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52


三、事业不可思议之理:

世尊彼色身,安住于多劫,

能调可调利,趣于戒种类。

新译

世尊彼色身,安住于多劫,

能调可调利,趣于界种类。

异版

世尊彼色身,安住于多劫,

能调可调利,不趣界种类。

     “世尊彼色身,安住于多劫,能调可调利,趣于界种类。”世尊佛陀为了利益无边有情众生,以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好庄严之大士夫相色身,安住在有缘众生面前多达数万劫,以开演能调伏众生心相续的三转法轮等佛法甘露,来度化无边无际的可调所化众生,以二十七种利生事业来利济无余情类。尔时大悲怙主世尊以具有五决定的报身佛色身,甚或以胜应化身、生化身、艺化身等诸多化身佛色身趣入法界不同种类的显化,即显现报身及化身等的不同变异化显在无数无数劫当中利益群生,长时安住在生死轮回,但法界的本体是恒时没有丝毫改变,只是因为所依报身的功德及所依化身的功德差别而在名言中言说趣入法界的不同种类而已。

     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遍智品》中云:

法界无差别,种姓不应异。

由能依法异,故说彼差别。

     “趣于界种类。”释迦圣论师注:当此方弘法利生事业已经圆满时就会示现色身的涅槃相,使得法界本智趣入不同种类的生灭异相,可是如来自本无有往返来去之性。

     根据卓尼版、纳唐版与德格版《大藏经》论疏部《法界赞》的颂词版本,此颂解读悉皆如上,但也有一些《法界赞》的颂词版本及雪域智者之尊全知荣灯在造的《法界赞释——善说浮云论》这部《法界赞》的论注是雪域大师们对《法界赞》注释的开始,全知荣灯也可谓是为学修第二佛陀龙树大士的《法界赞颂》开辟了一条先河。在全知荣灯大师及另外一位萨迦派的大德全知释迦圣论师的《法界赞释——定解法界论》中也有下面的一种不同的颂词解读。

世尊彼色身,安住于多劫,

能调可调利,不趣界种类。

     世尊佛陀为了利益无边有情众生,以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好庄严之大士夫相色身,安住在有缘众生面前多达数万劫,以开演能调伏众生心相续的三转法轮等佛法甘露来度化无边无际的可调所化众生,以二十七种利生事业来利济无余情类。尔时大悲怙主世尊以具有五决定的报身佛色身,甚或以胜应化身、生化身、艺化身等诸多化身佛色身显化,使得尚未得到示显如来藏真如智慧明镜的众生,见到报化两种色身趣入多种生灭异类的变异。可是如来藏其本身从来未曾有过任何生灭异相而恒时安住在其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增不减的实相法界当中如如不动。

     如云:

此即自心显,凡愚虽不知,

纵然事如是,见相俱获义。

     有云:“众生影像生灭无错谬,痴心谬误令其入轮回。”

     这一颂当中前两句讲到:世尊佛陀的色身为了利益所化众生,在很多劫当中安住,虽然自性从法界当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但是显现上好像两种色身趣入了不同种类异相的法界当中。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事业品》中说:

佛于法身中,不动于诸界,

众具缘者前,无勤示幻现。

     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法身品》中说:

若善因成熟,于彼彼所化,

尔时能饶益,即于彼彼现。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菩提品》中说:

二利圆满者,一切相住二,

恒示工巧生,大菩提涅槃,

佛陀此化身,解脱大方便。     

世尊彼色身,安住于多劫,

能调可调利,趣于戒种类。

     另有注释曰:这一颂当中前两句讲到:世尊佛陀的色身为了利益所化众生,在很多劫当中安住,虽然自性从法界当中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但是显现好像与法界有异体的色身。

     《宝性论》上说:

如是能仁法身中,毫不动摇之同时,

于世有缘无勤作,自然示现变化等。

     为什么这样示现呢?它的根据就是“能调可调利,趣于戒种类。”通过这两句作了抉择。意思就是说由于所化的因缘成熟,能够调伏可调伏的众生。让他们趣入戒的种类。佛了知他们的意乐,了知意乐后相应他们的意乐,就在他们面前示现出来。

     这样的内容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上面也说到:

若善因成熟,于彼彼所化,

尔时能饶益,即于彼彼现。

定解心境已,当得智趣入,

个别自证净,诸地住其性。

     荣灯大师注:佛智境界的如来藏,是一切所化众生等必定须要通达了悟才能趣入法界真如实相的光明。当以个别自证本智之力,清净明见光明如来藏的本体时,诸菩萨圣地的功德将按住于此光明自在的如来藏本智的体性当中。     

     大班智达释迦圣论师注:“个别自证净,诸地住其性。”当个别自证智的本体远离诸客尘染污而还本自净时,诸圣者菩萨的十地圣位功德将安住于其个别自证清净的本智体性当中。“定解心境已,当得智趣入,”定解心识的对境,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为法界的本体以后,亦能了悟有境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入亦与光明法界不异的本体,从此本智清净的程度也因为,所断诸地自分所属烦恼断除的原故,而逐渐增胜而趣入更加殊胜的其余诸地,这在诸契经大论当中称说为登入并安住于其彼彼诸地之性。

大自在胜处,优美密严刹,

本智三相溶,吾作如是说。

     ‘大自在胜处’大自在法主如来三十二相与八十随好庄严无比的殊胜处如来报身;‘优美密严刹’极其优美善妙庄严的密严刹土;‘本智三相溶’十地菩萨了证真如法界实相的智慧三者并溶于一处时。我(龙猛菩萨)《赞法界颂》论的作者如是称说证悟报身如来。

凡愚中遍知,诸圣中多相,

无量大自在,劫寿因即彼。

     ‘凡愚中遍知,’是说在诸种泛泛之辈有善缘的凡夫众生当中佛陀以诸多胜应化身、生化身、艺化身等遍知化身相来度化群生。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菩提品》中说:

大悲知世间,照见诸世间,法身不动中,以异化身性,

示现真投生,从兜率天降,入胎及诞生,精通工巧明。

游戏享妃眷,出家与苦行,至菩提迦耶,降魔圆正觉,

转大妙法轮,趣入涅槃相,于诸不净刹,示现有际间。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中云:

世间入寂道,成熟与授记,

因色此常住,如虚空色法。

     ‘诸圣中多相,’在一地到十地位之间的菩萨圣者当中佛陀以具有五决定、三十二相及八十随好等多种相好庄严的报身来利益身处清净佛刹的菩萨圣众。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菩提品》中云:

种种妙法光明身,勤成众生解脱利,

行持如摩尼宝王,种种事物非彼性。

     ‘无量大自在,劫寿因即彼。’无可估量任运自在的大法身如来正等觉以法、报

化三身能恒常安住世间无量数劫的究竟原因为何呢?答:即是现证彼光明如来藏真如实相本体的缘故。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菩提品》中云:

无初中后无分割,无二三垢无分别,

法界自性证悟彼,入定瑜伽行者见。

无量超恒沙,无思无等德,

如来无垢界,断诸习气过。

器情众生界,无量俱胝劫,

寿住命不殁,亦由彼受持, 

这个偈颂是说外器三千大千世界及内情六道众生等一切轮涅所摄的诸法,在无量俱胝劫当中能令生命相续不断,长住不殁恒久持续的根本原因或守持者即是此无尽法界——光明如来藏。

弦外之音:轮涅所摄的一切无尽法界众生的寿龄及生命之源即为此光明如来藏自然本智。此光明如来藏将一切涅槃所摄的诸法与其本性如来藏以无分无别的方式而受持,将一切轮回所摄的诸法客尘与其本性如来藏以可离不混的方式而受持。

因缘皆无尽,获得无尽果,

以证无别相,是谓趣入慧。

     “因缘皆无尽,获得无尽果,”从彼无有穷尽的法界如来藏当中,获得无有穷尽的轮回际诸无尽果法与涅槃际诸无尽果法。

     “以证无别相,是谓趣入慧。”因为烦恼障无明令众生趣入无有止境的轮回际诸种果法;因为了证彻悟无别相真如法界的法无我,令无余众生趣入不生、不灭、无漏、光明、大无为智慧的涅槃实际果法。

     荣灯大师注释说:“以证无别相,是谓趣入慧。”因为证悟无别相法界如来藏——如所有智力度深广的差别,使得尽所有智的深广力度也有其广略的差别,所以菩萨众在后得位时会精勤修学趣入了悟万法实相的如所有智。这里是在说明证悟光明如来藏的功德。

四、宣说菩提无有远近之理:

菩提不远想,亦无邻近想,

是六境影像,皆由如是知。

     真正的法身菩提,没有远也没有近,不能作远的想,也不能作近的想。所谓的色身就是顺应众生,在眷属的六境前显现影像,不但色身顺应众生,在眷属面前或者说眷属的六境前显现影像,还在众生的心相续当中显现助缘三宝,都应当如是了知,所以颂词上说“皆由如是知。”

     这样的内容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上面也讲得很清楚。弥勒菩萨在《宝性论——菩提品》里说:

无漏周遍无灭法,稳寂恒常无迁处,

佛如虚空诸正士,六根领受真义因。

见非大种色,听闻纯妙语,

嗅佛净戒香,品大圣法味,

受定所触乐,证体深理因。

细思胜义乐,佛如空离相。

     所以说无上究竟的法身菩提,它没有任何形相,它没有任何有法而造作的本体,它本来就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本来是大无为法,这样的话,法身是周遍一切万法的,法身就是一切万法的法性的自性全体显露叫做真实法身现前。所以,没有偏袒的,都是周遍的,又是大平等的一种自性,没有任何远远近近的差别,所以不能作远和近的想。在佛不可思议的法身境界当中,远离一切诸相,只是名言当中通过虚空来相似作描述,但是一个可思议的缘起,或者不可思议的佛的法身的加持力,以及眷属的因缘,在清净和不清净的眷属的六境面前显现法身的影像——报身,报身的影像就是化身,在眷属的六境前显现这样的影像。

     蕅益大师也在《金刚破空论》里讲:“以真如无别处所,可从彼来。生死无别处所,可从此去。故以有缘则现,譬如水清月现,月实不来;缘尽则隐,譬如水浊月隐,月实不去故。”意思是说:就像水当中显现月影一样,在水清净的时候,水月显现,但是也没有一种来的真实的相;在水不清净的时候,水月隐没,但也没有一种去的真实相。所以实际上天月不来不去,在凡夫众生的心相续面前好像有佛的生灭、有佛的去来、有远近等的差别,但实际上法身如来不来不去、非远非近、无离无合、非增非减。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51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53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