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颂广释·破有为相品

第四百零八课


四(观察顿次而破)分二:一、正破;二、破由自性生的能立。

一、正破:

问曰:能生所生前后同时,俱不应理,故定无生。此中若能生在所生前,此定不应道理,无所依故;若能生在所生后,此亦不然,未生法体,是则不应谓有其性故,(既有所生)生义则为无用故;若所生法与能生俱,即成二法互不相待。以是因缘,故次颂曰:

『357』

前后及同时,二俱不可说,
是故生与瓶,同时生非有。
It cannot be said to exist Before, after or simultaneously. Therefore production does not occur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ot.

【词汇释难】

玄奘大师译《大乘广百论·破有为相品》云:

前后及同时,二俱不可说,

故生与瓶等,唯假有非真。

【释文】由于能生所生,皆不应此(前后及同时之生法)次第故。其生与瓶体,同时生非有。以无生相故,是则不应说瓶有生[1]

【释义】若观察生等诸相与瓶同时具足,还是有前后次第,也可了知无有自性的生存在。比如瓶子先有,而后有瓶子的生,这是无法成立的,瓶子已经存在,其后即不可能再需要生,否则有无穷生、无义生的过失;然后,若瓶子在后,生在前,这也不可能成立,因瓶子本身若不存在,其生等诸相不能无依而有。若说二者同时,有瓶子的时候,同时即有生,这也不能成立,瓶子已经成立了,生即不可能再有,如果有,也是与瓶无关之法,不会对瓶起到任何作用。

《七十空性论》云:

已生则不生,未生亦不生,

生时亦不生,即生未生故。

    其中观察方法也与此相同。因此,若观察瓶子与其生相,二者同时或前后,都是无法成立的。而世俗中人们常言瓶等有为法有生、住、灭等相,应知唯是名言假立,并非真实存在。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有为相品》云:

[复次,能生所生同时前后,俱不应理,故定无生。所以者何?故次颂曰:

前后及同时,二俱不可说;

故生与瓶等,唯假有非真。

论曰:若所生法在能生前,既离能生所生何有?此所生法设离能生,是则能生便为无用。若所生法在能生后,无所依止何有能生?设离所生,能生何用?又此二法若不同时,能是谁能?所为何所?若所生法与能生俱,生既同时,应不相待,如牛两角互不相依,应无能生所生差别。所生未有,能生亦无,所生有时能生何用?如是二法前后同时,理俱不成,故生非有,随俗说有能生所生,不可推征时分同异。]


[1] 月称菩萨于《中论释·显句论·观染染者品》中说:

 [通过以上所说的观察破析而总结贪欲与贪欲者不成立:

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

 贪欲与贪欲者不成立前后,也不成立并存,同样,可类推一切法均是如此:

诸法亦如是,非合不合成。

 可以推知,瞋恨与瞋恨者、愚痴与愚痴者都与贪欲和贪欲者一样不成立。为此,世尊说:“何者贪、贪于何、以何贪,何者瞋、瞋于何、以何瞋?何者痴、痴于何、以何痴之法真实不见,法不可得。以彼真实不见不得彼法,无贪、无瞋、无痴,心无颠倒,名为入定,名为度彼岸,名为趋安乐,名为得无畏……名为漏尽。无烦恼者,名为自在者、心解脱者、慧解脱者、遍知一切者、名为大象、名为行所作者、行能作者、解负荷者、随得自利者,永尽行世间者,以正知令心解脱者,心自在者……名为一切微妙彼岸之沙门。” 其中作了广说。

 又言:

“了知贪瞋及骄痴,体是妄念颠倒起,

     不作分别离贪欲,不变修住即诸法。”]

Copyright © 2022-2024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