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后行10


十二、获广大力愿: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著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此处讲了八地菩萨的十种广大能力 。所谓“力”,其体相是不被违缘所摧毁。我们应该发愿获得这十种力。

     一.“速疾周遍神通力”,愿我成就迅速周遍所有世界的神通力。

《大智度论》中说:

譬如鸟无翅不能高翔,菩萨无神通不能随意教化众生。

《菩提道炬论》云:

如鸟未生翼,不能腾虚空,

若离神通力,不能利有情。

具通者日夜,所修诸福德,

诸离神通者,百生不能集。

若欲速圆满,大菩提资粮,

要勤修神通,方成非懈怠。

因此,如果我们要度化众生,一定要具足神通。以神足通而言,如果有了这种神通,不管想到东南西北的哪个世界去利益众生,都可以迅速到达。所以我们要发愿早日获得神通力。

     二.“普门遍入大乘力”,愿我成就普门遍入大乘的力量。

“门”是趣入大乘的途径,“普门”就是一切趣入大乘的途径,“大乘”就是以方便法快速圆满福慧资粮的法门,“大乘力”就是快速圆满福慧资粮并且度化众生的能力。我们发愿时要这样想: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大乘根机的众生,这些众生中的很多人还没有趣入大乘道,愿我能随他们根机而显示大乘法理,令他们获得大乘佛法,不要入于二乘道和世间道,要趣入究竟的大乘解脱道。

     三.“智行普修功德力”,愿我获得能普修功德的智行力。

     如果这句颂词译为“普修功德智行力”,就会好理解一些。智力是智慧力,行力是行动力,有了这两种力量,才能普遍修持甚深广大的功德。我们应当发愿尽快获得普贤菩萨的智行力,以便早日圆满成佛所需的功德。

     现在有些人修持善法很费力,这些人应该发愿具足普贤菩萨的能力,如果有了普贤菩萨的能力,就能自在地度化众生、弘扬佛法,就能现前《普贤行愿品》中的各种不可思议功德。

     四.“威神普覆大慈力”,愿我获得普覆一切众生的大慈力。

     大慈心是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善心,就像天空能覆盖所有的世界一样,大慈心的威神力能覆盖所有的众生。现在我们的慈心只是针对个别亲朋好友,不能覆盖所有的众生,所以我们要发愿具足覆盖一切众生的大慈心。

     五.“遍净庄严胜福力”,愿我成就周遍清净庄严的殊胜福德力。

     以殊胜的福德力能周遍清净庄严一切器情世界。如何获得福德呢?应该行持布施、持戒、安忍等善法。

     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发菩提心。佛经中说,菩提心的福德如果有色相,即便虚空界也难以容纳。所以,大家应该依靠发菩提心积累殊胜的福德。

《入行论——菩提心利益品》云:

愿心于生死,虽生广大果,

犹不如行心,相续增福德。

何时为度尽,无边众有情,

立志不退转,受持此行心,

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

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

     六.“无著无依智慧力”,愿我获得无有执著、无有所依的智慧力。

一切万法都是无实的,如果通达了万法本性,就能获得三轮体空的智慧。此智慧是入定的根本智。

     七、八、九.“定慧方便威神力”,愿我获得一缘安住的禅定力、取舍善恶的智慧力、度化众生的方便力。此处的智慧是出定的后得智。

     十.“普能积集菩提力”,愿我获得普能积集如来功德法的菩提力。

     以上简单介绍了十种力,大家要发愿早日现前这十种力。

     这个科判宣说了第八地的境界。八地菩萨圆满了愿波罗蜜多,由于此地菩萨不为任何粗细烦恼所动,所以叫做不动地。

《入中论——菩提心不动地品》云:

数求胜前善根故,大士当得不退转,

入于第八不动地,此地大愿极清净,

诸佛劝导起灭定。

全知果仁巴尊者在《入中论释难——遣恶见》中引用圣解脱军的旷世巨作《般若二万五千光明论》说:“菩萨在八地时的涅槃不可能是声闻涅槃,因为菩萨在入大乘资粮道发菩提心时就已经舍弃作意声闻涅槃;也不可能是佛的不住涅槃,因为是八地故尚未尽断一切修所断随眠烦恼障故;那八地菩萨趣入的涅槃究竟为何呢?

     答:涅槃可分八种。

     一.在加行道顶位时有从断善根中解脱的尽断善根涅槃;

     二.在加行道忍位时有解脱三恶趣的尽三恶趣涅槃;

     三.获得禅定时有从彼之支分中获得解脱的尽禅支涅槃;

     四.在获证预流果时就从生极八还中解脱的尽生极八还涅槃;

     五.在获证一还果时就从生极二还欲界中解脱的尽生极二还欲界涅槃;

     六.在获证不还果时就从受生欲界中解脱的尽受生欲界涅槃;

     七.罗汉众有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

     八.不了义涅槃,等八种涅槃之中八地菩萨获得的涅槃是最后者(不了义涅槃)。暂时因为趣入涅槃而断除了利生事业所以把这种现象称唤为涅槃。”

十三、修行妙法愿: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一.“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

     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阿毗达磨俱舍论》中说,有漏业有三种:不善业、有漏善业和不动业。乃至没有清净一切有漏业之前,众生不可能获得解脱。要清净有漏业,首先要从清净不善业开始,之后再清净有漏善业和不动业。我们要知道,其实,清净有漏业就是积累无漏业的过程,积累无漏业的途径很多,作为初学者,主要是从发愿入手。

     通过学习《普贤行愿品》,希望很多人以后广发善愿,千万不要发恶愿,否则是很不值得的。人的生命很脆弱,很难说能在世上住多久。

《胜军化世百喻伽他经》云:

水滴地上非久住,可喻人生命不坚。

     一滴水在地上不可能存留很久,只要太阳一出来就会消失,从表面上看,很多人身体很不错,其实他们的寿命就像水滴一样脆弱不坚,四大稍微不调或者业力现前时就会离开世间。所以,大家要好好利用短暂的人生,每天要尽量发善愿,千万不要发恶愿。

     学习《普贤行愿品》以后,大家应该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体现——以前你不念《普贤行愿品》,以后每天至少念一遍。其实,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连十分钟都不要,语速快的人几分钟就能念完一遍。只要自己重视,谁都有时间念《普贤行愿品》,即使在出差的时候,不管坐车还是乘飞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念《普贤行愿品》。

     我认识一位老出家人,“文革”期间,每次开会他都捧着一本《毛主席语录》默念,后来我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外面套着《毛主席语录》,里面其实是《普贤行愿品》。由于他每天不间断地念,几十年念下来,每页经文下边都被手指磨烂了。我还听说过一个出家人,他会背诵《普贤行愿品》,文革期间他在监狱里默念了十万遍《普贤行愿品》。所以,只要有恒心,在那么困难的年代也能坚持自己的修行。

     在藏文译本中,这句偈文是“清净一切诸业力”。我觉得这样比较好理解。因为“诸业”包括了需要清净的不善业、有漏善业和不动业。当然,要清净一切有漏业,首先要清净一切不善业。如果我们清净了身口意所造的恶业,很快就能获得涅槃。

     如《大方广三戒经》云:

若身无恶业,口业亦无恶,

意业悉清净,速疾至涅槃。

     二.“摧灭一切烦恼力”,愿我获得摧灭一切烦恼的能力。

     烦恼分为根本烦恼和随烦恼,随烦恼又分为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和小随烦恼 。众生相续中有不知取舍的无明,由于被无明愚痴所覆盖,众生遇到悦意对境会生起沸水般的贪心,遇到不悦意对境会生起猛火般的嗔心,进而在烦恼推动下会造作各种有漏业,因此,烦恼就是众生流转轮回的根本因。我们应该发愿通过观修无常、无我、空性等妙法,把相续中的烦恼无余摧毁。

     三.“降伏一切诸魔力”,愿我获得降伏一切诸魔的能力。

     魔是四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烦恼魔刚刚分析过了(摧灭一切烦恼力)。蕴魔就是五蕴积聚而成的生死苦果。死魔就是此世的命终。天子魔就是欲界天的魔王,他每天对众生射出贪心、嗔心、吝啬、我慢、嫉妒的毒箭。也就是所谓的五箭,他化自在天子为愚惑众生所射五箭:能醉箭、能爱箭、能愚箭、能瘦箭及能缚箭。

     怎样降伏诸魔呢?如果我们证悟了粗大五蕴为无缘空性,就能降伏蕴魔;如果我们证悟一切心识离戏寂灭,就能降伏死魔;如果我们修持大慈大悲心,就能降伏天子魔。当年世尊成道时,就是对欲天为主的一切魔众生起大慈大悲心,以大慈大悲心的力量,魔众射向世尊的所有兵刃都变成了花雨。当然,如果能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认识到魔众皆为心之幻化,也能降伏一切天子魔。

     以上三句偈文是摧毁业障、烦恼障、魔障这三障的殊胜发愿。

     四.“圆满普贤诸行力”,愿我获得圆满行持普贤妙行的能力。

     我们应该圆满行持《普贤行愿品》中的发菩提心、六度万行等善法,这样才能圆满福慧二种资粮。《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中讲了大士八大愿:但愿我有朝一日能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1;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令苦难众生具大财富2;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利益众生3;但愿我有朝一日能饶益长久堕于地狱中的众生4;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以世间、出世间的广大财富满足众生希求5;但愿我有朝一日成佛后定能去除众生的一切痛苦6;但愿我生生世世中断除一切损害众生之行,不唯住胜义之一味寂灭,不言令众生不悦之语,不行不利他众之事,不转成有害于众生的身体、智者、富翁,不喜损害他众7;但愿我有朝一日能令一切众生罪业果报成熟于自身,自之善果成熟于众生令彼等享乐8。如果我们圆满了普贤诸行力,就能真实行持这八大愿。

     法王如意宝说,《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1990年,法王去印度朝圣,一连好几天转绕金刚座的大菩提塔,当时法王念的就是这个偈颂。1997年,法王依靠这个偈颂制定了未来四年的传法计划,按照法王的安排:第一年以“清净一切善业力”为居士为主传讲《百业经》,第二年以“摧灭一切烦恼力”为藏族尼众为主传讲《入菩萨行论》,第三年以“降伏一切诸魔力”为汉族弟子为主传讲《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第四年以“圆满普贤诸行力”为藏族喇嘛为主传讲《上师心滴》。法王说:“我依靠这四句偈颂为学院的四众弟子制定四年传法计划,我发愿不管遇到什么违缘都要完成四年传法计划。四年传法圆满后,往后的去向就不定了。”很多老弟子对法王的这些话应该有印象。四年传法圆满以后,法王确实再没有讲比较大的法,后来虽然法王也讲了《宝性论》和《大圆满前行》,但只是像念传承一样一带而过,没有像以前那样广讲。

我记得法王还讲过,不管朝拜神山还是拜见高僧大德,发愿的时候最好是念《普贤行愿品》和《文殊大圆满基道果无别发愿文》,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只念这个偈颂也可以。今天我们一起念三遍吧。(上师带领大众念诵。)

     这个颂词显示了第九地的境界。九地菩萨圆满了力波罗蜜多,能够摧毁一切违品,获得了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辩无碍解四无碍解,由于此地菩萨具足善妙的智慧,所以叫做善慧地。

《入中论——菩提心善慧地品》云:

第九圆净一切力,亦得净德无碍解。

十四、广大事业愿: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这两个偈颂是发愿获得菩萨的八种广大事业。

     一.“普能严净诸刹海”,愿我能令一切如海刹土清净庄严。

     我们这个世界乱糟糟的,到处肮脏不堪,即使每天打扫也没用,而且还有乌云、狂风等不吉祥的景象。我们在发愿时应该想:法界中有无量的世界,愿这些世界不要像娑婆世界一样,希望通过我的修行和努力,这些世界都像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东方琉璃世界一样清净庄严,所有这些世界都以七宝为地,以八功德水为浴池,楼阁殿堂等庄严应有尽有。

     二.“解脱一切众生海”,愿我能令一切如海的六道众生获得解脱。

     娑婆世界哪里都是众生:旁生那么多,饿鬼那么多,地狱有情那么多,人也那么多……学习这句偈文后,我们应该这样想:愿我能度化所有的众生,让他们依靠佛的加持力和自身的善业力通达无我空性,断除一切有漏业和烦恼,就像极乐世界的有情一样远离身心痛苦,甚至连痛苦的声音都听不到,各自随意获得解脱,具足如海的功德,享受无量的法乐。

     三.“善能分别诸法海”,愿我善能分别如海的一切佛法。

     佛法分为教法和证法,教法包括在经、律、论三藏中,证法包括在戒、定、慧三学中,我们应当发愿善能辨别这些佛法。

     当然,我们不仅要善能辨别佛法,还要真实获得佛法,并且要为众生作法布施。我们应该这样想: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没遇到佛法的众生,有些众生虽然遇到了佛法,但遇到的只是表面的佛法,并不是真正的佛法,愿所有众生获得真正的佛法,遣除一切烦恼和痛苦。

     在佛法当中,相对于教法,证法更为重要。为什么我们特别重视讲经说法、听经闻法?因为这是获得证法的途径。佛教的精髓不在寺院,也不在书本,而在于信心、慈悲心、菩提心和无我智慧。不管你去了多少座寺院,不管你的屋子里堆了多少本《大藏经》,只要你没有获得证法,就无法遣除内心的痛苦和烦恼。有些人认为:修几座寺院,印几本书,这就是兴盛佛法。其实并不是这样。法界中有无量的佛、菩萨、阿罗汉和善知识,他们相续中有多如大海的信心、慈悲心、菩提心、无我智慧等证法,这才是佛法的精髓。我特别希望很多人明白上述道理,也希望很多人得到证法的功德,谁得到了证法的功德,这个人就现前了《普贤行愿品》的发愿。

     四.“能甚深入智慧海”,愿我能深深趣入佛的智慧大海。

《华严经》云: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可是很多众生没有智慧,有些人虽然有“智慧”,也只是世间的小聪明,在愚痴分别念的支配下,众生一直在轮回中漂泊流转,每天处于烦恼和痛苦中。因此,众生特别需要诸佛的如海智慧,如果有了诸佛的智慧,就不会因烦恼而叫苦连天了。所以我们应该发愿:愿我通过行持六度万行而广积福慧资粮,最终获得佛的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或者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

     印度有些大德说,只有长期依止善知识,在善知识面前听闻佛法并且实地修持,这样才能得到佛的智慧。所以大家要清楚,智慧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得到的。现在有些人很想开悟,今天到一个上师那里求一个灌顶,明天再到一个上师那里吃一块牛肉,后天又到一个上师那里发心三天,如果这样天天当游神,不一定能得到智慧。只有像前辈大德那样长期依止上师,一心一意闻思修行,才会得到不可思议的智慧。

     五.“普能清净诸行海”,愿我能令一切普贤行海清净无垢。

     前面讲了七支供,七支供和六度万行都是普贤妙行,我们应该发愿:愿我像前辈大德和诸佛菩萨一样,令一切普贤妙行最为清净,远离自私自利以及三轮执著等垢染。

     六.“圆满一切诸愿海”,愿我能令一切普贤愿海得以圆满。

     总的来说,菩萨有十万大愿。分别来说,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因地发了五百大愿,药师佛因地发了十二愿。发大愿非常重要,有些大愿现在看起来很难行持,但只要自己的发心不退,最终一定可以实现。

     《华严经》云:

若有发大愿,爱乐于佛法,

于斯难见境,通达不为难。

     这个教证说得很清楚,只要能发大愿,并且对佛法有爱乐心,即使难以现见的境界也不难通达。

     人们常说“愿大力大”,我自己确实有这种感觉。比如我想建一所学校,刚开始我觉得很困难,但自己发了愿以后,不知不觉学校就建成了。翻译经论也是这样,《上师心滴》那么大的部头,《敦珠佛教史》也很厚,刚开始我也担心:像自己这样的凡夫,恐怕很难完成这些翻译吧?但自己发了愿以后,最终还是圆满翻译出来了。此外,在建经堂、和大家共同学习佛法等很多事情上,我都有这样的体会。因此,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只要一个人心里能发大愿,最后很多事情都能成功。当然,发大愿不是吹牛皮。现在很多人特别爱吹牛,有些老板经常说大话:我的企业要越做越大,我要搞什么项目。发大愿也不是这样的。但大乘行人确实需要扩充自己的心量。如果自己的心一直萎缩: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还是好好休息吧。这样下去,可能身体也会越来越萎缩。有些人担心特别多:担心别人说自己,担心身体不好,担心心情不好……最后什么事情都不敢做,吃饭的时候肚子大起来了,做事情的时候又缩了下去。开玩笑,有些人在打瞌睡了,所以稍微“电击”他们一下。

     我们应该经常发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的大愿。如果自己实在不会发愿,可以这样想:《普贤行愿品》里面怎么发愿,我就怎样发愿;《入行论·回向品》里面怎么发愿,我就怎样发愿。这些善愿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甚至在走路或者提水时也可以发。当然,如果一个人的心很恶,随时随地都会发恶愿。有些人在路上看到别人,无缘无故就开始生恶念:哼,杀了你!不仅心里生恶念,而且口中也说恶语,脸色也恶狠狠的。(从有些人的表情看起来,没有一天高兴过,好像是朗日塘巴尊者的化身。朗日塘巴尊者特别厌离轮回,曾经有一只老鼠偷曼茶盘上的一颗松耳石,可是它怎么搬也搬不动,于是它“嗞嗞”地叫来另一只老鼠,然后两只老鼠一推一拉将“成果”搬走了,看到这副情景,尊者才露出了笑容。除此之外,他再也没有笑过。有些道友也是这样,我从来没见他们笑过。也许他们觉得轮回很苦,所以实在开心不起来。其实这样也没必要。虽然轮回很苦,但有时候还是要开心一点,不能永远都是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我们不可能天天笑,但也不能天天哭。如果生起了比朗日塘巴更强的出离心,那自然另当别论,否则,还是应该偶尔笑一笑,这样至少能让身边的人有一种放松感。)

     七.“亲近供养诸佛海”,愿我亲近供养三世诸佛海。

     我们应该发愿:愿我生生世世亲近如来,以修行供养、承事供养、财物供养让如来欢喜。如果我们能亲近诸佛菩萨或者善知识,并且以三种供养让他们欢喜,这能圆满很多资粮。

     八.“修行无倦经劫海”,愿我在无量劫海中无有疲倦地修行六度万行。

     劫是极其漫长的时间单位。《阿毗达磨俱舍论》中说,一个大劫分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每一个住劫又有二十个中劫,其中第一个中劫与最后一个中劫比较缓慢,中间的十八中劫则过得十分快速,因为第一个中劫是指人寿下降,也即初劫人类的寿量为无量岁,这样下降到八万岁,再从八万岁下降到十岁之间;最终的一个中劫是指人寿的上增过程,即从人寿十岁到八万岁之间;中间则是人寿上增到八万岁,再下减到十岁之间为一中劫,如此往返十八次,也即十八个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同样,世间的形成、毁坏、灭空都是二十中劫。这样的八十个中劫即称为一大劫。

     不仅《普贤行愿品》强调无论修行多少劫都不要疲倦。《佛说诸法勇王经》中也说:

若欲令众生,悉除诸苦恼,

应学无上智,中间莫废舍。

(如果想遣除众生的痛苦和烦恼,就应该学习无上菩提道,经历再长时间也不要中途废舍。)现在有些道友发心几年后感觉很累,这个时候最好不要退下来。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发心是未来修菩提道的缘起,如果这个缘起没有创造好,不要说圆满三个阿僧祇劫的修行,也许连一生一世的修行都无法圆满。所以,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大家都应该坚持下去。我建议道友们有时间读一读《华严经》,如果读了《华严经》,就会发现经中很多处在讲菩萨不能疲倦。所谓的疲倦,并不是看书累了停下来喝杯咖啡。因此,只要是对众生或者自己的解脱有利益的事情,即便已经做了无量劫,我们也不能放弃。

     这个科判显示了第十地的境界。十地菩萨圆满了智波罗蜜多,即将获得佛果,由于他们能降下甘露法雨,令众生产生如云般的无量善根,所以叫做法云地。

《入中论——菩提心法云地品》云:

十地从于十方佛,得妙灌顶智增上,

佛子任运澍法雨,生长众善如大云。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后行9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后行11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