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87

第八十七课


六(积累二资生功德之理)分二:一、所生五种共同功德;二、所生二十五种特殊功德。

一、所生五种共同功德:

共有四颂。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若依理行善,好名遍十方,
王侯续不断,王富乐转大。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由法王位安,名声之华盖,
广大遍诸方,群臣尽敬重。

    一、由于奉行正法所生的这些功德,对国政无害,因而可以使王位安定兴盛。

名声之华盖,广大遍诸方。

二、人们传扬“某某人对弘法利生做了如何如何的事”而使美名的胜幢、华盖广大遍布诸方。

三、奉行正法能摄受眷属,这是一种规律,由此不仅堪为诸方的皈依处,而且也会赢得自他诸位属臣的恭敬爱戴。

经中云:

若以自然美名德,具悦众生之威力,获得伪德恭敬者,燃起难忍嫉妒火。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死缘百一种,寿命因不多,
此因或死缘,故恒应修善。
若人恒行善,是所得安乐,
于自他若等,此善乐圆足。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
彼等亦死缘,是故恒修法。
如此常修法,自与诸世间,
悉皆心悦意,以此为最佳。

《解忧书》云:“如是诸众生,悉皆面临死。”

因此,务必要迅速修行正法,因为自己的住宅等无不成为死缘。死缘极其众多,尽管存活的因缘也有微乎其微的部分,但也面临着挚友所欺、房屋倒塌、食不消化等的威胁,虽然自以为积累财产是生存之缘,但诸如为了积财而丧命,实际上这些也没有不成为死缘的。所以,与为了生存而积累财产相比,更应当恒常修行正法。

《众经撰杂譬喻》云:[一切众生贪著世乐不虑无常,不以大患为苦。譬如昔有一人遭事应死,系在牢狱,恐死而逃走。国法若有死囚逾狱走者,即放狂象令蹈杀,于是放狂象令逐此罪囚。囚见象欲至走入墟井[1]中,下有一大毒龙张口向上,复四毒蛇在井四边,有一草根此囚怖畏一心急捉此草根,复有两白鼠啮[2]此草根,时井上有一大树,树中有蜜,一日之中有一滴蜜堕此人口中,其人得此一滴,但忆此蜜不复忆种种众苦,便不复欲出此井。是故圣人借以为喻:“狱者三界,囚众生,狂象者无常,井众生宅也,下毒龙者地狱也,四毒蛇者四大也,草根者人命根也,白鼠者日月也,日月克食人命日日损减无有暂住,然众生贪著世乐不思大患。”是故行者当观无常以离众苦。]

《教王经》云:

生老病死如磨纹,死主恶魔如信使,

死缘思维不可及,无不成为死缘事,

此身食养哽咽亡。

《法集要颂经·有为品》云:

江河无停止,驶流去不回,保惜脓漏躯,虽恋不能住。

四大聚集身,无常讵[3]久留,地种散坏时,神识空何用?

此身多障恼,脓漏恒疾患,愚迷贪爱着,不厌求寂灭。

今岁虽云在,冬夏不久停,凡夫贪世乐,中间不惊怖。

父母与兄弟,妻子并眷属,无常来牵引,无能救济者。

如是诸有情,举动贪荣乐,无常老病侵,不觉生苦恼。

《旧杂譬喻经》云:

[昔有三道人共相问:“汝何因得道?”曰:“我于王国中,观蒲萄大盛好,至晡时[4]人来折灭取,悉败狼藉在地,我见觉无常,缘是得道也。”一人曰:“我于水边坐,见妇人摇手澡器,臂镮更相叩,因缘合乃成声,我缘是得道也。”一人曰:“我于莲华水边坐,见华盛好,至晡有数十乘车来,人马于中浴,悉取华去,万物无常乃尔,我觉是得道也。”]

    如果能够做到这样恒常修法,那么一切世间与自己,自他二者都会以行法而舒心悦意或者心满意足。这种快乐是最好不过的,并且仅此足矣,因此要如是而行。

    也许有人会想:如果恒常唯一修行正法,那么就不需要成办世间的受用了吗?

答曰:这顺便可得,因而无需刻意去成办。

《妙臂请问经》云:

譬如有士为果故,生长稻谷非为秸[5]

得稻谷后无励力,禾秸之堆顺便生。

如是有者欲菩提,造福虽非为受用,

然而犹如禾秸堆,未成之中成受用。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依法为性人,卧觉常安乐。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由法眠安稳,安乐而觉醒。

四、如果加害对方,结果就会整天顾虑重重,心里怀着“他曾经害过我”的憎恨而彻夜难眠,醒觉时也是心神不安,菩萨的殊胜法就是不加害对方,这样一来也就无有怨敌的畏惧,也不会因耿耿于怀而心烦意乱,依靠正法可心安理得地入眠,并且在安乐的状态中醒来,因而要努力修法。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梦中见善事,由内无过恶。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由内无过咎,梦中亦见乐。

五、意乐清净的内心无有贪嗔等过患,因而验相表现在甚至梦中也见到欢喜快乐的瑞兆。

《毗奈耶经》云:

造福今喜后世乐,二者欢喜极欢喜,

诸业成熟见极喜,去处善妙后世喜。

《大智度论》云:[舍利弗以梦事问须菩提:“须菩提!若梦中所作业,是业有集成不?”集成者,是业实集能成果报不?是业若有实,佛常说‘一切法空如梦’,不应得集成!何以故?是梦心微弱故,不能集成。昼日微弱心,尚不能集成,何况梦中?若梦觉已,分别梦中生善不善心,是应集成。须菩提语舍利弗:“如人梦中杀人,觉已,分别‘我杀是快耶!’舍利弗,是业云何,为集成不?”舍利弗语须菩提:“一切业若昼、若梦,皆从因缘生,无因缘则不生。”须菩提可其言:“如是业有因缘生,无因缘不生;思有因缘生,无因缘不生。”业者身、口业,思者但意业;思是真业,身、口业为思故名为业。是三业因四种法,若见、若闻、若觉、若知,因此四种则心生;是心随因缘生,或净、或不净,不净罪业,净福业。是故若梦中所见,皆因先见、闻、觉、知。梦中所作善恶,为眠覆心,不自在故,无有势力,不能集成果报;若是业得觉时,善恶心和合故,能助成果报。须菩提意谓:“梦中业实有集成。何以故?有因缘起故,昼日心、梦中心无异。所以者何?皆因四种生故。”

舍利弗以空难须菩提:“如佛说:‘一切诸业自相离。’汝云何定说‘诸业有因缘生,无因缘不生?’”须菩提答:“诸法虽空远离相,而凡夫取相,有缘故业生;若不取相,无因缘则不生。是故一切业,皆从取相因缘生故有,昼日、梦中无异。”]

《大智度论》又云:

[问曰:乃至佛犹尚有眠,何以知之?佛常命阿难:“汝四襞[6]优多罗僧[7]敷,我欲小眠,汝为诸比丘说法。”又萨遮尼乾问佛:“佛自念昼日有眠不?”佛言:“春末夏初,以时热故小眠息,除食患故。”萨遮尼乾白佛:“余人有言,昼日眠是痴相。”佛言:“汝置!汝不别痴相。诸漏能生后身相续不断者,是名痴相,虽常不眠亦是痴;若是诸漏永灭无余,虽眠不名痴。”如是等,经中处处说,须菩提何以言阿罗汉尚不眠?

答曰:眠有二种:一者、眠而梦,二者、眠而不梦。阿罗汉非为安隐著乐故眠,但受四大身法,应有食、息、眠、觉,是故少许时息名为眠,不为梦眠故。须菩提言:“阿罗汉尚不眠。”有人言:“离欲者得禅定,色界系四大入身中,身心欢乐则无有眠。慧解脱阿罗汉[8],色界四大不入身中,故有眠。”是故须菩提言:“阿罗汉尚不眠。”是故阿罗汉有眠、有不眠。佛以方便力,为度众生,受人法故现眠。]


[1] 墟井:拼音xū jǐng,墟井有‘村落’之义。但此处则指废弃成墟的枯井。

[2] 啮:拼音niè,咬:啮齿动物。虫咬鼠啮。

[3] 讵:jù,岂,怎:讵料。讵知。

[4] 晡时:拼音bū shí,即是十二时之一,即申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即下午 3 时正至下午 5 时正)。

[5] 秸:拼音jiē,农作物收割以后的茎:麦秸。豆秸。秫秸。

[6] 襞:拼音bì,摺叠衣裙。

[7] 郁多罗僧:读音yù duō luó sēng,意思是僧侣法衣中的上衣。

[8] 慧解脱阿罗汉:是从知见上,了解一切变化无常,以无漏的智慧力,断除烦恼障而得到解脱,称为慧解脱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在禅定方面,只有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没有神通的力量。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