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sbsgs324

第三百二十四课


三、愚劣不善丈夫畏惧空性的原由:

问曰:又云何此诸少分知者的愚劣不善丈夫,在所知境界尚未圆满之前,无心勤求决定胜位耶?

答曰:由怖畏故。

又问:其怖畏之因究竟云何?

答曰:是由于未曾习行(生死逆流法)故。

又问:为何未习(生死逆流法)耶?

答曰:是由于常习恶见邪行所致也。为明此义,故次颂曰:

生死顺流法,愚夫常习行,
未曾修逆流,是故生怖畏。
Childish beings are certainly only Familiar with that which involves them. Because of unfamiliarity They fear that which extricates them.

【词汇释难】

习行:无始以来经常串习而行,熏习修持。

【释文】“顺流法”者,即指生死顺流的法则或顺应生死流转的世法是。类属愚夫仍处于薄地的凡夫有情之类,则时常习行于生死顺流的世法。而“生死逆流法”则是熏习生死顺流法的违品——法法性本自空的真性,顺应生死逆流的出世法是。愚夫异生的心相续,由于时常习行贪著我执(的生死顺流法)故,于遮遣我执(的生死逆流法)则甚是怖畏。将诸法性本自空的真性实际视作为是峻崖[1]深坑者,则不任如实悟入实相。是故被如是稠密的无明痴暗,障蔽了见法实相的有情之类,若时正在无始无终的生死旷野漂泊的途中,善值妙径,对性本自空的妙隽法语心生信敬时,就应极力成就其相应的顺缘来提振他们对空性(深教)的信解心与开明心。欲报佛恩与遣除自己在圣教佛道上的种种违缘迹象的险地——峻崖深坑等就得依止大道,能作难作,能舍难舍,以四摄法[2]摄取众生,将此贤圣妙法,以一切精勤力道不遗余力[3]地开显于堪承正法的法器众生[4]

【释义】世间愚夫对空性正法生畏惧,其原因是他们自无始轮回以来,一直随顺实执串习流转生死之法,由于长久熏习,内心实执恶习深厚,而对逆生死之流到达彼岸的般若空性法,他们却从未修习过,因此他们对空性法会感到十分陌生,由于空性法直接与实执习惯相违背,他们会不由自主地生起不理解、无所适从甚至怖畏的反应。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时曾引《赞般若波罗蜜偈》曰:

般若之威德,能动二种人,

无智者恐怖,有智者欢喜。

有智慧者是往昔串修过般若法的有情,愚者由于往昔没有修习过般若法,一直随顺生死轮回串习实执恶习,以此犹如习惯于黑暗的猫头鹰见日光一样,或如井蛙见大海[5]、蜀犬吠日[6]一般,为般若之巨大威力所惊惧。

堪布阿琼云:初入佛门于空性法闻思修习不久者,会于诸法无自性之自相空义生起不空想,有者会将空性与显现二者,如搓黑白绳一样结合于一起,等等有种种歧误之处。总之,若要对空性正道生起信解,必须如法依止善知识,勤积资粮,精进串修,如是方能逆转自己顺生死流转的恶习,依空性甘露法息灭一切业惑苦因。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见品》云:

[又非串习故生怖畏。所以者何?故次颂曰:

生死顺流法,愚夫常习行;

未曾修逆流,是故生怖畏。

论曰:诸异生者说名愚夫,烦恼随眠无不成就,欣生厌死[7]不乐涅槃。从无始来数曾受领增上生道[8]可爱异熟,未曾修习决定胜道[9]。增上生道,诸果异熟贪等随眠所依止处,虽为苦火常所焚烧,而不觉知欢娱游戏,于生死苦常习行故,不知过患无厌离心。于其解脱无罪乐味,由不曾知不乐修证,如世溷[10]猪耽乐粪秽,清闲美膳非所欣求。如是愚夫乐生死苦,于解脱乐无希慕[11]意。由未串习,闻说其名不能信受,反生怖畏。诸有智者由思择力,于解脱乐应正勤求,勿类愚夫倒生厌怖。]


[1] 峻崖:拼音jùn yá,高峭、险峻的山崖。

[2] 四摄法:龙树大士于《大智度论·释闻持品》时云:

 [利益事者,所谓四摄法。(1)以财施、法施二种摄取众生。(2)爱语有二种:一者、随意爱语,二者、随其所爱法为说。是菩萨未得道,怜愍众生,自破憍慢,随意说法;若得道,随所应度法为说:高心富人为赞布施,是人能得他物利名声福德故;若为赞持戒,毁訾破戒,则心不喜乐;如是等,随其所应而为说法。(3)利益亦有二种:一者、今世利、后世利,为说法,以法治生,勤修利事;二者、不信教令信,破戒令持戒,寡识令多闻,不好施者令布施,痴者教智慧;如是等,以善法利益众生。(4)同事者,菩萨教化众生,令行善法,同其所行;菩萨善心,众生恶心,能化其恶,令同己善。是菩萨以四种摄众生,令住十善道。]

[3] 不遗余力:拼音bù yí yú lì,指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也不保留。

[4] 堪承正法的法器众生:《入中论自疏》云:

 [问:既难决定为何种机可说空性,于何种人不可说空性,云何可知所应说耶?

 答:由外相状即能了知。

 颂曰:

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喜,

由喜引生泪流注,周身毛孔自动竖;

彼身已有佛慧种,是可宣说真性器,

当为彼说胜义谛,其胜义相如下说。

为如是闻者,勤说真实义,非空无果。

 颂曰:

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

勤行布施修悲心,并修安忍为度生,

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又彼闻者,非但不倒执空性引生无义,且由听闻空性正见引生功德,彼闻空性见,如获宝藏令不失坏。]

[5] 井蛙见大海:井底之蛙睹见大海时根本无法容受,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

[6] 蜀犬吠日:蜀中(四川)的狗对着太阳叫。四川盆地多雨多雾,常年难见太阳,相传川中的狗一见到太阳,就会对着吠叫。比喻少见多怪。

[7] 厌死【大】,死乐【明】

[8] 增上生道:又作“胜生道”、“现高道”。佛书说人天善趣的圆满福报。

[9] 决定胜道:永久安乐,指解脱位和一切智位。

[10] 溷:拼音hùn,猪圈:“后产子,捐于猪溷中”。

[11] 希慕:拼音xī mù,意思是仰慕;羡慕。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