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课 第六品 二(宣说道之果)分二:一、分别道之果;二、圆满道之果。 一、分别道之果:
第一、布施度:菩萨的一切道无不包含在六波罗蜜多中,因此大乘和广般若的教义实际上也包括在六度当中。以上说明了这样的六度实修法门。接着阐述六度的果:菩萨依靠布施而断绝转生饿鬼趣的相续,而且也能中止受用贫乏和一切烦恼。自己凭借发放无缘的布施,断除吝啬、无明等所有烦恼。依靠对他众作法布施,也能断除他们的一切烦恼。菩萨在行持菩萨行之时,生生世世能得到无量无边、有增无尽、所需要的丰富圆满、受用。财布施、法布施,归纳而言能成熟处于苦因及苦果中的一切有情。 《大宝积经·菩萨行品》云: 施心无所逆,于财无吝惜, 信解诸佛法,生生获财富。 信解无谄嫉,不讼彼过患, 专心一向信,是故得财宝。 所以大家都应懂得布施的无量功德,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财富时,也要尽量布施给有缘众生。同时,哪怕我们懂得一个偈颂以上的佛法内容,也应与有缘众生分享。虽然在表面上我们只给他们讲了一堂课,或只在某一个道理上与他人进行了交流,但别人获得的利益却远远超过得到金钱、地位以及其他享受。因为,在所有世间财富中,智慧的财富最无上。故我认为,在所有布施中,法布施最重要! 《大智度论·释初品》云: [立般若波罗蜜者,菩萨教诸众生:“当学智慧!智慧者,其明第一,名为慧眼。若无慧眼,虽有肉眼,犹故是盲;虽云有眼,与畜生无异。若有智慧,自别好丑,不随他教;若无智慧,随人东西,如牛骆驼穿鼻随人。一切有为法中,智慧为上!圣所亲爱,能破有为法故。如《经》中说:“于诸宝中,智慧宝为最;一切利器中,慧刀利为最;住智慧山顶、无有忧患!观诸苦恼众生,无不悉见。”智慧刀能断无始烦恼生死连锁,智慧力故,能具六波罗蜜,得不可思议无量佛道,成一切智;何况声闻、辟支佛,及世间胜事?是智慧增长清净,不可沮坏,名为波罗蜜。”众生闻已,住般若波罗蜜。]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一乘品》云: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能住如是胜功德中,有十二种布施妙行,能大利益,疾到菩提,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布施能速增长无上菩提功德利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二者、布施生处富足,手中常出无尽宝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三者、布施随愿得生释、梵、天王、诸大家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四者、布施能离一切悭贪心过,弃舍诸有不生愿乐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五者、布施能舍世间贪染缚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六者、布施出饿鬼门、离诸恶趣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七者、布施离诸世间多人共物,能得菩提不共物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八者、布施能称众生欢喜心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九者、布施能舍内外、行佛行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者、布施于诸一切所爱事中,能离缚著垢害心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一者、布施行能满足无上檀波罗蜜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十二者、布施行能随如来教、所愿成就故,菩萨应行檀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种修行檀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檀波罗蜜,重说偈言: “欲求无上道,修行诸功德, 破于悭贪心,布施最第一。 佛子行舍心,见来乞求者, 能生欢喜心,一切无悋惜。 国城及妻子,乃至天王位, 身肉及手足,头目诸膸脑, 清净无垢眼,施已心欢喜, 如是行舍心,名檀波罗蜜。 一切诸如来,满足诸功德, 具胜涅槃道,皆由布施故。 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 常当修舍心,行檀波罗蜜。 施能得菩提,不住于世间, 是故诸菩萨,常当行舍心。 施能断贫穷,富足七净财[1], 悭嫉妒心尽,清净佛菩提。 布施能满足,成就十自在[2], 是故诸如来,赞叹行施福。 菩萨见是利,为成波罗蜜, 是故修舍心,常施一切物。] 比丘道略集《杂譬喻经·龙藏水喻》云: [有龙能以一渧水,雨一国者或二、或三,乃至雨一阎浮提者。龙心自念言:“我欲藏此一渧水使常在而不干,何处可得耶?”作是思惟:“余处不得,唯当安著大海中乃不干耳。”此喻少施而得大报无穷者,唯当安著佛道中也。此明水渧与龙智合故,所凭得处而不干也。布施与般若合故,所置得处而不竭也。] 失译人名之《杂譬喻经》云: [昔王舍城中人民多丰饶,九品异居不相杂错,别有一亿里,有一亿财者,便入中[3]。时有居士,规[4]欲居中,便行治生[5],苦身节用广诸方计[6],数十年中九十万数未满一亿,得病甚[7]笃[8]自知不济。有一子年七八岁,嘱语其妻曰:“吾子小大[9],付与财物令广治生,使足满一亿,必居其中,全吾生存之愿矣!”言竟终亡。丧送事毕,将[10]子入,示其宝物:“父有遗教,须汝长大具一十[11]万足满一亿,居亿里中。”子报母言:“何必须大?便可付我早共居之。”母即付之。于是童子以财物珍宝,供养三尊施与贫乏者,半年之中[12]财物尽了。其母愁恼,怪子所作。童子未几身得重病,遂便丧亡。其母既失物[13],子又幼丧,忧愁忆[14]之。中有最富者,八十居而无子姓[15],于是童子往生其家,为第一妇作子。满十月生,端正聪明自识宿命,母自抱乳确不肯食,青衣[16]抱养亦复如是。儿前母闻生子如是,偶往看。见[17]爱之,即抱呜[18]噈[19],开口求食。长[20]者大喜,重雇[21]其价使养护子。长者便与夫人议曰:“吾少子性,他人抱养不肯饮食,此妇抱撮[22]儿辄[23]欢喜,吾今欲往迎取以为小妻,令养视[24]吾子,为可尔不?”夫人听之,便以礼娉迎来,别作屋宅分财给与无所乏短。儿便语母:“为相识不?”母大怖懅[25]而言:“不相识。”儿白母言:“我是母之前子,取母九十万分用布施,今共来作八十[26]亿主,不劳力而食福,为何如耶!”母闻是言,且悲且喜。其儿长大,化一亿里为摩诃衍[27]道。故谓:“正便[28]亿千出之,一邑里能为室舍[29],安诸施以道,菩萨[][30]所入如是”。]
第二、持戒度:依靠戒律,能断除旁生趣种姓、身相等各不相同形形色色的本体,不仅如此,而且还能远离八无暇处,依靠持戒恒常获得闲暇的殊妙所依身份。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一乘品》云: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二种持戒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何等十二?一者、持戒能摄一切诸善根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二者、持戒入菩萨道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三者、持戒解脱一切烦恼缚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四者、持戒能过一切诸恶道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五者、持戒能拔恶道苦众生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六者、持戒身、口、意业不为诸佛如来诃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七者、持戒诸佛如来常赞叹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八者、持戒能入诸有不放逸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九者、持戒即施众生无怖畏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十者、持戒成就身、口、意业善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十一者、持戒能得于诸法中随顺自在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十二者、持戒成就第一彼岸功德波罗蜜业故,菩萨应行尸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二种修行尸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尸波罗蜜,重说偈言: “欲离诸生死,安隐到涅槃, 一切如来说,持戒最第一。 戒如清凉池,能生诸善花, 亦如猛炽火,能烧诸恶草。 戒善持行者,如鸟飞虚空, 不惧堕生死,诸趣恶道中。 恶道大毒龙,无明诸罗刹, 见持净戒者,恭敬舍害心。 一切诸如来,安隐住涅槃, 断诸恶趣道,皆由持戒故。 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 坚固诸善本,持戒波罗蜜。 菩萨应思惟,善住戒品中, 解脱烦恼缚,闭诸恶趣门。 若欲持净戒,应当如犛牛, 为护一毛故,守死不惜命。 如是护诸业,是名持戒人, 如来常赞叹,所求皆成就。 能持净戒者,有如是功德, 是故诸菩萨,常当持净戒。 身口意业净,诸恶皆不行, 是能到菩提,一切智现前。 持戒不放逸,诸善皆坚固, 法中得自在,能净诸佛戒。 菩萨持净戒,视物无怨亲, 等心诸群生,见者无怖心。 我住于彼处,常修不放逸, 是故今得离,一切诸恶趣。 到第一彼岸,如实功德地, 是故诸菩萨,常当持净戒。 菩萨若欲求,菩提佛功德, 持戒如犛牛,常念不放逸。 如是诸菩萨,是名为智者, 能速到彼岸,住佛果菩提。] 第三、安忍度:通过安忍,一直到能获得相好庄严、广大微妙的色相——佛身,宛若金色般可人、众生乐见。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一乘品》云: [“善男子!菩萨如是修行诸法已,复有十三种观修行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何等十三?一者、忍行堪忍诸恼,能证一切诸法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二者、忍行不见有我为他害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三者、忍行不见众生有怨亲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四者、忍行不见自他身可损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五者、忍行闻毁赞叹心常不动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六者、忍行能断烦恼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七者、忍行能断瞋恨诸结使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八者、忍行能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九者、忍行能离恶道生梵天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者、忍行能过一切损害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一者、忍行能得尽智、无生智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二者、忍行能降一切恶魔诸境界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十三者、忍行能见如来无量功德庄严身故,菩萨应行忍波罗蜜。善男子!是名菩萨十三种观修羼提波罗蜜得大利益,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即以偈颂赞叹忍辱波罗蜜,重说偈言: “若欲为众生,作诸归依处, 令生无畏心,忍辱最第一。 能行忍辱者,见者皆欢喜, 怨家舍毒心,皆生亲友想。 一切诸如来,成就平等心, 众生所归依,皆由行忍故。 是故诸佛子,欲求无上道, 为物作依止,当坚固忍辱。 菩萨若欲住,一切佛菩提, 当观诸法空,众生不可得, 如是行忍行,能具佛功德, 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菩萨若修忍,当远离二边, 不见自他身,能有损益者。 如来大慈悲,赞叹如是观, 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若欲得尽智,灭诸使烦恼, 不怯弱修忍,常无分别心, 如是观诸法,成忍波罗蜜, 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菩萨欲庄严,如来相好身, 复生梵世界,出离诸魔道, 乐行忍辱行,一切皆成就, 是故诸菩萨,应坚固忍辱。 忍辱力最上,诸行无过者, 一切诸功德,住在忍行中。 四魔力难敌,忍力能除灭, 是故诸菩萨,常应修忍辱。]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菩萨如是以安忍力,所生之处容貌端正,一切众生之所乐见,于大会中常为诸佛之所称叹。” 《大宝积经·羼底波罗蜜多品》云: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羼底波罗蜜多时,作如是念:‘于长夜中,诸众生等为诸恶魔伺求便者,所谓瞋恚。’舍利子!我今为汝广说其事:我念过去,为大仙人,名修行处。时,有恶魔化作五百健骂丈夫,恒寻逐我兴诸恶骂,昼夜去来、行住坐卧、僧坊静室、聚落俗家、若在街巷、若空闲处,随我坐立,是诸化魔以粗恶言毁骂诃责,满五百年未曾休废。舍利子!我自忆昔,五百岁中为诸魔罗之所诃毁,未曾于彼起微恨心,恒兴慈救而用观察。舍利子!我于尔时复作是念:‘若有诸善男子,守护尸罗具众善法,于贪瞋痴性轻少者,不唯于彼作诸利益,说我以为行难行者;又亦不唯于彼作诸利益,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若有众生刚强难伏,毁犯尸罗具诸恶法,为性浊重贪瞋痴者,若我于彼作诸利益,是则说我为难行者。由我于彼作诸利益,速成无上正等菩提,先当令彼证寂灭故。’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若忿恚心现在前时,应生如是诸大正念;若生是念,诸利益事速得圆满。舍利子!如来于过去世,由行如是羼底波罗蜜多菩萨行故,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萨摩诃萨欲求无上正等觉者,于诸忍力常具成就,堪受一切寒热饥渴、风日蚊虻、蛇蝎等触,又能堪忍粗恶言说、鄙陋词句,依身所生猛利诸苦,坚鞕[31]楚辛,夺命至死,如是苦受并能堪忍。舍利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安住是忍,速能成就羼底波罗蜜多故。] 《大宝积经·出现光明会》云: 汝当如山王,其心安不动, 毁骂及捶打,一切皆能忍。 《成实论·四无量定品》云: [又,瞋恚非是行者所宜。 又,当念前人利益善事,除舍恶事则瞋恚息。 又,当观前人本末因缘,此人先世或为我母,怀妊生育为我勤苦,或为我父、兄弟、妻子,云何当瞋? 又念:‘来世或当为我父母、兄弟,或作罗汉、缘觉、诸佛,云何可瞋?’ 又,见恶人以行恶故两世受苦,是故不瞋。 又,深观前人体性善恶,若恶人加恶[32]何故生瞋?如火烧人不应瞋也。 又,见前人为烦恼所逼不得自在,犹如鬼著,何为生瞋? 又,随以何因缘修习忍辱,应念此法则瞋恚息、慈心增长。忍功德者,谓行者生念:‘我若瞋他即为凡鄙,与彼无异,’是故应忍。 如佛说偈: 譬如调象,能堪刀箭, 我亦如是,能忍诸恶。 又偈说: 恶口骂詈,毁辱瞋恚, 小人不堪,如石雨鸟; 恶口骂詈,毁辱瞋恚, 大人堪受,如花雨象。 是故应忍。 又,以此恶事回为功德,以从诸恶成功德故。 又,行者知此众生愚痴无识,犹如婴儿,不应瞋也。] [1] 七净财:《劝发诸王要偈》云: 信戒施多闻,智慧有惭愧, 佛说不共财,余财一切共。 [2] 十自在:即指如来的十自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如来无过功德品》云: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自在?” 答言:“大王!沙门瞿昙有十自在:一者、命自在;二者、心自在;三者、物自在;四者、业自在;五者、生自在;六者、如意自在;七者、信自在;八者、愿自在;九者、智自在;十者、法自在。] [3] 中【大】,中居【宋】【元】【明】 [4] 规【大】,视【宋】【元】【明】 [5] 治生:拼音zhì shēng,经营家业;谋生计。 [6] 方计:拼音fāng jì,方略﹐计策。 [7] 甚:拼音shèn,〈副〉很,极:甚好。甚快。 [8] 笃:拼音dǔ,病沉重:病笃。 [9] 小大【大】,长大【宋】【元】【明】 [10] 将【大】,母将【宋】【元】【明】 [11] 十【大】,千【宋】【元】【明】 [12] 中【大】,终【明】 [13] 物【大】,财【宋】【元】【明】 [14] 忆【大】,叹惜【宋】【元】【明】 [15] 姓【大】,性【宋】【元】【明】 [16] 青衣:拼音qīng yī,汉以后卑贱者衣青衣,故称婢仆、差役等人为青衣。 [17] 看见【大】,看省见便【宋】【元】【明】 [18] 呜【CB】【丽-CB】,鸣【大】呜:拼音 wū,〈动〉 亲吻。如:呜咂(亲吻) [19] 噈:拼音cù,〔歍噈〕口相就。 [20] 长【大】,〔-〕【宋】【元】 [21] 雇:拼音gù,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雇工。雇主。雇用。雇员。雇佣。雇请。 [22] 抱撮:拼音bào cuō,抱持拨弄。 [23] 辄:拼音zhé,〈副〉 立即;就。 [24] 养视:拼音yǎng shì,养护照看;供养照顾。 [25] 怖懅:拼音bù jù,恐惧;害怕。 [26] 八十【大】,十八【宋】【元】【明】 [27] 摩诃衍:华译为大乘,即菩萨的行门,以世出世间法恒利一切众生为宗旨,最高的果位是佛果。 [28] 便【大】,使【宋】【元】【明】 [29] 室舍【大】,空舍【宋】【元】【明】 [30] [-]【CB】【丽-CB】,我【大】 [31] 鞕:拼音yìng,古同“硬”,坚。 [32] 恶【大】,我【宋】【元】【明】【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