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58


 第二个金色童子的公案出自《金色童子因缘经》,经文共十二卷,这里仅取相关因缘,摘要而述:

     尔时,世尊与大迦叶尊者均已灭度,阿难尊者仍然住在世间。当时忉利天宫有一天子,投生在王舍城中一位大商主家中,其妻胎满诞一童子,身有金光,异常艳丽显赫,人见人爱。童子生时,就有金黄妙衣自然在身,并且口中溢出优钵罗花香。伴随童子的诞 生,家中降下一场奇妙的衣服雨,所下的妙衣都是金色,又有许多迦尼迦花纷纷从天而降,这样显现了许多瑞相。

     后来金色童子渐渐长大,一次被人诬陷犯杀人罪,临刑时,童子遥向阿难尊者至心祈祷,尊者以神通力救他,并为他说法,童子即时证得初果,又于尊者前出家受戒,证得阿罗汉果。证果后,金色尊者脱下身衣用作供养、布施,稀奇的是,一衣脱后一衣自然复生,这样以无量妙衣而做福事。

     人们目睹这件事,都感叹:金色尊者以何因缘感得此果,莫非长久修行积累的功德?

     这时,阿阇世王向阿难尊者请问金色比丘的往昔因缘,尊者详细说出往昔因缘:

     过去九十一劫中,有毗婆尸佛出世,有一城市名满度摩帝,城中有一位妙耳商主,生一童子,具有十八种可厌丑相,身口恶臭,而且他出生时,家中起火,一切财宝化为灰烬。到丑相童子能走路时,母亲让他独自去讨饭,他不但讨不到饭,反而处处被人追打, 母子只能忍饥挨饿,随业而住。

     丑相童子为饥渴苦恼逼迫,心里非常忧愁,自想不知以何罪业所感,今生没有福报,长相这样丑陋,让人厌弃,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不如自杀了此一生。他决定之后,就爬上树纵身跳下,身被摔伤,极受苦恼。

     这时,毗婆尸佛以佛眼观见,就以神通力现在丑相童子面前,佛光照触,痛苦顿消。童子见佛相好光明,生起了清净信心,就脱下所穿量约一尺的黄色衣服,供养毗婆尸佛,同时采一茎迦兰腻迦花奉上如来。以佛的威神力,衣服分量正好合于佛身,花也变得大如车轮,如伞盖般停在佛陀顶上。丑相童子见后,广大净信之心,恭敬愈发增盛,他顶礼佛足,发大誓愿:愿我将来身有金色,妙衣严身,口中出优钵罗花香,并得成佛!

     丑相童子发愿时,他的极丑恶相忽然消失不见,转成殊妙端严,身体如金色,又有金色可爱的衣服自然从空中飘来,披在童子身上,空中纷纷降下迦兰腻迦花、优钵罗花等,而且空中传出宏亮音声:“奇哉!能于如来所,种植清净布施的可爱种子,最胜的牙茎现在出生!”

     这位妙相童子,因为具有殊胜福德,被人民共推为王,享受六万岁,命终转生兜率天。

     阿难尊者复告阿阇世王:“毗婆尸佛教法中的妙相王,就是今天金色比丘的前身,往昔他见毗婆尸佛时,以贫穷之身,脱下一小片衣服供养佛陀,供养后又发广大誓愿,由此在天人当中感受妙乐,不论生在何处,都是身为金色,并有金色衣服自然在身。生时 天雨妙花,纷纷而降,到如今具足大福德,身有妙衣旋脱旋生,具有各种殊胜妙相。”

     尔时,一切大众都感叹说:“奇哉!种福果报极为殊胜。奇哉!诸福有大力能。奇哉!布施深固福田。是故应知,如能种植布施善种,果报不虚。智者们审谛观察如是种福果报之事,谁人不种清净布施胜田!”

     《贤愚经》当中有一则金财因缘:

     当时,佛在舍卫国时,有一位大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叫金财的男孩,长相端正,世上少见,并且他是握着拳头来到人间的。父母见到他这个样子都很害怕,认为是不吉祥的恶兆。可是掰开他的小手一看,手里有两枚金钱,父母很高兴,就把金钱取下来,哪知道孩子的手掌中再次出现金钱,再取下来,还是生出金钱,这样反反复复,取之不尽。

     等到金财长大成人就向父母请求出家,到佛的住处,礼佛请求:“世尊求您哀悯我,准许我出家,趣入佛道。”

     佛说:“好啊,你可以出家。”金财剃除须发,穿上袈裟成为一名沙弥,到年岁临登坛受具足戒时,他向僧众一一礼拜,两只手只要一着地,就拍出二枚金钱,这样,在每一处行礼的地方都能拍出金钱。受戒以后,金财很精进,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当时阿难问世尊:“金财比丘做了什么福,一生下来,手里就会生钱。”

     佛说:“过去九十一劫时,有一位毗婆尸佛出现在世间教化众生,当时度脱的众生不可计数。有一次,佛和僧众云游四方,很多富人、长者都来供养饮食。有个靠卖柴为生的穷人,见到佛和僧众受富人们迎请,心里又欢喜又恭敬,就把自己卖柴仅有的二枚钱, 供养佛和僧众。佛陀哀悯他,接受了他的两枚钱。”

     佛接着对阿难说:“这个穷人以两枚钱供养佛和僧众,所得到的福报是在九十一劫当中,金钱、财宝随心所欲,无有匮乏之时。当时那个穷人,就是今天的金财比丘。所以即使是没有得圣道的人,也可以在未来得到无量的善果。”

     下面再讲《大智度论》中的一段公案:

     往昔,佛住世时,佛和阿难从舍婆提城往婆罗门城的方向去。当时婆罗门城的王是一个外道,听说佛要来,就立了一条规矩,凡是给佛饮食、和佛一起说话的,罚款五百文钱。佛入城乞食时,偌大的城市,家家户户都关着门,佛和阿难只能持着空钵,从城里 出来。(可见众生多么颠倒,不知佛陀功德的人,其实是最可怜的人。)当时,有一个老仆人,手里拿着破瓦器装着一些发臭的剩饭剩菜,准备倒掉,她见到佛相好庄严,手拿空钵,就想供养。佛知道她的心意,把钵伸出来乞讨她准备倒弃的饭食。老妇人以一颗清净的心端来供养佛陀。

     佛受供之后,对阿难说:“这个婢女因为布施,十五劫当中会在人天二道中享受幸福快乐,不堕恶道,将来转得男身,出家学道,成就独觉果位。”

     这时佛旁边的一个婆罗门,听到佛这么说,就问佛:“你是净饭王的太子,为什么为了一点食物就打妄语呢?”一般人无法理解这种不可思议的缘起,所以会认为这是打妄语。

     这时,佛吐出舌头覆盖脸部,舌头一直伸到头发的最上端。佛说:“你见过这样的广长舌打妄语吗?”

     婆罗门说:“舌头能盖住鼻子,都不会打妄语,何况盖住脸,而且伸到头发的上端,决定不会打妄语的。”他生起信心后,对佛说:“我今天是不懂小供养为何会得大福报。”

     佛启发他:“你平时是否见过一些稀奇的事?”

     婆罗门说:“我有一次行路时,见过尼拘陀树,尼拘陀树的树荫很大,能够覆盖五百辆车那么大的面积。”

     佛又问:“树的种子有多大?”

     婆罗门说:“它的大小相当于芥子的三分之一。”

     佛说:“谁相信你的话呢?” 婆罗门说:“确实是真的,确实是我亲眼所见,我没有说谎话。”

     佛说:“我见这个女人以清净心供佛得到大果报,就像尼拘陀树种子虽小,但生果却是很大一样。”

     婆罗门听了之后心开意解,向佛忏悔。佛为他说法,他获证初果。这时婆罗门很兴奋地举手大声高呼:“大家快来呀!甘露门开启了,你们怎么不出门呢?”

     人们听了之后,都拿五百枚金钱给婆罗门王,请佛受供。国王也废除了那条规则,和群臣皈依佛陀,佛为他们说法,他们都证得圣果。

     老妇人对佛供养下劣的饭食,不仅换来十五劫的人天福乐,而且还换来男身、出家学道、最后证果,所以佛身确实是众生成就大福德藏的所依,是真正的 “福藏根本”。一切众生,只有开启这个甘露门,只有将自己的心向导师佛陀敞开,才能获得大安乐。

妙好间饰:又果色身自功德者,以佛指赤铜色等八十随好严饰,故为“妙好间饰”;

众相花敷:以手足掌千辐轮等三十二相庄严,故为“众相花敷”,譬如鲜花开敷,悦人心目,三十二相妙花,以八十随好差别花蕊严饰,以此增长所有众生之欢喜。

《新婆沙论》当中说:

问:八十随好为在何处?(八十随好在什么地方?)

答:在诸相间,随诸相转庄严佛身,令极妙好。(八十随好不在其它地方,就在三十二相的每一相当中,随着诸相,庄严佛的色身,使佛身极妙极好。)

 问:相与随好不相障夺耶?(相和随好不会相互障碍冲突吗?)

 答:不尔,相与随好更相显发,如林中花,显发诸树,佛身如是,相好庄严,又如金山,众宝杂饰。(不会障夺,相和随好互相显发,也就是以随好显发庄严相、在庄严相上又有随好严饰,就好像林中的鲜花显发树木,又像金山以各种珍宝间杂、严饰,使金山显得极为庄严。)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功德品》中云:

见能满足德,是谓三十二,

依于幻化身,圆满受用身。

 龙树大士在《大智度论》中说:“佛一切众生中,身色颜貌,端正无比,相德明具,胜一切人,小人见佛身相,亦知是一切智人,何况大人?(佛陀在一切众生当中,身 色相貌,端正庄严,无与伦比,佛陀色身相好的功德明显具足,胜过一切梵天、帝释、转轮王等,连小孩见到佛的身相,也会立即知道这是一切智智的法王,何况大人?)”

     行境相顺:如是因圆果满之佛身,无论行住坐卧,甚至动一毛孔,无不成为利益众生。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菩提品》中云:

无漏周遍无灭法,稳寂恒常无迁处,

佛如虚空诸正士,六根领受真义因。

见非大种色,听闻纯妙语,

嗅佛净戒香,品大圣法味,

受定所触乐,证体深理因。

细思胜义乐,佛如空离相。

     故谁人见佛,即显现相应其根机意乐之行境,故为行境相顺,“行境”属佛,“相”为所化相续,“顺”为随顺适合,是就悦意之德而言。

     在《大智度论》记载这样一则公案:

     有一次,佛陀进入比丘的房屋,见到一位比丘生病很苦,却无人看护,他卧在床上大小便,不能正常起居。

     佛就问他:“你这样苦,怎么无人看护?”

     比丘回答说:“大德!我的性格很懒惰,别人生病时,我没有看过一次,现在我病了,别人也不来看我。”

     佛说:“善男子!我来照顾你。”

     佛用手抚摩他的身体,一切苦痛当下消除,身心顿时安稳下来。这时,世尊轻轻把他扶起来,而且扶他到门外,帮他洗澡、穿衣,再慢慢进屋,给他敷好草垫,让他坐好。像这样的示现,就是行境相顺,随顺病人的心理、想法,体贴关怀无微不至。断尽自我 执著的人,才能这样与一切法随顺相应,才能这样没有障碍地遍入有情界,这完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流现。这就是佛陀利他的无上境界。

     见无违逆:又见佛身时,见者绝无心生违逆,故从离过而说“见无违逆”。  

二、显现后成办事业分二:一、别说佛前觐见 二、总说

一、别说佛前觐见

     【信解欢喜,慧无能胜,力无能屈。】

     信解欢喜:往诣佛所,有以信心及问难前往二种,其中初者,或为往观,或以宿善发动,或信解后为供养等,彼者一见如来,当即垢灭信生。对此,以信为因欲见佛者,增上比丘入定之乐亦不可喻的解脱忧恼大欢喜心,故为“信解欢喜”。欲来问难者,亦至佛前,不禁战慄,故如日出星光隐蔽,顿息骄慢而获寂静之乐。

     《高僧传》中记载:净土宗初祖——晋朝的慧远大师神情严肃,凡是想见他的人,没有不身心战栗的。有一次,一个沙门拿着竹如意,想要供养给大师。但是他到达庐山住下来以后,一直都不敢自己呈献,最后只有私下把竹如意放好,然后悄然离去。

     还有一位慧义法师,要去庐山见大师,对大师的弟子慧宝说:“你们这些庸才,都只是望风推服而已,今天你看看我是如何?”他到了庐山,正赶上大师在讲《法华经》,每次他想问难时,都是心跳流汗,竟然不敢说话。慧义出来对慧宝说:“此公定然有惊人 之处。”所以,连后代的高僧都有这种威德,何况万德圆满的佛陀,决定像狮子王一样,能破一切众生的骄慢,让他们心意柔软而获得寂静。

     慧无能胜:又如来相续智慧,于一切法无著无碍,故佛智何时亦无能胜。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菩提品》中说:

灭烦恼习气,是故为无漏,

无著无碍故,许智是周遍。

     譬如,提婆达多各处收集碳灰,及释迦大名从劫毗罗城逐户索要一把大米,一一记下处所姓名,同米放入袋中,令象驮至佛前,问属何人何处,佛陀一一回答,无不知见,决无差错,故谓“慧无能胜”。

     如《抛石经》云:“譬如有一大海,深达八万由旬,广阔无量,以等量墨块投入,令海水悉成墨汁。复以山王置于海中,海面上下各八万由旬,山王四面悉以金银珠宝合成,四方复有四大部洲,如是尽成纸张。大地所有树木草干,作成笔管,四洲众生皆共书写,直至墨干笔枯,如是于长老舍利子点滴智慧亦难描述。若有智慧如舍利子者,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其智总和,亦不能比如来智慧,百分千分不及其一,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力无能屈:不但佛陀相续具有无边智慧,如来身力等其余所有之力亦皆无上无比,故以十方三世何人亦不能夺,此即是“力无能屈”。对此,有将“力”解释为十力或身力,实际十力仅是以所缘划分而已,均为智慧之力,又不但指身力,亦定须包括神变等力。如来身力虽为广大无量,此处仅略作表示而说:

     往昔,世尊在多恶蚕之地的森林中暂住,当地力士请佛应供,拘尸那城与那提城之间的道中,有块巨石,高十五庹,宽七庹半,力士们心想:应将道中巨石挪开,不仅请佛应供便利,我们也会声誉鹊起。

     拘尸那城的力士们聚会后,有些将数百只牛、马、骆驼、小象、大象赶至石旁;有些用绳将石捆住;有些架云梯,用菟丝草绳等缠绕,拉动巨石;有些以铁犁锄出石底;有些挥斧劈石;有些揳入铁钎,想把石头撬开,人与牲畜来来往往,亦有依仗药咒之力欲将巨石摧为粉末,但巨石却岿然不动,人们因此而疲倦。

     此时世尊莅临,人们喜迎世尊。

     世尊安住一处后,问道:“你们辛苦吗?”

     力士们述说:“连续二十九日,未能让巨石移动,人很疲倦。”

     世尊说:“是否想把巨石挪至它处?”

     人们回答:“是的,世尊!”

     世尊走到巨石前,以右脚拇指举起巨石,还以手接,安置在右掌之中。世尊沉思片刻,顺手一抛,便抛至梵天世界,巨石顷刻无影无踪,所发声响令人惊怖。

     世尊说:“不必畏惧!”

     随着巨石呼啸而去,空中出微妙音,其音演畅“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不久,石头从天返降,落于世尊掌上,世尊吹令碎末,再撒向四方,碎末纷纷飘落。

     世尊了知力士无石将会不悦,便将碎末复合如初,放置它处。

     力士们叹未曾有,问道:“如是举指之力,为如来父母所生之力,或神变力与修习力?”

     佛言:“此为父母所生之力,出生无常等妙音是神变力,以佛吹气令石成粉,又复还原置于它处,则是修习之力。”

     力士又问:“父母所生之力,量有几何?”

     佛言:“先以十人力如一凡牛力,依次,十凡牛力如一青牛力,十青牛力如一小象力,十小象力如一大象力,十大象力如一青象力,十青象力如一赤象力,十赤象力如一白牙象力,十白牙象力如一宾陀山象力,十宾陀山象力如一香象力,十香象力如一力士力,十力士力如一大力士力,十大力士力如一猛象力,十猛象力如一章住罗夜叉力,十章住罗夜叉力如一半那罗延力,二半那罗延力如一那罗延力,三百二十那罗延力,即是如来父母所生之力。如来节节之中,都有那罗延力自然而生。”

     下面再引经典,继续宣说如来父母所生之力。在《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上说:

     尔时,在毗耶离大城当中,有一位大力士,名叫净威德,他成就了大力,南阎浮提的所有众生,没有和他力量相等的。听说沙门瞿昙成就了十力那罗延身,他就想:我要去看看沙门瞿昙,他怎么能比得上我呢?到了佛那里,一见到佛,就获得大信心的安乐, 他礼佛双足,一心仰视着佛陀。佛想调伏这个人,就对目犍连说:“我往昔做菩萨时比赛力量曾经用过的那支箭,你去把它取过来。”

     目犍连问佛:“那支箭在哪里呢?”

     这时世尊从右脚放光,光明遍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之下的大金刚轮。当时的箭就射到那个地方,还在那儿睡大觉。

     佛告诉目犍连:“你见到箭没有?”

     目犍连说:“我见到了。”

     佛告诉目犍连:“你去把它拿来。”

     目犍连直接下到大金刚轮,在像手臂一屈一伸那样短的时间当中,就返回来,把箭交给如来。

     佛说:“这只是父母所生之力,还不是神通力。如果以神通力的话,这支箭就要飞过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

     又如《广大游戏经》宣说技能时云:

金刚围绕须弥王,并及十方诸余山,

佛手尚能揉为末,无实人身有何奇?

     《佛本行经》上说:悉达多太子和释迦种姓的人一起相扑。太子一下子把他们全部扑倒,而太子的身体没有任何损伤。又有一次,所有释迦族的人同时扑向太子,太子只用手一触,他们就全都倒在地上。这时,观众都生起稀奇之想,连虚空中的无量诸天都同 声赞叹:

十方一切世界中,所有勇健诸力士,

悉皆力敌如调达,不及太子圣一毛。

     十方一切世界当中所有勇武健壮的力士,他们的力量都可以与提婆达多匹敌,但是即使他们联合起来也比不上太子一毛的力量。

大人威德力无边,暂以手触皆倒地,

圣者威神力广大,汝等云何欲比方。

     大人的威德力无有边际,暂且用手指触一下,就全部翻倒在地,所以圣者的威神力极为广大,你们这些凡夫人为什么要与圣者比试呢?

假使不动须弥山,大小铁围甚牢固,

并及十方诸山等,一触能碎如微尘。

     假如将坚固不动的须弥山,以及周围很牢固的大小铁围山,连带十方所有的山峰等都合在一起,太子只须手指一触,就能全部碎为微尘。

铁等强鞭金刚珠,及以诸余一切宝,

大智力能末如粉,况复扑此少力人。

     连铁等、强鞭、金刚珠,以及其余一切宝贝,以太子的大智力都能够碎如粉末,何况扑倒这些力量极小的人呢?

     诸天这样说完偈颂之后,就用种种天花散在太子的身上,在虚空中隐身不现。

     当时净饭王得知太子所有的技能都胜过一切人,并且又亲眼见到,所以非常欢喜,下令叫来白象,以璎珞庄严,让太子乘骑,以示庆贺。

     在这头白象要出城门时,提婆达多从城外进来,见到白象,就问别人:“这头大象是谁叫来的?准备到哪里去啊?”旁边的人说:“是准备出城,让悉达多太子乘骑。”提婆达多听后心生嫉妒,就用左手抓住象鼻,右手击打象的额头,白象马上摔倒在地,滚 了三滚就死掉了。白象尸体躺在地上,塞住城门,整个道路都被堵塞,不能通行。这时有一个叫难陀的童子,来到城门口,知道这件事后,就用右手抓住象的尾巴,拖离城门有七步远的距离。

     太子听说后,就问:“是谁把象牵离了城门?”人们说是难陀。太子说:“好啊,难陀做了一件好事。”然后太子又想:提婆达多、难陀这两个人,虽然能展示自己的气力,但是象的身体很大、很粗壮,以后腐烂发臭会熏染城门。想到这里,太子来到城门外,用左手把象举起,右手托住底部,从虚空中,把象抛到城外,象的身体越过七重城墙、七重沟堑,在离城很远的地方坠地,坠落的地方变成一个大坑,就是今天人们相传的象堕坑。

     这时无量百千的众生都一时赞叹:稀有奇特,未曾闻见。他们说偈:

调达築煞白象已,难陀七步牵离门,

太子手擎在虚空,如以土块掷城外。

     (提婆达多虽然能够打死白象,难陀呢,也能够把白象牵离七步,但是无法与太子相比,太子用手擎起白象,将白象抛离在虚空中,可以象摔土块一样扔到城外。)”

     以上这一段经文也是描述如来父母的所生之力。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57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59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