普为诸众生故,虽知诸法,说言不知,虽见诸法,说言不见,有相之法说言无相,无相之法说言有相,实有无常说言有常,实有有常说言无常,我乐净等亦复如是。三乘之法说言一乘,一乘之法随宜说三,略相说广,广相说略,四重之法说偷兰遮,偷兰遮法说言四重,犯说非犯,非犯说犯,轻罪说重,重罪说轻。何以故?如来明见众生根故。善男子!如来虽作是说,终无虚妄。何以故?虚妄之语即是罪过,如来悉断一切罪过,云何当有虚妄语耶?善男子!如来虽无虚妄之言,若知众生因虚妄说得法利者,随宜方便则为说之。”

[18] 木櫁:古书上说的一种似槐的香木。

[19] 塼:拼音zhuān,古同“砖”。

[20] 鋀石:拼音:tōu shí,指天然的黄铜矿或自然铜。

[21] 白镴:拼音bái là,锡的别名。

[22] 铙:拼音náo,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比钹大。

[23] 铜钹:拼音tóng bó,钹又作铜钹、铜钹子、或铜钵子、亦称铜盘、铙钹等。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

[24]《大智度论》云:

赞佛功德时,令人烦恼薄,

以此功德故,结尽诸垢灭。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