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颂广释·破边执品

第三百九十五课


二、示他部亦有此过:

若谓由于认许必有俱时生法(佛教自部许大种和大种所造为俱时生法)故,此诸破斥仅适于遮遣[1]自部,而不宜于遣破他宗敌论。因(彼他宗敌论)许言离地等诸极微更无有为法体可得,然今常住的地等诸极微体应名谓实有者。此说非理,为明此义,故次颂曰:

『345』

若法更无余,汝谓为一体;
诸法皆三性,故一体为无。
Though they assert that where there are none Of those things there is singleness, Singleness does not exist Since everything is threefold.

【词汇释难】

三性:胜论外道与数论外道等诸外道师都认为一个法体上有三性,比如胜论师认为每个法体上都具有实、一、有三性,数论师认为色法的自性具有喜、忧、暗三性。

【释文】他宗敌论亦无所谓的一体可得,所以者何?因为彼所许地等诸极微体皆有三性,谓:有、一、物。如是德(句义)亦有三性:谓德、有、一。由于诸法皆有三性故,所言一体为无。如是于诸数论宗而言,由许万法皆有(喜、忧、暗)三性故,都无一体可得故,也不离前所说过。

【释义】以上所作的论证,不仅可以破斥内道经部师所许的种种执实观点,如承认大种与大种所造色实有等,同时,对于外道中类似“执大种实有”的邪宗,也可以同理摧破。如胜论外道认为,世间形形色色的诸法,离地、水、火、风四大极微,更无有任何其余的成分,因此大种极微是常住实有法,这种观点从彼等自宗所许观点看,也不能成立。胜论派许诸法皆不离三性,如地极微中有实性、一性和大有性,德中有德性、一性和大有性。以离一多因观察,地极微中若具三性,便不是实有一体法,不能成立有“一性”;实有一体不成立,多体也无从成立,如是可彻底否定外道的观点。

堪布阿琼云:离一多因的推理,如同劫末火能烧毁一切一般,这样的智慧火可以烧尽一切实执的薪柴。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边执品》云:

[又多法合一体不成,一既不成,多由何立?岂不空等独一无二,世咸共了是一体耶?世共所知是假非实,汝所执实非世所[2]知,如何得知空等一体唯是假有?故次颂曰:

若法更无余,汝谓为一体;

诸法皆三性,故一体为无。

论曰:若谓诸法更无余伴,唯一独存说名为一。空等诸法一一体上皆有三性,谓:有、一、物,有谓大有,一谓一数,物谓物类,即实、德、业三中随一,故虚空等一一法上皆有三性。若不尔者,虚空等上有一智言应不得起。由是无有一法独存,如何可言实有一体?若言有一皆表实等,故唯实等名有一物,是则有一无有一故,应不能起有一智言。若言假说无斯过者,此亦不然,前已破故[3]。谓智言等谁假谁真?应并为真、或俱是假。又一切法其相虽殊,应得实名或德或业,是故假说。其过弥深,终不能除。一成三失,一有三性一体不成,一既不成三亦非有,是故诸法非一非多,而言一多是假非实。

或有异释:一法成三,谓一法言简异非一,非一极略所谓二种,简二及前即成二性,根本法体以为第三,故一切法皆有三性。今应征问:简二[4]取一,乃是自心分别有异,如何令法成三性耶?又简前二弥成其一,非二非多名为一故,是则立一反破[5]其三,何名以三而破其一?

复有异释:一法成三,简去、来、今三非有故,如无君[6]等简异立名,此简三无故成三性。此释非理。所以者何?异类无边岂唯三种,简无立有,无不唯三;简有立名,有过千数。如何但说一法成三?又相简别唯在自心或在名言,何关法体?是故此释于破无能。

复有释言:常先已破,今此唯破执有无常。所执无常皆有三性,谓生、住、灭,显在诸经。此亦不然,生、住、灭相时分各异,如苦、乐、舍必不同时。时既不同,体相亦别,何名一法其性有三?又若说生无间即灭,应言二性,何得论三?又生灭时前后各异,如去来世不名一法,如何难言一法二性?是故此释理亦不成。

复有释言:诸有为法极于一念,于一念中有多刹那时分性故,如腊缚[7]等。言三性者,显性非一,不唯有三。此亦不然,时分前后非一法故,如何可说一法有三?是故如前释为最胜。诸法一一非一非多,随世俗言有多有一,世俗诸法随世俗情假立为有,不任推究。诸有智人于世俗法,应随说有勿固寻思。若有寻思世俗诸法求其性相,不异有人手执灯炬入于闇室求闇性相。所以者何?世俗诸法犹如幻闇,众缘所成不任思求,求即散坏。]


[1] 遮遣:(佛教术语)法被遮止遣去,不使存立也。如心外之法,遮遣为空。

[2] 所【大】,共【宋】【元】【明】【宫】

[3]《中观四百论·破边执品》云:

若色遍于实,色实得大名,

敌论若非他,应申自宗义。

[4] 二【大】,三【宋】【元】【明】【宫】

[5] 破【大】,彼【宫】

[6] 君【大】,名【明】

[7] 腊缚:《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时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呾刹那,六十呾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