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后行9


三、趣入佛法愿: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三世一切如来以无尽语言海恒时转动妙法轮,愿我以甚深智慧力能普遍深入这些妙法。

     智慧非常重要,有了智慧才可以趣入诸佛所说之法,否则很难趣入佛说之法。甚至幼儿园老师“转法轮”时,智力太差的孩子都听不懂。所以我们要发愿:当诸佛为众生广转法轮时,自己要以甚深的智慧趣入佛说之法。

     当然,要趣入诸佛所说之法,除了需要甚深的智慧,还需要强烈的信心。为什么呢?因为佛法是如来的境界,它是甚深不可思议的。

     如《大乘密严经》云:

呜呼大乘法,微妙不思议。

     所以,凡夫人以自己的智慧很难趣入微妙不思议的佛法。但如果有了强烈的信心,虽然佛法甚深不可思议,还是有趣入的机会。

     又如《佛说华手经》云:

诸佛难思议,法亦难思议,

若能信此者,报亦难思议。

《宝性论——如来藏品》云:

自然之胜义,是以信所证,

日轮璀璨光,无目不得见。

    《普贤行愿品》中讲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境界,要接受这些境界是需要信心的。我经常想,只有纯粹的大乘佛教徒,尤其是根机比较好的人,才可以接受《普贤行愿品》。如果是一般的烧香拜佛者或者对大乘佛法半信半疑者,恐怕连读都不愿意读这样的经典,即使勉强去读也很难接受里面的甚深境界。

     当年释迦牟尼佛初、中、后三转法轮时,我们没有缘分亲自听闻,但现在我们有机会学习世尊的教法,还算是非常幸运的。在此过程中,如果暂时不能通达佛法的意义,就要发愿早日获得圣者的果位,那时就能趣入佛法的甚深境界了。如果现在我们天天依靠《普贤行愿品》发愿,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心愿。就像小孩子天天念《弟子规》、《千字文》,长大以后就会明白:原来我天天念诵这些典籍,这对我的成长确实是有利的。同样,将来我们登地以后,一回忆就会知道:原来我在一个经堂里天天念《普贤行愿品》,这对我成就菩萨果位确实是有帮助的。所以,大家现在应该不断地按照《普贤行愿品》发愿。

     这个科判显示了三地菩萨的境界。三地菩萨圆满了安忍波罗蜜多,他们通达诸佛所说之法的甚深意义,能以智慧日光遣除众生的无明黑暗,所以叫做发光地。

《入中论——菩提心发光地品》云:

发光佛子安住日,先除自身诸冥暗,

复欲摧灭众生暗,此地极利而不瞋。

四、一念入于诸劫愿: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愿我能一念间深入未来一切劫,未来一切劫都于一念间显现,愿我能一念间深入三世所有一切劫。

     所谓入于未来一切劫,意思就是趣入未来一切诸佛的行境。未来有弥勒佛、胜解佛等无量诸佛出世,我们要发愿于一念顷深入这些如来的行境。入于现在、过去一切劫也应如是理解。

     对于这个道理,印度某大德的《普贤行愿品释》说得非常清楚:“所谓深入未来一切劫,不是单单入于未来的时间,在未来一切劫中有无数如来、菩萨、声闻,这些圣者具有不可思议的等持、智慧等功德,在未来一切劫中还有无数六道众生,这些众生具有不可思议的烦恼和业障,对于净与不净刹土或者上至佛陀下至地狱众生的所有行境,我们要发愿于一念间趣入。为什么要发愿趣入清净圣者的行境呢?是为了听闻佛法,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最终现前智慧、方便等出世间功德。为什么要发愿趣入不清净众生的行境呢?是为了以佛法饶益这些众生。”

     这个偈颂其实是发愿现前圣者的境界。凡夫人不可能一刹那中行持无量善法,但是登地的菩萨却可以做到。《入中论》中说,一地菩萨具有十二种百功德,如一刹那震动一百个世界,一刹那度化一百个众生,一刹那示现百种法门,等等。如果我们实现了一念入于无量劫的发愿,就能在一刹那中行持无量善法了。

《华严经》云:

无量无数劫,能作一念顷,

非长亦非短,解脱人所行。

无量劫能容纳于一念顷,而一念顷没有变长,无量劫也没有变短,这就是解脱者的行境。对凡夫来说,一念顷就是一念顷,无量劫就是无量劫,二者根本无法互融。而对解脱者来说,不仅念劫可以互融,并且一可以变成多,多可以变成一,有可以变成无,无可以变成有,什么样的境界都可以示现。

     虽然现在我们做不到一念入于一切劫,甚至一天入于一万年都很困难,但只要自己不断地积累资粮、行持善法,经常发愿获得这种境界,将来总有一天会登地,那时就能于一念深入一切劫了。

     这个偈颂讲了第四地的境界。四地菩萨圆满了精进度的修行,此地菩萨以大精进遣除了懈怠,现前了智慧的光芒,所以叫做焰慧地。

《入中论——菩提心焰慧地品》云:

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

何地精进最炽盛,彼即第四焰慧地。

     现在我们念诵《普贤行愿品》时,对于其中的很多境界是无法想象的,就像按照成人的智慧标准给两三岁的孩子讲课,孩子根本接受不了一样,因为小孩子耽著的只是玩具,他们只能理解1、2、3。不过,虽然我们暂时没有《普贤行愿品》的境界,但是当我们证悟了万法在胜义中离一切戏论、在世俗中如梦如幻时,就可以现前这些境界,所以大家应该努力培养空性智慧。

     通达空性特别重要。凡夫人对我和我所特别执著,对亲友和怨敌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要求他们平等对待亲友和怨敌,这是绝对做不到的。他们会想:敌人就是敌人,亲人就是亲人,怎么可能平等呢?但是,很多佛教徒通过修行却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将亲怨完全视为平等。以此类推,虽然现在我们无法现前一念入于一切劫的境界,但只要证悟了空性,就会现前这种境界。

     在《大乘止观法门》中,以做梦、醒觉之间的对比,阐述了时间无有真实长短之理 。以前你们学过《醒梦辩论歌》,那里面对这个道理也有详尽宣说。大家应该看看这些论典,这能增进对于时间无自性的认识。

    《醒梦辩论歌》云:

梦中虽享天肴膳,晨醒非能除饥渴。

昼于妙宫安然寝,至夜不遮梦雨淋!

彼无实义自迷现,醒时饥等亦妄现!

梦境醒时知为假,梦里岂知醒见假!

梦能暴露醒见假,醒于梦现有何害?

五、见佛入佛境界愿:

     在其他科判里面,“见佛”是一个科判,“入佛境界”是另一个科判,一个偈颂分成了两部分。但我认为,一个偈颂最好摄在一个科判内,所以我采用了一个科判。

     这次传讲《普贤行愿品》,我采用的科判是综合印度龙树菩萨、世亲论师、陈那论师以及藏传佛教某些大德的科判后拟定的。以前我看过能海上师等大德拟定的《普贤行愿品》科判,但是我感觉这些科判看起来不是一目了然。这次我用的科判比较简明易懂,单看科判基本上就能知道《普贤行愿品》的大概内容。现在你们也许体会不到这个科判的优点,但是如果以后你们按照它来讲《普贤行愿品》,就会知道其中的好处。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愿我在一念中见到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而且恒常入于佛的微妙境界,具足如幻解脱以及如幻解脱的威力。

     要一刹那见到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对凡夫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在一般人看来,要见到现在佛是可以的,可是过去和未来不同于现在,怎么可能同时见到三世佛呢?但对大菩萨来讲,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万法在胜义中是了不可得、远离四边八戏的,在世俗中是现而无自性的,跟幻化没有差别,既然一切显现都是幻化无实的,那当然可以一刹那见到三世诸佛。了知诸法如幻非常重要。

    《大宝积经》云:

若了一切法,皆同于幻化,

是人则能现,百亿诸佛身。

     所以,如果有人能通达一切法都如同幻化,这个人就能变现百亿佛身,此人也能得到诸佛菩萨的不可思议境界。

     我在法王面前听过两次《普贤行愿品》,一次是法王结合门朗译师的注释讲的,另一次是直接讲颂词。我记得法王在讲“如幻解脱”时说:一切诸法都是如梦如幻的,通达这个道理很重要,很多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不仅在一世,在许多世都宣说如幻法门。接着,法王讲了一个阿底峡尊者的公案。

     阿底峡尊者曾经和一个名叫精幢的弟子住在广阔神山。有一天,精幢问尊者:“佛陀在有关经典中经常讲到诸法如幻,怎样才能对此产生深刻的理解?”

     尊者说:“我用一个故事向你说明这个道理。从前有一个叫幻贤的幻师,还有一个叫月贤的商人,他们俩是好朋友。幻贤喜欢幻化各种东西,而月贤则喜欢骏马。有一天,月贤对幻贤说:‘你经常幻化各种东西,可是这些幻化的东西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这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有一匹骏马,可以策马在草原上奔驰,这也是一种享受。’幻贤听后没有作声,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有一天月贤和妻子在家里,月贤的妻子在织毛线,到中午毛线刚织了一半,于是她放下毛线和月贤吃午饭。午饭吃到中间,月贤起身到门外转了一下,恰好看到幻贤骑着一匹马来。

     月贤问:‘你骑着马来干什么?’

     幻贤说:‘你不是很喜欢马吗?这匹马很不错,你要不要买?’

     月贤说:‘让我先试试吧。’

     于是他骑上马向远方驰去。骑了一会儿,月贤感觉不对劲了——这匹马越跑越快,后来完全失控,简直就像飞一样。

     就这样,这匹马载着月贤越过千山万水,经过了无数世界,最后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停了下来。此时月贤头昏眼花,不要说回自己家,连来的方向都记不清了。月贤内心很凄伤:这个地方不要说人类,连动物的声音都听不到,真是太荒凉了。正在悲伤之时,月贤看见远方有一对母女,于是他慢慢地走了过去,跟她们聊了起来。

     那个母亲说:‘我们也是从很远的地方漂泊到这里的,这个地方除了少许水果,其他任何食物都没有。’

     可怜的人聚在一起,免不了互相可怜一番,月贤也伤心地说:‘你们在这里无依无靠,我也是除了一匹马以外什么都没有……’

     后来,他们就在一起生活了。月贤也顺理成章地跟那个女儿成了家。多年以后,那个母亲已经离开人间,月贤也有了两个儿子。

     有一天,月贤的两个儿子在河边玩耍。小儿子踩到一块石头,不小心滑倒在水中,结果被河水冲走了。他一边在水中翻身挣扎,一边大声喊着:‘哥哥,救救我!’大儿子为了救弟弟,不顾一切地冲向河中,结果也被水冲走了。他也大声喊着‘妈妈,救救我!’为了救孩子,月贤的妻子冲向河中,结果也被水冲走了。等月贤赶到河边时,母子三人都被冲走了。短短一瞬间,所有的亲人都没了。面对家破人亡的悲剧,月贤非常痛苦,他想:如果我还年轻,也许还有生存的勇气,可是现在自己头发已经白了,牙齿已经脱落了,身体也很难支撑了,已经成了这么年迈的人,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正在极度伤心时,忽然周围的一切消失了,月贤好像从梦中一样清醒过来,他发现自己还在原来的家门前。月贤恍恍惚惚走进屋子,看见原来的妻子在边唱歌边做事。

     他不禁怒从心来:‘我受了这么大的苦,你还这么高兴地唱歌?’

     妻子说:‘你是不是疯了?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于是月贤讲述了自己多年漂泊的经历。妻子根本不信:‘你不要胡说!刚才我们不是在吃饭吗?你好好看看——我织了一半的毛线还放在那里,你碗里的茶还没有凉,你哪里有这么多年的经历啊?’

     月贤一看,织了一半的毛线还放着,碗里的茶正冒着热气。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是在短短的时间里度过了幻化的一生。”

     故事讲完以后,阿底峡尊者对精幢说:“当时的月贤是你,当时的幻贤就是我,我在前世以幻术给你显示了诸法如幻的道理,今天我再次给你宣讲如幻法门。”

     通达诸法如幻是一种殊胜的功德,如果我们通达了诸法如幻,不管自己修行还是度化众生,都可以轻松地成办。

    《中观四百颂——明人远离贪着欲财方便品》云:

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

彼等极明显,能趣入胜位。

     这个颂词讲了第五地的境界。五地菩萨圆满了禅定波罗蜜多,一切魔众难以胜过他们,所以叫做难胜地。

《入中论——菩提心难胜地品》云:

大士住于难胜地,一切诸魔莫能胜,

静虑增胜极善知,善慧诸谛微妙性。

六、入净刹愿: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在一毛端的极微尘中出现十方三世一切佛刹的庄严,法界所有的毛端中都呈现一切佛刹的庄严,愿我能深入这些清净庄严的佛刹。

     从字面上看,所谓“我皆深入而严净”,意思似乎是“我深入并且庄严清净一切佛刹”,但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我深入一切庄严清净的佛刹”。在不空的译本中,这句经文是“能入诸佛严刹土”,藏文译本也是这样说的。

     对我们来说,不要说在一毛端中,在一个山沟或者房子里显现十方三世佛刹也是不可能的。

    《佛说华手经》云:

佛于一毛孔,所现神通力,

所利益众生,尚不可思议。

     对我们现在来说,要在一毛孔中示现无量神通并且利益无量众生,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不要说利益无量众生,连一个众生都利益不了。但如果我们有了不可思议境界,就可以做到这些事情。

     关于这方面的道理,《华严经》、《大宝积经》等了义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在密宗里说得更清楚,如果学了《金刚萨埵幻化网》,大家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在凡夫人眼里,大小是相违的——微尘就是微尘,须弥山就是须弥山,须弥山无法容纳于微尘中,微尘也不能变成须弥山那么大,同样,念劫、多少、长短、横竖、水火也是相违的。虽然凡夫人认为这些现象是矛盾的,但因为一切万法无有实质,所以诸法是圆融无违的。现在我们要见到一毛端中现无量佛刹是很困难的,但如果自己证得了诸法如幻,那个时候就犹如一碗水映现山河大地一样,自己也能见到一毛端中现无量佛刹。

     世界上有很多超乎人们想象的稀奇事。我遇到过一位出家人,他念诵咒语作加持后,嘴唇和舌头接触炽热的铁块时不会被烫伤。在我们看来,这完全是相违的,本来身体接触炽热的铁块肯定会被烫伤,可是成就咒力的人却不会被烫伤。这种事情虽然很不可思议,但确实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应该相信。

      以前有两个道友辩论,一个人说:“这种事情我没见过,所以我不会承认。”

     另一个人说:“你没见过的事情多的是,难道你都不承认吗?”

     他说得很对,凡夫人没见过的事情多的是,我们的肉眼只能看见五蕴的粗大部分,如果死死执著“眼见为实”,那肯定是大错特错。

     这个科判讲了第六地的境界。六地菩萨圆满了般若波罗蜜多,现前了佛的无分别智慧,所以叫做现前地。

《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云:

现前住于正定心,正等觉法皆现前,

现见缘起真实性,由住般若得灭定。

七、承事未来诸佛愿: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所有未来诸佛成道、转法轮、开悟群生乃至究竟事业而示现涅槃的时候,愿我都前往这些如来之处并亲近、承事、供养他们。

     依靠佛的智慧光明,能遣除众生外内密的黑暗,使众生获得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八圣道的功德并趋入解脱宝洲,所以佛可以称为“照世灯”。文革期间,某些人也被称为“明灯”,但这只是吹捧而已,没有任何实义。

     在《愿海精髓》中,法王也有类似的发愿:

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

恒时随行愿成胜弟子,愿获广弘事业威猛力。

     我们应当随学法王发愿:虽然,已有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四佛出世。未来贤劫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会来到人间示现成佛、转法轮乃至涅槃,当这些如来出世时,愿自己不要像现在一样不见佛身、不闻佛语,要值遇这些如来并成为他们的殊胜弟子。

     如果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发愿,将来就会值遇诸佛并获得解脱。《弥勒下生经》说,凡是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受持一分戒律的人,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居士,弥勒佛出世时都会首先得到度化。释迦牟尼佛在《大悲经》中告诉阿难:在我的教法中,即便戒律不清净的人,从弥勒佛到卢遮佛之间必定会获得成就,甚至仅仅称念“南无佛”也会获得解脱。

     从这些教证我也想到:世界上有很多根本不信仰佛教的人,包括个别道友的家人也是如此,即生中我们根本没办法度化这些人,但是我们可以劝诱他们念几句“南无佛”,这样也可以令他们播下解脱的种子。前天晚上,有个道友在讲考时说:“有些具足善巧方便的法师在大学演讲时,要求听众念“南无布达雅,南无达玛雅,南无桑嘎雅”,而有些人到大学后一开口就讲空性。”(我当时开玩笑地问他:“你说的后者是不是我?”)这个道友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是具有善巧方便的人,遇到不信佛的人时会想办法让对方念几句三皈依,这样的话,未来诸佛出世转法轮时,这些人就会蒙受诸佛度化。

     为众生创造解脱的机缘是每个大乘佛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家要经常想到:自己身边有许多可怜的众生,怎样才能度化他们?有时候我在大城市,感觉好像在蚂蚁窝里一样:到了火车站,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乘火车;到了飞机场,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乘飞机;到了医院,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生病;到了百货商场,好像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买东西……在这么多众生当中,大多数人连一句佛号都没听过,这些众生确实非常可怜,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度化他们。

     以前法王在印度金刚座作《愿海精髓》时,也要求我们像他一样发愿。法王当时说:“我们现在应该这样发愿:未来诸佛在印度示现成道、转法轮、涅槃时,我们一定要成为他们座下的弟子,哪怕变成他们面前的一只小虫也可以。”

     在座的人每天都念《普贤行愿品》,有些人闭着眼睛念,有些人睁着眼睛念,不管大家怎样念,内心一定要随文发愿。我讲一遍《普贤行愿品》后要起到作用,以后你们念诵要经常按照愿文观想。如果不能经常观想,在特殊的地方(如在佛教的圣地、殊胜的佛像前)或者特殊的日子(如参加金刚萨埵法会时或者世尊成道日)要观想:未来诸佛成道时,愿我像大梵天和帝释天一样劝请他们转法轮,当他们转法轮时,愿我像释迦佛座下的五比丘一样成为最初追随者,当他们示现涅槃时,愿我像阿难一样陪在身边……

     这个颂词讲了第七地的境界。由于此地菩萨无须加行便能起入灭尽定,与凡夫生死之道相去甚远,所以叫做远行地。七地菩萨圆满了方便波罗蜜多,因为他们具足了各种殊胜方便,所以堪为诸佛事业的殊胜弘扬者。

《入中论——菩提心远行地品》云:

此远行地于灭定,剎那剎那能起入,

亦善炽然方便度。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后行8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后行10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