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课 二(别功德)分二:一、具足悲心等善巧方便之布施功德;二、无贪而施舍之功德。 一、具足悲心等善巧方便之布施功德:
三有之中所有的众生无一余留,假设他们在无量劫期间,广兴供养世间解佛陀出有坏、声闻阿罗汉及缘觉,而为了求得它的果声闻菩提。如果某某精通大乘善巧方便的智者菩萨,在心的一个成事刹那中随喜刚刚所讲的那些众生所做的福德事业,并且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普皆回向最极殊胜的佛果菩提,那么仅仅依靠如此回向的一念心,就胜过一切群生的善根。比如说,碔砆[1]宝纵然积成大堆,可是一个琉璃宝王,就能胜过那所有的碔砆宝。同样,其余众生的所有布施虽然极其广大,可是以绝妙意乐作一次随喜的菩萨善根已经胜过它。 《大方广十轮经·布施品》云: [“复次,善男子!若成就十轮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一切五欲皆悉舍离,胜于一切声闻、辟支佛人,亦能为彼二乘而作福田。何等为十?常行布施,所谓饮食、衣服、象、马、辇舆,乃至己身手足、头目、髓脑、耳鼻、皮骨、血肉一一皆舍。若行施时不著躯命,亦不为己求世间法、出世间乐,恒念度脱一切众生,修大慈悲巧方便智。如是心施于诸众生,为令一切皆得安乐故施,为灭一切众生结使故施,不受后有故施,不粗心故施,无嫉妒故施,乃至最下乞人亦如是施,不为受报故施,不求声闻、辟支佛故施,求一切种智故施,乃至一人亦常如是修行于施;是名菩萨摩诃萨心施,成就初轮庄严法施。 如是菩萨从初发心,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应当守护恭敬供养。何以故?一切声闻、辟支佛,为断己身三恶趣贫,但自饶益而不为他修行布施。菩萨摩诃萨为断一切众生苦恼,以大慈悲哀愍心施,是故能为声闻、辟支佛而作福田。不为于己而求果报,唯为最上第一乐故常行于施,终不染着人、天生死五欲乐故修行于施,而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念自身所受善恶修行于施,为断一切众生苦报修行于施。菩萨能如是行檀波罗蜜故,堪任为声闻、辟支佛福田。若不染著世间五欲,而为具足大慈大悲能如是施,名为菩萨摩诃萨,亦名声闻、辟支佛福田。假设修行无量布施,若不断于世间五欲不名为施,亦不名菩萨,不能与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不为贤圣所印,是故应断五欲无染著施。若染五欲则不名菩萨,亦非福田。如斯施者,不能灭于烦恼少分,何况能除一切结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 成就于施轮,智者清净心, 尽离于五欲,令众得妙乐。 乃至施少分,皆为除众苦, 不令受少果,应获上福田。 虽复种种施,而不离五欲, 此施非圣印,不堕决定聚。 舍欲而行施,施微而报重, 声闻辟支佛,俱以为福田。 是故应离欲,常为清净施, 安乐诸众生,是名真福田。 《大方广佛八十华严·入法界品》云: 常观第一义,不求自利乐, 但愿益众生,以此庄严心。 在佛教历史上,对汉传律宗非常有贡献的道宣律师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住在终南山,有一次窥基大师路过时去看他,窥基大师是玄奘三藏门下,继承唯识为主的学说最主要的弟子。传说他叫“三车和尚”,其原因是这样的:玄奘三藏度他出家时,他要求一车美女、一车金银、一车书籍相随,玄奘法师也答应了。当这三车来到大师寺院时,窥基大师因听到钟声而复苏了前世的习气,然后他把三车全部退回去,从此开始了真正的出家生活。通过认真修学,他得到了法师的秘要,成为唯识宗第二代祖师。道宣律师想:“应该让窥基大师了解一下我的修行成就。”因为他日中一食,每天中午都有天人来送饭。结果当天天人并没来送饭,他饿了一下午。 到了晚上的时候,道宣律师一直夜不倒单地坐着,而窥基大师像一般人那样睡着。早上起来的时候,道宣律师说:“你昨天一直打呼噜,吵得很。”窥基大师说:“你装模作样坐得还是很好,但从你身上扔出去的虱子哭了一晚,因为你把它的腿摔断了,也吵得不让我睡。” 早餐后窥基大师就离开了,中午天人依然前来送饭,道宣律师不高兴地问:“为什么昨天不来?”天人说:“你昨天的客人是位大菩萨,他的护法神密密麻麻满山都是,我们根本进不来。”这个时候他的傲慢就完全被摧毁了。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戒律很清净,修行非常精进,各方面都很了不起。”但与真正的大乘菩萨一比较,自己的境界却差得很远。据说,从此之后道宣律师就认真学习大乘佛法,通过修行,终成一代祖师。 因此大家一定要了知,大乘发心和修行的功德非常广大。否则在短暂的人生中,自己虽然很苦行,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却没有成为真正解脱之因,或利益天下无边众生的正因,那就很可惜。 总之,通过这个公案和偈颂的学习,大家都应知道,以菩萨的善巧方便来作布施等善事,其功德无量无边。 菩萨以善巧方便将诸善根回施无上菩提,故而福胜一切。我等可以通过以下贫女难陀以求一切智心供灯缘中就不难得出大乘人因发心殊胜,福胜二乘贤圣的道理了。所以我等在修行任何一种善法的时候,都应该铭记这些菩萨的善巧方便法门而力求落实到位。 《贤愚经·贫女难陀品》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中,有一女人名曰难陀,贫穷孤独,乞匃[2]自活。见诸国王臣民大小,各各供养佛及众僧,心自思惟:“我之宿罪,生处贫贱,虽遭福田,无有种子。”酸切[3]感伤[4],深自咎悔[5],便行乞匃,以俟[6]微供。竟日不休,唯得一钱,持诣油家,欲用买油。油家问曰:“一钱买油,少无所逮,用作何等?”难陀具以所怀语之。油主怜愍,增倍与油。得已欢喜,足作一灯,担向精舍,奉上世尊,置于佛前众灯之中,自立誓愿:“我今贫穷,用是小灯,供养于佛。以此功德,令我来世得智慧照,灭除一切众生垢闇。”作是誓已,礼佛而去。乃至夜竟,诸灯尽灭,唯此独燃。是时目连,次当日直[7],察天已晓[8],收灯摒挡[9],见此一灯,独燃明好,膏炷未损,如新燃灯,心便生念:“白日燃灯,无益时用。欲取灭之,暮规还燃。”即时举手,扇灭此灯,灯焰如故,无有亏灭[10];复以衣扇,灯明不损。佛见目连欲灭此灯,语目连曰:“今此灯者,非汝声闻所能倾动,正使汝注四大海水,以用灌之,随岚风[11]吹,亦不能灭。所以尔者?此是广济,发大心人所施之物。”佛说是已,难陀女人,复来诣佛头面作礼,于时世尊,即授其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12]具足。”于是难陀,得记欢喜,长跪白佛,求索出家。佛即听[13]之,作比丘尼。 慧命阿难、目连,见贫女人得免苦厄出家受记,长跪合掌,前白佛言:“难陀女人,宿有何行,经尔许时,贫乞自活?复因何行,值佛出家,四辈[14]钦仰[15]诤求供养?” 佛言阿难:“过去有佛,名曰迦叶。尔时世中,有居士妇,躬[16]往请佛及比丘僧,然佛先已可一贫女,受其供养,此女已得阿那含[17]道。时长者妇,自以财富,轻忽贫者,嫌佛世尊先受其请,便复言曰:‘世尊云何不受我供,乃先应彼乞人请也?’以其恶言,轻忽贤圣,从是以来,五百世中,恒生贫贱乞匃之家。由其彼日供养如来及于众僧,敬心欢喜,今值佛世,出家受记,合国钦仰。” 尔时众会,闻佛说此已,皆大欢喜。国王臣民,闻此贫女奉上一灯受记作佛,皆发钦仰,并各施与上妙衣服,四事[18]无乏。合国男女,尊卑大小,竞共设作诸香油灯,持诣祇洹,供养于佛。众人猥多[19],灯满祇洹,诸树林中,四匝[20]弥满[21],犹如众星列在空中,日日如是,经于七夜。 尔时阿难,甚用欢喜,嗟叹[22]如来若干德行,前白佛言:“不审,世尊!过去世中,作何善根,致斯无极灯供果报?”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主此世界八万四千诸小国土。王大夫人,生一太子,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其顶上,有自然宝,众相晃朗[23],光曜人目。即召相师,占相吉凶,因为作字。相师披[24]看,见其奇妙,举手唱言:‘善哉善哉!今此太子,于诸世间天人之中无与等者,若其在家,作转轮圣王,若其出家,成自然佛。’相师白王:‘太子生时,有何异事?’王答之言:‘顶上明宝,自然随出。’便为立字字勒那识祇,晋[25]言宝髻[26]。年渐长大,出家学道,得成为佛,教化人民,度者甚多。尔时父王,请佛及僧,三月供养。有一比丘,字阿梨蜜罗,晋[27]言圣友,保三月中,作灯檀越,日日入城,诣诸长者居士人民,求索苏[28]油灯炷之具。时王有女,名曰牟尼,登于高楼,见此比丘日行入城,经营所须,心生敬重[29],遣人往问:‘尊人恒尔劳苦,何所营理?’比丘报言:‘我今三月,与佛及僧,作灯檀越,所以入城诣诸贤者,求索苏[30]油灯炷之具,使还报命。’王女欢喜,又语圣友:‘自今已[31]往,莫复行乞,我当给汝作灯之具。’比丘可之。从是已后,常送苏[32]油灯炷之具,诣于精舍。圣友比丘,日日经营,燃灯供养,发意广济诚心款著[33]。佛授其记:‘汝于来世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名曰定光,十号具足。’王女牟尼,闻圣友比丘授[34]记作佛,心自念言:‘佛灯之物,悉是我有,比丘经营,今已得记,我独不得。’作是念已,往诣佛所,自陈所怀。佛复授记,告牟尼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九十一劫,当得作佛,名释迦牟尼,十号具足。’于是王女,闻佛授记,欢喜发中,化成男子,重礼佛足,求为沙门。佛便听之,精进勇猛,勤修不息[35]。”佛告阿难:“尔时比丘阿梨蜜者,岂异人乎?乃往过去定光佛是。王女牟尼,岂异人乎?我身是也。因由昔日灯明布施,从是已来,无数劫中,天上世间受福自然,身体殊异超绝余人,至今成佛,故受此诸灯明之报。” 时诸大会闻佛所说,有得初果[36]乃至四果,或种缘觉善根之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慧命阿难,及诸众会,咸共顶戴,踊跃奉行。] 二、无贪而施舍之功德:
假设菩萨对一切众生发放布施之后,对于布施的福德不执为我所,对于所布施的事物也无有吝惜,如果以这样全无贪执的方式慷慨博施,那么发放这种布施的善根,就具足圆满资粮、断除障碍的大威力而与日俱增。布施的违品就是贪执所牵而怀有吝啬,对此根本不让贪执有机可乘,就像万里无云、具足白光的上弦月一样。 《入中论·菩提心极喜地品》云: 极喜犹如水晶月,安住佛子意空中, 所依光明获端严,破诸重暗得尊胜。 世尊不仅称叹无贪布施的功德,自己也亲自身体力行地引导众生作无贪惠施。 诚如《撰集百缘经·梵豫[37]王施婆罗门谷缘》所云: [佛[38]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诸比丘前白佛言:“如来今者,以何因缘,常恒赞叹布施功德,不可度量?不审世尊!其事云何?愿乐欲闻。”尔[39]时世尊[40],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吾当为汝[41]分别解说[42]。我念过去无量世时,波罗㮈[43]国王[44]名梵豫[45],治正国土[46],人民炽盛,丰乐无极,饶诸象马,牛羊六畜亦甚众多。时彼国中,有一婆罗门,善能占相,稽白王言:‘今者土境,有火星出,天当亢旱[47]满十二年,苗稼不收,人民饥[48]饿。’时梵豫王,闻是语已,甚怀忧愁,作是念言:‘我当云何活此民众?’即敕算师:‘试算仓谷及以民众,众[49]各得几[50]许?’时诸算师受王教敕[51],寻共算竟,各得一升[52]。足供六年,死亡者众,惟王单己所食谷分,有二升在。有婆罗门,在后来至,前白王言:‘唯我一人,独不得谷,命在旦夕,愿王今者,所可分谷,见赐少许。’时梵豫王,闻是语已,作是思惟:‘我今于此,少许饥[53]渴,不能[54]忍受,况于来世?无量世中,为众生故,忍受诸苦,饥[55]渴寒热。’思惟是已,即减半谷,施婆罗门。精诚感应,动天宫殿,不能自安。时天帝释,作是念言:‘我此宫殿,有何因缘,动摇如是?将非我今命欲尽耶,而致斯变?’作是念已寻即观察,见梵豫王,于饥馑[56]中,为众生故,能舍难舍[57],感我宫殿,动摇如是。‘我今当往,试其善心为虚伪[58]耶?’即便化作一婆罗门,拄杖羸瘦余命无几[59],来诣宫[60]门,从王乞索。王自念言:‘我今此身,施与不施,会当归死。’作是念[61]已,‘宁就惠施[62],利益众生,死无悔恨。’唯有所食一升谷分,施婆罗门[63]。得是谷已,问大王曰:‘乃能于此饥[64]馑之中,能舍难舍[65],为求释、梵、转轮王乎[66]?世俗荣乐[67]?’王即答言[68]:‘我今以此惠施功德,不求释、梵及以转轮、世俗荣乐,愿我未来得成正觉,拔济众生饥[69]渴寒热。’发是愿已,时婆罗门,赞言:‘善哉!未曾有也。’还复[70]释身,‘愿王今者,约敕[71]民众,修治田种,却后七日,我当降雨。’时梵豫[72]王,闻是语已,心大[73]欢喜,敕诸民众:‘及时耕种,满七日头,必当降雨。’时诸民众,闻王教令,各各[74]竟[75]共修治田作。七日头到,降大甘[76]雨,一切苗稼,皆得成熟,人民炽盛,丰乐无极。” 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梵豫王者,则我身是。以是之故,我常赞叹布施果报[77]不可称量。” 《圣般若摄颂·广释》之第五品释终 [1] 碔砆:拼音wǔ fū,似玉之石。 [2] 匃:拼音gài,同“丐”。乞求,乞讨。 [3] 酸切:拼音suān qiē,是指悲切;凄切。 [4] 感伤:拼音gǎn shāng,因有所感触而心伤。 [5] 咎悔:拼音jiù huǐ,指悔过,追悔自责。 [6] 俟:拼音sì,等待:俟机进攻。〔俟次〕依次。 [7] 直:拼音zhí,〈动〉当值,轮值,轮班。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8] 晓:拼音xiǎo,天明:晓市。拂晓。破晓。报晓。 [9] 摒挡:拼音bìng dàng,1.亦作”摒挡”。 2.除去。 3.收拾料理;筹措。 [10] 灭【大】,减【宋】【元】【明】 [11] 随岚风:拼音suílán fēng,音译,又作毘蓝、吠蓝婆;义译为迅猛风,劫灾时的大猛风,所到之处,悉皆散坏,能坏世界。 [12] 十号:佛的十种名号。《法华经·授记品》云:“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等十种名号具足。” [13] 听:拼音tīng,〈动〉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 [14] 四辈:拼音sì bèi,佛教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 [15] 钦仰:拼音qīn yǎng,敬重仰慕。 [16] 躬:拼音gōng,〈副〉亲身;亲自。 [17] 阿那含:拼音ā nà hán,梵语的音译。意译为不还。佛教声闻乘(小乘)的四果之三,为断尽欲界烦恼、不再还到欲界来受生的圣者名。 [18] 事【大】,供【宋】【元】【明】四事: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或指衣服、饮食、汤药、房舍等。 [19] 猥多:拼音wei duo,指众多;繁多。 [20] 四匝:拼音sì zā,是指四面环绕;四周。 [21] 弥满:拼音mí mǎn,充沛、满足。 [22] 嗟叹:拼音jiē tàn,赞美。 [23] 晃朗:拼音huǎng lǎng,光明的样子。 [24] 披:拼音pī,〈动〉分析;辨析。 [25] 晋【大】*,此【明】* [26] 髻:拼音jì,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髻丫。髻鬟。发髻。 [27] 晋【大】*,此【明】* [28] 苏【大】*,酥【宋】*【元】*【明】* [29] 重【大】,愍【宋】【元】【明】 [30] 苏【大】*,酥【宋】*【元】*【明】* [31] 已【大】,以【宋】【元】【明】 [32] 苏【大】*,酥【宋】*【元】*【明】* [33] 著【大】,笃【宋】【元】【明】款笃:拼音kuǎn dǔ,真诚忠实。 [34] 授【大】,受【宋】【元】【明】 [35] 息【大】,懈【宋】【元】【明】 [36] 果【大】,道【宋】【元】【明】 [37] Brahmadatta. [38] 佛【大】*,尔时佛【圣】* [39] 尔【大】*,〔-〕【圣】* [40] 世尊【大】,佛【圣】 [41] 为汝【大】,〔-〕【圣】 [42] 解说【大】,〔-〕【圣】 [43] Vārāṇasī. [44] 王【大】,有一大王【圣】 [45] Brahmadatta. [46] 国土【大】,天下【圣】 [47] 亢旱:拼音kàng hàn,大旱。 [48] 饥【大】*,饥【明】* [49] 众【大】,〔-〕【宋】【元】【明】 [50] 几【大】*,已【圣】* [51] 教敕:拼音jiào chì,是指教诫,教训。 [52] 升【大】,斗【圣】 [53] 饥【大】*,饥【明】* [54] 不能【大】,若不【宋】【元】【明】 [55] 饥【大】*,饥【明】* [56] 饥馑:拼音jījǐn,灾荒;荒年。五谷收成不好叫“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叫“馑” [57] 舍【大】*,〔-〕【圣】* [58] 伪【大】,为实【宋】【元】【明】 [59] 几【大】*,已【圣】* [60] 来诣宫【大】,转来诣【圣】 [61] 念【大】,〔-〕【圣】 [62] 惠施:拼音huì shī,1.犹恩惠。 2.布施;施恩。 [63] 门【大】,门化婆罗门【宋】【元】【明】 [64] 饥【大】*,饥【明】* [65] 舍【大】*,〔-〕【圣】* [66] 王乎【大】,圣王【宋】【元】【明】,王于【圣】 [67] 乐【大】,乐耶【宋】【元】【明】 [68] 言【大】,曰【圣】 [69] 饥【大】*,饥【明】* [70] 复【大】,服【宋】 [71] 约敕:拼音yuē chì,1.亦作”约勑”。亦作”约饬”。 2.约束诫饬。 [72] 梵豫【大】,〔-〕【圣】 [73] 心大【大】,大怀【圣】 [74] 各【大】,〔-〕【圣】 [75] 竟【大】,竞【明】 [76] 甘【大】,〔-〕【圣】 [77] (以是…报)十二字【大】,彼时诸臣者今诸比丘是由于彼时慈愍众生无量世中不堕三途天上人中常受快乐过三阿僧祇劫成佛号曰释迦牟尼广度众生【圣】 [78] 尔【大】*,〔-〕【圣】* [79] 闻佛所说【大】*,〔-〕【圣】* [80] 欢喜…行【大】,奉行受持【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