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56

第一百五十六课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心晦说名睡。身心掉名动。
由恶事生悔,忧后燋然名。
于三宝四谛,犹豫说名疑。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睡眠掉举者,心身极不静。
悔由懊作恶,后由忧恼生。
于谛三宝等,三心二意疑。

五十四、睡:入睡也就是进入睡眠的状态,六转识不由自主地向内收摄,神识不清。

《劝发胜心经》云:

喜爱昏愦眠,心亦钝念愚,

彼慧极浅薄,智中恒退失。

  不行闻诵教,睡伏身亦懒……

    其中宣说了许多诸如此类的道理。

《宝积经》云:

何者饱腹易入眠,昼夜颠倒而沉睡,

如圈老猪身膘壮,屡屡入于劣胎中。

也宣说了属于痴心范畴内的睡眠,是转为旁生的因。

《大智度论》第十七卷云:

[睡眠盖者,能破今世三事:欲乐、利乐、福德。能破今世、后世究竟乐,与死无异,唯有气息。

如一菩萨以偈呵睡眠弟子言:

“汝起勿抱臭身卧,种种不净假名人!

如得重病箭入体,诸苦痛集安可眠?

一切世间死火烧,汝当求出安可眠!

如人被缚将去杀,灾害垂至安可眠?

结贼不灭害未除,如共毒蛇同室宿,

亦如临阵白刃间,尔时安可而睡眠?

眠为大暗无所见,日日欺诳夺人明,

  以眠覆心无所识,如是大失安可眠?”

如是等种种因缘,诃睡眠盖。]

《中观四百颂·明破常执方便品》云:

若有三世主,自死无教者,

彼犹安然睡,有谁暴于彼。

《六度集经·佛说蜜蜂王经》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弟子:“当勤精进听闻讽诵,莫得懈怠阴盖所覆。吾念过去无数劫时,有佛名一切度王如来、无所著、最正觉,时为一切诸天人民不可计数而说经法。是时众中有两比丘,其一比丘名精进辩,一比丘名德乐正,共听经法。精进辩者闻经欢喜,应时即得阿惟越致[1],神通具足;德乐正者,睡眠不觉,独无所得。时,精进辩谓德乐正言:‘佛者难值,亿百千世时乃一出耳,当曼[2]精进为众作本,如何睡眠?夫睡眠者阴盖之罪,当自勗勉[3]有觉寤心。’时德乐正,闻其教诏[4]便即经行,于祇树间甫[5]始经行复住睡眠,如是烦乱不能自定,诣[6]泉水侧坐欲思惟,复坐睡眠,时,精进辩便以善权[7]往而度之,化作蜜蜂王,飞趣其眼如欲螫[8]之。时,德乐正惊觉而坐,畏此蜂王,须臾复睡,时,蜜蜂王飞入腋下螫其胸腹,德乐正惊,心中懅[9][10]不敢复睡。时,泉水中有杂色花,忧昙[11]拘文[12],种种鲜洁。时,蜜蜂王飞住华上食甘露味,时德乐正端坐视之,畏复飞来不敢复睡。思惟蜂王观其根本,蜂王食味不出华中,须臾之顷,蜂王睡眠,堕污泥中;身体沐浴已,复还飞住其华上。时,德乐正向蜜蜂王说此偈言:

‘是食甘露者,其身得安隐,

不当复持归,遍及其妻子。

如何堕泥中,自污其身体,

 如是为无黠[13],败其甘露味。

又如此华者,不宜久住中,

日没华还合,求出则不能。

当须日光明,尔乃复得出,

  长夜之疲冥,如是甚勤苦。’

时蜜蜂王,向德乐正,说偈报言:

‘佛者譬甘露,听闻无厌足,

不当有懈怠,无益于一切。

五道生死海,譬如堕污泥,

爱欲所缠裹,无智为甚迷。

日出众华开,譬佛之色身,

日没华还合,世尊般泥曰。

值见如来世,当曼精进受,

除去睡阴盖,莫呼佛常在。

深法之要慧,不以色因缘,

其现有智者,当知为善权。

善权之所度,有益不唐举,

  而现此变化,亦以一切故。’

“时德乐正听闻其说,即得不起法忍,解诸法本,逮陀隣尼[14],乃知精进辩善权方便。常独经行不复懈怠,应时亦得不退转地。”

佛告阿难:“尔时精进辩者,今我身是也。德乐正者,弥勒是也。”

佛语阿难:“我尔时俱与弥勒共听经法,弥勒时睡眠独无所得。设我尔时不行善权而救度者,弥勒于今在生死中未得度脱。闻是法者常当精进,广劝一切皆令除去睡眠之盖,当造光明智慧之本。”

说是事时,无央数人皆发无上平等度意。菩萨锐志度无极精进如是。]

五十五、掉举:由于进食过饱等而造成身心极度不寂静,杂念纷呈。

五十六、后悔或懊悔:是指心中忐忑不安,后悔所做恶事,后来因忧心忡忡所引起,而成为等持等的障碍。

《大智度论》第十七卷云:

[掉、悔盖者,掉之为法,破出家心。如人摄心,犹不能住,何况掉散?掉散之人,如无钩醉象,穴鼻骆驼,不可禁制。

如偈说:

“汝已剃头著染衣,执持瓦钵行乞食,

    云何乐著戏掉法?既无法利失世乐!”

悔者,如犯大罪人,常怀畏怖,悔箭入心,坚不可拔。

如偈说:

“不应作而作,应作而不作;

悔恼火所烧,后世堕恶道。

若人罪能悔,已悔则放舍,

如是心安乐,不应常念著!

若有二种悔,不作若已作,

以是悔著心,是则愚人相!

不以心悔故,不作而能作;

  诸恶事已作,不能令不作。”

如是等种种因缘,诃掉、悔盖。]

五十七、怀疑:对于四谛、三宝、业果等到底真实不真实,一直三心二意,即是怀疑。这种怀疑对解脱道等制造违缘,怀疑也有合理怀疑[15]与非理怀疑[16]两种。

《大智度论》第十七卷云:

[疑盖者,以疑覆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得。譬如人入宝山,若无手者,无所能取。

如说疑义偈言:

“如人在歧道,疑惑无所趣;

诸法实相中,疑亦复如是。

疑故不勤求,诸法之实相,

 是疑从痴生,恶中之弊[17]恶!

善不善法中,生死及涅槃,

定实真有法,于中莫生疑!

 汝若生疑心,死王狱吏[18]缚。

 如师子搏[19]鹿,不能得解脱!

在世虽有疑,当随妙善法,

   譬如观歧道,利好者应逐[20]!”

如是等种种因缘故,应舍疑。]

《众经撰杂譬喻》云:

[昔有一居士其妇妊娠[21],请佛到舍供养毕,欲令如来占其妇后生子,欲知男女。佛言:“后当生男端正姝好[22],及至长大当于人中受天上乐,后当得罗汉道。”居士闻之心疑不信,后复请六师供养毕,复使占之。居士语六师言:“前使瞿昙沙门[23]占之,言:‘后当生男。’实是男不?”六师答言:“当生女。”彼六师等憎嫉佛法苟欲[24]相反,还自思惟言:“若彼生男,居士当弃我奉事瞿昙。”便作诡语[25]语居士言:“汝妇当生男,生男之后方[26]大凶祸,家室[27]亲属七世绝灭,以不吉故我先诡言是女也!”居士闻之心大惶怖[28]不知所以。彼六师等便语居士:“欲得吉利唯当除去之。”六师便为居士妇按腹,欲令堕儿反害其母,居士妇遂[29]便命终而儿不死。宿命福德故也!居士便弃其妇著死人处,大积薪烧之,火炎[30]既盛,佛便将诸弟子,往就观之。居士妇身始破坏,便见其儿在莲华上坐,端正姝好颜貌如雪,佛令耆域[31]取此儿来。耆域入火抱儿来出,还本居士,遂便养育,至年十六才美过人,便广设多美饮食,请彼六师。六师既坐,未久之间便失笑,其人问:“何故笑也?”六师答言:“吾见五万里有山,山下有水,有猕猴落水中,是以笑耳!”此儿知其虚妄,便钵中盛种种好羹以饭覆上,使人擎与之。余人钵中下著饭上著羹,诸人皆食,唯六师独瞋不食。主人问:“何故不食?”六师答言:“无羹,云何食?”主人言:“君眼乃见五万里猕猴落水,何不见饭下羹耶?”于是六师大瞋,竟不食而还。居士及儿,因是止不奉事,归命佛、法、僧。佛为种种说法,遂得道果,此喻极多,略记明真伪如是。]

龙树菩萨在《法界赞》中云:

日月常无垢,以五种覆蔽,

云雾与烟等,罗睺手及尘。

如是心光明,覆蔽以五垢,

贪爱嗔恚眠,掉举与疑惑。

以上应当断除的五十七种过失大多数是真正所断的分类,有些是心所的本体,认识这一点,显然就是为了认清过失的因与果。这些所断法基本上都是以所说与能说来阐明的。有些只讲了所说,在所说的开头均标写出号码,因此应当做到前后不错乱而了知。

这所有过失的因果分别念主要是由于经久串习坏聚见与我执所牵引,依赖贪欲的对境悦意、不悦意,有些是由愚昧不知取舍及懈怠所致,而不同程度地产生根本烦恼与随眠烦恼,对于这些分别妄念,我们要恒常以正知正念来观察,进而通过各自的直接对治予以断除。或者,如云:“善或不善业,即由心所积。”主要调伏心,如果自己的心已经得到调伏,那么不费吹灰之力自然而然就会取舍善恶,所以说一定要修心。

《梵胜心请问经》中说:“菩萨若具四法则清净烦恼,四法即如理妙观察;发挥白法之力量;防患于未然;寂静而住。”

《慧海请问经》中也讲述了许多相关的道理。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修心。

《摄正法经》云:“所谓法,即不住境不住方,法无不依于自心,是故我当持自心,直至究竟,极力调伏,极力入定,极力消灭。何以故?万法唯心,心中有一切功过,无心者则非。菩萨遣除一切过失而趋入一切功德,是故法即依赖于心,菩提依赖于法……”

又经中云:

妄念大无明,能堕轮回海,

住无念等持,无垢如虚空。

    再没有比入定于无分别念的等持中更殊胜的。

《七童女传》云:

诸见之根本,坏聚见驱除,

不求有受用,何时我至此?

我们应当依此发愿。

二、摄义: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若出家菩萨,须离此粗类。《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菩萨断此等,戒师尤应断。

前文中所说的这些恶行,作为在家菩萨都应该予以断除,身为出家守戒的菩萨更应当杜绝,因为这些是一切过失的根源。


[1] 阿惟越致:又名阿鞞跋致,意译为不退转,即修行佛法之过程中得悟,不退堕于二乘、凡夫、恶趣等,也不退失所证得之果位、观念、行法。

[2] 曼:拼音màn,通“蔓”。〈动〉 蔓延;滋长。

[3] 勗勉:拼音 xù miǎn,勉励。

[4] 教诏:拼音jiào zhào,意为教诲;教训。

[5] 甫:拼音fǔ,刚刚,才。

[6] 诣:拼音 yì,〈动〉前往,去到。

[7] 善权:拼音shàn quán,意思是佛教语。谓多方巧说导人觉悟。

[8] 螫:拼音zhē,被蜂、蠍等用尾针或钩刺所刺伤。

[9] 懅:拼音jù,惶恐,恐慌。

[10] 悸:拼音jì,因害怕而自觉心跳:惊悸。

[11] 忧昙:即优昙钵,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

[12] 拘文:即拘牟头花,又译作俱物头华、究牟地花、句文罗华。花茎有刺,色白或赤,叶稍短。其白色者,茎细滑,可供食用。而赤色者,在《慧琳音义》卷三中说:拘物头花即赤莲花,呈深朱色,甚具香味,非人间所有。

[13] 黠:拼音xiá,聪明而狡猾:狡黠。慧黠。

[14] 陀隣尼:又作陀罗尼。即指总持。《大智度论》云:“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

[15] 合理怀疑:怀疑之一。怀疑之能引生合理认识自境之正确心识者。如思“声是常耶,抑无常耶?大概很可能是无常”。此一怀疑,能引生了知声是无常之心。

[16] 非理怀疑:怀疑之一。怀疑之能引生不合理认识自境之邪分别心者。如思“声是常耶,抑无常耶?大概很可能是常”。此一怀疑,能引生认为声是常之颠倒分别心。

[17] 弊: bì,〈形〉坏,低劣。

[18] 死王狱吏:指阎罗狱卒。

[19] 搏:拼音bó,捕捉。

[20] 逐:拼音zhú,〈动〉追求;随,跟随。

[21] 妊娠:拼音rèn shēn,妇女怀有身孕。

[22] 姝好:拼音 shū hǎo,美好。

[23] 瞿昙沙门: “瞿昙”是“释尊种族”的名字,引伸为“释尊”的异称。“沙门”是“出家人”的泛称。劝善止恶之意。《涅槃经·憍陈如》中记载,诸外道来至阿阇世王跟前,表示愿与释尊进行问答称:“大王,一切盗贼,王已整理,出家之人都无畏惧。今者唯有一大恶人瞿昙沙门,王未检校,我等甚畏。”

[24] 苟欲:拼音 gǒu yù,1.贪求。 2.不正当的欲望。

[25] 诡语:拼音guǐ yǔ,是指欺诈不实之言。

[26] 方:拼音fāng,才,刚刚:方才。如梦方醒。

[27] 家室:拼音jiā shì,意思是妻子、配偶或夫妻。

[28] 惶怖:拼音huáng bù,是指恐惧。

[29] 遂:拼音suì,〈副〉就;于是。

[30] 火炎:拼音huǒ yán,见“火焰”。燃烧时发出的光焰。

[31] 耆域:即耆婆医师,为佛陀时代之名医。曾至希腊殖民地附近之德叉尸罗国学医,后返王舍城,为频婆娑罗王与阿阇世王之御医。虔诚信仰佛教,屡次治愈佛弟子之病。曾引导弑父之阿阇世王至佛陀面前忏悔。其名声可媲美我国战国时代之扁鹊。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