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颂广释·破有为相品

第四百二十七课


【释义】以胜义理观察,缘起因果所摄的一切有为法,在生起过程中,若离其因则无其果。观待其特定因缘,才会有果法的显现,因也需观待果才可名为因,二者如同父子,必须相互观待才可立名,由此应知二者并非有自性存在,唯是观待假立。而因果既无实体,依彼等成立的生灭——因灭果生等,皆不可成立有自性。于真实中,诸法皆无生灭来去,佛经中言:

人与士夫及有情,生已死亡全无生,

诸法体性空如幻,外道诸众莫能知。

    真实中无生无灭,名言中诸法性空如幻,而外道诸愚痴者于此难解难见。于诸注疏中,此处对这些正理皆有广说。甲操杰大师于注疏中以比喻言:如幻师变化男女等形象,虽然无有实体,但会使观者有三种不同认识。其中被幻术所迷惑者,见幻化执为实有,并生起贪嗔等想,同样凡夫异生为无明所迷惑,执著缘起幻相实有,并依之而生贪嗔苦乐等;二者,幻师自己虽见所幻现的男女等形象,却不会执为实有,同样已了知诸法如幻无自性的圣者,于后得位中虽然幻相不灭,然已了知如幻,决定不会生实执;三者,不为幻术所迷惑者,则全然不见其男女种种形象,同样已断尽一切无明迷惑的圣者根本慧前,全然无有世俗迷乱相。究竟实相中,虽无任何世俗迷乱相,然未至圣者根本智现前的境界,世俗显现依然会相续不灭,麦彭仁波切说“没有任何破现象的中观派”,仁达瓦大师说:“于名言中,诸幻化境的显现没有必要破,也破不了。”对此应详加区分,了知根本果中观与后得道中观的区别。

《大乘广百论·释论·破有为相品》云:

[复次,已别广破果先有无,为总略遮果先有等,故于品后复说颂曰:

诸有执离因,无别所成果;

转生及转灭,理皆不可成。

论曰:数论所执,果不离因。果同其因,体本实有。如是果体生灭不成,果不离因,同因常故。因果体一差别理无,诸法性常无增无减,是则所作唐设其功,少有所为便违自论。有不可灭,无不可生,大[1]等亦应无生灭义,即自性故,如乐、苦、痴。又大不应从自性起,自能起自,世现相违。是则世间现见因果、生灭作用一切皆无。世现所知,汝尚诽毁[2],况能信受深隐[3]义耶?如是观生都非实有,生无实故,灭亦实无,但随世间说有生灭。随世所说是俗非真,胜义理中无生无灭,一切法性非断非常。生灭既无,法应常住,如前广破,常性实无。若尔应无一切法性。不尔我说俗法非无。岂不我宗说一自性,转变力故无所不为,虽有所为而无生灭断常等过。所以者何?果起不生,性变成故;果谢不灭,归本性故。果性非常,前变灭故;果性非断,后变生故。转变非恒,故非定有,自性不易,故非定无。此亦不然。诸法生灭理既不立,汝宗所执转变岂存?又转变言及自性等,前已广破,无宜重执,故汝所说理必不然。

有作是言:我经部[4]等,因缘和合无间果生,果起酬[5]因复能生后,如是展转无始时来因果连绵相续不绝,无有生灭断常等过。所以者何?相续无始,故无有生;未得对治相续不尽,故无有灭。相续改转,所以非常;相续连绵,所以非断。非一性故,亦非转变。此亦不然。若有生灭可有相续,生灭既无,相续何有?无生灭义,前已广论。相续有终,是则为断。相续无始,是则为常。相续体一,即有转变。故立相续,过失弥多。

有作是言:我说诸法常有部等,一切有为从本以[6]来性相实有,酬前起后三世迁流,无有断常生灭等过。所以者何?体恒有故,无生无灭。有为相合,所以非常;果起酬因,所以非断。念念别故,非变非续。此亦不然。说常有宗先已破故。色等诸法体若恒有,应似无为离有为相,便同数论一切皆常,不可说言用有生灭。用不离体应同体常,体不离用应非恒有。若用本有,应不名生;若用本无,应非可起。用未生位,生用未有不可名生。用已生位,生用已息亦不名生。除此二位无别生时,前已广说,故不可执。诸法用生,生既是无,灭亦非有。又若色等有为相合故是无常,此有为相无余相合应非无常。若言此相与余相合是则无穷。若言有为有大小相,展转相相非无穷者,此亦不然,如色等法余相合故不名能相。生等亦然,与余相合应非能相。又如大相,不以所相色等诸法为其能相。小相亦尔,不应所相大生等法以为能相。若别有相,应至无穷;若别无相,应成常住。又有为相定非实有,若实有者与理相违。所以者何?如无为法。有无为相离法实无,此亦应然,同三相故。无为实有,前已广遮。一切有为亦非实有,以慧分析便归空故。又对无为立有为法,无为无故,有为亦无。有为无为若从缘起,即同幻事,若不藉缘便似空花,故不应执以为实有。如契经言:“有为无为皆是世俗分别假立,其体俱空。”除为无为,更无别法。设复说有,但是虚言。有为无为摄一切法,此二空故诸法皆空。空中都无分别戏论,虚通无碍即圣慧明。故契经言:“一切诸法从本皆空,空即无性。由无性故,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其中都无少法可说,为生为灭、为断为常、为一为异、为来为去。天帝当知!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能如是说,不谤般若波罗蜜多。异此说者,皆名为谤。”若说常空应堕断灭,遮常有故不堕此边。执常不空应堕断灭,常无因果名断灭故。我诸所说皆是遮言,遮谓遮他生灭等执。无生非灭,唯为遮生;无灭非生,但为遮灭。非断常等,类此应知。虽涅槃时生死断灭,此方便说是假非真。如说天中有常乐等,是随俗说,非称实言,应以前说诸句文词[7]随其所应破诸妄执。我等皆妄,谁复为真?谓毕竟空心言路绝,分别戏论皆不能行,唯诸圣贤内智所证。是故智者应正勤修,证此真空舍彼妄执。]

有为诸行生住灭,如梦如幻如焰等,

但由名言假安立,岂见无为有实体?

二、标称品名:

《菩萨瑜伽行四百论广释·破有为相品》第十五品释终。


[1] 大:月称菩萨于《入中论自疏》中说:“从自性生大,大即觉之异名。”

[2] 诽毁:拼音fěi huǐ,毁谤。

[3] 深隐:拼音shēn yǐn,偏僻隐蔽;深奥隐晦,不易理解。

[4] 经部:信从契经,固执承认内心外境二者皆是实有的古印度小乘佛教一派系名。

[5] 酬:拼音chóu,〈动〉酬答,报答。

[6] 以【大】,已【宋】【元】【明】【宫】

[7] 词【大】,诃【元】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