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41

第四十一课


三(遣除未授记轮回后际非理之诤)分二:一、争辩;二、答辩。

一、争辩: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过去佛无量,现来过算数,
过数众生边,三世由佛显。
世间无长因,此际约世显,
世间过有无,云何佛记边?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过去今未来,无数正等觉,
度生俱胝数,安住三世中。
尽而住三世,非增世间因,
佛何不授记,彼之前后际?

    假设有人说:虽然未授记轮回的前际,但对轮回的后际不作授记不合道理,因为:先前已涅槃、未来将出世、现在住世的圆满正等觉共有六十位数无量[1]甚至更多不计其数,每一尊佛也是变成俱胝数将更多的三世一切众生安置于解脱果位,他们正是为了一切有情才安住于三世来成办将众生趋至涅槃的伟业。前所未有的众生不可能产生,因此众生不存在增长的情况,这是从名言的角度来讲的,而在真如中,众生是尽或无生的本体,佛陀安住三世并不是增长世间众生的因。彻知何时诸法恒常无生,尔时所谓某法产生、某法形成等实空如幻之一切法的佛陀,为什么不授记众生的前际与后际?因为无增无减的缘故或者先前许多已尽、后来无增的缘故。     

二(答辩)分二:一、轮回生灭去来自性不成之比喻;二、轮回唯是假名而已。

一(轮回生灭去来自性不成之比喻)分二:一、于非法器莫说成佛之深密主因;二、真实喻义。

一、于非法器莫说成佛之深密主因: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由法如此深,于凡秘不说,
说世如幻化,是佛甘露教。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异生前保密,此乃甚深法,
世间如幻即,佛教真甘露。

对上述辩争进行答复:耽著有实法成实而诽谤真如的寻思者虽然询问了十四边,但佛未予以授记,其原因是,对异生前要保密的是甚深之法,为什么呢?世间在迷乱者前虽显现然而似现不成如幻术一般,这相当于是佛教中的醍醐甘露,而并不是指被实执所蒙蔽的所有愚者颠倒所假立的一切。

印度难胜友论师在注释中说:“于凡愚需要秘而不宣的此决定胜法是获得佛果的主因,而非其余。”

二、真实喻义: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譬如幻化像,生灭尚可见,
此像及生灭,实义捡非有。
世间如幻化,生灭可见尔,
世间及生灭,约实义皆虚。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犹如幻化象,虽现生与灭,
然于真实中,无生亦无灭。
如幻之世间,虽现生与灭,
然于胜义中,无生亦无灭。

犹如由因缘所显现蒙蔽人们视野的虚幻大象,在名言中虽然显现为生与灭,但在胜义中本来就不存在真实成立的生与灭。同样,虽然显现成实,但实为空性如虚幻般的此世间,仅仅在名言识前显现分中并非不显现产生,也显现灭亡而不是显现恒常,可是在究竟胜义中,丝毫也不存在自性生与自性灭。也就是说,如同被魔术蒙蔽视野的人们将幻化的马象执为真实而加以耽著一样,因为没有通达、没有了悟真如而被无明所蒙蔽的所有异生凡夫,耽著似现真实的有实法,而从来没有想到自性为空性;魔术师自己了知虽然显现马象却不真实,而观看魔术的愚者与魔术师尽管相同见到魔术的幻化,但执著方式却迥然不同。同样的道理,异生与证悟真如的诸位圣者尽管相同见到世间万事万物,但凡夫见为实有并执著,而诸位圣者通达如幻无实而没有耽著。也就是说,七地之前清净后得世间智慧所见前,虽然会出现真实显现许,但不存在实有分别念。而八地以上连真实显现许也不出现。

一切了别如果归纳,则有四种,一者、即未入道异生的分别念:三界不清净的心与心所、耽著二取的迷乱识;二者、入道胜解行的分别念:观待圣者而言也不清净,因为本体是世间,具有实有分别念需要上进,而与平庸分别不同,由于作为圣者智慧之因,并通过修行空性总相而稍微感受到法身的明相之故;三者、圣者入定与法性一味,因此无有分别念;四者、后得的分别念也并不是像凡夫那样,因为无有耽著二取的分别念的缘故,也不是像入定那样,因为可能存在细微的二取。这四种分别连带其对境涵盖一切所知。

如同未被虚幻的物品与咒语欺惑的人(补特伽罗)甚至幻化的马象形象也不出现在眼前一样,圣者的根本慧定前,真实显现与二取一无所有。

贾曹杰大师在《中观宝鬘论颂显明要义释》中说:“此亦譬如观幻术游戏者,由于被药坏其眼根,则对于幻化的象马等,执为真实象马,诸未通达真实性的异生,执一切法实有自性,全不思惟是自性空。又如幻师自己虽然也见幻化的象马,但他了知非是实有,如是通达真实性的异生和圣者后得智时,亦见诸法有自性,但知自性本空。七地以下的圣者,虽然通达实有空,然仍有实执现行,但得八地以后,则此实执现行亦没有了。又诸未被幻化的物和咒水坏其眼根的补特伽罗前,则幻化的象马亦不见了。如是当知在有学圣者根本智前,则一切有为的世俗显现尽皆寂灭了。”

《宝行王正论·杂品》云:
幻像无从来,去亦无有处,
但迷众生心,由实有不住。
世间如幻化,无来亦无去,
唯心愚痴尔,实则无所住[2]
《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品》云:
譬如虚幻象,无来亦无去,
愚心所致已,真实无安住。
如是幻世间,无来亦无去,
愚心所致已,真实无安住。

    如果有人说:虚幻的大象由因缘所生也不是真如。

驳:犹如虚幻的大象真实本体无生,因而正当产生时,从何处也不来,最终调伏时也不去往何处,然而执著马象自性能去能来只是由于咒语等蒙昧心所导致的,真实性中,丝毫也不存在于真实本体中安住的情况。正如此比喻一样,这些器情世界现而无自性,如同魔术师的幻化一样。因而最初从何处也不来,最终何处也不去。可是,所有凡夫却执著器情的这些法自性能来能去,这只是由无明之毒蛊惑内心所致,真实性中安住自性丝毫也不成立。我们务必要通达此等道理。

《三摩地王经》云:

此等法不住,非有住此等,

无住虽说住,自体不可得。

《大智度论》云:[问曰: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闻、可嗅、可尝、可触、可识者?若实无所有,不应有可见乃至可识。

复次,若无而妄见者,何以不见声、闻色?若皆一等空无所有,何以有可见、不可见者?如一指第一甲无,第二甲亦无,何以不见第二甲,独见第一甲?以是故,知第一甲实有,故可见;第二甲实无,故不可见。

答曰:诸法相虽空,亦有分别可见、不可见。譬如幻化象、马及种种诸物,虽知无实,然色可见、声可闻,与六情相对,不相错乱。诸法亦如是,虽空而可见、可闻,不相错乱。

如《德女经》[3]说:德女白佛言:“世尊,如无明内有不?”佛言:“不!”“外有不?”佛言:“不!”“内外有不?”佛言:“不!”“世尊,是无明从先世来不?”佛言:“不!”“从此世至后世不?”佛言:“不!”“是无明有生者灭者不?”佛言:“不!”“有一法定实性,是名无明不?”佛言:“不!”尔时,德女复白佛言:“若无明无内、无外,亦无内外,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真实性者,云何从无明缘行乃至众苦集?世尊,譬如有树,若无根者,云何得生茎节枝叶华果?”佛言:“诸法相虽空,凡夫无闻无智故,而于中生种种烦恼、烦恼因缘,作身、口、意业,业因缘作后身,身因缘受苦受乐。是中无有实作烦恼,亦无身、口、意业,亦无有受苦乐者。譬如幻师,幻作种种事。于汝意云何?是幻所作内有不?”答言:“不!”“外有不?”答言:“不!”“内外有不?”答言:“不!”“从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不?”答言:“不!”“幻所作有生者灭者不?”答言:“不!”“实有一法是幻所作不?”答言:“不!”佛言:“汝颇见颇闻幻所作伎乐不?”答言:“我亦闻亦见。”佛问德女:“若幻空,欺诳无实,云何从幻能作伎乐?”德女白佛言:“世尊,是幻相法尔[4],虽无根本而可闻见。”佛言:“无明亦如是,虽不内有,不外有,不内外有,不先世至今世、今世至后世,亦无实性,无有生者、灭者,而无明因缘诸行生,乃至众苦集。如幻息,幻所作亦息;无明亦尔,无明尽,行亦尽,乃至众苦集皆尽。”

复次,是幻譬喻示众生,一切有为法空不坚固。如说:一切诸行如幻,欺诳小儿,属因缘,不自在,不久住。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幻。]


[1] 无量数:数目的第六十位,即最后一位之名称。并非其上再无更大的数目。也就是一的后面有五十九个零。

[2] 陈·天竺三藏真谛法师翻译的《宝行王正论·杂品》中没有本偈颂的译文。今根据藏文版《教王宝鬘论》的颂文作了补译。

世间如幻化,无来亦无去,

唯心愚痴尔,实则无所住。

[3] 《德女经》:佛为德女说缘起如幻,与竺法护所译《梵志女首意经》相合。

[4] 法尔理:如水流隰,如火向上,世间共知的自然法则。四理之一。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