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15


二(为利他而修心)分二:一、总说布施一切;二、别说布施身体。

一(总说布施一切)分二:一、所施;二、原因。

一、 所施:

     受菩萨戒的前行,必须要修七支供和自己的心。修七支供的道理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为了利益他众而修心。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

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

     为了成办利众之事,我们应当毫不吝惜地布施身体、受用以及三世中已经造、正在造、即将造的一切善根。

     寂天菩萨在《学集论》中说:

彼等须了知,无堕诸法要,

自身及受用,三世所生善,

             尽施1诸有情,护2净3令增长4。

“将自己的身体、财物和三时所生一切善根功德完全布施给一切有情,并且要加以守护、净化和增长,这就是菩萨学处的修学要领。”

    《 无尽慧经》中也有说明,经中说:“心和心所忆念过去的善根而回向有情,作意未来的善根而回向菩提。”

     《菩萨地论》中云:“倘若诚心诚意将所有的事物,作意布施给一切众生,表面上看这只是很小的资粮,但实际上能积累广大无边的功德,此乃智者们布施的一种方便。”

     堪布根巴仁波切在《入行论疏——文殊上师言教甘露滴》中说:“我们遇到任何病魔或其他违缘时,应修习此偈内容来调伏自相续。此偈之加持力非常大,如果经常念诵能得到极大利益。”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颂——明破常执方便品》中云:

虽见身如怨,然应保护身,

具戒久存活,能作大福德。

     巴丹巴桑结云:

云游险地山涧外断法,五蕴当食施舍内断法,根除我执根本意断法。

     经云:

犹如众生界无尽,利彼意乐亦无尽,

纵然利业极微弱,须当作意思利他,

孰等若具利他想,彼等究竟利行他。

二、原因:

舍尽则脱苦,吾心成涅槃,

死时既须舍,何若生尽施。

     施舍一切是为了脱离痛苦,使自己的心为自他二利成就涅槃。再者,既然死亡时身体及一切受用都要舍弃,那还不如现在布施给一切众生,依此也能对自他大有裨益。

     《宝云经》中如是说:“能圆满施舍一切,就能证得菩提。”

     龙树菩萨亦说过:“菩萨舍一切,福德等虚空,无边亦无尽。”

     佛陀在《文殊刹土庄严经》中云:“舍利子,菩萨就是大施主,舍弃自己的一切而无有恐怖畏惧之心,并生起极大的欢喜满足感。”

     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说:

三有乐如草头露,一瞬刹那毁灭法,

恒时不变解脱果,希求其是佛子行。

二(别说布施身体)分二:一、布施缘自己而造业之众生;二、回向成为利众之因。

一(布施缘自己而造业之众生)分二:一、无条件而布施;二、发愿成为利益之因。

一、无条件而布施:

吾既将此身,随意施有情,

一任彼欢喜,恒常打骂杀。

     我既然已经将自己的这个身体随意施给了所有众生,那当然就任凭他们恒时随心所欲进行杀害、谩骂、殴打等。

     《圣经》中有一句话说:

“如果有人打我左脸,我把右脸也给他。”

     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说:

吾虽无有少罪过,何人若断吾之头,然以悲心于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何人百般诽谤吾,虽已传遍三千界,吾犹深怀仁慈心,赞叹他德佛子行。

何人于聚众人处,揭发吾过说粗语,于彼还生善师想,恭敬其是佛子行。

     朗日塘巴尊在《修心八颂》中云: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

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纵人戏我身,侵侮并讥讽,

吾身既已施,云何复珍惜?

一切无害业,令身尽顺受。

     纵然人们对我的身体百般戏弄玩耍、轻侮侵犯、冷嘲热讽,都未尝不可,既然我的这个身体已经施给了他们,还谈什么防护对它的损害呢?只要不成为对他们有暂时、长久危害的业,就随他们的便吧。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回向品》中说:

愿诸有情众,因吾诸福德,

悉断一切恶,常乐福善行!

     朗日塘巴尊在《修心八颂》中云: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诚心诚意有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愿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彼纵非理而陷害,亦视其为善知识。

沙门四法:

     1.他骂不还骂,2.他怒不还怒,3.他打不还打,4.寻过不还报。

     印度大成就者萨喇哈(龙树菩萨的上师)曾说:“贪执纵如芝麻许,竟引痛苦无边际。”

     巴智仁波切也说过:“执著有多大,痛苦也会有多大。”

     龙树大士在《亲友书》中说:

今明后亦明,今暗后还暗,

或今明后暗,或今暗后明,

如是四种人,王当依第一。

二(发愿成为利益之因)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一、总说:

愿彼缘我者,悉获众利益。

     但愿缘于我的一切有情,永远获得利乐,万万不要无有收益。

     法王如意宝也说:“从现在起乃至生生世世,不偏袒任何有情,无论是对我起信心,还是起憎恨心,愿他们都获得利益而往生极乐世界。”

     以前格萨尔王也如是说:“不论是对我生嗔心的敌人,还是对我生欢喜心乃至贪心之人,凡与我接上缘者,都能得到究竟解脱”

     《入行论》各讲义中,此处所作科判不尽相同。巴楚仁波切言从此偈始为回向修心之果;堪布根巴仁波切在《入行论疏——文殊上师言教甘露滴》中说以下“路人无怙依”一偈始为回向;贾操杰格西的讲义中科目最为细致,认为从“愿彼缘我者”一句始为回向,各论师见仁见智,众说不一,到底哪一种与作者原意相合呢?大家应该祈祷寂天论师,自己也动动脑筋去分析一番。

二(别说)分二:一、回向意乐具义;二、回向行为具义。

一、回向意乐具义:

若人因见我,生起信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凡是缘于我的众生,不管他们对我生嗔心还是起信心,但愿时时刻刻都能成为实现他们一切愿望的因。所谓的“信心”,《大疏》中说是不信。

     根据《入行论大疏》的密意此偈颂词因该为:

若人因见我,不信起憎心,

愿彼恒成为,成办众利因。

     寂天大阿阇黎在《入行论——菩提心利益品》中云:

博施诸佛子,若人生恶心,佛言彼堕狱,长如心数劫。

若人生净信,得果较前胜。佛子虽逢难,善增罪不生。

何人生此心,我礼彼人身,加害结乐缘,皈依乐源尊。

     《趋入定不定手印经》中云:

     “文殊,恒持菩提心。譬如,将十方世界中一切众生之双目挖出,有人将彼等复原,或者将关于漆黑监狱中之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释放,令彼等享受转轮王或梵天之安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心目视大乘信解菩萨,且赞颂之,则福德胜过前者无数倍。”

二、回向行为具义:

愿彼毁我者,及余害我者,

乃至辱我者,皆具菩提缘。

     不论是任何众生对我直接恶语中伤也好,还是进行其他加害也好,或者在他人面前挖苦讽刺也好,但愿这些众生都具有菩提的缘分。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回向品》中说:

众生诸苦痛,愿悉报吾身!

愿因菩萨德,众生享安乐!

     无著菩萨在《善说海》的结文中说:

无论于我贪或嗔,赞毁以及作利害,

愿凡见闻念我者,悉皆速得胜菩提。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也引用佛经说:“众生侧目视如来,最终也能得解脱。”

     《文殊菩萨十种无尽甚深大愿》云:“二者大愿:若有众生,毁谤于我,嗔恚于我,刑害杀我,是人于我自他,常生怨恨不能得解,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三者大愿:若有众生爱念我身,欲心见我求得于我,于我身上于他身上,盛行谄曲邪见颠倒,及生净行不净行诸恶不善,愿共有缘令发菩提之心。四者大愿:若有众生,轻慢于我疑虑于我,枉压于我诳妄于我,毁谤三宝憎嫉贤良,欺凌一切常生不善,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五者大愿:若有众生,贱我薄我惭我愧我,敬重于我不敬于我,妨我不妨我,用我不用我,取我不取我,求我不求我,要我不要我,从我不从我,见我不见我,悉愿共我有缘,令发菩提之心。”

二、回向成为利众之因:

路人无怙依,愿为彼引导,

并作渡者舟,船筏与桥梁。

     我愿变成一切无依无怙众生的依怙,一切行程者的向导,并作为想要渡过江河者的航船、小舟与桥梁。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上师即是船、上师即是桥……”

     观音菩萨赞中也称赞菩萨曰: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里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求岛即成岛,欲灯化为灯,

觅床变作床,凡需仆从者,

我愿成彼仆。

     我愿在求海岛者面前成为岛屿,欲求明灯者前变成明灯,想要床榻者面前变为床榻,愿作为需求奴仆众生的仆人。

     我们稍加留意,可发现此偈有五句,根桑曲扎仁波切在讲义中说:梵语中岛、灯两词发音分别为“德巴”、“德瓦”,非常接近,因此,此偈首两句在原颂中可能为一句,由误听而成二。但查阅印度各论师讲义以及雪域论师其他讲义,没有这种观点,此偈都是按五句来解释。我们在此也就循大多数论师的观点,不加省略。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父子相会经》中说过:“大王,我发愿成为世间灯、光明、大船、导师、商主……”

愿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宝,

明咒及灵药,如意诸宝树。

     我愿变成可随心所欲拥有一切的如意牛,满足心愿的摩尼宝珠、妙宝瓶,成办一切所欲之事的明咒,祛除一切疾病的灵丹妙药,出生所需的如意树。

     如意牛:有关经论中记载,如意牛产于西牛货洲,那里的众生依靠它而生存;有些书籍里说,天界也有如意牛;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讲到,如意牛是在初劫人寿十万岁时,以众生福报而显现的一种珍宝,它的形状酷似牦牛,能产生犹如甘露般的乳酪,满足一切众生所欲,并养育人们得以维持生命。

     妙瓶:在受用贫乏、欲得财物的众生面前,我愿变成如意宝瓶,自然出生用之不尽的财宝,令众生得到暂时安乐。

     如意宝:佛教的一些历史中记载,以前有许多商人依靠智慧和能力,到大海里面取出真正的如意宝,给自己乃至整个国家带来圆满的财富。汉传佛教第一位前往印度的法显译师(东晋人,337-422 年),在他的游记中说过:“到了末法时期,佛陀的舍利全部沉入海底变成如意宝,以满足众生的所需。”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总说品》中说:

稀有无垢故,具力世庄严,

是最殊胜故,无变故为宝。

     明咒:我愿将来变成满足众生心愿的明咒,成办息、增、怀、诛一切事业。然而,有些注释里说,此处的明咒是指持明咒的上师或瑜伽士,他们通过等持力来持诵咒语,很容易帮助无量众生,当然这种理解也可以。在世间上,明咒的能力不可思议,按照密宗的教言,咒语跟本尊无二无别,不管是观世音菩萨也好,金刚萨埵也好,真正的诸佛菩萨,实际上就是我们口里念诵的这些心咒,除了这种语音的种性之外,没有其他的佛菩萨。因此,明咒是利益众生非常好的一种方便方法,我们应当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变成世间中力量强大的明咒来帮助一切众生、饶益一切众生。

     灵药:我愿将来变成灵丹妙药,治疗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疾病。

     如意树:有些大乘教言中说,天界中有如意树;佛经里面讲,极乐世界也有如意树;无垢光尊者说,所谓的如意树,在人寿九万岁时因众生的福报而现前,当时每个人一降生,就出现一棵如意树,人们把树果和树味作为食物,树叶作为衣服,这棵如意树实际上就是众生的生存来源。初劫时的人类不像我们现在有很多方面的生活需求,他们只要有吃有穿就过得非常快乐了。现在的人虽然经济条件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好转,但相续中的欲望和贪心却越来越膨胀,始终觉得自己没有钱很痛苦,心里一直得不到满足。

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

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

如同地等四大以及虚空恒时作为一切有情生存的根本一样,愿我也以众多形象作为无量众生赖以生存的因。

     按《俱舍论》等经论的观点,器世间与有情世间都是由地水火风空五大要素组成,也就是说:世间万物皆依此五大产生。其中空大,有周遍无碍、容纳的能力,以此一切事物有了产生和活动空间;地大有坚实、可依靠的能力,由它的作用,万法有了形体存在基础;水大具结合能力,由其作用物质集合不散,形成世间万物各种形体;火大有成熟能力,如果火大消失,则世间一切事物成熟过程就会停止,人如果火大不足将会出现消化能力消失,生长发育停滞等;风大有运动、不腐烂的能力,没有风大,世界将是一片死寂,人们也无法运动。菩萨发愿变成五大种,成为情器世间的构成基础,将利益周遍一切有情,与一切有情结下不可分割的善缘。

     《宝积经》云:“菩萨如同五大那样利济有情。”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僧俗学处品》中说:

愿如地水火,风药旷野树,

众生于恒常,随意而受用。

     《无垢称经》中说:“或时作地水,或复作风火”。

     《学集论》中引用《无尽意菩萨品》也说道:

     “我的身体怎样为众生做事情呢?就像地水火风以种种方式、种种途径、种种所缘、种种资具来帮助众生那样,愿我在生生世世无量无边的时日当中,以种种形象、种种所缘、种种资具、种种途径来帮助众生。”

迨至尽空际,有情种种界,

殊途悉涅槃,愿成资生因。

在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界获得涅槃果位之前,我愿成为他们生存的根本。善天与胜敌论师认为以上这些内容是愿心。

     以上这一段,印度善天论师和胜敌论师,认为是发愿菩提心的誓句。但根索曲扎仁波切、布敦大师等认为不是愿菩提心誓言,因愿菩提心必须具足让众生成佛之愿心,而这里只是发愿以一切世间方便来利益众生,未提到让众生成佛。于此我并不是评论他们,只想阐述自己的想法:这段颂词文可以说是愿菩提心,因此处也宣说了“有情种种界,殊途悉涅槃”,作众生涅槃的助道因。但根索曲扎仁波切与布顿大师的观点也可以,因这里不是菩提心正行,只是一种加行修心。而在前行的修行中,自相续逐渐得以清净,同时也是菩提心生起、成熟之时,所以二者并无有矛盾。

《华严经》中说:

     “真正的金刚钻石必须要从金刚物或纯金中出现,一般的物质不可能产生。同样的道理,菩提心金刚宝也必须要从忘我的纯正善心之金矿中出现,自私自利的心、自我保护的心中不会产生。”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行14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前行16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