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89


 何者是无明?于此六界起于一想、一合想、常想、坚牢想、不坏想、安乐想、众生、命、生者、养育、士夫、人、儒童、作者、我、我所想等,及余种种无知,此是无明。

    《释量论——成量品》云:

慈等痴无违,故非尽除过。

诸过之根本,彼即坏聚见。

《入中论——菩提心现前地品》云:

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

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

    《入行论——智慧品》云:

此等一切支,佛为智慧说,

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

《释量论——成量品》云:

对境未摈除,不能断除彼。

既然无明是十二缘起支中其他诸支的源头,那无明自己的源头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弥勒菩萨所造的《宝性论》中。

     《宝性论——如来藏品》云:

地依水依风,风住于虚空,

虚空则非住,风水与地界。

     世界形成、安住时,广大的地轮依于水轮,水轮也依于风轮,风依于安住于虚空,然而,虚空不依靠因缘,为此也不是依于风轮、水蕴、地界等有为法而住。

如是蕴界根,依于业烦恼,

业惑恒常依,非理之作意。

非理作意者,依存清净心,

心之自性法,不住于一切。

     如比喻一样,五蕴、十八界、根境十二处有漏所摄而产生的染污法,依存于产生它们的因业与烦恼,业与烦恼恒常依于无常执为常有等非理作意的一切分别念,非理作意依于自性光明自性清净之心的法界而住,然而心的自性光明胜义真如是无为法的缘故永远也不依不住于非理作意、烦恼、业及生的一切染污客尘法。

当知犹如地,一切蕴处界,

当知如水界,有情业烦恼。

非理作意者,观如风之界,

自性如虚空,不依亦不住。

     应当了知如同地轮依于水而形成一样,近取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依于业与烦恼而形成。应当了知如同水界作为形成地轮之缘一样,一切有情的有漏业及烦恼作为形成蕴、处、界之缘。应当观知非理作意是由业与烦恼引发的缘故,如同风轮作为水轮的所依一样。如同虚空界虽然作为一切的所依但它不住于任何法一样,心的自性如来藏虽然作为客

性法的所依,但它的本体也不依于任何法,也不住于任何法。

非理作意者,住于心自性,

非理作意者,促成业烦恼。

业与烦恼水,生诸蕴处界,

如彼坏与成,形成生与灭。

     就像风轮住于虚空中一样,执著法的实相与违品非理作意的分别念,以遮障心自性光明法界的方式而住,如同风作为水的所依一样,非理作意为产生轮回之因的有漏业及贪等烦恼提供机会并使之增长,就像水搅拌形成大地一样,业与烦恼之水形成一切有漏的蕴处界及痛苦所摄的生。总之,虚空无为法界中,以时间所牵,器世界先前有重新毁灭、先前无有重新形成。同样,无漏法界也是以有情分别念及染污三轮而形成最初产生与最终毁灭。

心性如虚空,无因亦无缘,

无聚无有生,无灭亦无住。

     心的自性光明法界如无为法虚空般不观待近取因,也不观待俱生缘,由此也不观待它们聚合,所以,无有最初产生及最终毁灭,也无有中间安住,因此永远不以有为三法改变。

心自性光明,无变如虚空,

邪念生贪等,客尘不染彼。

     一切众生心的自性光明如来藏,如虚空自性不被云烟等改变一样,永远无有以清净不清净障碍等改变的情况,执著非真实的非理作意分别念所生的贪嗔痴等烦恼染污及业染污、生染污所摄可断的客尘根本不会染污法性,因为自性清净的缘故。

     有无明故,于诸境界起贪瞋痴;于诸境界起贪瞋痴者,此是无明缘行,

   《中观四百颂——明断烦恼方便品》云:

不会故贪苦,无助故嗔苦,

无知故愚痴,由彼不达彼。

    《中论——观十二因缘品》云:

生死根即行,诸智者不为,

愚者即行者,智非见性故。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88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90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