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课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不知木机激[1]石。佛若豫知者,则不应于中经行。] 《佛说兴起行经·佛说地婆达兜掷石缘经》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 是时,佛告舍利弗:“往昔过去世,于罗阅祇[2]城,有长者名曰须檀,大富,多饶财宝、象、马、七珍、僮仆、侍使,产业备足。子名须摩提。其父须檀,奄然[3]命终。须摩提有异母弟,名修耶舍。摩提心念:‘我当云何设计,不与修耶舍分?’须摩提复念:‘唯当杀之,乃得不与耳。’须摩提语修耶舍:‘大弟!共诣耆阇崛山[4]上,有所论说去来。’修耶舍曰:‘可尔。’须摩提即执弟手上山,既上山已,将至绝高崖头,便推置崖底,以石塠[5]之,便即命绝。” 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长者须檀者不?则今父王真净[6]是也;尔时子须摩提者,则我身是;弟修耶舍者,则今地婆达兜是。” 佛语舍利弗:“我尔时贪财、害弟,以是罪故,无数千岁,在地狱中烧煮、为铁山所塠。尔时残缘,今虽得阿惟三佛[7],故不能免此宿对。我于耆阇崛山经行,为地婆达兜[8]举崖石,长六丈、广三丈,以掷佛头。耆阇崛山神,名金埤罗,以手接石,石边小片,迸[9]堕中[10]佛脚拇指,即破血出。” 于是,世尊即说宿命偈曰: “我往以财故,杀其异母弟, 推著高崖下,以石塠其上。 以是因缘故,久受地狱苦, 于其地狱中,为铁山所塠。 由是残余殃[11],地婆达下石, 崖片落伤脚,破我脚拇指。 因缘终不朽,亦不著虚空。 当护三因缘,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尊佛,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说此先世缘。” 佛语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已尽、诸善普具,诸天、龙、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欲度之,尚有宿缘,不能得免,况复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等,当学如是,莫犯身、口、意。” 佛说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罗汉、阿耨大龙王、天、龙、鬼、神、乾沓和[12]、阿须伦[13]、迦楼罗[14]、甄陀罗[15]、摩休勒[16],闻佛所说,欢喜受行。]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佛不知旃遮婆罗门女以淫欲谤。若佛先知,应告诸比丘,未来当有是事。] 《佛说兴起行经·佛说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经》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罗汉,六通神足[17],除一比丘——阿难也。 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尔时有佛,号名尽胜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时在波罗㮈[18]国,与大比丘六万八千众,皆是罗汉。舍利弗!尔时尽胜如来有两种比丘:一种比丘名无胜,一种比丘名常欢。无胜比丘者,六通神足也;常欢比丘者,结使[19]未除。 尔时,波罗㮈[20]城,有长者名大爱,有象、马、七宝,资财无极。大爱长者有妇,名曰善幻,端正无比。两种比丘,往来其家,以为檀越[21]。善幻妇者,供养无胜比丘,衣被、饮食、床卧、医药,四事无乏;供养常欢,至为微薄。何以故?无胜比丘,断于诸漏,六通具足;常欢比丘,结使未尽,未成道故也。常欢比丘见无胜比丘偏受供养,兴嫉妒[22]意,横生[23]诽谤曰:‘无胜比丘与善幻通,不以道法供养,自以恩爱供养耳。’” 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尽胜如来弟子常欢者不?则我身是;欲知善幻妇人者,则今婆罗门女,名栴[24]沙者是。” 佛语舍利弗:“我尔时无故诽谤无胜罗汉,以是罪故,无数千岁,在地狱中,受诸苦痛。今虽得佛,为六师[25]等、诸比丘众、漏尽、未尽、及诸王、臣民、清信士女说法时,以余殃故,多舌童女,带杅[26]起腹,来至我前曰:‘沙门何以不自说家事?乃说他事为。汝今日独自乐,不知我苦耶。何以故?汝先共我通,使我有娠[27],今当临月事,须酥[28]油养于小儿,尽当给我。’” 尔时,众会皆低头默然。时释提桓因侍后扇佛,以神力化作一鼠,入其衣里,啮[29]于带杅[30],忽然落地。尔时,诸四部弟子、及六师徒等,见杅[31]堕地,皆大欢喜,扬声称庆,欣笑无量,皆同音骂曰:“汝死赤吹罪物,何能兴此恶意,诽谤清净无上正真?此地无知,乃能容载如此恶物也。”诸众各说,是时,地即为劈[32]裂,焰火踊[33]出,女便堕中,径至阿鼻[34]大泥犁[35]中。 大众见此女现身堕泥犁,阿阇世王便惊恐,衣毛为竖,即起叉手,长跪白言:“此女所堕,今在何处?” 佛答大王:“此女所堕,名阿鼻泥犁。” 阿阇世王复问佛:“此女不杀人、亦不偷盗,直妄语,便堕阿鼻耶?” 佛语阿阇世王:“我所说缘法,有上、中、下,身、口、意行。” 阿阇世王复问:“何者为重?何者为中?何者为下?” 佛语阿阇世王:“意行最[36]重,口行处中,身行在下。” 阿阇世王复问佛[37],佛答曰:“身行粗现,此事可见;口行者,耳所闻;此二事者,世间所闻见。” 佛语大王:“意行者,设发念时,无闻见者,此是内事。众行,为意钉所系。” 王复问佛:“意不可见,云何独系意钉耶?” 佛答王曰:“若男子、女人,设[38]欲身行杀、盗、婬者,先当思惟,朝中人定何时可行也,思惟何处可往。” 佛复语王:“夫人作行,先心计挍[39],然后施行,是故系于意钉,不在身、口也。” 佛复语王:“是口行者,欲行口行时,先意思惟:‘若在大会,讲论法时;若在都坐,断当律时,设问我者,我当违反彼说,此间非是已事;若有是语者,我当反之,此受他意气故,作是语耳。’若行此三事不著者,复更作计,当往斗之曰:‘彼欲杀汝、破汝、坏汝,汝当随我语,莫信他人。’若作此两舌者,成于虚伪,灭其正法,命终之后,堕于泥犁。” 佛语王:“是故,口行系于意钉,不系身、口。” 王复问佛:“何以故?” 佛答王曰:“身三[40]、口四[41],皆系意钉,意不念者,身不能独行,是故身、口系意钉。” 于是,世尊即说偈曰: “意中熟思惟,然后行二事。 佯惭于身口,未曾愧心意。 先当惭于意,然后耻身口, 此二不离意,亦不能独行。” 于是,阿阇世王闻佛说法,涕泣悲感。佛问王:“王何为涕[42]?” 王答曰:“为众生无智,不解三事,恒有损减,是故悲耳。此众生但谓身、口为大,不知意为深奥。世尊!我本谓身、口为大,意为小;今从佛闻,乃知[43]意为大,身、口为小。” 佛问王曰:“本何以知身、口大,意为小;今方云意大,身口、小耶?” 王复白佛:“夫人杀生,人皆见之;若偷盗、婬妷,亦人所见,此身三事,天下尽见;口行妄语、恶口、两舌、言不至诚,此口四事,天下所闻;意家三事[44],非耳所闻、非眼所见。是故,众生以眼见、耳闻为大。今闻佛说,乃知心意为大,身,口为小。以是故,身、口二事,系于意钉。” 佛复问王:“云何知意钉为大,身、口二事,系于意钉?” 王白佛言:“此多舌女人,欲设谤毁,先心思念:‘当以系杅[45]起腹,在大众中,说是辈事。’又闻佛说,是故,我知意大,身、口小。” 佛语大王:“今云何解意大,身、口小?” 王答曰[46]:“设欲行事,先心发念,然后身、口行之。是故,知意大,身、口小。” 佛言:“善哉!善哉!大王善解此事,常当学此,意大,身、口小。” 说是法时,众中八十比丘,漏尽意解[47];二百比丘,得阿那含道[48];四百比丘,得斯陀含道[49];八百比丘,得须陀洹道[50];八万天与人,皆得法眼净;十万人及非人,皆受五戒;二十万鬼[51]神,受三自归。 于是,世尊说宿缘偈言: “尽胜如来时,我比丘多欢, 毁谤于无胜,堕于地狱久。 以是残因缘,多舌童女来, 在于大众中,前立谤毁我。 宿对终不灭,亦不著虚空。 当护三因缘,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自说先世缘。” 佛语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已尽、诸善普具,诸天、龙、鬼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欲度之,尚不免此宿缘,况汝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当护身、口、意。” 佛说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罗汉、阿耨大龙王、八部鬼神,闻佛所说,欢喜受行。]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复次,有梵志嫉佛故,于余处杀梵志女——孙陀罗,于祇洹堑[52]中埋。佛不知是事,若知是者,应于诸梵志所救此女命。] 《佛说兴起行经·佛说孙陀利宿缘经》云: [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六通神足,大有名称,端正姝好,各有众相,不长、不短、不白、不黑、不肥、不瘦,色犹红莲华,皆能伏心意——唯除一比丘,何者?阿难是也。 舍利弗自从华座起,整衣服,偏露右臂,右膝跪莲华座[53],向佛叉手,问世尊言:“世尊无事不见、无事不闻、无事不知,世尊无双比,众恶灭尽、诸善普备,诸天龙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欲度之。世尊今故现有残缘?愿佛自说此缘,使天人、众生,闻者开解。以何因缘,孙陀利来诽谤?以何因缘,坐奢弥跋提被谤,及五百罗汉?以何因缘,世尊头痛?以何因缘,世尊骨节疼痛?以何因缘,世尊脊背强?以何因缘,刚木刺其脚?以何因缘,地婆达兜以崖石掷?以何因缘,多舌女人,带[54]杅[55]大众中,有漏、无漏,前来相诽谤曰:‘何以不自说家事[56],乃为他说为?我今临产,当须酥[57]油。’以何因缘,于毘兰邑,与五百比丘食马麦?以何因缘,在郁祕地,苦行经六年,谓呼当得佛?” 佛语舍利弗:“还复华座。吾当为汝说先世诸因缘。”舍利弗即便还复本座。阿耨大龙王,闻佛当说缘[58]法,踊跃欢喜,即为佛作七宝交露盖,盖中雨栴檀、末香,周遍诸座。无数诸天龙、鬼神、乾沓和、阿须伦、迦楼罗、甄陀罗、摩休勒,皆来诣佛,叉手作礼,围绕而立。 佛便为舍利弗说:“往昔过去世,波罗㮈[59]城中,有博戏[60]人,名曰净眼,巧于歌戏。尔时,有婬女,名曰鹿相,端正姝好,严净无比。时净眼往至鹿相所,语此女曰:‘当共出外,诣树园中,求于好地,共相娱乐。’女答曰:‘可尔。’鹿相便归,庄严衣服,诣净眼家。净眼即严驾好车,与鹿相共载,出波罗㮈[61]城,至于树园,共相娱乐。 经于日夜,净眼睹其衣服珍妙,便生贪心:‘当杀此女,取其衣服。’复念:‘杀已,当云何藏之?’时此园中,有辟支佛,名乐无为,去其所止不远。净眼又念:‘此辟支佛,晨入城乞食后,我当杀鹿相,埋其庐中,持衣[62]而归,谁知我处?’明旦,辟支佛即入城乞食,净眼于后,便杀鹿相,脱衣服取[63],埋尸著乐无为庐中,平地如故,便乘车从余门入城。 尔时,波罗㮈[64]国王名梵达。国人不见鹿相,遂彻国王,众人白王:‘鹿相不见。’王即召群臣,遍诣里[65]巷,户至覔[66]之。诸臣受教,如命覔[67]之,遍覔[68]不得,便复出城,见树间众鸟飞翔其上,众人便念:‘城中已遍不得,此必有以,当共往彼。’即寻便往到乐无为庐前,搜索得尸。诸臣语乐无为曰:‘已行不净,胡为复杀?’辟支佛默然不答。问如此至三,不答如前。乐无为手脚著土,此是先世因缘,故默[69]不答。 众臣便反缚乐无为,拷打问辞。树神人现出[70]半身,语众人曰:‘莫拷打此人。’众臣曰:‘何以不打?’神曰:‘此无是法,终不行是。’诸臣虽闻神言,不肯听用,将此乐无为,径诣王所,白王曰:‘此道士,行不净已,又复杀之[71]。’王闻是语,瞋恚大唤,语诸大臣:‘看是道士,行于非法,应当尔耶?’王敕诸臣:‘急缚驴驮[72],打鼓遍巡,然后出城南门,将至树下,铁矛䂎[73]之,贯著竿头,聚[74]弓射之;若不死者,便斩[75]其头。’诸臣受教,急缚驴驮,打鼓巷至巡之。国人见之,皆怪所以,或有信者、或不信者,众人集观,唤呼悲伤。 于时[76],净眼在破墙中藏,闻众人云云声,便于墙中,倾顾盗视,见乐无为反缚驴驮,众人逐行,见已心念:‘此道士无故见抂当死,此不应有爱欲。我自杀鹿相,非道士杀,我自受死,当活道士。’净眼念已,便出走趣大众,普[77]唤上官[78]曰:‘莫困杀此道士,非道士杀鹿相,是我杀之耳。愿放此道士,缚我,随罪治我。’诸上官皆惊愕[79]曰:‘何能代他受罪?’即共解辟支佛缚,便捉净眼,反缚如前。诸上官等,皆向辟支佛作礼忏悔:‘我等愚痴,无故抂困道士,当以大慈,原赦我罪,莫使我将来受此重殃。’如是至三,乐无为辟支佛默然不答。 辟支佛心念:‘我不宜更入波罗㮈[80]城乞食,我但当[81]于此众前,取灭度耳。’辟支佛便于众前,踊升虚空,于中往反,坐、卧、住、立,腰以下出烟、腰以上出火;或复腰以下出火、腰以上出烟;或左胁出烟、右胁出火;或左胁出火、右胁出烟;或腹前出烟、背上出火;或腹前出火、背上出烟;或腰以下出火、腰以上出水;或腰以下出水、腰以上出火;或左胁出火[82]、右胁出水[83];或左胁出水、右胁出火[84];或腹前出水、背上出火;或腹前出火、背上出水;或左肩出水、右肩出火;或左肩出火、右肩出水;或两肩出水、或两肩出火;然后,举[85]身出烟、举身出火、举身出水,即于空中,烧身灭度。于是,大众皆悲涕泣,或有忏悔、或有作礼者,取其舍利,于四衢[86]道起偷婆[87]。 诸上官即将净眼诣王梵达:‘此人杀鹿相,非是道士杀。’王便瞋此监司:‘前时,何为妄白虚事,云此人[88]杀人,今云非也。乃使我作虚妄之人,抂困道士。’诸臣白王:‘于时频问道士,何为杀人也?时道士默不见答,又[89]手脚复著土,以是故,臣等谓呼其杀人。’王便敕臣:‘驴驮此人,于城南,先以矛䂎之,然后立竿贯头,聚弓射之;若不死者,便斫其头。’诸臣受教,即以驴驮,打鼓遍巡已,出城南,诣树下,以[90]矛䂎[91]贯木,聚弓射之,然后斫头。” 佛语舍利弗:“汝乃知尔时净眼者不?则我身是。舍利弗!汝复知鹿相者不?则今孙陀利是。舍利弗!汝知尔时梵达王不?则今执杖[92]释种是。舍利弗!我[93]尔时杀鹿相、抂困辟支佛,以是罪故,无数千岁,在泥犁中煮,及上剑树;无数千岁,在畜生[94]中;无数千岁,在饿鬼中。尔时余殃,今虽作佛,故获此孙陀利谤。” 于是,佛自说宿命因缘偈曰: “我先名净眼,乃是博戏人。 此有真净行,为众所扰恼, 毁辱而缚束,复欲驱出城。 见此辟支佛,困辱被系缚, 我起慈悲心,使令得解脱。 以是因缘故,久受地狱苦。 乃尔时残殃,今故被诽谤。 我今断后生,便尽于是[96]世, 坐此孙陀利,故得其诽谤。 因缘终不脱,亦不著虚空。 当护三因缘[97],终始不可犯。 我自成尊佛,得为三界将, 故说先因缘,阿耨大泉中。” 佛语舍利弗:“汝观如来,众恶皆尽、诸善普备,能度天龙、鬼神、帝王、臣民、蠉[98]飞、蠕动[99],皆使得度[100],无为安乐。虽有是功德,犹不免于宿缘,况复愚冥未得道者,不摄身、口、意,此等当如何?” 佛语舍利弗:“汝当学是,及诸罗汉并一切众生,当护身三、口四、意三。舍利弗!汝当学是,并及一切。” 佛说是时,舍利弗及五百罗汉、阿耨大龙王、天、龙、鬼神、乾沓和、阿须伦[101]、迦楼罗、甄陀罗、摩休勒,闻佛所说,欢喜受行。] 《十住毗婆沙论·四十不共法中难一切智人品》云: [至调达所推石下,不说婆罗门女、梵志女事,以不知故。当知佛不尽知未来世,是故非一切智人。] [1] 激:拼音jī,〈动〉冲击,撞击。 [2] 罗阅祇:即“王舍城”。中印度摩羯陀国之都城。 [3] 奄然:拼音yǎn rán,1.一致貌。 2.忽然。 3.犹奄忽。指死亡。 4.不明貌。奄﹐通“暗”。 [4] 耆阇崛山:拼音qí shé kū shān,意译鹫头、鹫峰、灵鹫等。即灵鹫山。位于古代中印度、摩诃陀国首都王舍城东北方的一座山。因山顶似鹫头,故有此名。据称是释尊开说《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等诸多大乘经典的说法之处。 [5] 塠:拼音duī,古同“堆”。〈动〉堆积累积在一起,聚积在一起:堆积。堆放。堆垒。堆摞。堆砌。 [6] 王真净:即净饭王。音译首图驮那、输头檀那、阅头檀、悦头檀。又作白净王、真净王。中印度迦毘罗之城主。佛陀之生父。其子难陀、孙罗睺罗皆为佛陀之弟子。 [7] 阿惟三佛:(术语)又曰阿毘三佛。译曰现等觉。显现正等知觉之义。佛智之异名。《放光般若经》二曰:“具足佛十八法,当成阿惟佛。” [8] 兜【CB】【丽-CB】,兕【大】 [9] 迸:拼音bèng,爆开,溅射:迸跳。迸发。迸溅。迸裂。迸射。 [10] 中:拼音zhòng,〈动〉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11] 殃【CB】【丽-CB】,殀【大】 [12] 乾沓和:八部众之一,很会弹琴,是音乐神。不食酒肉,以香气为食,其身也有香气。又译为“乾闼婆”。 [13] 阿须伦:意译为非天。 [14] 迦楼罗:汉译大鹏金翅鸟。 [15] 甄陀罗:释义是谓似人非人。 [16] 摩休勒:大蟒蛇。 [17] 六通神足:即六神通:《长阿含经·增一经》云:“云何六证法?谓六神通:一者、神足通证,二者、天耳通证,三者、知他心通证,四者、宿命通证,五者、天眼通证,六者、漏尽通证。” [18] 㮈【大】*,柰【明】* [19] 结使:拼音jié shǐ,烦恼之异称。诸烦恼缠缚众生,不使出离生死,故称结;驱役而恼乱众生,故称使。结有九种,使有十种,称为九结十使。 [20] 㮈【大】*,柰【明】* [21] 檀越:拼音tán yuè,施主。译自胡语。指以财物、饮食供养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平时出家人也用来尊称一般的在家人。 [22] 嫉妒【大】,妒嫉【宋】【元】【明】 [23] 横生:拼音héng shēng,意外地发生。 [24] 栴【大】,旃【宋】【元】【明】 [25] 六师:佛教把在佛教以外所立的宗教道门称外道。六师是六种外道的尊师:他们是:一、富兰那迦叶;二、末伽梨拘赊梨子;三、删阇夜毗罗胝子;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五、迦罗鸠驮迦旃延;六、尼犍陀若提子。六师,佛未出世时,皆道王天竺也。 [26] 带杅【大】,舞盂【宋】【元】【明】杅:拼音yú,浴盆。 [27] 娠:拼音shēn,〈动〉怀孕。 [28] 酥【大】,苏【宋】 [29] 啮:拼音niè,咬:啮齿动物。虫咬鼠啮。 [30] 带杅【大】,舞盂【宋】,盂带【元】【明】 [31] 杅【大】*,盂【宋】*【元】*【明】* [32] 劈【大】,擘【宋】 [33] 踊【大】,涌【宋】【元】【明】 [34] 阿鼻:拼音ā bí,阿鼻地狱的简称。 [35] 大泥犁:拼音dà ní lí,胡语音译。大地狱。 [36] 最【大】,意【元】 [37] 佛【大】,佛何以故【元】【明】 [38] 设【大】,说【元】 [39] 计挍:拼音jì jiào,计划、商量。 [40] 身三:杀、盗、淫。 [41] 口四:妄语、离间、恶语、绮语。 [42] 涕【大】,涕泣【元】【明】 [43] 知【大】,至【明】 [44] 意家三事:指贪心、嗔心、愚痴邪见。 [45] 杅【大】*,盂【宋】*【元】*【明】* [46] 曰【大】,言【元】【明】 [47] 漏尽意解:阿罗汉果,为沙门四果中的四果。欲、色、无色三界的修所断烦恼全部断尽以后得阿罗汉果。按大乘的观点,阿罗汉断尽的只是烦恼障,其相续中还有所知障。 [48] 阿那含道:不来果,为沙门四果中的三果。“不来”指不再来欲界,当欲界的九品修所断烦恼全部断尽时获得不来果。 [49] 斯陀含道:一来果,为沙门四果中的二果。“一来”指还要再来欲界一次,欲界前六品修所断烦恼已经断尽、欲界后三品修所断烦恼还未断,这就是一来果。 [50] 须陀洹道:预流果,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预流果是见道位,一般来说见道分十六个刹那,前十五刹那是预流向,第十六刹那才得果。 [51] 鬼【大】,〔-〕【宋】 [52] 堑:拼音qiàn,防御用的壕沟,护城河:堑壕。天堑。 [53] 座【大】,上【宋】【元】【明】 [54] 带【大】*,舞【宋】*【元】*【明】* [55] 杅【大】*,盂【明】* [56] 家事【大】,〔-〕【宋】【元】【明】 [57] 酥【大】,苏【宋】 [58] 缘【大】,因缘【宋】【元】【明】 [59] 㮈【大】*,柰【明】* [60] 博戏:拼音bó xì,杂戏。 [61] 㮈【大】*,柰【明】* [62] 衣【大】,衣服【宋】【元】【明】 [63] 衣服取【大】,取衣服【元】【明】 [64] 㮈【大】*,柰【明】* [65] 遍诣里【大】,诣里遍【宋】【元】【明】 [66] 覔【大】*,视【宋】*【元】*【明】*覔:拼音mì,古同“觅”。 [67] 覔【大】*,视【宋】*【元】*【明】*找,寻求:觅食。觅取。寻觅。搜觅。 [68] 覔【大】*,视【宋】*【元】*【明】* [69] 默【大】,默然【宋】【元】【明】 [70] 出【大】,〔-〕【宋】【元】【明】 [71] 之【大】,人【宋】 [72] 驮:拼音tuó,〈动〉用背负载:驮运。驮着两袋米。 [73] 铁牟䂎【大】,䂎牟针【元】【明】,针牟针【宋】䂎:拼音zuǎn,刺。 [74] 聚【大】,极【宋】 [75] 斩【大】,斫【宋】【元】【明】 [76] 时【CB】【丽-CB】,是【大】 [77] 普【大】,並【宋】【元】【明】 [78] 上官:拼音shàng guān,高官;大官。 [79] 惊愕:拼音jīng’è, 惊奇震愕。 [80] 㮈【大】*,柰【明】* [81] 当【大】,〔-〕【宋】【元】【明】 [82] 火【大】,水【宋】【元】【明】 [83] 水【大】,火【宋】【元】【明】 [84] 或左胁出水、右胁出火【大】,〔-〕【宋】【元】【明】 [85] 举:拼音jǔ,〈形〉全。 [86] 四衢:拼音sì qú,四通八达的大路。 [87] 偷婆:拼音tōu pó,佛塔。梵语stupa的音译。 [88] 人【大】,〔-〕【宋】【元】【明】 [89] 又【CB】【宋】,叉【大】 [90] 以【大】,〔-〕【宋】【元】【明】 [91] 鉾䂎【大】,矟针【宋】【元】【明】 [92] 杖【大】,杀【宋】【元】【明】 [93] 我【大】,〔-〕【宋】【元】【明】 [94] 生中【大】,中生【宋】【元】【明】 [95] 辟支:拼音pì zhī,辟支佛,即辟支迦佛陀(辟支迦佛陀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 [96] 是【大】,此【宋】【元】【明】 [97] 三因缘:此指身、语、意三门。 [98] 蠉【大】,蜎【宋】【元】【明】 [99] 蜎飞蠕动:拼音xuān fēi rú dòng,虫豸之属飞翔或蠕蠕而行。借指能飞翔或爬行的昆虫。蜎,通“翾”。 [100] 度【大】,〔-〕【宋】【元】【明】 [101] 伦【大】,轮【宋】【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