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37


二、(以此能破事相有为法):

生住灭不成,故无有有为。

     由于生住灭三法相不成立,所以事相有为法也不存在。

     生住灭是有为法的法相,有为法是事相。前文我们以较广的方式抉择了生、住、灭不存在,此处则归结遮破有为法:既然生住灭不成立,那么有为法也无法成立,没有法相岂能有事相?就如没有石女儿的不共特法,自然无法安立石女儿一样。对于有为法的认识,小乘宗以无常遮破了常有的邪执,其实无常即是生住灭的本性。

     《阿含经》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然而,虽然他们承许无常,却仍未摆脱实有的执著,并试图以生住灭成立有为法的存在。但当中观宗以胜义理论遮破生住灭以后,也就遮破了无常,并彻底破除了他们对有为法的实有执著。

     对于生住灭的遮破,在《七十空性颂》、《中观四百颂》等论典中也有阐述,大家可以参阅。在了达了生住灭不存在以后,则可以切实体会到,一切有为法不存在。

二、(遮破无为法):

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

     既然有为法不存在,那又如何会有无为法呢?

     对方认为:有为法存在,以无为法存在的缘故。

     按世亲论师造的《俱舍论》的观点,无为法有三种:抉择灭、非抉择灭、虚空。而按照无著菩萨造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的观点,无为法有八种: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无想定所有心寂天位、灭尽定所有心寂天位、抉择灭、非抉择灭、虚空八种。

     一般而言,对方将灭谛(抉择灭)涅槃叫做无为法,认为它是一种不空的法。然而我们观察这一无为法,其实它是依有为法而建立的,既然有为法不存在,那无为法也根本不可能存在。因为互相观待的法,当一者不存在时,另一者也无法存在,就如有和无,瓶不存在,无瓶也不存在,或者此和彼,此岸不存在,彼岸也不存在,等等。因此,观待有为法而建立的无为法是不成立的。此外,对方所谓的涅槃,其实并未离开有、无、二俱、二非四边。

    但涅槃并不是有实法,若涅槃是有实,那么它虽名无为,也仍落入有为法的范畴,如龙树大士在《中论——观涅槃品》中云:

涅槃不名有, 有则老死相。终无有有法, 离于老死相。

若涅槃是有, 涅槃即有为。终无有一法, 而是无为者。

若涅槃是有, 云何非缘起?非缘起之法, 始终皆无有。

     涅槃也不是无实法,如龙树大士在《中论——观涅槃品》中云:

若涅槃非有, 何况于无耶?涅槃若非有, 无实亦不成。

若涅槃是无, 云何不依有?未曾有不依, 而名为无法。

来去轮回法, 乃假立缘起;非假立缘起, 是名为涅槃。

如佛经中说, 断有断非有。是故知涅槃, 非有亦非无。

     如果认为涅槃是二俱的法,也不合理,因为究竟涅槃是不住有无的大无为法,有无二俱则成了有为法,如龙树大士在《中论——观涅槃品》中云:

若谓于有无, 合为涅槃者。有无即解脱, 是事则不然。

若谓于有无, 合为涅槃者。涅槃非无依, 是二从依生。

有无共合成, 云何名涅槃?涅槃名无为, 有无是有为。

有无二事共, 云何是涅槃?是二不同处, 如明暗不俱。

     涅槃也不是有无二非的本体,如龙树大士在《中论——观涅槃品》中云:

分别非有无, 如是名涅槃。若有无成者, 非有非无成。

若非有非无, 名之为涅槃。此非有非无, 以何而分别?

     因此,所谓的涅槃无为是离开四边的大空性。

     全知果仁巴尊者在他的《中论注疏——正见之光》中说过:现在藏地有人把唯识宗的观点认为是中观的究竟观点,他们认为实有的法界无为法就是中观的究竟见,这是值得深思的。

     果仁巴大师是在表达他对觉囊派某些论师的不满,因为某些觉囊派论师认为无为法本体永恒存在。不仅在藏地雪域,现在汉地的某些法师,也认为究竟的无为法是一种实有存在。虽然他们口头上说在弘扬玄奘大师、窥基法师的唯识宗,并推自己是所有宗派中至高无上的宗派,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并不了解佛陀二转法轮的意义,自己已落入了一种实有耽著之中。如果看到龙猛菩萨这一偈,他们该如何解释呢?是要否认龙猛菩萨,在实相中建立一个不空的法吗?那如来的《般若经》又如何解释呢?虽然果仁巴大师驳斥了觉囊派的观点,但他肯定清楚,觉囊派的究竟观点并非如是。因此我觉得,真正要深思的,是汉地一些承许无为法不空的有相宗。

三、(遮止与圣教相违):

如幻亦如梦,如乾闼婆城。

所说生住灭,其相亦如是。

     就如幻化、梦境、乾闼婆城一样虚假不实,所谓的生住灭,其相也是如此。

     对方认为:你们说生住灭不存在,这与教证相违,如《大云经》云:“诸比丘,有为法有生、有灭,亦有自住法往他法之转变。”因此,说生住灭空,不是与教证相违了吗?

     《大云经》及其他相关大小乘经典中,的确宣说了一切有为法存在生住灭,这一点我们不否认。但这是了义还是不了义呢?不了义。为什么呢?因为佛陀针对不能直接趋入实相的众生,才宣讲了生住灭三相,而就二、三转法轮的了义观点而言,生住灭是不成立的。此处单从了义空性来看,生住灭并不存在;说有生住灭时,就是说名言中在众生面前存在一种迷乱幻现。

     经论中多以比喻宣说有为法的相状,而本颂则针对生、住、灭,分别宣说了如幻、如梦、如乾闼婆城。一切法本来无生,如咒师所幻化的象、马,或银幕上的人、物等,其实没有真实的本体。一切法本来无住,如梦中所享受的色声香味触等外境,并无一法能够真实成立。一切法本来无灭,如乾闼婆城,乾闼婆城也叫寻香城,是由乾闼婆神在开阔的沙漠或海洋上空所显现的一种城市,它没有真实,但显现存在。这种现象现代人也经常见到,人们叫它海市蜃楼。科学家对此觉得稀奇,但他们解释成阳光与水蒸气的融合现象:当水蒸气上升,与反射的阳光交会时,中间便显现各种相状。但这种解释,恐怕连他们自己也难以信受,因为这些显现很复杂且并非杂乱无章。以前就有这样的报道:海洋上首先现起云雾,一般呈灰色,没有彩色。然后云雾显现为城市,城市里有高楼、平房;平房上有烟囱,烟囱里冒出一缕缕的烟;底下有街道,街道上有轿车……这些现象的确很奇特。科学的解释显然不合理。总之,灭相就如这海市蜃楼、空中楼阁一般。以上对应一切法无生、无住、无灭,宣说了三个比喻,以此便可了知生住灭的本体。

     关于这三个比喻,其他经论中也经常使用,如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唐玄奘大师翻译的《金刚经》云:

诸和合所为,如星翳灯幻,

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圣天论师在《中观四百颂——破根境品》中云:

诸法如火轮,变化梦幻事,

水月彗星响,阳焰及浮云。

     龙树大士在《六十正理论》中云:

如芭蕉无实,如乾达婆城;

痴闇城无尽,诸趣如幻现。

     在演培法师整理的讲记中,说小乘人依这三个比喻可以说明无常、无我,并非指万法空性。我们认为,此处是以这三个比喻说明中观宗未破坏名言,并以此成立与教证不相违。生住灭乃至一切万法表面虽有显现,但其本体都如幻化等比喻那样,毫无实质性。要想通达其中的所有意义,一定要闻思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虚幻休息》。《虚幻休息》通过八大比喻,圆满抉择了一切万法都是虚幻。佛陀在初转法轮中宣说了蕴界处等有实法,我们要想在此基础上通达二转法轮的般若空性,一定要以幻化八喻等来了达一切万法根本无有自性。

     我们在闻思过程中,应该不紧不松地希求真理,应该坚持到底,因为空性法门的确非常难得。由于以前未串习过空性,初学者可能有陌生的感觉,总觉得与自己有很大隔阂。但我想,当你闻思一段时间以后,一定会通达。以前有人对《俱舍论》有信心,而对《中论》没有信心,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及道友的帮助,他对《中论》的信心也生起来了。有了信心,闻思也有兴趣,那在《中论》中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利益。

     多年以来我总在想:如果能讲一遍《中观根本慧论》,我就心满意足了!因为这是龙猛菩萨解释佛陀二转法轮究竟密意的根本论典。因此,对大乘佛法有信心的人,你们对《中论》应该生信心,因为它的加持力非常大。虽然有的人暂时听不懂,但仅是听闻到空性法门的利益也不可思议。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上播下了般若空性的种子以后,下一世遇到佛法,空性的种子习气很快会复苏,而成为利根。因此,闻思空性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相当大的功德和利益。

二、(以教证总结):

     《金刚经》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阿含经》云:

“色如聚沫;受喻水泡;想同阳焰;行似芭蕉;识譬幻事。”

     《楞伽经》云:

“有为无为无自体相,但彼凡夫愚痴妄执分别有异,犹如石女梦见抱儿。”

     《般若波罗蜜经》云:

     “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色非有为非无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色受想行识非有为非无为者,此是般若波罗蜜。’”

     《月灯三昧经》云:

譬如有童女,夜卧梦产子,生欣死忧戚,诸法亦复然。

如幻作多身,谓男女象马,是相非真实,诸法亦复然。

如净虚空月,影现于清池,非月形入水,诸法亦复然。

如人在山谷,歌哭言笑响,闻声不可得,诸法亦复然。

譬如春日中,辉光所焚炙,阳焰状如水,诸法亦复然。

见野马如水,愚者欲趣饮,无实可救渴,诸法亦复然。

如虚空无云,忽然起阴噎,知从何所出,诸法亦复然。

如焰寻香城,如幻事如梦,观行相空寂,诸法亦复然。

     《七十空性论》云:

行如寻香城,幻发及阳焰,

水泡水沫幻,梦境旋火轮。

     《入行论——智慧品》云:

犹如芭蕉树,剥析无所有,

如是以慧观,觅我见非实。

     《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云:

若见梦境寻香城,阳焰幻事影像等,

同石女儿非有性,汝见不见应非理。

     《教王宝鬘论——别说因果品》云:

阳焰现似水,其实并非水。

如是蕴似我,非我非实有。

     《六十正理论》云:

许诸法缘生,犹如水中月;非真亦非无,不由彼见夺。

许诸法实有,当起贪瞋见;受剧苦暴恶,从彼起诤端。

彼为诸见因,无彼惑不起;故若遍知者,见惑皆蠲除。

由谁了知彼,谓见缘起生;缘生即不生,一切智所说。

为倒知所伏,非实执为实;执着诤论等,次第从贪生。

彼诸圣者等,无宗无诤端;诸圣既无宗,他宗云何有。

《中观根本慧论·观三相品》传讲圆满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36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38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