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16


二、正行: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果我们在阿阇黎前或三宝所依前受菩萨戒,首先念诵“祈祷十方诸佛菩萨垂念我”。假设分别受愿行心菩萨戒,那么要以念诵三遍“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如是为利众,我发菩提心”来受愿心菩萨戒;以念诵三遍“如昔诸善逝,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来受行心菩萨戒。如果愿行菩提心戒一起受,就要按照此论中所说来受。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如往昔的一切如来为了利益他众而发起想获得佛果的菩提心,循序渐进守护菩萨戒的所有学处,同样我也为了利益众生发菩提心,次第学修学处。

     在发菩提心的时候,大家首先应该知道,往昔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不动佛等十方如来是发过菩提心的,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持菩萨、地藏王菩萨、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除盖障菩萨等无量菩萨也发过菩提心的。当然,大乘受戒和小乘受戒的目标不同,小乘受别解脱戒时,发愿“以前阿罗汉怎么样受戒,我们也这样受”,包括小乘的八关斋戒及比丘、比丘尼、正学女、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戒,全部是学习小乘阿罗汉的。而大乘的菩萨戒是要学习诸佛菩萨,他们在因地时于自己的上师或三宝所依面前,发下了利益无边众生的愿菩提心,同时在实际行动中又有以六度四摄来行持饶益的行菩提心,并且他们按照发心和承诺,根据自己的根基受持菩萨戒,菩萨戒圆满受持之后,各自获得了无上功德的果位。同样,我们今天也是向诸佛菩萨学习,为了利益无边无际的众生而发下非常殊胜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根据自己的根基,次第修持和学习菩提心的所有学处。

          值得注意的是,要受菩萨戒,必须先发这个菩提心,没有发心而仅仅依靠一个仪式,这是得不到戒体的。因此,在圆满前行的基础上,大家现在一定要发这种心。

     另外,在得戒的方式上,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的观点各不相同。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这两个颂词要一起重复三遍,第一遍获得愿菩提心,第二遍获得行菩提心,第三遍令愿行菩提心稳固。印度的海云论师与藏地的无垢光尊者都继承这种观点,明朗大师在《三戒论》的注释中也说:“前译宁玛巴是按照龙猛菩萨的观点来得戒的。”然而,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前一偈先诵三遍,获得愿菩提心;再诵第二偈三遍,获得行菩提心。愿行菩提心是分开受的,自相续先获得了愿菩提心,然后再获得行菩提心。但依龙猛菩萨的观点,这两种菩提心是同时得到的,二者有这样一个差别。

     至于受戒的方式,如果自己因缘具足,遇到了精通显宗菩萨乘、相续中具有菩提心或菩萨戒的大乘上师,则可以在上师面前得受;如果没有善知识,自己应陈设佛像、佛经、佛塔,在三宝所依面前合掌发愿,以此得受菩萨戒;如果这种条件也不具足,就像以前“文革”期间佛像和经函非常难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可观想十方诸佛菩萨,祈求三宝垂念(祈请一切佛、十地菩萨、金刚上师垂念我),然后受持菩提心。总之,哪一种方法都是合理的,我们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在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关于次第修学有不同观点,依萨迦派一些论师的观点,将修学菩萨行之行人分为三种根基,上根者依《虚空藏经》中所说,必须守持十八条菩萨戒;中根者依《猛怒施主请问经》所说,应守持四条根本菩萨戒;下根者依《大力方便经》所说,应守一条愿菩提心戒。堪布根巴仁波切说:宁玛派自宗根据《妙臂请问经》,学人应依各自根基去学修如海之菩萨戒,根基利、能力大者应尽力多学,根基钝者先可少学,后次第去增上。

     在此对三种根基所守持菩萨戒条的数量稍作说明:

     《虚空藏经》中所说的十四条戒在《学集论》中归纳为偈颂“盗夺三宝财,许为他胜罪(1–6);舍弃微妙法,佛说第二条(2–7);于破戒比丘,殴打抢袈裟,关入牢狱中,及令彼还俗,制死为第三(3–8);造五无间罪(4—9);持执诸邪见5”,这是讲国王五定罪。“彼之前四条,复加毁城等,佛说根本罪10”,这是讲大臣五定罪。“于未修心众,宣说空性法11;令诸佛教徒,退失圆菩提12;尽舍别解脱,修行大乘法13;执说小乘法,不能断贪等,令他亦持此14;宣扬自功德,为利养恭敬,以语诋毁他15;谓我深安忍,言说颠倒语16;惩令惩沙门,三宝财行贿,以及受贿赂17;令舍弃寂止,修者诸受用,施于闻思者(持诵者)18。此等根本罪,众生大狱因”,按照这其中所说,国王与大臣共有十定罪,初学者有八定罪,再加上舍弃愿菩提心19,总共有十九种菩萨堕罪。《宝积经》又加了舍弃行菩提心20就成了二十种菩萨堕罪。

     仙谛巴论师说龙树菩萨把初学菩萨戒的根本堕罪承许为十二条,何为十二条呢?(答) 那就是《虚空藏经》中所说的八条初学者根本堕罪加上国王与大臣共有的四条定罪,共计十二条定罪。犯菩萨戒也须要圆满具足作业的前行,正行,与后行方可算是菩萨的他胜罪即犯菩萨根本戒。有些上师认为龙树菩萨会承许十五条菩萨定罪,那就是在上述的十二条菩萨定罪上再加,以吝啬而不作布施;以愚昧无知的心舍弃正法自创虚伪的法;与完全舍弃菩提心。共计十五条。

     上根者必须守持以上的十八条菩萨戒(或十二条,十五条,十九条或二十条)。

     《密意庄严论》中所说的这十八条可以归纳在《菩萨地论》所说的四条当中。即1,以贪心而自赞毁他,2,以吝啬而不作布施,3,以瞋恨心损害别人, 4,以愚昧无知的心舍弃正法自创虚伪的法。《菩萨戒二十颂》云:“贪著承事利养等,称赞自我讥毁他,于诸悲悯苦无怙,悭吝不作法布施。他人虽作诚忏悔,不受反瞋而鞭打,尽舍大乘微妙法,自创玄说相似法。” 中根者应守持上述四条菩萨根本戒。

     下根者依《大力方便经》所说,应守一条愿菩提心戒。

     还净方法:《菩萨戒二十颂》中云:“大缚罪当重受戒,中缚三人前忏悔,余罪于一人前忏,有无染污依自心。”《学集论》中云:“梦境中住于,虚空藏前忏。” 经中说:“诸初次涉猎菩萨戒并有染污者,须在黎明时分(东方发白时)起身,熏香净身,目瞻东方,结跏趺端坐于床,虔敬祈请日御天子(日御–启明星的异名),如是祈请言说:‘日御,日御,大慈大悲具缘汝,普照南阎浮提时,祈愿汝以慈悲遍吾身。’ 于大慈大悲具缘虚空藏菩萨亦速作虔敬祈请曰:‘请将忏悔罪业之方便法门与大乘圣者获得方便与智慧的窍诀法门于梦中赐授于我,’言毕入眠。将旭(拂晓)时分,虚空藏菩萨摩诃萨会在梦中安住于初学者前方,并令初学有染者忏除罪业。

     本论也说:“昼夜当各三,诵读三聚经,依佛菩提心,悔除堕罪余。”《三聚经》即我们平常念诵的《三十五佛忏罪文》因文中有礼忏,随喜,回向三支修法,所以叫《三聚经》。如果没有能力念修密宗忏悔仪轨,那最好是念诵《三聚经》来忏悔罪业。

三(后行)分二:一、连接文;二、真实后行。

一、连接文:

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

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

     有智慧的人受持清净菩提心,最后也为了使发心永不退失并且与日俱增,才这般提升心力而赞叹。

     以前阿底峡尊者在藏地经常宣讲菩提心、皈依、业因果三种法要,有位老乡成天听尊者讲“菩提心、菩提心”,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有一次他到博朵瓦格西面前,询问道:“阿底峡尊者天天都说菩提心,到底它是什么呀?是人的名字,还是什么东西?”博朵瓦格西语重心长地回答说:“所谓的菩提心,就是舍弃自私自利,为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的一种发心。它是我们要发起的一种心。”那个老人家听后非常感动,赞叹不已,连声说道:“受持菩提心的人真是很伟大!菩提心非常了不起!”这段公案后来也被收录在噶当派的语法书(噶当教言)里面。所以受持菩提心的人应该是智者,没有智慧的人决不可能接受菩提心,没有福报的人也不可能遇到如此殊胜的大乘法门。

二(真实后行)分二:一、令自欢喜;二、令他欢喜。

一(令自欢喜)分二:一、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二、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一、因成办自利而生欢喜: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今生今世,我已经成为具有大福报之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已经获得了人身,并且如今又投生在如来种性中变成佛子。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菩提心利益品》中说:

生死狱系苦有情,倘若生起菩提心,

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布顿大师在《入行论疏——普明觉心月华论》中说:“把安住于一地的菩萨称呼为生入佛家族意指登地大种性或因证悟了胜义菩提心所为。而此处是指胜解行甚或希求菩提的信解行佛子或者说是在自相续中生起了世俗菩提心而称唤生入如来家族所以无有任何相违之处。”

     经云:“行善解脱依此身,作恶堕苦依此身。”

     《毗奈耶经》中记载,阿难尊者依靠窍诀,在一天中就获得了圣者果位。密宗的一些大成就者传记中说,拉瓦巴依靠上师的殊胜窍诀,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就获得了大手印的圆满果位。藏地有位瑜伽士叫夏炽确,他依靠阿底峡尊者菩提心修法中舍弃自私自利、行持慈悲菩提心的这一教言,了悟到一切我与我所没有任何意义,遂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抛弃,一心一意地修持了五年,最后获得了圣者果位,成为整个佛教史上公认的大成就者。所以,如果快的话,短暂的一生中也可以成就,再怎么慢,只要我们相续中没有出现“舍弃愿菩提心”的这种违品,一定会在很快时间中成就的,只不过是迟早而已。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因此我一定要尽己所能从事合乎种性的三门之事,初中后都要保持清净无垢,绝不能以恶行的垢染玷污这纯洁尊贵的种性。

     月称菩萨在至尊论冠《入中论——菩提心极喜地品》中说:

从此由得彼心故, 唯以菩萨名称说,

生于如來家族中, 断除一切三种结。

     三结:见断三结。初入圣道应断的三种烦恼,遍计萨迦耶见怖畏解脱不欲趋入,名为见结;于自戒禁执最上,误以非道为道,名为戒禁取结;怀疑正道,障碍解脱,名为疑结。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说:“今起吾成利众子,亦得菩萨佛子名,不畏三有利有情,恒时承担唯利乐。”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例如,一位双目失明的盲人在垃圾堆中得到了珍宝,那该是多么稀奇的一件事。同样,我生起了这颗菩提心,该是何等的幸运啊!

     布顿大师在《入行论疏——普明觉心月华论》中说:  “用目盲人为喻是因为我等泛泛之辈尚不具足测奥明鉴觉心的慧目,所以的确是目盲人一般在犹如废聚一般肮脏不堪的五蕴身中因一千载难逢,奇妙殊胜的良缘幸获至宝菩提心,真是幸运若惊。”

二、因成办他利而生欢喜: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

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能摧毁众生之死主而令不死的胜妙甘露就是这颗菩提心,遣除众生一切贫穷的无尽宝藏也是这颗菩提心,能尽除众生身心疾患的最胜妙药还是这颗菩提心。

     佛经云: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妙法吾已证,

为谁开示悉皆难测奥, 首当无语安住于幽林。

     弥勒菩萨在《大乘宝性论——如来藏品》中说:

圣者已根除,死病老痛苦,以业惑感生,彼无故无彼。

真见真如故,已超越生等,然悲尊示现,生死及老病。

佛子证悟此,无变法性已,见无明蔽众,生等诚稀有。

获得圣行境,示于凡行境,故成众生亲,方便大悲尊。

     密勒日巴尊者于重病时说:

魔病罪恶一切障,安住气脉明点处,

为我修持作庄严,为我德行作庄严。

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

     菩提心是漂泊在世间路途中被痛苦折磨得疲惫不堪的苦难众生得以休息具有凉荫的妙树,她也是能救度众生脱离恶趣的共同梯阶或桥梁。

     根登群佩大师以前去印度时,也写过反映这种旅程的诗,读来心中充满凄凉,意译成汉文大致为:“茫茫黄沙兮极目荒,炎炎酷日兮灼渴干,戚戚孤影兮步踉跄,安得大树兮憩清凉!”

     密勒日巴尊者也在《瑜伽走马歌》中,以佛法引导众生,“舍弃轮回于脑后,菩提树下可息荫”。

     藏族有句谚语说“解脱之缘唯上师,过河必依为桥梁。”

     上师如意宝提到过“如在自相续中存有无伪的菩提心,则决不会堕三恶趣”

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菩提心也是驱除众生烦恼障酷热心中升起的皓月,也是遣除众生无明所知障迷雾的一轮红日,她是搅拌所有正法乳汁所提炼出的精华醍醐。

     弥勒菩萨在《大乘宝性论——利益品》中说:

分别三轮者,彼许所知障,

分别悭吝等,彼许烦恼障。

     印度一位大德在西方讲经时说过:“我执是世间各种痛苦的根源,举个小事例,人们睡觉时老鼠在他们头上跑过,有执著者马上会产生恐惧等心理。”

     阿底峡尊者当年经常喜欢念一个偈颂:

灭除诸恶趣,解脱诸障碍,

赐予正觉果,顶礼菩提心。

     堪布根巴在《文殊上师言教——甘露滴》中说:“烦恼障——众生相续中阻碍解脱的贪等烦恼称唤为烦恼障,所知障——众生相续中阻碍一切种智之不悟诸法实相的无明称之为所知障。”

     布顿大师在《入行论疏——普明觉心月华论》中引用《华严经》说:“菩提心是遣荡一切诸烦恼疴疾之妙药良方。”

     巴楚仁波切在《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中曰:“这样的菩提心已经完全概括了佛陀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可以说是有则皆足、无则皆缺的教言,相当于是百病一药的万应丹。其他所有积累资粮、净除业障、观修本尊、念诵咒语等一切修法,统统是为了使自相续生起珍宝菩提心的方便方法而已。如果不依靠菩提心,凭借各自千差万别的途径,根本不能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

     寂天大阿阇黎在《入行论——菩提心利益品》中说: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于诸漂泊客,欲享福乐者,

此心能足彼,令住最胜乐。

     对于流浪在三有路途中想享受快乐的一切众生宾客,此菩提心能使他们获得最殊胜的安乐,也就是说她能以安乐满足一切有情贵客。

     根登群佩大师说:

蚯蚓无足趋安乐,蚂蚁无眼亦向乐,

二足世人勤赴乐,众生无余悉向乐。

     司马迁云:

天下熙熙,皆为利驱;

天下嚷嚷,皆为利往。

二、令他欢喜:

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我今日在所有怙主前,也就是请他们作为见证,以究竟正等佛果的安乐及暂时的安乐宴请一切有情作为上宾,愿天非天等所有众生皆大欢喜。

     按照巴楚仁波切的教言,以上三品讲的是菩提心未生者令生起,第一品主要宣讲了菩提心的功德,第二品讲了菩提心的前行——积累资粮和断除罪障,第三品是受持菩提心。

     第三品摄品颂:

巧获暇满人生舟,并具善恶取舍慧,然因寿暂不可恃,宛若平川秋晨霜,

须臾即逝不暂留,故当精进勤修学,吾佛法语妙醍醐,三世佛子趋行道,

初发甘霖愿觉心,复此循序践修学,不昧悲愿六度行,迨至虚空世间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此等一切无尽时,我愿不懈恒修学,普度有情佛子道。

第三品释终

5、以《入行论》作三皈依并受持菩提心:

发授菩提心仪轨:

祈请十方一切出有坏正等觉及十地菩萨摩诃萨众,诸大金刚持上师垂念我。

大乘皈依 :

乃至菩提藏,皈依诸佛陀,

                  亦依正法宝,菩萨诸圣众。 念诵三遍

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念诵三遍受菩萨戒

赞叹与随喜

今生吾获福,善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今成如来子。

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

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

犹如目盲人,废聚获至宝,

生此菩提心,如是我何幸!

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

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

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

已生勿退失,辗转复增上。

愿不舍觉心,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摄受,断尽诸魔业!

菩萨愿如意,成办众生利!

有情愿悉得,怙主慈护念!

众生愿得乐,永尽诸恶趣,

                                               登地菩萨愿,普愿皆成就。(每日受菩萨戒之仪轨)

戒律无垢染,具足清净戒,

愿以无垢戒,圆满戒律度。

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

已生勿退失,辗转复增上。

生生世世不离师,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唯愿速得金刚持。(上师念诵文)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行15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行17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