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论释 第二十五品 观涅槃品

第一百一十三课


  

复次,

一切法空故, 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1]

何者为一异? 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2]

诸法不可得, 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 佛亦无所说。[3]

    一切法、一切时、一切种,从众缘生故,毕竟空故无自性。如是法中,何者是有边?谁为有边?何者是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谁为非有边非无边?何者是常?谁为是常?何者是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谁为非常非无常?何者身即是神?何者身异于神?如是等六十二邪见[4],于毕竟空中皆不可得[5];诸有所得皆息,戏论皆灭;戏论灭故,通达诸法实相得安隐道。从<因缘品>来,分别推求诸法,有亦无,无亦无,有无亦无,非有非无亦无,是名诸法实相,亦名如、法性、实际、涅槃。是故如来无时无处为人说涅槃定相,是故说诸有所得皆息,戏论皆灭[6]


[1] 一、清辨,《般若灯论释·观涅槃品》云:

诸体悉皆空,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非边非无边?

 二、安慧,《大乘中观释论·观涅槃品》云:

若诸法皆空,何有边无边,

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

 三、《佛护论·观涅盘品》云:

诸法皆空故,何为有无边,

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

[2] 一、清辨,《般若灯论释·观涅槃品》云:

何有此彼物?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二、安慧,《大乘中观释论·观涅槃品》云:

何一性异性?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三、《佛护论·观涅盘品》云:

何者为一异,常法及无常,

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

[3] 一、清辨,《般若灯论释·观涅槃品》云:

有所得皆谢,戏论息吉祥,

如来无处所,无一法为说。

 二、安慧,《大乘中观释论·观涅槃品》云:

诸所得皆寂,远离诸娆恼,

无我无所成,诸法无所得。

 三、《佛护论·观涅盘品》云:

所缘皆寂灭,戏论皆寂灭,

于谁或何处,佛未曾说法。

[4] 一、《长阿含经》卷十四〈梵动经〉及《梵网六十二见经》所载:十类六十二见说。系将外道所执大别为本劫本见、末劫末见二种。本劫本见即依过去前际起分别见,凡有五类十八见,包括四种遍常论、四种一分常论、二种无因生论、四种有边等论、四种不死矫乱论。末劫末见即依未来后际起分别见,凡有五类四十四见,包括十六种有想论、八种无想论、八种非有想非无想论、七种断灭论、五种现法涅盘论。合计为十类六十二见。

二、《涅盘经》所说:由五见生六十二见。灌顶《大般涅盘经会疏》卷二十三解之,谓我见有五十六,边见有六,合我见、边见为六十二见。我见五十六:包括欲界五蕴各有即、离等四见,为二十见;色界之五蕴也各有即、离等四见,亦为二十见;无色界之四心各有四见,为十六见;共为五十六见。边见有六:指三界各有断、常,合为六见。又依《三大部补注》,即、离等四见为:即色、离色、亦即亦离、不即不离。

三、《大品般若经》卷十四〈佛母品〉及《大智度论》卷七十所说:过去五蕴各有有常、无常、常无常、非常非无常四句,成二十句。五蕴各有有边、无边、有边无边、非有边非无边四句,成二十句。未来五蕴各有如去、不如去、如去不如去、非如去非不如去四句,成二十句。合为六十句。另加神与身一、神与身异等断、常二句,总成六十二见。

[5] 《中论释·明句论·观涅槃品》云:

[如论偈曰:

一切法空故, 何有边无边,

亦边亦无边, 非有非无边?

何者为一异? 何有常无常,

亦常亦无常, 非常非无常?

此十四无记亦因法无自性故不应道理。以人增益诸法有自性,若离其性若不离其性便起如说等见执。应知由是见执,阻障解脱安隐道,令其感受生死困苦。]

[6] 一、《中论释·明句论·观涅槃品》云:

[问曰:汝若如是,亦破涅槃。诸佛应众生无量行仪,无误通明有情心性志乐,随大悲所驱,为世间获证涅槃所说万行对治法门皆名为无义。

答曰:若有少法可闻,少有是法的闻者,少有佛、世尊——说者。即成有如说诸过失。若时如论偈曰:

诸法不可得, 灭一切戏论,

无人亦无处, 佛亦无所说。

若时无所说,我今何得言有如说诸过失?灭一切诸戏论者,谓无戏论可起者即名是涅槃。所言‘灭’者,说诸有所得皆息,自性永灭故。

又无言可说故名寂灭;无忆想分别故名灭一切戏论。

又无烦恼故名寂灭;无生故名灭一切戏论。

又断烦恼故名寂灭;无余尽断一切习气故名灭一切戏论。

又不见所知故名寂灭;不见能知故名灭一切戏论。

若时诸佛世尊犹如雁王凭借自身煽动翼翅风力住于无有所相的太虚空中,亦以无所住而入住于灭一切戏论,安隐寂静的涅槃界中。尔时,凡灭一切相,俱不可得故,当知无佛亦无处谓不论天上、人间。无人谓不论于人、于天等所化。无所说谓不论染净等随有一法皆无所说。

如《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如来语密不思议品》云:

[复次,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复何名为如来语密语业清淨?所谓如来于昼夜中成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于昼夜中入大涅槃。然其中间,如来未尝宣说一字,亦无诠表。]

复次,如偈颂云:

一切无文字, 本寂无垢空,

若人如是知, 即名童子佛。

问曰:若佛无时、无处、无人为说法者,云何现有众多契经圣教名言?

答曰:所言“是佛世尊于我等开示此等正法”等者,即是具有无明痴眠,正处于睡梦中的有情之类从自己的妄想分别所出。如世尊言:

如来无有漏, 犹如善法影,

无性无如来, 世间见影像。

是事于《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中当有广说。不可为涅槃而说法故,岂能因有说法而得有涅槃耶?故知无涅槃者,其义已成。

如世尊于《不退转法轮经·重释二乘相品》中亦说:

涅槃非涅槃, 救度于世间;

犹如空中结, 以空而自解。

复次,《思益梵天所问经·菩萨正问品》云:

[尔时,网明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于法生见,则于其人佛不出世。世尊!若有决定见涅槃者,是人不度生死。所以者何?涅槃名为除灭诸相,远离一切动念戏论。世尊!是诸比丘,于佛正法出家,而今堕于外道邪见,见涅槃决定相。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世尊!若人于诸法灭相中求涅槃者,我说是辈皆为增上慢人。世尊!正行道者,于法不作生、不作灭,无得、无果。”]

二、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般若灯论释》中引《梵天王所问经》云:

[若有分别众生欲得一切法有起有灭者,佛于其人亦不出世。若于涅槃起分别相言是有体者,然彼众生决定不能出于生死。世尊!涅槃者其义云何?一切相皆寂灭是为涅槃。一切所作皆已谢是为涅槃。世尊!愚痴众生于佛法中虽得出家,而堕外道见中求涅槃体,如于麻中求油、指手言得,何异乳中求觅生酥?若于一切法毕竟寂灭中求涅槃者,乃至邪慢外道中声闻非佛法中声闻,若是正见成就行者,不作一法有起有灭,亦不欲得证获一法,亦不见圣谛理。]

三、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云:

[尔时,网明菩萨法王子白佛言:“世尊!若有于法而起生见、起灭见者,世尊!彼人不过生死,则于其人佛不出世。世尊!若有决定见涅槃者,彼人亦不度生死,亦不得涅槃。何以故?世尊言:‘涅槃者名为除灭诸相,远离一切动、一切我想、一切发、一切戏故。’世尊!是诸比丘已于如来正法出家,而今堕在外道邪见,于涅槃乐中求决定相,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世尊!若人于诸法寂灭相中求涅槃者,我说是辈为增上慢邪见外道。世尊!正行道者,于寂灭法,不作生相、不作灭相,无得、无果。”]

四、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持心梵天所问经·分别法言品》云:

[于是,明网菩萨前白佛言:“唯然,世尊!假使欲令法起生者,则于其人佛不兴出,彼不超度生死之难也。天中天!求见泥洹故。

唯天中天!所谓泥洹蠲除一切众想之念,亦不汲汲,于诸通慧为殊异也,若所释是等比丘即为自欺也。

天中天!于正法律而行出家,堕外邪见,而以志覩泥洹之处。譬如麻油,酪酥醍醐,然即灭尽诸法,世尊永悉灭度,其永灭度,吾则谓之为甚慢矣。

唯天中天!其修行者则无所修,逮平等者,终不造立所起之法,及与灭尽亦无有求,欲得法者亦无平等。”]

五、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六、《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空性品》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彼一切法皆不可说。”

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一切法无说。何以故?一切法空性,不可以言说。”]

七、《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云:

[法无性故。如来虽说一切诸法,常无所说。]

Copyright © 2022-2025 龙慈国际佛学院 Nmibafrance