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7

第十七课


三、明示入歧途之过:

《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云:
是生死旷泽,无饮食树阴,
或狼所食啖,长远于中行。
《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云:
难忍轮回旷,剧苦众生树,
惑毒蛇缠身,长久而流转。

背离正法、误入歧途的外道徒等众生就像牲畜迷入丛林茂密、难以通行的荒郊之中一般,堕于遍满无边难忍三恶趣苦的三有轮回旷野之中,相续不断地轮转,所谓的“轮回”,即是指托起蕴聚身从不同的身相中轮转受生,就是轮回,除此之外也别无其他的轮回,蕴聚身不停地轮转故名为轮回。如同,乌鸦是黑色的,而鱼鹞却是白色的,这蕴聚身也可称为空旷荒野,因为是被圣者所舍弃,有许多可怖的飞禽走兽恶知识叫唤驰走,还有盘根错节的结使植被逆因恶缘充塞难行的空旷莽原。甚难置遇顺缘善知识。在这个空旷荒凉的莽原荒野,处处都是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的痛苦险隘,实乃难涉难度,无有休止。无有休止即意指不能用数量尺度衡量轮回的边际。

因为缺乏善法,常常堕入视蕴为我的坏聚见的恶见稠林当中,在恶见丛林中安营扎寨。一切有情众生就像是稠林中的灌木树参那样,时常被贪嗔痴等三毒结使藤枝紧紧地系缚其身,令身心逼恼受苦。

因为被六根本烦恼及二十种随眠烦恼等的苦苦紧逼,故而失去了自由伸展的空间,只能托身无有止尽地在轮回旷野中,茫然无助地漂泊轮转,而无有现见实相解脱的机会。徘徊迂回于这样充满各种各样颠倒过失密密麻麻的杂草莽林中,被贪欲等所有烦恼毒蛇紧紧缠缚、啖食,这一痛苦身体要在极其漫长久远的岁月中流转、停留于此轮回之处。因此,凡是想自己日趋完善的有情就应该依止殊胜的怙主而弃离形象之道,踏上正道。

《大智度论》云:“人亦如是,五道中众生,身见力因缘故,见四种我:色阴是我,色是我所,我中色,色中我。如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四五二十,得道实智慧觉已,知无实。”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云:

谓色非我我非色,我中无色色无我,

于色生此四种心,自余诸阴皆如是,

是二十心名颠倒,若能除断为最上。

三(倒行彼等之果)分三:一、不善业之等流果; 二、异熟果;三、善业之果与其相反。

一、不善业之等流果:

《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云:
因杀生短寿,逼恼招多病,
由盗致乏财,侵他境多怨。
《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云:
杀生感寿短,损害多灾难,
偷盗乏受用,邪淫敌共享。

那么,不善业的果报到底是怎样的呢?因为杀生而在他世中将要感受的等流果即是短命等;用利刃伤害他众所要感受的报应就是后世的身体灾难重重,因为损害他众也要感受被他众所损毁的危险;偷盗的果报就是在生生世世中受用贫乏、不稳固并且与他众共同享用等;由邪淫所感,妻子恶劣,或者自己没有自主权而与怨敌共用。

《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云:
妄语遭诽谤,两舌亲爱离,
恶口闻不爱,绮语他憎嫉。
《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云:
妄说遭诽谤,两舌亲叛离,
粗语闻恶声,绮语言无力。

由妄说感得自己常常无辜蒙受不白之冤;由离间语所感自己的亲友被自己或者被他人所挑拨分离;粗语所感,唯独听到恶音;信口开河说前后毫不相干的绮语感得自己的言词毫无威力、不被视为正量、成为不定的信口雌黄者。

那该如何言语呢?

    诚如《入行论·正知正念品》所云:

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

悦意离贪嗔,柔和调适中。

《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云:
由贪害所求,嗔恚受惊怖,
邪见生僻执,饮酒心讷乱。
《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云:
贪心失所望,嗔心招怖畏,
邪见生恶执,饮酒心迷乱。

由贪心而感,得不到朝思暮想的财物而大失所望;佛经中说嗔心给自己带来各种各样的怖畏。邪见使得后世中执受断见、四种颠倒见等恶见及多种谄诳等。放逸无度而饮酒感得心思迷乱,心识不能正常安住,就像疯子一样。

《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云:
不施故贫穷,邪命逢欺诳,
不恭生卑贱,嫉妒无威德。
恒恨形色丑,不问聪故痴,
《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云:
不施感贫穷,邪命受欺惑,
骄傲致种贱,嫉妒威德鲜,
忿令貌丑陋,不问智者愚

不与取或者以吝啬不慷慨布施、不恭敬而施授导致贫穷;邪命感得受到他人欺惑,因为是谄诳行为的果报;以种姓高贵等而骄傲[1]自满,感得生生世世中种姓卑贱;以对他人的美满忍无可忍的嫉妒感得威德鲜少、软弱无力;忿怒感得相貌丑陋等色泽不美;由我慢所致不依止、不请教通晓取舍的智者而感成为不明取舍的愚者。对于以上果报,有些讲法中,将短命等作为感受等流果,杀心众多等作为同行等流果,分成这两种,关于成熟在外境上的增上果等详细内容当从他论中了知。

二、异熟果:

《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云:
此报在人道,先已受恶趣。
《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云:
人道即此果[2],诸初往恶趣。

    如果有人问:这些不善业的报应仅有等流果吗?

并非如此,这些不善业道所有果报中居于首位的异熟果,是要去往地狱、饿鬼、旁生所摄的恶趣中。

《菩提心释》云:

地狱饿鬼畜,种种实苦相,

众生所感受,皆由损他生。

饥渴互诤斗,折磨诸苦恼,

无量难遮止,皆为损果报。

《十地经》中说以上品不善业下堕地狱、中品转为旁生、下品投生饿鬼。其密意是说,相对而言,饿鬼比旁生心思敏锐,因而容易解脱。

三、善业之果与其相反:

《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云:
杀生等罪法,如所说果报,
无贪等及业,说名善习因。
《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云:
所谓不善业,异熟已宣说,
一切善业果,与彼相反现。

所谓这些不善业的异熟果,正如前文所说,如偈云:

杀生感寿短,损害多灾难,偷盗乏受用,邪淫敌共享。

妄说遭诽谤,两舌亲叛离,粗语闻恶声,绮语言无力。

贪心失所望,嗔心招怖畏,邪见生恶执,饮酒心迷乱。

不施感贫穷,邪命受欺惑,骄傲致种贱,嫉妒威德鲜,

忿令貌丑陋,不问智者愚。人道即此果,诸初往恶趣。

之间的内容都在宣讲此等诸恶业的等流果、异熟果及增上果报。

除此之外的一切善业道的果报则与之恰恰相反而出现。同样也需要明白善业道的等流果、士用果也与之相反,异熟果报则投生为善趣等。

总而言之,要将诸业道归摄于:业性决定、业幅增长、未作业不遇和已作业不失四句当中,反反复复,深深思索业力深邃不可思议的道理。

四、别说善不善业之果:

《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云:
贪瞋痴及彼,所生业不善
无有贪瞋痴,所生业是善[3]
恶修及诸苦,皆从邪法生,
诸善道安乐,皆因善法起。
《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云:
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
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不善生诸苦,投转诸恶趣,
善业生善趣,世世享安乐。

贪心、嗔心、痴心,后面的“及”字是说不仅三毒体性的不善业,而且由彼所生的业也全包括在不善业的范畴内。由它们所生的身语业是不善业,因为,轮回是胜义不善业,这些不善业成为轮回之因,脱离轮回自性的涅槃是胜义善。相反,也要明确不仅是无贪、无嗔、无痴三种根本体性的善业,而且由它们所生的一切身语业均是善业。三门及三毒的一切不善业导致善趣与恶趣的所有痛苦。同样的,异熟果均招致所有恶趣。三毒之业可以用下面的比喻来说明:从前,有两个渔夫遇到了水罗刹化现的一个人,水罗刹对他们说:你们一个去点火,另一个准备烹调,我去收集大量的鱼回来我们好好美餐一顿。于是大家就照着它所说的去做了。同样,贪欲就像水罗刹一样贪得无厌地收摄多种多样的欲妙,积累恶业;嗔恨犹如烹调鱼一样,能被由它所引起的与他众争论不休、刺伤感情等所焚毁;痴心之业如同火借风势般,对贪嗔二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它能涣散一切取舍,因而应当致力于无有三毒的善根。

《华严经》中说:“若成无暇,则不可救药……”所以,务必要谨小慎微。三门善业的异熟果,总体来说是一切善趣,分别而言,辗转投生在赡部洲等处,生生世世中享受安乐。认真思维这些道理以后理当努力弃恶从善。

经中说:

死后去往他世界,众生不得力所生,

然凡造业不泯灭,黑白如实成熟果。

龙树菩萨在《中论·观业品》中云:

大圣说二业,思与从思生,是业别相中,种种分别说。

佛所说思者,所谓意业是,所从思生者,即是身口业。

龙树大士在《大智度论》中说:

生死轮载人,诸烦恼结业,大力自在转,无人能禁止。

先世业自作,转为种种形,业力为最大,世界中无比!

先世业自在,将人受果报,业力故轮转,生死海中回。

大海水干竭,须弥山地尽,先世因缘业,不烧亦不尽。

诸业久和集,造者自逐去,譬如债物主,追逐人不置。

是诸业果报,无有能转者,亦无逃避处,非求哀可免。

三界中众生,追之不暂离,如珂梨罗刺,是业佛所说。

如风不入实,水流不仰行,虚空不受害,无业亦如是。

诸业无量力,不逐非造者;果报时节来,不亡亦不失。

从地飞上天,从天入雪山,从雪山入海,一切处不离。

常恒随逐我,无一时相舍,直至无失时,如星流趣月。


[1] 八骄:1)种族骄、2)容貌骄、3)韶华骄、4)无病骄、5)货财骄、6)权势骄、7)技艺骄、8)博闻骄。

[2] 此颂词说是人道,而印度注释及本释中并未提及人道,只是说不善业。

[3] 陈天竺三藏真谛所翻译的《宝行王正论·安乐解脱品》中没有“贪瞋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贪瞋痴等,所生业是善。”这偈颂文的翻译,今根据藏文版补译。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