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正行99


五、(是故佛陀最初未说空性之理):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

     世尊知道空性甚深微妙的体相非钝根所能了达,所以在成道后四十九天中未转法轮。

    《方广大庄严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成佛后四十九天未转法轮,在帝释天和梵天供养右旋海螺和纯金法轮并请佛转法轮后,佛陀才来到鹿野苑传法。《法华经》则记载,世尊成道以后在二十一天当中未转法轮,经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及大自在天等百千万天人的祈请后才开始转法轮。

     为什么佛陀不转法轮呢?因为佛陀知道自己亲证的空性法门高深莫测,不是钝根者的境界,即使对他们宣说也不会有任何利益。

     所以世尊当时说:

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妙法吾已证,

为谁开示悉皆难测奥,首当无语安住于幽林。

     意思是,我已经获得犹如甘露一般的法性——甚深、寂灭、离戏的光明无为法,但是为谁宣说也不可能证悟,所以还是无言安住于寂静的林间。

     空性法门的确很深奥,虽然凡夫众生可以了解空性的总相,但要真正证悟空性非常困难。不要说空性,八种无暇、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等道理真正要在修行中有所体悟也有一定的困难。只有佛陀才完全证悟了空性法门,一地到十地的菩萨也只是部分证悟,而有些人以及像我这样的凡夫人虽然不像世间人那样对空性一无所知,但也只是从道理上明白,比如对破有边、破无边等道理有大概的了解。

     所以,不要稍微有一点中观见或大圆满见就认为证悟。有些人稍微懂一点柱子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的道理就认为已经证悟了空性,或者大概了知了心的本体是不生不灭、明明清清的,就认为自己已经证悟了大圆满。但这并非真正的证悟,了解与开悟其实有很大的差别。

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是故自生恼。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

世尊知是法,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是故不欲说。

     以上六个偈颂总结了对方发太过的原因,下面讲“自宗无有过失之理”。

二、(自宗无有过失之理)分四:一、自宗无过失之原因;二、宣说功过之源;三、无过之宗不应使其变为有过者;四、返其过失。

一、(自宗无过失之原因):

若汝发太过,谓空为无理。

汝则弃空性,于自宗不容。

     如果你们发出太过,说宣说空性的宗派非理,那你们就弃舍了空性,这于自宗而言是于理不容的。

     他宗因为未通达空性以及不理解二谛,所以向中观宗发出失坏因果甚至毁坏三宝的太过。但自宗实际上并没有这些过失,这只是对方不了解我宗的真实观点而造成的误解。

如果空性就是你们所认为的单空,那你们所发的太过也是合理的,因为《宝积经》也说:“佛告迦叶:‘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除。’”意思是说,宁可生起如须弥山一样的我见,也千万不要做增上慢者而执著空性,因为我见还可以对治,执著空性却无法摧毁。但自宗根本不承认单空为真正的空性,我们所谓的空性就是名言中的一切显现在本体上是空性,即缘起空性。你们却认为我们的空性是单空,因此,你们由误解空性而向我宗发出太过,这只能导致你们自己舍弃了真正的空性,而我宗是没有任何过失的。

二、(宣说功过之源):

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因为有空性的缘故,一切法才得以成立;如果无有空性,那么一切法就不能成立。

     本科判主要讲,承许万法的本体是空性乃一切功德之源,承许万法的本体不空则是一切过失之源。

     本颂从字面上看似乎很简单,其实它的含义极为深奥。前面讲过,一切缘起法是空性,也正因为是空性才可以缘起,所以只有在空性的基础上才能安立一切世间名言,反之则无法安立。《明句论》云:对方的意思是有空性则苦集灭道四谛等一切法无法安立;但实际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空性,四谛等万法才得以建立,如果万法不空则成了常有,如是则无法建立四谛乃至一切万法。

     具体而言,正因为一切万法是空性,所以当各种因缘具足的时候就可感受痛苦,也可以断除痛苦的来源——集谛;也因为是空性,为断除集谛而修持道谛以及最终现前灭谛都是合理的。同样,四果和四向等僧宝都可以安立;僧宝相续中的证法以及教法也合理。如果僧宝和法宝能安立,那么最究竟的佛宝也可安立。有佛法僧三宝,则能安立世出世间一切罪业和福业,进而一切世间名言能得以合理建立。总之,只有在空性的基础上才能安立一切世俗名言。《般若灯论释》中引佛经来说明这个道理:“如《文殊道行经》说:佛告文殊师利:‘若见一切诸法无起,即解苦谛;若见一切诸法无住,即能断集;若见一切诸法毕竟涅槃,即能证灭;文殊师利,若见一切诸法无自体,即是修道。’以是义故,摩诃衍(大乘)中圣谛道理得成。道理成故,智慧得成,智慧成故,一切皆可。”

《回诤论》云:

若人信于空,彼人信一切,

若人不信空,彼不信一切。

     相反,如果一切万法不空,那么苦集灭道四谛乃至世间一切名言不可能成立。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

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

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

     上师如意宝经常引用这个教证,还举了一个比喻说明这个问题:正因为一切万法的本体不存在,所以在一面小小的镜子中就可以显现山王在内的器情世界;如果万法不空,那这一切就无法在镜中显现,人们也无法见到这些影像。

     这一道理通过观察自己的心也可以体会,比如,如果嗔恨心不空,那它就不能有产生、安住乃至消失的机会;正因为嗔恨心的本体是空性,所以当因缘聚散时才有生住灭的显现。

三、(无过之宗不应使其变为有过者):

汝今自有过,而以回向我。

如人乘马者,自忘于所乘。

     分明是自己存在过失,你们却把它转嫁给我宗,这就像乘马者忘记了自己所乘的马一样。

“回向”就是转嫁的意思。有实宗不了解空性、认为诸法实有,这就有无法安立一切名言的过失,但他们把自己的过失推到中观宗身上,这相当于一个人把正骑着的马给忘记了,反而冤枉别人:是不是你偷了我的马……由于欠缺福报和智慧,有实宗未能通达缘起性空反而认为万法实有,这本来就有很大的过失;但他们还把这一过失推到中观宗的身上,这就更加不合理。

     就像萨迦班智达在《格言宝藏论——观察愚者品》中云:

劣者自己之过失,总是染推于他人,

乌鸦自食不净嘴,使劲擦于干净处。

四、(返其过失)分三:一、说他宗有过失;二、说自宗无过失;三、广说回遮他宗之过。

一、(说他宗有过失)分二:一、毁坏一切因缘之过;二、毁坏一切万法之过。

一、(毁坏一切因缘之过):

若汝见诸法,决定有性者。

即为见诸法,无因亦无缘。

     如果你们见诸法决定有自性,即为见到诸法无因无缘而生。

     如果你们有实宗的见解是一切诸法决定有自性,那就等于承认一切诸法是无因无缘而生,但这样的见解就与常见外道无有任何差别了。比如,正是因为苗芽和种子没有自性,所以依靠地水火风等助缘,苗芽首先可以产生,中间可以安住,最后可以毁灭;如果种子和苗芽有自性,那么苗芽也就不需观待种子之因以及地水火风等缘了,这样一来,苗芽就成了无因无缘而生。所以,见到万法本体实有,就等于见到万法不从因缘而生。

《中论——观有无品》云:

众缘中有性,是事则不然,

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性若是作者,云何有此义?

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中观的道理比较深,希望大家要再三听辅导。我讲一次,堪布堪姆讲一次,辅导员再辅导一次……有些人感觉听得太多了,但按他们的智慧和根基来看,听七次辅导可能还不够。因此,希望大家对闻思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否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大家听法的方式也应该如理如法,《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讲:“在闻法期间,甚至包括诵经、念咒等一切善行也要放下来而集中精力恭听。”否则,听法的时候不如法,反而会依靠佛法造下恶业。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有人总是用自己的分别念来理解中观,这是不合理的,应该按照我的讲解方式来理解中观。虽然我自己没有中观的证悟,但我是依靠月称论师、清辩论师、果仁巴大师等大圣者们的观点和推理来传讲的,所以能对每堂课所讲授的内容负责。所以,希望大家要摆脱这种自以为是的增上慢的束缚,否则很难明白中观的甚深奥义。

二、(毁坏一切万法之过):

即为破因果,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

     也就破坏了因果、作业作者作法,还毁坏了一切万物的生灭。

     前面已经观察过,一切诸法并非自性存在。如果自性存在那就不需要观待因缘,而没有因缘就不会有因生果,这就破坏了春种秋收等因果法。没有春种秋收等因果,也就破坏了作者(农民)、作法(农具)以及作业(庄稼)。如是则破坏了万事万物的产生和毁灭。

    《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和《明句论》都以瓶子的比喻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果诸法决定有自性,那么也就破坏了从因法(泥土)产生果法(瓶子)的因果法则;并且破坏了作者(陶师)、作法(轮等工具)以及作业(瓶子)。这样一来,世间一切万物的生灭也都被破坏了。

     但这些现量所见的法是不能被否认的,不要说学过宗派的人,即使最愚笨的众生也不会否认这些现量所见的法。因此,承许诸法实有的观点不合理。

二、(说自宗无过失)分二:一、抉择中观正见;二、宣说缘起空性。

一、(抉择中观正见):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众因缘所生的法,我说就是空性,也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我”在藏文中不是很明显,“我”指龙猛菩萨也可以,因为龙猛菩萨是根据佛的经典才宣说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我”指佛陀也可以,因为佛陀在《楞伽经》、《大般若经》、《宝积经》等经典中都有“我说一切法空”等的词句。

     对于人们所看到的名言中的显现法,现代科学也试图分析其现象和本质,并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法,但在佛教看来,名言诸法的现象是由因缘所生,它的本质就是空性,唯有假名。《明句论》说:由各种器具、零件组成的马车,除了种种支分法以外并没有实体,所以“马车”只是假名。同样,因缘所生的法无有自性,只是假名,这就是所谓的中观道。

     很多人不懂什么是中观,认为既不是上也不是下的中间就是中观,但这并不是中观。那什么是中观呢?《宝积经》云:“有是一边,无是一边,离二中间,则无色无受想行识,如是中道名为得证实相方便。”有是一个边,无是一个边,智者不住二边,也不住中间,了达无色受想行识,这样的中观道就是证得实相的最胜方便。《般若经》云:“云何名中道?谓离有起无起及有无等边故,名为中道。”什么是中道呢?不是有生不是无生,超离有无等一切边就是中道。或者说,名言中有如梦如幻的显现故不堕入断边,胜义中没有丝毫本体成立故不堕入常边,远离常断二边就是中观。

     缘起、空性和中道只不过是名字不同而已,实际是一个意思。

     《般若灯论释》中引用《楞伽经》云:“自体无起,体无起者。”“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空,若言从缘生者,亦是空之异名。何以故?因施设故。世间出世间法,并是世谛所作,如是施设名字即是中道。’”《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说:“所谓的‘中观’、‘空性’与‘缘起’三者,本来就是同一含义,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以水月的比喻对缘起空性作了说明:“在现见了如水月般的世俗实相之时,从月影之现分而言是世俗谛,从月轮无实空性分而言是胜义谛。”全知无垢光尊者在《胜乘宝藏论》中说: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是大圆满最重要的修行,本来清净就是彻却——直断,任运自成就是托嘎——顿超,这二者分别是胜义和世俗。荣素班智达在《入大乘论》中说:就像一个人既是婆罗门又是持戒者一样,法和法性是一个本体上的两个反体,如果证悟了法和法性也就证悟了二谛。

《菩提心释》云:

世俗即空性,空性仅世俗,

无此定无彼,如有为无常。

     世间的智者们难以领会缘起空性的道理,这唯是佛陀的不共特法。许多论师在撰著中观论典时都对这一不共特法以及宣讲者佛陀进行了赞叹。

     《回诤论》云:

空自体因缘,三一中道说,

我皈命礼彼,无上大智慧。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中说:

宣说稀有缘起道,无与伦比殊胜者,

令解三有之束缚,佛陀释迦狮前礼。

     《中论——礼赞文》云: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世间曾出现了无数名人,他们的学说都被后人一一推翻,但谁能指出佛陀所说的缘起空性的半点过失呢?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可能有。世间虽然有种种诱惑人的花言巧语的学说,但它们终究不能引导众生获得解脱,而只有佛陀宣说的缘起性空才能使众生摆脱轮回的苦海。因此,学习缘起空性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佛陀生起坚定的信心。

     一般来说,对世尊生起信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钝根者(随信行)的方式,一种是利根者(随法行)的方式。钝根者通过阅读《释迦牟尼佛广传》等经论,在了知佛陀所具有的布施、持戒、安忍等功德后对佛陀生起信心;而利根者是在修学并通达佛陀所宣讲的缘起空性后,知道整个世间唯有佛陀才真正通达了万法的究竟实相,从而对佛陀生起不退转的信心,这时的信心绝不是肤浅的恭敬膜拜。如果不学中观,可能只会人云亦云:“佛陀非常了不起,佛陀的功德第一……”而要对佛陀生起真正随法的诚信,只有以智慧通达缘起空性。

     当然,佛法的精要——缘起空性并不是那么容易通达。为了通达甚深的空性,大家要经常祈祷佛陀。法王如意宝从印度回来后要求五明佛学院展开辩论,法王让大家在辩论之前念诵《回诤论》和《中观庄严论释》中的顶礼句,以此祈祷佛陀。上师在讲中观的时候也是先把本论的顶礼句念一遍,之后才开始宣讲。因此,大家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祈祷。

     这个颂词相当重要,希望大家详加分析,不能仅停留在字面上。虽然字面上的理解也是必需的,但最关键的是要看颂词的内容能不能令心产生触动?如果没有触动,那即使天天闻思修行也没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一定要让最关键、最重要的颂词在心中扎下根。如果能这样,那对自己的修行将有非常大的利益,退一步讲,不要说真正通达这里所讲的空性,哪怕只是在阿赖耶上种下空性的种子也非常有意义。

二、(宣说缘起空性):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没有一个法不从因缘中产生,所以一切法没有不是空性的。

     人们所见的各种色法、所闻的各种声音等以及能见闻的眼识、耳识等,这些内外所摄的一切万法全部由因缘而生,并非像外道所说的那样万法由常有的自在天、微尘等产生或者无因而生。

     《中观四百颂——破常品》云:

一切为果生,所以无常性;

故除佛无有,如实号如来。

     意思是任何法的产生注定要成为它的果法的因缘,而任何果法又无不依靠它的因缘,所以任何法都不可能存在常有、实有的体性;故除佛陀外,无有余者能如实了知此而称为如来。

     佛经亦云:

智者通达缘起法,不依一切边执见,

了知诸法因缘生,不得无因无缘法。

     由此可知,一切见闻觉知的法没有一个不是从因缘而生,既然都是从因缘而生,那么就不可能有一个法不是空性。

《回诤论》云:

若因缘法空,我今说此义,

何人有因缘,彼因缘无体。

    《圣象妙力经》云:

设若诸法有自性,则佛声闻应知彼,

恒常之法不涅槃,智者永不离戏论。

  • 上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98
  • 下一部: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正行100
  •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