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194

第一百九十四课


二(教诲依止善知识)分二:一、不依上师之过患;二、上师之法相。

一、不依上师之过患: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净顺有智慧,伏他说正理,
由自恶疑他,此人损自事。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清净慈具慧,由辩利益说,
谁虑己恶劣,彼亦毁自利。

作为真正渴求正法的人,在自然而然值遇胜任宣说取舍的上师时,理应喜出望外、毕恭毕敬而依止。这样的上师不是为了谋求名闻利养等,无有贪等垢染,德行圣洁,慈爱弟子,智慧高超,无所不知,有能力依靠观待[1]、法尔[2]、作用[3]、证成[4]四种道理的辩才,通过问答的方式为一切所化众生宣讲。依靠对法无碍的辩才而大有利益地宣说取舍善恶。作为所化弟子,如果担忧自己种姓下贱、一贫如洗、相貌丑陋等而舍弃正法,或者诋毁上师等由宿业或偶然的因缘所致而感到羞愧,害怕,由此势必会导致失坏眼前与长远的安乐,以此障碍也会毁灭自利,所以务必要毫不迟疑地恭敬依止上师。

《法句譬喻经》中就讲述了一则宿德老翁因为耽著恶事懒惰所逼,虽然有缘与无上善知识——人天导师佛祖相遇,但因为忙碌于造屋修舍,使自己未能依止世尊含恨而终的公案。这则公案教诫世人,不要浑浑噩噩地苟活于世,要为自己生生世世的大事善择良师益友,不要自作聪明而不学无术。

《法句譬喻经·愚闇品》云:

[昔佛在舍卫国。时城中有婆罗门,年向[5]八十,财富无数,为人顽闇[6]悭贪难化,不识道德不计无常,更作好舍,前庌[7]后堂[8]凉台煖[9]室,东西厢庑[10]数十梁[11]间,唯后堂前拒阳[12]未讫。时婆罗门恒自经营指授[13]众事,佛以道眼见此老翁,命不终日[14]当就[15]后世,不能自知而方[16]怱怱[17],形瘦力竭精神无福[18],甚可怜愍。佛将[19]阿难往到其门,慰问老翁:“得无[20]劳惓?今作此舍皆何所安?”老翁答言:“前庌待客、后堂自处,东西二厢当安儿息[21]财物仆使,夏上凉台、冬入温室。”佛语老翁:“久闻宿德[22]思迟[23]谈讲,偶[24]有要偈存亡有益,欲以相赠,不审[25]可小[26]废事[27]共坐论不也?”老翁答言:“今正大懅[28]不容[29]坐语,后日更来当共善叙;所云要偈便[30]可说之。”

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有子有财,愚惟[31]汲汲[32]

  我且非我[33],何忧子财[34]

 暑当止[35]此,寒当止此,

愚多预虑,莫知来变。

愚蒙愚极,自谓我智,

   愚而胜智,是谓极愚[36]。”

婆罗门言:“善说此偈,今实太懅,后来更论之。”于是世尊伤之而去。老翁于后自授屋椽[37],椽堕打头即时命过[38],室家[39]啼哭惊动四邻。佛去未远便有此变,佛到里[40]头逢诸梵志有数十人,前问佛言:“从何所来?”佛言:“屡到此死翁舍,为翁说法。不信佛语,不知无常,今者忽然已就后世。”具为诸梵志更说前偈义,闻之欣然即得道迹。

于是世尊,而说偈言:

                        “愚闇近智,如瓢斟[41]味,

 虽久狎习[42],犹不知法。

开达近智,如舌尝味,

虽须臾习,即解道要。

愚人施行,为身招患,

 快心[43]作恶,自致重殃。

 行为不善,退见悔恡[44]

   致涕流面,报由宿习[45]。”

时诸梵志重闻此偈,益怀笃信[46],为佛作礼,欢喜奉行。]

二、上师之法相:

《宝行王正论·出家正行品》云:
是诸善知识,汝应知略相,
知足慈悲戒,智慧能灭恶,
善友应教汝,汝知敬顺行。
《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云:
善知识法相,略说当了知,
知足悲具戒,有除烦恼慧,
彼等若教诲,汝应知恭敬。

    那么,真正的善知识到底该是怎样的呢?

关于善知识的法相,略而言之就是下面所说的这些,请原原本本了解。也就是说,不求名闻利养,知足少欲,有自代他苦的强烈悲心,具备严禁恶行、摄集善法、饶益有情三戒,并且拥有遣除弟子相续烦恼的闻、思、修慧。我们应当百般寻觅、以三喜依止这样的上师。如果这些上师对你谆谆教诲,你要明确了知,恭敬实行。

所谓的三喜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方便品》中说:

恭敬利养侍,修行依上师,

依事具慧者,知法意敬往。

    上师善知识的法相在《大乘经庄严论·方便品》中说:

依师当调柔,寂灭功德胜,

勤富教悟真,善说悲无厌。

     所要依止的善知识应当具足以下法相:1、以增上戒学严格守护相续,诸根调柔。2、以增上定学寂灭烦恼与散乱。3、以增上慧学灭除烦恼与分别念。4、如果依止者依止一位戒律、多闻等功德胜过自己的善知识,则善法会增进,而依止与自己等同及依止比自己下等的善知识,则无大必要。5、具足为他众说法等的精进。

6、多闻妙法,富有教法。7、以完全抉择四谛、缘起空性等证法而了悟真如。8、善巧以名句文字相关明了的方式说法。9、成为慈悲所化弟子的尊主。10、断除对说法不感兴趣、不能善加宣讲、只是稍稍精进不能持续策励宣讲之类的疲厌。

《般若摄颂》云:

住初学位之菩萨,胜意乐入大菩提,

贤善弟子敬上师,恒依诸位智者师。

因智功德源于彼,随说般若波罗蜜,

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

此外,关于依师的详细方式当从《华严经》等中得知。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云:

[“善男子,汝求善知识,不应疲倦;见善知识,勿生厌足;请问善知识,勿惮劳[47]苦;亲近善知识,勿怀退转;供养善知识,不应休息;受善知识教,不应倒错;学善知识行,不应疑惑;闻善知识演说出离门,不应犹豫;见善知识随烦恼行,勿生嫌怪[48];于善知识所生深信尊敬心,不应变改。何以故?善男子,菩萨因善知识,听闻一切菩萨诸行,成就一切菩萨功德,出生一切菩萨大愿,引发一切菩萨善根,积集一切菩萨助道,开发一切菩萨法光明,显示一切菩萨出离门,修学一切菩萨清净戒,安住一切菩萨功德法,清净一切菩萨广大志,增长一切菩萨坚固心,具足一切菩萨陀罗尼辩才门,得一切菩萨清净藏,生一切菩萨定光明,得一切菩萨殊胜愿,与一切菩萨同一愿,闻一切菩萨殊胜法,得一切菩萨秘密处,至一切菩萨法宝洲,增一切菩萨善根芽,长一切菩萨智慧身,护一切菩萨深密藏,持一切菩萨福德聚,净一切菩萨受生道,受一切菩萨正法云,入一切菩萨大愿路,趣一切如来菩提果,摄取一切菩萨妙行,开示一切菩萨功德,往一切方听受妙法,赞一切菩萨广大威德,生一切菩萨大慈悲力,摄一切菩萨胜自在力,生一切菩萨菩提分,作一切菩萨利益事。

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由亲近善知识,不为业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怖诸魔;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何以故?善男子,善知识者,能净诸障,能灭诸罪,能除诸难,能止诸恶,能破无明长夜黑暗,能坏诸见坚固牢狱,能出生死城,能舍世俗家,能截诸魔网,能拔众苦箭,能离无智险难处,能出邪见大旷野,能度诸有流,能离诸邪道,能示菩提路,能教菩萨法,能令安住菩萨行,能令趣向一切智,能净智慧眼,能长菩提心,能生大悲,能演妙行,能说波罗蜜,能摈恶知识,能令住诸地,能令获诸忍,能令修习一切善根,能令成办一切道具,能施与一切大功德,能令到一切种智位,能令欢喜集功德,能令踊跃修诸行,能令趣入甚深义,能令开示出离门,能令杜绝诸恶道,能令以法光照耀,能令以法雨润泽,能令消灭一切惑,能令舍离一切见,能令增长一切佛智慧,能令安住一切佛法门。

善男子,善知识者,如慈母,出生佛种故;如慈父,广大利益故;如乳母,守护不令作恶故;如教师,示其菩萨所学故;如善导,能示波罗蜜道故;如良医,能治烦恼诸病故;如雪山,增长一切智药故;如勇将,殄除一切怖畏故;如济客,令出生死暴流故;如船师,令到智慧宝洲故。善男子,常当如是正念思惟诸善知识。

复次,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应发如铁围山心,一切诸苦无能动故;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应发如养母心,受诸勤苦不告劳故;应发如佣作心,随所受教无违逆故;应发如除粪人心,离憍慢故;应发如已熟稼心,能低下故;应发如良马心,离恶性故;应发如大车心,能运重故;应发如调顺象心,恒伏从故;应发如须弥山心,不倾动故;应发如良犬心,不害主故;应发如旃荼罗[49]心,离憍慢故;应发如犗[50]牛心,无威怒故;应发如舟船心,往来不倦故;应发如桥梁心,济渡忘疲故;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应发如王子心,遵行教命故。

复次,善男子,汝应于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又应于自身生远行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正道想,于所修行生远达想;又应于自身生求度想,于善知识生船师想,于所说法生舟楫[51]想,于所修行生到岸想;又应于自身生苗稼[52]想,于善知识生龙王想,于所说法生时雨想,于所修行生成熟想;又应于自身生贫穷想,于善知识生毗沙门王[53]想,于所说法生财宝想,于所修行生富饶想;又应于自身生弟子想,于善知识生良工想,于所说法生技艺想,于所修行生了知想;又应于自身生恐怖想,于善知识生勇健想,于所说法生器仗想,于所修行生破冤想;又应于自身生商人想,于善知识生导师想,于所说法生珍宝想,于所修行生捃拾[54]想;又应于自身生儿子想,于善知识生父母想,于所说法生家业想,于所修行生绍继想;又应于自身生王子想,于善知识生大臣想,于所说法生王教想,于所修行生冠王冠想、服王服想、系王缯想、坐王殿想。

善男子,汝应发如是心,作如是意近善知识。何以故?以如是心近善知识,令其志愿永得清净。

复次,善男子,善知识者长诸善根,譬如雪山长诸药草;善知识者是佛法器,譬如大海吞纳众流;善知识者是功德处,譬如大海出生众宝;善知识者净菩提心,譬如猛火能炼真金;善知识者出过世法,如须弥山出于大海;善知识者不染世法,譬如莲华不着于水;善知识者不受诸恶,譬如大海不宿死尸;善知识者增长白法,譬如白月光色圆满;善知识者照明法界,譬如盛日照四天下;善知识者长菩萨身,譬如父母养育儿子。

善男子,以要言之,菩萨摩诃萨若能随顺善知识教,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功德,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深心,长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根,净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菩萨力,断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障,超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魔境,入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法门,满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助道,修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妙行,发十不可说百千亿阿僧祇大愿。

善男子,我复略说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忍、一切菩萨总持门、一切菩萨三昧门、一切菩萨神通智、一切菩萨回向、一切菩萨愿。一切菩萨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识力,以善知识而为根本,依善知识生,依善知识出,依善知识长,依善知识住,善知识为因缘,善知识能发起。”]

《三摩地王经》云:

恒常随观佛陀教,永远莫依罪恶友,

广依贤善之友伴……………………。

    《月灯三昧经》云:

若有欲得寂灭定,趣向无上菩提者,

慎勿习近恶知识,恒常亲近于善人。

又莫愿欲声闻地,亦勿爱彼所修行,

勇猛志乐佛功德,速得成佛当如我。


[1] 观待理:依靠原因始生结果的道理。如苗芽观待种子而后生,十二因缘的行支观待无明支而后生起的道理。

[2] 法尔理:如水流隰,如火向上,世间共知的自然法则。

[3] 作用理:不同诸法个别作用。青稞种子只生青稞苗芽,不生其他荞麦豆类。

[4] 证成理:现量、事势比量或信解比量,三者随一所成道理。

[5] 向:拼音 xiàng,〈动〉接近;临近。

[6] 顽闇:拼音wán àn,意思是愚拙而不明事理。

[7] 庌:拼音yǎ,厅堂;客堂。

[8] 后堂:拼音hòu táng,指屋后的庭院。

[9] 煖:拼音nuǎn,同“暖”。 温和,不冷:暖和。温暖。暖色。暖洋洋。

[10] 厢庑:拼音xiāng wǔ,是指正房前面两旁的廊屋。

[11] 梁:拼音liáng,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12] 拒阳:拼音,遮阳台。

[13] 指授:拼音zhǐ shòu ,意思是指导;传授。 犹指示。

[14] 终日:拼音zhōng rì,意思是整天,良久。

[15] 就:拼音 jiù,〈动〉靠近;走近;趋向。赴,到。

[16] 方:拼音 fāng,〈副〉却,反而。表示语气转折。

[17] 匆匆:拼音cōng cōng,1.仓卒,急急忙忙。 2.忙碌貌。

[18] 福:拼音fú,幸福,福气。凡富贵寿考、康健安宁、吉庆如意、全备圆满皆谓之福。

[19] 将:將 jiāng〈动〉带领,扶助:将雏。扶将。将军。

[20] 得无:拼音dé wú,意思是岂不,莫非。

[21] 儿息:拼音ér xī,一些的说法是“子息”。意为子嗣。

[22] 宿德:拼音sù dé,解释为年老有德者。

[23] 迟:拼音chí,迟徐(缓慢)。

[24] 偶:拼音ǒu,恰巧,正好。

[25] 不审:拼音bùshěn,意思为不明白、不知道。

[26] 小:拼音xiǎo,〈形〉稍,略。

[27] 废事:拼音fèi shì,释义:积压之事务。旷废职务。

[28] 懅:拼音jù,焦急。

[29] 不容:拼音bù róng,不允许。

[30] 便:拼音 biàn,〈副〉 即;就。

[31] 惟:拼音wéi,单,只:惟独。

[32] 汲汲:拼音 jí jí,1.心情急切貌。2.引申为急切追求。3.忧惶不安貌。

[33] 我且非我:释义。自身尚且不是属于自己,何况……。

[34]《中观四百颂·明破常执方便品》云:

汝应忧自死,何忧儿孙等,

自责而说他,岂非所应呵。

[35] 止:拼音zhǐ,居住。

[36]《出曜经·无常品》云:

愚蒙愚极,自谓我智,

愚而称智,是谓极愚。

[37] 屋椽:拼音wū chuán,意思是指古代的房子上面部分纵剖面是三角形的,中间有根长木棍横着放着,支撑着整个房顶的横梁。

[38] 命过:命终。

[39] 室家:拼音shì jiā,泛指家庭或家庭中的人,如父母、兄弟、妻子等。

[40] 里:乡村的庐舍、宅院。后泛指乡村居民聚落。

[41] 斟:拼音zhēn,用勺、瓢等舀取。

[42] 狎习:拼音xiá xí,意思是亲近熟习。

[43] 快心:拼音kuài xīn,恣意行事,只图痛快。

[44] 悔恡:拼音 huǐ lìn,悔恨。谓追悔顾惜。

[45] 宿习:佛教指前世具有的习性。旧日的积习。

[46] 笃信:拼音dǔ xìn 。是指忠实地信仰(某宗教)。也指深信不疑。

[47] 惮劳:拼音dàn láo,指怕苦怕累。

[48] 怪嫌:拼音guài xián,意思是责怪。

[49] 旃荼罗:贱民。印度族群之一,在古印度教种姓制度中,被认为是最低种姓,被认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主要工作是处理人类及动物尸体,担任刽子手或屠夫。

[50] 犗:拼音jiè,阄割过的牛。

[51] 舟楫:拼音 zhōu jí,亦作“舟檝”。“舟楫”泛指船只。

[52] 苗稼:拼音miáo jià,意思是田禾;庄稼、种庄稼。

[53] 毗沙门王:即多闻天王。“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天王、“二十诸天”中的第三天王,也是佛教的护法神,“多闻”意为常闻佛法、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冑,负责守护北俱卢洲。多闻天王为夜叉王,以夜叉、罗刹等为部众眷属。在印度神话中是北方守护神、知识之神、财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武神,在日本大多写成“毘沙门天”。

[54] 捃拾:拼音jùn shí,招收聚集。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