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颂广释·破有为相品

第四百零七课


三、观察自他俱三门[1]而破:

即由此理,有为生相亦不应道理。所以者何?

答曰:

『356』

非离于他性,唯从自性生,
故从自他俱,其生定非有。
The thing itself does not occur Without other things. Thus there is no coming into existence Either from self or from other.

【词汇释难】

玄奘大师译《大乘广百论·破有为相品》云:

非离于他性,唯从自性生,

非从他及俱,故生定非有。

《中观青目释·观有无品》云:

 [问曰:诸法若无自性,应有他性。答曰:

法若无自性,云何有他性?

自性于他性,亦名为他性。

    诸法性众缘作故,亦因待成故无自性。若尔者,他性于他亦是自性,亦从众缘生相待故亦无,无故云何言诸法从他性生?他性亦是自性故。] 

【释文】此中瓶体并非唯从自性得起,因待于泥团等(他法)故。泥团等亦无自性可得,因待于沙砾[2]等(他性)故。如是若离于泥团等他性,是则无瓶体的自性可得。如是设许泥团等非有泥团之自体性,是则亦应不能将泥团等对瓶而立为是他性。以是因缘故,若无自性,实无一法可立为是他性。故知非从自他俱生。以法无自性、他性可得故。以法无自体故,非从自性生;他性亦非实有自体故,亦非从他生。是故其生定非有。

【释义】通过以上的观察,应知诸法非有自性成立的生。任何一个有为法,比如花瓶,它不可能由自体独立产生,必须依靠泥土、陶匠等众多因缘聚合,才能成就。瓶等既非从自性生,那么从他性生,也不会成立,一者、瓶本身若不成立,那观待自体而成立的他法,也就不会真实存在;二者、他法本身也不会实有体性,不能真实成立是瓶子的他体法,比如说做瓶子的泥土,也是依靠众多的微尘聚合而成,众因缘无有一个有自性。他法本身尚不成实,因而不可能自性生起瓶等诸法。瓶等有为法于实义中既非自生,也非他生,那么自他俱合,也不会存在生,而诸法无有自性的生,其本体也就相应无有少分自性的存在。此理于前已有叙述,但角度有所不同而已。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有为相品》云:

[复次,色等诸法决定无生,能生因缘不成立故。生者决定从自、从他、从俱因缘。三皆不可,为显此义,故说颂曰:

非离于他性,唯从自性生;

非从他及俱,故生定非有。

论曰:一法一时自为因果,理不成故,非从自生。若一体中有二相别说为因果,自义不成。自言遮他,显于自相,果从因起,何谓自生?又体如相应不成一,相如其体应不成二,是故所言一体二相说为因果,理必不成。又自生言依义生,不依义生者则非自生。不依义生,便同树响,何能定表诸法自生?又自生言依慧生,不依慧生者则从他生。不依慧生,应同狂醉,言无根系难可信依。又自生言生他解,不生他解者便失自宗。他解不生发言无益,何缘强立自生论耶?现见世间法从缘起,言自生者与此相违。又若自生应违世法,刀不自割、针不自缝[3]。又自生言依汝生,不依汝生者非谓自生,不依汝生应非汝说。哀哉愚昧不识自言。又言自生同无因论,拨无一切生果因缘。

有作是言:自不生自,生时无故,如已灭无。若言生时其体已有,应如现在生用[4]唐捐[5]。体显名生,亦不应理。显与体异,便失自生。显与体同,显[6]应本有。显若本有,生用应无。故自生言定不中理。言从他起,理亦不然。以法生时自体未有,既无有自熟[7]对名他?因缘名他,对于自果,自果未有,他义不成。若言生时自果已有,因缘无用。非谓他生,显故名生。亦不应理。显不离体,应本非无。又因名他对异于果,果异因故,应亦名他。因果俱他,便无有自。自非有故,他亦应无,从他生言便无有义。又慧观果说因为他,果之与因必不俱有。因时无果,谁藉他生?果时无因,从谁他起?岂不以慧观后观前,说从他生,言无有失。谓观当果或念过因,因果俱成犹如父子,假名可尔,理实不然。因果异时、有无不并,如何可执实从他生?如父子言,亦不应理。世间父子多有同时,虽复一无而可假说。因果不尔,法喻岂同?若谓先时于异体物,以慧观察取其异相,次于因果观后念前,建立自他二相差别。后发语时不触前二,但随想[8]说法从他生,故法喻同无前过失。此救非理。所以者何?异物同时,无因果义,因之与果必不同时。父子不然,何得为喻?又若假说,此义非无,汝执为真,故不应理。若言何为咀嚼[9]虚空?现见因缘能生于果,果相异彼,说彼为他。何假繁词,固相征难。随意勿说他与非他,必[10]有能生所生差别,此足为喜,何藉多言?言随欲生,无劳穷诘[11],恣汝常喜熟[12]与相遮,忧喜自心妄想生故。汝言必有能生所生,为假为真随汝意答。若言是假违汝所宗,若言是真难诘何咎?所生未有,对何能生?能生已无,所生何对?故就胜义他生不成,依世俗论徒言无益。夫兴诤论为见不同,举世咸知何劳汎[13][14],故不应执定从他生。自他俱生亦不中理,如前二失积在汝宗。别既不成,总如何立?由是诸法决定无生,自、他、俱生皆非理故。]


[1] 自他俱三门:《四百论释·善解心要论》中此处为自他二门,今改为三门。愿皆知晓。

[2] 沙砾:拼音shā lì, 沙和碎石子的合称。

[3] 一、《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二十云:[复次,若自性于自性为能作因,便违世间诸现见事。谓指端不自触,眼不自见,刀不自割,诸有力人不能自负如是一切。]

 二、《入行论·智慧品》云:

世间主亦言,心不自见心,

犹如刀剑锋,不能自割自。

[4] 用【大】,因【宫】

[5] 唐捐:拼音táng juān,落空;虚耗;虚掷。

[6] 显【大】,体【宋】【元】【明】【宫】

[7] 熟【大】,孰【宋】【元】【明】【宫】

[8] 想【大】,相【宋】【元】【明】【宫】

[9] 咀嚼:拼音jǔ jué,1.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2.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10] 必【大】,心【宫】

[11] 穷诘:拼音qióng jié,深入追问,追根寻源。

[12] 熟:这也很有可能是“孰”。

[13] 汎:拼音fàn,同“泛”。

[14] 汎说:拼音fàn shuō,1.亦作“泛说”。 2.广泛说明。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