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见因缘?如佛所说;若能见因缘之法常、 《宝性论——菩提品》云: 离生故常有,无灭故坚稳, 无二故寂灭,法性住故恒。 无寿、离寿、 《中论——观涅槃品》云: 何者为一异,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 如实性、 《菩提心释》云: 真如真实边,无相与胜义, 殊胜菩提心,亦说为空性。 无错谬性、 《教王宝鬘论》云: 解脱诸过患,众德庄严者, 众生唯一亲,佛前我顶礼。 无生、 《中论——观因缘品》云: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无起、无作、 《中论——观作作者品》云: 决定有作者,不作决定业; 决定无作者,不作无定业。 无为、 《中论——观三相品》中云: 生住灭不成,故无有有为。 有为法无故,何得有无为? 无障碍、 《入行论——智慧品》云: 空性能对治,烦恼所知障, 欲速成佛者,何不修空性? 无境界、 《中论——观六种品》云: 是故知虚空,非有亦非无, 非相非可相。余五同虚空。 寂静、 《中论——观我法品》云: 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 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无畏、 《入行论——智慧品》云: 实我若稍存,于物则有惧, 既无少分我,谁复生畏惧? 无侵夺、 《宝性论——如来藏品》云: 心自性光明,无变如虚空, 邪念生贪等,客尘不染彼。 不寂静相者, 《入行论——智慧品》云: 若久修空性,必断实有习, 由修无所有,后亦断空执。 观法无谛实,不得谛实法。 无实离所依,彼岂依心前? 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 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 是也。 若能如是,于法亦见常、无寿、离寿、如实性、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夺、不寂静相者。 得正智故,能悟胜法, 《中论——观四谛品》云: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以无上法身而见于佛。 《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云: 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 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 问曰:何故名因缘?答曰:有因有缘名为因缘,非无因无缘故,是故名为因缘之法。世尊略说因缘之相:彼缘生果, 六因:1)能作因,2)俱有因,3)同类因,4)相应因,5)遍行因,6)异熟因。 1)能作因:六因之一。对于自果生起不作障碍,与以助力的事物,即果以外的一切事物。 2)俱有因:六因之一。同时俱有,集合一体,彼此依附并存的事物,如短待长而后成立,缺一则 不生,互为助益者。 3)同类因:(同分因)六因之一。能生同类自果之因,如由麦生麦,由善法生起善法。 4)相应因:六因之一。彼此对应成为助益之心、心所法。相互伴随同时生起者。 5)遍行因:六因之一。普遍流行于三界,是一切生起能障碍解脱诸烦恼法之随眠。 6)异熟因:六因之一。能使自果异类而熟,如恶业及有漏善所摄诸法。 龙树大士在《中论——观因缘品》中说: 因缘1次第缘2,缘缘3增上缘4, 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四缘:1)因缘,2)次第缘(等无间缘),3)所缘缘,4)增上缘。 1)因缘:四缘之一。能作因以外之五因,是因,亦是缘,故名因缘。 2)次第缘(等无间缘):四缘之一。相应心心所法,次第无间,前一甫灭,后一即生,故称前者为无间缘。 3)所缘缘:四缘之一。能使心识生成境相,谓缘声,色等外境而后生起心识,各所缘缘。 4)增上缘:四缘之一。对生果能增强势力,如眼等五根对于生起自果眼等五根识能增加效力,名 增上缘。 五果:1)等流果、2)增上果、3)士用果、4)异熟果、5)离系果。 1)等流果:五果之一。与自因之性相同,相相等,如由前善生起后善,是同类因 3 及遍行因 5 二者之果。有两种等流果,用等流果、受等流果,前者如往世作恶,今世亦好作恶,后者如今生好布施,来生当感资财富有。 2)增上果:五果之一。由自因力增强所生,如作恶则增强生于恶趣,行善则增强生于善趣,能作 因 1 之果。 3)士用果:五果之一,人或补特伽罗发挥功力所得效益。如务农所得收成和经商所得财物等,为俱有因 2 及相应因 4 二者之果。 4)异熟果:五果之一。不善及有漏善随一异熟因 6 所生之果,如有漏取蕴。 5)离系果:五果之一。依妙智力断尽各自应断,即以修习圣道永断烦恼所证得者。 世亲论师在《阿毗达磨俱舍论》中云: 业之诸果报,若重若趋近, 若习若初中,前前先成熟。 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住, 《入中论》云: 若诸佛出世,若佛不出世, 一切法空性,说名为他性, 实际与真如,是为他性空, 般若波罗蜜,广作如是说。 《宝性论——事业品》云: 广无中边故,菩提如虚空, 真佛法性故,众生界如藏。 乃至法性、法住性、法定性,与因缘相应性、 《中论——观四谛品》云: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真如性、 《菩提心释》云: 真如真实边,无相与胜义, 殊胜菩提心,亦说为空性。 无错谬性、 《教王宝鬘论》云: 解脱诸过患,众德庄严者, 众生唯一亲,佛前我顶礼。 无变异性、 《宝性论——菩提品》云: 离生故常有,无灭故坚稳, 无二故寂灭,法性住故恒。 真实性、实际性、不虚妄性、 佛经云:“诸比丘,有为欺惑之诸法皆为虚妄,无欺涅槃之诸法乃为胜义谛。” 不颠倒性等, 《中论——观颠倒品》云: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处有常倒? 著无常为常,即是为颠倒。 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若已成颠倒,则无有颠倒; 若不成颠倒, 亦无有颠倒。 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 汝可自观察, 谁生于颠倒? 作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