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bml96

第九十六课


问曰:人从释迦文尼佛闻法生疑者多?

答曰:佛此中自说因缘:“有人薄福不种善根,不得善知识故生疑。”著我见[1]、边见[2]、邪见[3]等诸烦恼覆故,非佛言是佛,是佛言非佛。不深种善根,不顺善师,三毒邪见一时发起,无所依随,任意自恣。若见邪见顺其意故,言是一切智见;诸佛说毕竟空,不顺其意,便言非佛。非法言法,法言非法,如是人于诸佛所多生疑,多生疑故心悔。是净佛国中无如是罪人,故不生疑。佛言:“如是罪人,破诸法实相故,死堕地狱恶道中!诸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罪人往来生死中,以佛神通力,拔出众生令住正定聚[4]中,不堕三恶趣,是名净佛土。”是佛土中无如是诸过,无不具足,于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中无有障碍——所谓国土七宝、众生身端正、相好庄严、无量光明、常闻法音、常不远离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中众生皆毕定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问曰:上闻佛名毕定至佛,此于诸法无障碍必得作佛,有何差别?

答曰:此中众生常见佛,常闻法,深种善根,多集佛法故,疾得作佛。闻名者,虽俱毕定而小不如。如是等,名为净佛国土相,如“十地中庄严菩提树”说。]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众宝献支提,故放无边光。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宝献能仁王,得放无量光。

二十五、以珍宝供养能仁王佛陀将获得放射遍及无边光芒的功德。关于以上所有内容多数来源于诸大经典,当从中了知。

《杂宝藏经·波斯匿王女善光缘》云:

[昔波斯匿王有一女,名曰善光,聪明端正,父母怜愍,举宫爱敬。父语女言:“汝因我力,举宫爱敬。”女答父言:“我有业力,不因父王。”如是三问,答亦如前。王时瞋忿,今当试汝有自业力、无自业力?约勅[5]左右[6],于此城中,觅一最下贫穷乞人。时奉王教,寻便推觅,得一穷下,将来诣王。王即以女善光付与穷人。王语女言:“若汝自有业力不假我者,从今以往,事验可知。”女犹答言:“我有业力。”即共穷人,相将[7]出去。问其夫言:“汝先有父母不?”穷人答言:“我父先舍卫城[8]中第一长者,父母居家,都以死尽,无所依怙,是以穷乏。”善光问言:“汝今颇知故宅处不?”答言:“知处,垣[9]室毁坏,遂有空地。”善光便即与夫相将,往故舍所,周历按行,随其行处,其地自陷,地中伏藏,自然发出,即以珍宝,雇人作舍,未盈一月,宫室屋宅,都悉成就,宫人妓女[10],充满其中,奴婢仆使,不可称计。

[11]忆念:“我女善光,云何生活?”有人答言:“宫室钱财,不减于王。”王言:“佛语真实,自作善恶,自受其报。”王女即日[12],遣其夫主,往请于王。王即受请,见其家内,氍毺[13]氀毼[14],庄严舍宅,踰[15]于王宫。王见此已,叹未曾有。此女自知语皆真实,而作是言:“我自作此业,自受其报。”

王往问佛:“此女先世,作何福业,得生王家,身有光明?”

佛答王言:“过去九十一劫,有佛名毘婆尸。彼时有王名曰盘头,王有第一夫人。毘婆尸佛入涅盘后,盘头王以佛舍利起七宝塔。王第一夫人,以天冠拂饰,著毘婆尸佛像顶上,以天冠中如意珠,著于枨[16]头,光明照世,因发愿言:‘使我将来身有光明,紫磨金色[17],尊荣豪贵,莫堕三恶八难之处[18]。’

“尔时王第一夫人者,今善光是。迦叶佛时,复以肴膳,供养迦叶如来及四大声闻。夫主遮断,妇劝请言:‘莫断绝我,我今以请,使得充足。’夫还听妇,供养得讫。尔时夫者,今日夫是。尔时妇者,今日妇是。夫以尔时遮妇之故恒常贫穷,以还听故,要因其妇,得大富贵;无其妇时,后还贫贱。善恶业追,未曾违错。”

王闻佛所说,深达行业,不自矜大,深生信悟,欢喜而去。]

二、摄义:

《宝行王正论·菩提资粮品》云:
如此业及果,已知义相应,
故应修利他,即菩萨自利。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云:
故知业果理,随同而行持。
恒常利有情,即利汝自己。

因此,依照奉行上面所说的业果善资则所生果报的因果规律或者随因而生果的道理后实地加以行持,实际上就是要恒常利益其他有情,这自然也就是利益大王你自己。

《嘎雅够热经》云:“文殊,诸菩萨之行为当从何入手,依于何者?文殊答言,天子,诸菩萨之行即从大悲入手,依于有情。”

可见,菩萨的无量善行与佛果的无量功德的原因也是由这一甚深方便的威力所生。

龙树大士在《菩提心释》中曰:

一切声闻离贪故,岂非获得下菩提?

倘若未舍诸有情,则得圆满佛菩提。

《摄正法经》云:“世尊,诸菩萨之身业无论如何,语及意业无论如何,以见解趋入有情,随大悲……思维成办利益一切有情,思维我修行成办安乐之法。”

《大乘经庄严论·修行品》云:

愚人勤自乐,常苦不得彼,

坚稳恒利他,行二利涅槃[19]

  《大方广佛华严经·贤首品》云:

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

于佛法僧生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心。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

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常欲利乐诸众生,庄严国土供养佛,

受持正法修诸智,证菩提故而发心。

本品正文宣说完毕。

《教王宝鬘论·积菩提资品》教诫修学无上菩提之因二资粮的第三品释终。


[1] 我见:亦作身见,坏聚见,梵音译作萨迦耶见。五蕴原是刹那变坏,和合聚成,无有真实我及我所,反执为有的染污慧。

[2] 边见:亦作边执见,误认萨迦耶见所缘之我为永恒固定之常见;或来世不再结生之断见。此种染污慧边执见,有能妨碍生起中观正道的作用。

[3] 邪见:误认因果功用、前生后世等诸实有事物为非实有的染污慧。其功用能使不行善业,而断善根,行恶业而起恶念等颠倒取舍的行为。

[4] 正定聚:诚如《大智度论·三惠品》所云:“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

[5] 约勅:(约敕)拼音 yuē chì,亦作”约饬”。指约束诫饬。

[6] 左右:近臣;侍从。

[7] 相将:xiāng jiāng,意思是相随,相伴。

[8] 舍卫城:梵语: Śrāvastī,古印度恒河中游北岸拘萨罗国(Kosala)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的谢拉瓦斯蒂县。相距恒河南岸摩揭陀国(Magadha)的王舍城不太远。舍卫城是古印度重要的思想交汇发源地。在佛教史上,因为是著名的祗园精舍所在地,释迦牟尼佛长年在此居留说法长达二十多年,因此名闻遐迩,成为佛教八大圣地之一。7世纪玄奘法师来此时,舍卫城已经荒废。

[9] 垣:拼音yuán,矮墙,墙:短垣。城垣。墙垣。

[10] 妓女:拼音jìnǚ,古代称歌女,表演歌舞的女子:歌妓。舞妓。歌舞妓。

[11] 卒:拼音cù,同‘猝’。指突然:猝然。猝尔。猝生变化。猝不及防。

[12] 即日:拼音jírì,注释:1,当日。2. 近日。

[13] 氍毺: 拼音qú shū,.见”氍毹”。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毛或毛麻混织的布、地毯之类。古代产于西域。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帘幕等。

[14] 氀毼:拼音 lǘ hé,亦作”氀褐”。 古代一种较粗的毛织物品。

[15] 踰:拼音yú,同“逾”。指越过,超过。

[16] 枨:拼音chéng,枨,杖也。

[17] 紫磨金色:指带有紫色之黄金,为黄金中之最上品。又称紫磨黄金、紫金。紫,紫色;磨,无垢浊之意。同于印度之阎浮檀金。紫磨黄金之莲台称为紫金台。紫磨金之色,称紫磨金色,即带有紫色之金色。《观无量寿经》中,阐明九品往生者之相,谓上品中生者临终时,阿弥陀佛持紫金台来迎,行者身作紫磨金色。此外,《法华经·提婆达多品》中,提到佛身为紫磨金色身,有忍辱柔软之相,称“紫磨忍辱”。

[18]《增益阿含经·八难品》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凡夫之人不闻不知说法时节。比丘当知:有八不闻时节,人不得修行。云何为八?

“若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如来之所行,然此众生在地狱中,不闻不睹,是谓初一难也。

“若复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畜生中,不闻不睹,是谓第二之难。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说法教,然此众生在饿鬼中,不闻不睹,是谓此第三之难也。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长寿天上,不闻不睹,是谓第四之难也。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然此众生在边地生,诽谤贤圣,造诸邪业,是谓第五之难。

“复次,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众生生于中国,又且六情不完具,亦复不别善恶之法,是谓第六之难也。

“若复如来出现世时,广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众生在于中国,虽复六情完具,无所缺漏,然彼众生心识邪见:无人、无施、亦无受者,亦无善恶之报,无今世、后世,亦无父母,世无沙门、婆罗门等成就得阿罗汉者自身作证而自游乐。是谓第七之难也。

“复次,如来不出现世,亦复不说法使至涅槃者,又此众生生在中国,六情完具,堪任受法,聪明高才,闻法则解,修行正见:便有物、有施、有受者,有善恶之报,有今世、后世,世有沙门、婆罗门等修正见,取证得阿罗汉者。是谓第八之难,非梵行所修行。是谓,比丘,有此八难,非梵行所修行。”]

[19] 唐译为:

世间求自乐,不乐恒极苦,

菩萨勤乐他,二利成上乐。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