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63

第一百六十三课


三、各自之果: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施生富戒乐,忍爱勤焰炽,
定静智解脱,悲生一切利。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施财戒安乐,忍美精进威,
定寂慧解脱,悲成一切利。

六度各自的功德归纳而言,以布施可以感得无勤之中获得受用;依靠持戒可转生善趣;以安忍感得神采奕奕,庄严无比;精进的法相就是行善的力量势不可挡,具有威严;以禅定感得寂灭掉举等一切分别念而成就无碍解与神通等;以甚深智慧而感得解脱所取、能取。以慈悲一切有情可感得,轻易成办自他眼前与长久的一切利益。

《华严经》云:

吉祥天女如是言:吾之悲心海无量,

由此三世佛现世,彼能遣除众生苦,

坚稳善财当知此。

《慧海请问经》云:

持圆菩提心与法,修法悲悯诸含生,

此等四法德无边,佛亦难说此等边。

《大智度论》第十八卷云:

[财施因缘故得大富,法施因缘故得智慧,能以此二施,引导贫穷众生,令入三乘道。以持戒因缘故,生人天尊贵,自脱三恶道,亦令众生免三恶道。以忍辱因缘故,障瞋恚毒,得身色端正,威德第一,见者欢喜,敬信心伏,况复说法!以精进因缘故,能破今世后世福德、道法懈怠、得金刚身、不动心。以是身心,破凡夫憍慢,令得涅槃。以禅定因缘故,破散乱心,离五欲罪乐,能为众生说离欲法。禅是般若波罗蜜依止处,依是禅,般若波罗蜜自然而生。如经中说:比丘一心专定,能观诸法实相。]

《发菩提心经论·愿誓品》云:[复次布施是菩提因,摄取一切诸众生故。持戒是菩提因,具足众善满本愿故。忍辱是菩提因,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故。精进是菩提因,增长善行,于诸众生勤教化故。禅定是菩提因,菩萨善自调伏,能知众生诸心行故。智慧是菩提因,具足能知诸法性相故。取要言之,六波罗蜜是菩提正因,四无量心、三十七品、诸万善行共相助成。若菩萨修集六波罗蜜,随其所行,渐渐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共同之果: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此七法若成,俱得至究竟,
难思智境界,令到世尊位。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无余此七法,同依波罗蜜,
获不可思智,世间之怙主。

在学道的阶段无一遗漏同时修习以上所说的七种功德,依靠方便智慧波罗蜜多,而获得不住二边、不可思议的智慧行境——三世怙主真实圆满正等觉果位。这也是来源于通过布施等全力以赴断绝害他、唯行饶益后回向圆满菩提果而得来的。

《菩提心释》云:

诸德之所依,守护如守身,离贪有情心,应断如弃毒。

声闻离贪故,岂非劣菩提?未弃有情利,圆证大菩提。

如是益无益,善辩所生果,彼等一刹那,岂贪自利益?

    我们要依照此中所说而身体力行。

二(十地之安立)分三:一、如说声闻有八地般菩萨分十地;二、十地各自本体及功德;三、摄义。

一、如所说声闻八地般菩萨分十地: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如于小乘中,说诸声闻地,
于大乘亦尔,说菩萨十地。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声闻乘中说,声闻有八地,
如是大乘中,菩萨之十地。

    声闻乘中宣说了声闻有八地,到底是哪八地呢?

种姓地是加行道的决定种姓;八地,是指从下算起,预流向就成了第八,它的现观是第八地;见道地是预流果;薄地是指欲界烦恼减轻的一来者;离欲贪地是指不来者;证所作地是指阿罗汉果;这些的所有向算为一个“声闻地”;在此基础上加上缘觉地。共有八地。同样,大乘中,因位时能作为菩萨的所有功德的所依,因此地以含藏识或意的差别而有十种。

《大智度论》第七十五卷云:[“十地[1]”者,干慧地等。

“干慧地”有二种:一者、声闻,二者、菩萨。

声闻人──独为涅槃故,勤精进,持戒心清净,堪任受道;或习观佛三昧,或不净观,或行慈悲、无常等观;分别集诸善法,舍不善法。虽有智慧,不得禅定水则不能得道,故名“干慧地”。

于菩萨──则初发心乃至未得顺忍。

“性地”者,声闻人──从煖法乃至世间第一法。

于菩萨──得顺忍,爱着诸法实相,亦不生邪见,得禅定水。

“八人地”者,从苦法忍乃至道比智忍,是十五心。

于菩萨则是无生法忍,入菩萨位。

“见地”者,初得圣果,所谓“须陀洹果”。

于菩萨则是阿鞞跋致地。

“薄地”者,或须陀洹、或斯陀含,欲界九种烦恼分断故。

于菩萨──过阿鞞跋致地,乃至未成佛;断诸烦恼,余气亦薄。

“离欲地”者,离欲界等贪欲诸烦恼,是名阿那含。

于菩萨──离欲因缘故,得五神通。

“已作地”者,声闻人得尽智、无生智,得阿罗汉。

于菩萨──成就佛地。

“辟支佛地”者,先世种辟支佛道因缘,今世得少因缘出家,亦观深因缘法成道,名“辟支佛”。“辟支迦”,秦言“因缘”,亦名“觉”。

“菩萨地”者,从干慧地乃至离欲地,如上说。

复次,菩萨地──从欢喜地乃至法云地[2],皆名“菩萨地”。

有人言:从一发心来乃至金刚三昧,名“菩萨地”。

“佛地”者,一切种智等诸佛法,菩萨于自地中行具足,于他地中观具足──二事具故名“具足”。

问曰:何以故不说菩萨似辟支佛地?

答曰:余地不说名字,辟支佛地说辟支佛名字故。

复次,菩萨能分别知众生可以辟支佛因缘度者,是故菩萨以智慧行辟支佛事。如《首楞严经》中,文殊尸利七十二亿反作辟支佛。

菩萨亦如是,满足九地,修集佛法,十力、四无所畏等虽未具足,以修习近佛道故,名“具足”。以是故言:“十地具足故,得无上道。”]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云:

[尔时坚意菩萨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所言福田,云何名为福田?”

文殊师利言:“有十法行,名为福田。何等为十?住空、无相、无愿解脱门,而不入法位;见知四谛而不证道果;行八解脱而不舍菩萨行;能起三明而行于三界;能现声闻形色威仪,而不随音教从他求法;现辟支佛形色威仪,而以无碍辩才说法;常在禅定而能现行一切诸行;不离正道而现入邪道;深贪染爱而离诸欲一切烦恼;入于涅槃而于生死不坏不舍。有是十法,当知是人真实福田。”

尔时坚意菩萨问须菩提言:“长老须菩提!世尊说汝第一福田,汝为得在是十法不?”

须菩提言:“我于是法尚无其一,何况有十!”

坚意言:“汝以何名第一福田?”

须菩提言:“我不于佛诸菩萨中第一福田,佛说我于声闻、辟支佛中第一福田。坚意!譬如边地小王亦名为王;若转轮圣王至于边地,诸小王等不名为王,尔时唯有转轮圣王,圣王威德殊妙胜故。坚意!随有国土、城邑、聚落,无菩萨处,我于其中得为福田;若有佛处,有大菩萨,我于其中不名福田。诸菩萨有萨婆若心,是故胜我。”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是无增上慢大弟子之所言也!”

坚意菩萨复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文殊师利!所说多闻,云何名为多闻?”

文殊师利言:“若人得闻一句之法,即解其中千万亿义,百千万劫敷演解说,智慧辩才不可穷尽,是名多闻。复次坚意菩萨!若闻十方无量诸佛所说,尽能受持;无有一句先所不闻,凡所闻者皆是先闻;随所闻法能持不忘,为众生说而无众生,身与众生及所说法无有差别。是名多闻。”

尔时会中有菩萨天子名净月藏,作是念:“佛说阿难于多闻中为最第一,如文殊师利所说多闻,阿难今者宁有是不?”作是念已,问阿难言:“如来说汝于多闻中为最第一,汝之多闻,宁如文殊师利所说者不?”

阿难答言:“如文殊师利所说多闻,我无是事。”

净月藏言:“如来云何常称说汝,于多闻中为最第一?”

阿难答言:“佛诸弟子,随逐音声而得解脱,于是人中说我第一,非谓我于无量智海、无等大慧、无碍辩才诸菩萨中多闻第一。天子!譬如以有日月光明,阎浮提人见诸形色,得有所作。我亦如是,但以如来智慧光明,得受持法,我于其中自无有力,当知皆是如来神力。”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汝所受持诵念诸法,当知则是如来神力。”

尔时佛告净月藏言:“阿难所持诸法甚少,所不诵者无量无边。天子!我于道场所得诸法,百千亿分不说其一,我所说者,阿难于中百千亿分不持其一。天子!如来但于一日一夜,十方世界诸释、梵王、护世天王、天、龙、夜叉、乾闼婆等天子菩萨与之说法。以智慧力而作偈颂,说修多罗、因缘、譬喻,众生所行诸波罗蜜,及说声闻、辟支佛乘、佛无上乘,摄大乘法,毁訾生死,称赞涅槃。假使阎浮提内所有众生,成就多闻皆如阿难,于百千劫不能受持。天子!以是因缘,当知如来所说诸法无量无边,阿难所持甚为少耳!”

尔时净月藏天子即以十万七宝华盖奉上如来。其盖即时遍住虚空,所覆众生皆作金色。奉上盖已,作如是言:“唯然世尊!愿以是福,普使众生辩才说法,当如世尊!能受持法,如文殊师利法王子!”

时佛知是菩萨天子深乐佛道,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而作是言:“今是天子,过四百四十万劫,当得作佛,号一宝盖。国名一切众宝庄严。”

说是法时,二百菩萨生懈怠心:“诸佛世尊其法甚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难得,我等不能具足是事,不如但以辟支佛乘入于涅槃。所以者何?佛说菩萨若有退转,或作辟支佛、或作声闻。”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知此二百菩萨有懈退心,欲还发起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欲教化会中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故,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劫名照明,我于其中三百六十亿世,以辟支佛乘入于涅槃。”

尔时一切众会,心皆生疑:“若入涅槃,不应复还生死相续。今文殊师利何故作如是言:‘世尊!我念过世劫名照明,我于其中三百六十亿世,以辟支佛乘入于涅槃’,是事云何?”

尔时舍利弗承佛神旨,白佛言:“世尊!若人已得入于涅槃,不应复有生死相续。云何文殊师利入涅槃已,还复出生?”

佛言:“汝可问之,文殊师利自当答汝。”

时舍利弗问文殊师利言:“若人已得入于涅槃,于诸有中不复相续。汝今云何而作是说:‘世尊!我念过去照明劫中,三百六十亿世,以辟支佛乘入于涅槃’,此义云何?”

文殊师利言:“如来现在,是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真实语者、不欺诳者、世间天人无能诳者。我所说者,佛自证知。我若异说,则为诳佛。舍利弗!彼时照明劫中,有佛出世,号曰弗沙,利益世间诸天人已,入于涅槃。是佛灭后,法住十万岁。法灭之后,其中众生,于辟支佛有度因缘。假使百千亿佛为之说法,不信不受,唯皆可以辟支佛身威仪法则,而得度脱。是诸众生皆共志求辟支佛道,是时无有辟支佛出,是诸众生无处得种善根因缘。我于尔时为教化故,自称我身是辟支佛。随诸国土、城邑、聚落,皆知我身是辟支佛。我时皆为现辟支佛形色威仪,是诸众生深心恭敬,皆以饮食供养于我。我受食已,观其本缘所应闻法,为解说已,身飞虚空,犹如鴈王。是时众生,皆大欢喜,以恭敬心,头面礼我,而作是言:‘愿使我等于未来世,皆得法利,如今是人。’舍利弗!以是因缘,成就无量无数众生,令种善根。我时观察,知诸人众,供养我食,生懈厌心,即时告言:‘我涅槃时至。’百千众生闻是语已,各持华香、杂香、苏油,来至我所。我于尔时入灭尽定,以本愿故,不毕竟灭。是诸众生谓我命终,供养我故,以香薪𧂐[3]而烧我身,谓我实灭。我时复至异国大城,自称我是辟支佛身,其中众生亦以饮食来供养我。我于其中示入涅槃,亦谓我灭,皆来供养,共烧我身。如是舍利弗!我于尔时满一小劫,三百六十亿世,作辟支佛身,示入涅槃。于诸大城,一一皆以辟支佛乘,度脱三十六亿众生。舍利弗!菩萨如是以辟支佛乘,入于涅槃而不永灭。”

文殊师利说是语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光明遍照,千亿诸天供养文殊师利法王子,雨诸天华,皆作是言:“是实希有!我等今日得大善利,见佛世尊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又闻说是首楞严三昧。世尊!文殊师利法王子成就如是未曾有法,住何三昧,能现如是未曾有法?”

佛告诸天:“文殊师利法王子住首楞严三昧,能作如是希有难事。菩萨住此三昧,为作信行,而不随他信。亦作法行,而于法相转于法轮,不退不失。亦作八人,于诸无量阿僧祇劫,为八邪[4]者而行于道。作须陀洹,为生死水漂流众生不入法位。作斯陀含,遍现其身于诸世间。作阿那含,亦复来还教化众生。作阿罗汉,亦常精进求学佛法。亦作声闻,以无碍辩为人说法。作辟支佛,为欲教化因缘众生,示入涅槃,三昧力故还复出生。诸天子、菩萨住是首楞严三昧,皆能遍行诸贤圣行;亦随其地有所说法,而不住中。”

诸天闻佛说如是义,悉皆涕泪,而作是言:“世尊!若人已入声闻、辟支佛位,永失是首楞严三昧。世尊!人宁作五逆重罪,得闻说是首楞严三昧,不入法位作漏尽阿罗汉。所以者何?五逆罪人,闻是首楞严三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已,虽本罪缘堕在地狱,闻是三昧善根因缘,还得作佛。世尊!漏尽阿罗汉犹如破器,永不堪任受是三昧。世尊!譬如有人施苏油蜜,多有人众持种种器,中有一人用心不固,破所持器,虽诣所施苏油蜜所,无所能益但得自饱,不能持还施与余人。是中有人持器完坚,既得自饱亦持满器施与他人。苏油蜜者,是佛正法。所持器破,但得自足不能持还施他人者,即是声闻及辟支佛。持完器者,即是菩萨,身自得足,亦能持与一切众生。”

是时二百天子,心欲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从诸天子闻是语已,及闻文殊师利法王子不可思议功德势力,更以深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随先退转之心,皆白佛言:“我等乃至危害失命,不舍是心,亦终不舍一切众生。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何等十?于菩提心得坚固力、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多闻得不忘力、往来生死得无疲力、于诸众生得坚大悲力、于布施中得坚舍力、于持戒中得不坏力、于忍辱中得坚受力、魔不能坏得智慧力、于诸深法得信乐力。”

尔时佛告坚意菩萨:“若有众生,于今现在、若我灭后,闻是首楞严三昧能信乐者,当知是人悉皆得是菩萨十力。”]


[1]

┌干慧地──五停心观、总别念处,有慧而无定水┐

│性地──四加行                            │

│八人地──十五心                          │

│见地──得初果                            ├聲聞

十地—————————————–┤薄地──分断欲界修惑                      │

│离欲地──阿那含                          │

                                  │已作地──阿罗汉得尽智、无生智            ┘

                                        │辟支佛地──辟支佛──────────────缘觉

                                          │菩萨地──欢喜地乃至法云地───────菩萨,有三说

                                  └佛地──具足佛法─────────────佛

                                                  (印顺法师,《大智度论笔记》)

┌干慧地──发心未得顺忍

                      │性地──得顺忍,爱实相,不生邪见

│八人地──无生法忍

菩萨共地————————————–┤见地──不退位

                            │薄地──过不退、未成佛,断烦恼,薄余习

                │离欲地──离欲因缘,得五通

└已作地──成佛

[2] 从欢喜地乃至法云地:《华严经·十地品》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我亦如是说。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3] 𧂐:拼音jì,古同“積”。積薪。指积聚的木柴。

[4] 八邪,佛教用语,与八正道相对。

一、邪见:指不信因果、功德、父母、圣人等之见解;二、邪志:又作邪思惟,指欲、恚、害等之思惟。三、邪语:指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四、邪业:指杀生、不与取、邪淫等;五、邪命:指不如法之生活。以诈现威仪、谄媚奉承、旁敲侧击、巧取讹索、赠微博厚等五邪命玷污身语诸业的不清净邪命;六、邪方便:又作邪精进,指为恶事所作之方便精勤;七、邪念:指不如法之观念;八、邪定:指非正定之定。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