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54


二、从彼成就菩提之理:

不应礼菩萨,此为甚恶说,

不亲于菩萨,不生其法身。

憎于甘蔗种,欲食于石蜜,

若坏甘蔗种,无由石蜜生。

     如果认为“不恭敬礼拜菩萨而获得菩提”,这是很不好的说法,也就是相违的说法。理由是:“不亲于菩萨,不生其法身”,也就是不亲近菩萨而出生法身如来无有是处,无因不产生果的缘故。

     这个龙树菩萨通过比喻来作描述。以比喻来讲的话,就像嗔恨甘蔗种子的人想吃石蜜一样,如果摧坏甘蔗的种子,无由出生石蜜的果。石蜜就是从甘蔗汁加工而成的冰糖。

     龙树大士在《中论——观五阴品》中云:

离色因有色, 是色则无因。

无因而有法, 是事则不然。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证成大乘品》中说:

未授记俱出,非行境成立,

有无同有无,对治别文故。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利益品》中说:

此世无何人,智慧高佛陀,

如理遍智知,胜真如非余。

仙人自安立,经藏不搅彼,

毁坏佛理故,亦害微妙法。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国王行为品》中说:

声闻彼乘中,未说菩萨愿,行为及回向,岂能成菩萨?

加持成菩提,佛陀未曾说,此义较佛胜,正量他谁有?

加持四圣谛,及菩提分道,共同声闻中,佛果以何胜?

住菩提行义,彼经未曾宣,大乘中说故,智者皆当受。

     无著菩萨在《摄乘论》中云:

宣说十胜处,大乘许佛说。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智慧品》中说:

若语入经藏,即许为佛语,

三藏大乘教,云何汝不许?

     《中观心要论》云:

因说无我义,三宝大圣贤,

大乘为佛说,犹如声闻乘。

     《密成续》云:

土木石头性,勿礼本尊像,

供养自身性,以彼令师喜。

土石之自性,经塔勿须造,

梦中亦不礼,粉彩坛城等,

亦应不礼敬,入于三乘者。

      《幻化胜乐续》云:

形象雕刻等,不能生瑜伽,

勤修菩提心,彼成瑜伽尊。

我即三世佛,一切菩萨众,

自观圣本尊,勤修自本性。

     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遍智品》中说:

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

彼彼如经中,略广门宣说。

                如地 1 金 2 月 3 火 4,藏 5 宝源 6 大海 7,

                   金刚 8 山 9 药 10 友 11,如意宝 12 日 13 歌 14,

              王 15 库 16 及大路 17,车乘 18 与泉水 19,

        雅声 20 河流 21 云 22,分二十二种。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发心品》中说:

       当知此发心,如地1如纯金2,

        亦如上弦月3,如火4大宝藏5。

       当知如宝源6,如海7如金刚8,

       如须弥9药王10,亦如至亲友11。

       当知如摩尼12,如日13寻香音14,

         如王15如仓库16,如路17亦如乘18。

       发心如泉水19,如雅音20大流21,

  佛子之发心,宣说如大云22。

是故功德富,欢喜真发心。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中云:

嗔法及我见,畏惧轮回苦,

无视众生利,大欲者外道,

声缘之四障,净因胜解等,

法即有四种。

信解胜乘种,慧生佛法母,

禅乐胎处悲,乳母佛生子。

若护甘蔗种,三种而可得,

糖半糖石蜜,于中必得生,

若护菩提心,三种而可得,

罗汉缘觉佛,于中必得生。

     如果护持甘蔗的种子而不失坏,这样培养,就会得到三种糖——糖、半糖和石蜜。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失坏而护持菩萨和菩提心,并且安住菩提心而修行,就可以出生三种果,也就是声闻阿罗汉、缘觉和佛陀可以从中产生。

     关于三种糖的解释:《正法念经》上说:“如甘蔗汁,器中火煎。彼初离垢,名‘颇尼多’;次第二煎,则渐微重,名曰巨吕;更第三煎,其色则白,名曰石蜜。”意思是把甘蔗汁放在容器当中,用火来煎。最初离垢,这叫做颇尼多;接下来第二次煎,比前面更重一点,这叫做巨吕;第三道用火来煎,颜色变成洁白,这叫做石蜜。本论所讲的三种糖,是不是《正法念经》当中所说的这三种,还不好确定。

     为什么说“罗汉缘觉佛,于中必得生”?因为由于护持菩提心而成佛,由佛传法出生声闻和缘觉,所以说“罗汉缘觉佛,于中必得生。”

     月称论师在《入中论自疏——菩提心极喜地品》中云:

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

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上面讲了从菩提心出生菩提的道理,或者从十波罗蜜多出生菩提的道理。弥勒菩萨在《宝性论》里面也讲了这样的道理,这里龙树菩萨也是告诉我们要重视护持菩提心的因。

     佛也在《宝积经》里面说:“迦叶,如初月为人礼敬,过于满月。如是若有信我语者,应礼敬菩萨过于如来。何以故?从诸菩萨生如来。从诸如来生一切声闻及缘觉众故。”所以要重视护持菩提的因。

     菩提心如《法遍行经》云:“菩萨应由菩提心了达一切法,一切法与法界相等。新生无住一切法,由所知能知空故,皆遍了知。如自所了达法,愿诸有情皆能通达。菩萨所发此心,名菩萨菩提心、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心、无上心、慈故和爱心、悲故不退心、喜故无悔心、舍故无垢心、空故不变心、无相故无障心、无愿故无住心。”

     龙树大士在《教王宝鬘论——轮番说因果》中说:

欲自世间众,得无上菩提,

菩提心为本,坚固如山王,

悲心遍十方,不依二边智。

三、教诫护持菩提心:

若护于稻芽,农夫必当护,

如初胜解行,如来必作护。

     就像农夫必定会善护稻芽,由此而长成稻谷。同样,对于大乘最初具有胜解信的菩萨,以诸佛菩萨作殊胜的护持。对于大乘的胜解,就是大乘佛道的种子,所以比喻为稻芽。农夫比喻如来。

五、如何增上之次第(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一、略说:

如黑十五日,而见月轮形,

如是胜解行,影现佛形相。

如是初月轮,刹那刹那增,

如是入地者,念念见增益。

如白十五日,月轮得圆满,

如是究竟地,法身而得生。

     见法身有三种情况,在胜解行地加行道见法身影相;一地到十地部分见法身;佛究竟地圆满见法身。三者比喻为:黑十五日见月影,初一到十四见部分月轮,十五见圆满的月轮。

     下面解释颂词,首先讲前两颂:

     譬如黑十五日,也就是三十日见月轮的影相(汉文的颂词上是这样翻译的,按照藏文的颂词直接来说就是‘黑十四日’,也就是二十九日就是下半月的第十四日,“黑”就是表示下半月,“白”就是表示上半月)。同样,在胜解行地对于大乘生起胜解,能影现佛的形相,也就是能现法身的总相。这里“胜解行”就是指加行道。有时候资粮道叫做“信行地”,加行道叫“胜解行地”,这个“胜解行地”是从狭义的角度讲的。有时候“胜解行地”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资粮道和加行道都叫“胜解行地”。有时候说“信行地”、“胜解行地”有这样的分类,那个时候,“胜解行地’唯一是指加行道,这里讲到“胜解行”就是仅仅指加行道。在加行道,现法性的总相比一般闻思的境界更明显,所以说是“影现佛形相”。

     一到十地的境界通过比喻讲:譬如月轮的自性本来没有增也没有减,但是,人们见到上弦月刹那刹那增长。同样,法身的自性没有增没有减,但是入地的菩萨们好像见法身次第增益。这里颂词讲的“增益”就是增长的意思。“见增益”这三个字,就是指仅仅见的智慧上增长,并不是法身的自性有增上。

     弥勒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求法品》中说:

菩萨之寻求,无身有得身,

圆身多我慢,细慢无我慢。

     有身:就是加行道获得法身之因——相似的无分别智,所以是有身。得身:一到七地获得有勤作的无分别智慧,所以叫做得身。满身:八到十地无分别智慧无勤任运,所以叫做满身。跟本论所讲有相似之处。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如来藏品》中云:

不净不净净,极净依次第,

是名为众生,菩萨与如来。

     下面讲第三颂:

     譬如白十五日,障碍月轮显露的障垢完全远离,所以月轮圆满现前。如是学道十地圆满而究竟的时候,一切客尘的障垢清净,这叫做法身圆满而现前。而且从法身中流现色身的种种变化,成就利他的种种殊胜的事业。

二、广说(分二):一、胜解行地;二、圣者地。

一、胜解行地:

胜解彼坚固,常当于佛法,

能发如是心,得为不退转。

新译

常于佛法僧,胜解彼坚固,

能发如是心,得为不退转。

     第一句“彼”是指不欺诳的皈依处三宝。“常于佛法僧,胜解彼坚固”,就是指胜解行地对于三宝的胜解坚固。

     “能发如是心”,就是由此胜解,对于佛法能够发起如是的菩提心。

     “得为不退转”就是将会获得从正等觉菩提中不退转。是这样来需要了知颂词的内容,也就是资粮道修四念住、四正断、四如意足,加行道获得五根、五力,这样就会让修证辗转增长。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利益品》中云:

恒常近住彼,佛子不退转,

福德波罗蜜,圆满普清净。

福德之五度,三轮无分别,

圆满普清净,断彼违品故。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53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55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