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89

第八十九课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教一切众生,坚发菩提心,
菩萨德如山,菩提心牢固。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若令诸有情,坚发菩提心,
常得如山王,稳固菩提心。

三、如果能让那些没有发菩提心的有情发起殊胜菩提心,并且想方设法令他们坚定不移,那么依此等流自己将在今生与后世中恒常获得稳如山王般的菩提心。

经中说:“于装有佛身舍利之藏、七种珍宝所造、面积等同三千大千世界之佛塔,每日广作种种供养,远远比不上将一位所化众生安置于大菩提道的福德。”这是月称菩萨在《中观四百颂广释》中引用的。

《大智度论》云:

[问曰:菩提心、无等等心、大心,有何差别?

答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无等等名为佛。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一切法,无与等者。是菩提心与佛相似。所以者何?因似果故,是名无等等心;是心无事不行,不求恩惠,深固决定。

复次,檀、尸波罗蜜,是名菩提心。所以者何?檀波罗蜜因缘故,得大富无所乏少;尸波罗蜜因缘故,出三恶道,人天中尊贵;住二波罗蜜果报力故,安立能成大事,是名菩提心。羼提、毗梨耶波罗蜜相,于众生中现奇特事,所谓人来割肉出髓如截树木,而慈念怨家,血化为乳;是心似如佛心,于十方六道中,一一众生,皆以深心济度;又知诸法毕竟空,而以大悲能行诸行,是为奇特!譬如人欲空中种树,是为希有。如是等精进波罗蜜力势,与无等相似,是名无等等。入禅定,行四无量心,遍满十方,与大悲、方便合故,拔一切众生苦;又诸法实相,灭一切观,诸语言断,而不堕断灭中,是名大心。

复次,初发心名菩提心,行六波罗蜜名无等等心,入方便心中是名大心。如是等各有差别。

复次,菩萨得如是大智,心亦不高,心相常清净故。如虚空相常清净,烟云尘雾,假来覆蔽不净;心亦如是,常自清净,无明等诸烦恼客来覆蔽故,以为不净,除去烦恼,如本清净。行者功夫微薄,此清净非汝所作,不应自高,不应念。何以故?毕竟空故。]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由信离八难,因戒生善道,
数修真如空,得善无放逸。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由信离无暇,依戒生善趣。
凭依修空性,不执一切法。

四、资粮之中以信心对业果诚信不疑而奉行取舍,结果永远不会转生到八无暇之处。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云:

邪见生鬼畜,泥黎法不闻,

边地蔑戾车,生便痴瘂性,

或生长寿天,除八无暇过,

闲暇既已得,尔可务当生。

《大智度论》云:

[【经】佛问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八人,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生恶道中不?”

“不也,世尊。”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行禅定、修智慧,断一切不善业,若堕恶道,若生长寿天[1],若不得修善法处,若生边国,若生恶邪见家、无作见家,是中无佛名、无法名、无僧名,无有是处!须菩提,初发意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深心行十不善道,无有是处!”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有如是善根功德成就,如佛自说本生受不善果报,是时,善根为何所在?”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随而受身,以是身利益众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畜生时,有大方便力,若怨贼欲来杀害,以无上忍辱、无上慈悲心舍身,不恼怨贼;汝诸声闻、辟支佛,无有是力。以是故,须菩提,当知菩萨摩诃萨,欲具足大慈悲心,为怜愍利益众生故,受畜生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住何等善根中,受如是诸身?”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道场,于其中间,无有善根不具足者;具足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应当学具足一切善根;学善根已,当得一切种智,当断一切烦恼习。”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白净无漏法,而生恶道畜生中?”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佛成就白净法、无漏法不?”

须菩提言:“佛一切白净无漏法成就。”

“须菩提!若佛自化作畜生身,作佛事度众生,实是畜生不?”

须菩提言:“不也。”

佛言:“菩萨摩诃萨亦如是,成就白净无漏法,为度众生故受畜生身,用是身教化众生。”

佛告须菩提:“如阿罗汉作变化身,能使众生欢喜不?”

须菩提言:“能!”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用是白净无漏法,随应度众生而受身,以是身利益众生,亦不受苦痛。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师幻作种种形,若象、马、牛、羊、男、女等以示众人。须菩提!是象、马、牛、羊、男、女等有实不?”

须菩提言:“不实也!世尊。”

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白净无漏法成就,现作种种身以示众生故,以是身饶益一切,亦不受众苦。”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大方便力,得圣无漏智慧,而随所应度众生身,而作种种形以度众生!”  

【论】释曰:佛反问答:“于汝意云何?八人等圣人[2]为堕三恶道不?”须菩提思惟:“是诸圣人入圣道故,无堕三恶道因缘。”思惟已,答言:“不也!”佛言:“菩萨亦如是,堕三恶道因缘尽故,云何堕三恶道?”堕三恶道因缘者,所谓诸不善法。是菩萨从初发心已来,修习布施、持戒等诸善法,断诸杀生等十不善道,若是人堕三恶道,无有是处!何以故?灭诸恶法、增益善法故。不善道有上、中、下,上者、堕地狱,中者、堕畜生,下者、堕饿鬼。是菩萨三种已尽,深心悲念众生,是故不堕。

问曰:若尔者,三恶道可不于中生,是菩萨福德多,何以不于长寿天中生?

答曰:是菩萨怜愍众生,行六波罗蜜,虽能入禅波罗蜜,和合慈悲行,不著禅味,命欲终尽,念欲界法故退禅道;以彼中无苦恼,深著禅味,难可得度,故不生长寿天。

以边国遮碍,不得修善法故不生。所以者何?是菩萨拔出吝法根本;吝法因缘故,生边国不知法处。复次,是菩萨常好中道,舍离二边故,不生边国。边国无三宝之名,不识七众[3],但贵今世现事,不贵福德道法,故名边地。不但生边国故,名为边地;若识三宝,知罪福相续因缘,解诸法实相,是人虽生阎浮提外,不名为边,何况生阎浮提中!是菩萨常乐为他说法,亦深爱善法故,得随意善众生共生,所谓为中国。

又于中国不生邪见家。何以故?是菩萨世世常自行正见,亦教他正见,赞正见法,欢喜赞叹行正见者,是故不生恶邪见家。

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

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成就大力菩萨,二者、属因缘新发心菩萨。大菩萨为众生随所应度受身,不避边地、邪见;新发意菩萨若生是处,既不能度人,又自败坏,是故不生。譬如真金在泥,终不败坏,铜铁则坏。邪见者,所谓无作见。虽六十二种皆是邪见,无作最重。所以者何?无作,‘言不应作功德、求涅槃’。若言‘天作’,若言‘世界始来’,虽是邪见而不遮作福德;以无作大恶,故不生。

又初发心菩萨,染恶心行十不善道,无有是处!何以故?是菩萨一心回向,贵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贵世间法。是人未离欲因缘故,虽起诸烦恼,终不深心作恶;虽加杖楚[4],终不夺命,不取他财令其失命。是菩萨断一切不善法,修集一切善法故,不生八难处,常得八好处。

须菩提问:若菩萨有如是善根成就,云何本生因缘作鹿、马等?佛答:“菩萨实有福德善根成就,为利众生故,受畜生形,亦无畜生罪。”此中佛自说因缘:“所谓菩萨在畜生中慈愍怨贼,阿罗汉、辟支佛所无有。”罗汉、辟支佛,怨贼来害,虽不加报,不能爱念供养供给。如菩萨本身作六牙白象,猎师以毒箭射胸!尔时,菩萨象以鼻拥抱猎者,不令余象得害,语雌象言:“汝为菩萨妇,何缘生恶心?猎师是烦恼罪,非人过也!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灭除其烦恼罪。譬如鬼著人,咒师来但治鬼而不瞋人,是故莫求其罪!”徐问猎者:“汝何以射我?”答言:“我须汝牙。”象即就石罅[5],拔牙与之,血肉俱出,不以为痛;供给粮食,示语道径。如是等慈悲,阿罗汉、辟支佛所无有。如是好心,云何受畜生身?当知是变化度于众生。

问曰:何以不作人身而为说法,而作此兽身?

答曰:有时众生见人身则不信受,见畜生身说法,则生信乐,受其教化。又菩萨欲具足大慈悲心,欲行其实事,众生见之惊喜,皆得入道。]

《杂宝藏经·六牙白象缘》云:

昔舍卫国,有一大长者,生一女子,自识宿命,初生能语,而作是言:“不善所作,不孝所作,无惭所作,恶害所作,背恩所作。”作此语已,默然而止。此女生时,有大福德,即为立字,名之为贤。渐渐长大,极敬袈裟。以恭敬袈裟因缘,出家作比丘尼。不到佛边,精勤修习,即得罗汉。悔不至佛边,便往佛所,向佛忏悔。佛言:“我于彼时,已受忏悔。”

诸比丘疑怪问佛:“此贤比丘尼,何以故从出家以来不见佛?今日得见佛忏悔,有何因缘?”

佛即为说因缘:“昔日有六牙白象,多诸群众。此白象有二妇,一名贤,二名善贤。林中游行,偶值莲花,意欲与贤,善贤夺去。贤见夺华,生嫉妬心:‘彼象爱于善贤,而不爱我。’时彼山中有佛塔,贤常采花供养,即发愿言:‘我生人中,自识宿命,并拔此白象牙取。’即上山头,自扑而死。寻生毘提醯王家作女,自知宿命。年既长大,与梵摩达王为妇,念其宿怨,语梵摩达言:‘与我象牙作床者,我能活耳;若不尔者,我不能活。’梵摩达王,即募猎者:‘若有能得象牙来者,当与百两金。’即时猎师,诈被袈裟,挟[6]弓毒箭,往至象所。

“时象妇善贤,见猎师已,即语象王:‘彼有人来。’象王问言:‘著何衣服?’答言:‘身着袈裟。’象王言:‘袈裟中必当有善无有恶也。’猎师于是遂便得近,以毒箭射。善贤语其夫:‘汝言:“袈裟中有善无恶。”云何如此?’答言:‘非袈裟过,乃是心中烦恼过也。’善贤即欲害彼猎师,象王种种慰喻[7]说法,不听令害。又复畏五百群象必杀此猎师,藏着歧间,五百群象,皆遣远去,问猎师言:‘汝须何物而射于我?’答言:‘我无所须;梵摩达王,募索汝牙,故来欲取。’象言:‘疾取。’答言:‘不敢自取。如是慈悲,覆育于我,我若自手取,手当烂堕。’白象即时,向大树所,自拔牙出,以鼻绞捉,发愿而与:‘以牙布施,愿我将来,拔一切众生三毒之牙。’猎师取牙,便与梵摩达王。

“尔时夫人,得此牙已,便生悔心,而作是言:‘我今云何取此贤胜净戒之牙?’大修功德,而发誓言:‘愿使彼将来得成佛时,于彼法中,出家学道,得阿罗汉。’

“汝等当知!尔时白象者,我身是也。尔时猎师者,提婆达多是也。尔时贤者,今比丘尼是也。尔时善贤者,耶输陀罗比丘尼是也。”

    五、依靠持戒转生到人天诸善趣中。

六、凭着修习所通达的甚深空性而感得具有减少功德之违品、不失对治的不放逸,并对一切诸法无执无著的智慧。


[1] 生长寿天:生长寿天寿命约有五百劫,即色界第四禅中之无想天。外道修行多生其处,而障于见佛闻法。许多外道修到一念不生,进入禅定之中,以为就是解脱。修定境的众生,后世多生于此天。终日在一念不生的定境中。有无法修行佛法的障难。

[2] 八人等圣人:指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共二乘的圣者。

[3] 七众:如来教法中出家与在家的七众弟子: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

[4] 杖楚:拼音zhàng chǔ ,意思为以棍棒拷打。

[5] 石罅:拼音shíxià,意思是石头裂缝、缺口、瓶子裂缝。

[6] 挟:拼音xié,指用胳膊夹着:挟持。

[7] 慰喻:拼音wèi yù,亦作“ 慰谕 ”,意思为抚慰,宽慰晓喻;谓解释宽慰。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